文 / 本刊記者 馬琨
每年的 CES 都被視為全年乃至今后幾年科技產品發展的風向標。而隨著近年來汽車智能化和數字化不斷進步,車企、零部件廠商、科技公司對于其最新技術的展示亦成為了展會重要看點。
美國時間1月8日,CES 2023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正式落幕。作為全球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廣泛的電子消費品展會,今年共有超過3200家展商注冊參展,幾乎覆蓋當下電子科技領域所有賽道。與往年不同,今年CES展上發布的技術近乎一半都和汽車出行有關,即便稱之為一場汽車科技盛會也不為過。為方便大家了解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汽車縱橫》整理出這次CES展中最具看點的以下幾類汽車新技術。
在此次CES上,汽車領域被探討最多的無疑是車企在智能座艙以及智慧出行方面的創新。例如寶馬帶來的全新數字情感交互概念車(BMW i Vision Dee),其不僅展示了人與車之間的情感交互,還將光學、聲學等領域的創新技術帶到了汽車上,為下一代智能座艙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具體來看,BMW i Vision Dee用投影在前擋風玻璃上的HUD顯示器取代了傳統意義上的大屏。該系統的投影內容能夠覆蓋整個擋風玻璃,讓信息在盡可能大的表面上完全顯示。通過隱藏在儀表板上的Shy Tech傳感器,駕駛者可以自行決定在平視顯示系統上顯示的數字化內容以及信息的豐富程度。
四車窗融合顯示技術同樣是BMW i Vision Dee概念車的一大看點。該技術可將駕駛者虛擬形象投射到側窗上,并讓“車窗透明顯示”,從而形成全新的人車互動。汽車縱橫預測,該技術有望成為下一代智能汽車的重要差異點。此外,在上屆CES亮相的E-ink可變墨水技術也被應用在了這款概念車上,在不同的電脈沖作用下,如今這項技術可使車身呈現出多達32種顏色。
通過這款概念車,寶馬展示了硬件與軟件相結合的全新可能性。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這代表著數字化體驗與純粹駕駛樂趣的融合,同時也將是汽車的未來發展方向。
奧迪則是在本屆CES上將VR虛擬現實娛樂技術引入了量產車型。參會者可以選擇乘坐奧迪e-tron或奧迪e-tron Sportback,開啟一場與眾不同的“體驗之旅”。
據了解,這套車載VR體驗技術可以讓VR內容與車輛實際行駛狀況實時同步,并通過視覺及其他感官體驗的結合,讓車內乘客實現沉浸式的VR駕乘體驗,進而降低暈車風險。目前,這套VR設備的價格699歐元(約5177元人民幣),其中包含了HTC Vive Flow頭顯、8BitDo Pro 2游戲手柄、安全帶以及免費贈送的一年訂閱服務。后續,這一功能將按照使用期限收取20歐元/月的服務費。
為展示對未來無人駕駛內飾空間的設想,豐田紡織在本屆CES期間帶來了MX221/MOOX概念座艙。首先,豐田紡織提出“MX221”共享乘車空間概念,這是一套基于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城市共享移動內飾空間,可響應多樣化移動需求,并根據使用場景改變空間布局和內部裝飾。
其次,由于搭載了六大先進系統,這套智能座艙系統能夠根據乘客情況和需求來優化并控制車內的環境,為包括輪椅用戶在內的各類人群提供舒適的移動體驗。例如通過座椅推算疲勞和壓力度,并通過搭載五感刺激設備,創建有助于乘客放松和恢復活力的健康空間。
眾所周知,汽車正在朝著“智能終端”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車企嘗試向汽車內融入更多跨界元素,而科技公司出身的索尼顯然對此更加在行。此前,索尼曾宣布將會和本田進行合作,而在今年的CES上,雙方正式發布了全新品牌AFEELA并帶來了旗下的首款原型車。
在雙方的合作中,本田將主要負責車輛的駕駛性能、制造技術、售后服務管理等工作,而索尼將負責開發娛樂、網絡和其他移動服務功能。此外,高通和EPIC也將參與車輛的開發工作,提供高通Snapdragon Digital Chassis汽車解決方案和虛幻引擎5等技術,打造全方位的娛樂與視覺技術。
關于這款原型車,索尼和本田的合資企業SONY Honda Mobility的想法是圍繞著索尼已經聞名的娛樂產品打造一款汽車。未來,用戶不僅可以在車上觀看視頻、聽音樂,還可以游玩地平線系列、漫威蜘蛛俠等主機游戲,將車內空間轉化為小型PS5體驗艙。盡管目前并沒有公布太多信息,但索尼保證,將會為乘客提供終極視覺與聽覺娛樂體驗,并將結合5G技術提供更多網聯體驗。
作為高等級智能駕駛核心的感知設備之一,激光雷達已然成為汽車智能化的重要硬件配置。在CES 2023上,除了車端在智能座艙領域的創新,國內外激光雷達企業也紛紛在此次CES上帶來了各自最新的產品。
其中,禾賽科技在海外首次展出其純固態激光雷達——FT120,這是禾賽面向ADAS前裝量產領域推出的一款近距補盲激光雷達,具有純固態、超廣角等特征。據禾賽方面介紹,這款激光雷達已獲多家主機廠總計超過100萬臺定點。
另一家國內激光雷達生產商RoboSense(速騰聚創)則是發布了首款全固態補盲激光雷達 RS-LiDAR-E1以及第二代智能固態激光雷達RS-LiDAR-M系列產品;其中,RS-LiDAR-E1將于2023年下半年實現量產。據官方介紹,E1擁有120°×90°超廣FOV,支持超過25Hz超高刷新幀率,最遠測距達100米,面向車規前裝量產,E1采用全固態架構和超薄機身設計,搭載自研芯片,內部無任何運動部件。
海外廠商方面,法雷奧重點展示了第三代SCALA激光雷達,該雷達將于2024年上市。區別于前兩代的微轉鏡方案,SCALA 3開始邁入MEMS陣營。此外法雷奧還展示了NFL近場激光雷達,用機械掃描的方式實現360度激光點云覆蓋,同時新款近場雷達擁有更小的視野盲區,能夠幫助無人物流小車安全地感知周邊環境。
Ception則是發布了世界上最纖薄的軟件可定義高端汽車激光雷達Vista-X120 Plus。其功耗小于18W,能在10%反射率下可實現200米測距,且具有0.05°(ROI)和0.1°(非ROI)的角分辨率、120°x25°視野和每秒600萬多點的數據速率,性能相當亮眼。
除激光雷達廠商之外,CES展會上還有一些汽車供應商展示雷達相關產品。例如博世展示了用于L4級自動駕駛的長距離激光雷達;英特爾旗下的自動駕駛企業Mobileye與啟碁科技帶來了全新4D成像雷達,預計將在兩年內開始生產車規級成像雷達。
隨著技術通過車規級驗證、成本不斷下降,越來越多的激光雷達廠商正在紛紛奔赴量產時代。
目前,新能源車競爭已步入下半場,汽車差異化的核心正逐漸由動力系統向整車智能化水平以及娛樂體驗、和諧的人車關系等轉化。通過本屆CES展上公布的技術不難預見,未來激光雷達與智能座艙的娛樂屬性將成為各大車企關注的焦點。
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到,現如今科技與電子產品的研發重心也正在由移動平臺和桌面平臺向車載平臺偏移。與此同時,汽車制造商和科技公司以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關系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本屆CES展示的各種產品和技術無一不讓人們深深感受到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未來,車企與科技公司該如何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打造出更具智能屬性的新產品?這是一個需要雙方共同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