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趙子垚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寶馬在消費者群體中尤以“操縱體驗”著稱,因此,寶馬需要將良好駕駛體驗這一招牌延續到新的時代。在該集團看來,數字化進程才是未來關鍵。
79.2萬輛,這是寶馬集團近期公布的2022年在華銷量情況,其中,純電動車型銷量為4.2萬輛,同比增加91.6%。對于這份成績,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Jochen Goller)表示,“集團在中國市場純電動車型銷量的增長表現只是一個開始,2023年,寶馬將全力以赴電動化,并在數字化和循環永續等方向繼續前行。”據稱,2023年,寶馬集團將發起全新電動攻勢,在華推出11款純電產品,包括國產iX1、勞斯萊斯SPECTRE等車型,屆時,寶馬將擁有豪華品牌中最全的純電產品線,覆蓋幾乎所有細分市場。
然而,在喜人成績背后,其產品側的增長隱患正逐漸顯露。2022年,寶馬在中國市場先后上市包括iX、i4、國產iX3、新i3和純電動i7的多款電動車型,實現轉型產品的快速投放。甚至從其公布的另一份全球市場成績單來看,寶馬集團全年售出的43.4萬輛新能源汽車中,新售車型新能源占比已接近18%,產品基本實現插電混動的全系覆蓋。但從中國和歐洲市場整體的新能源車型銷量構成的角度觀察,不論是從兼容純電、燃油、混動的CLAR平臺生產的國產iX3、i4、新i3等純電車型,還是CLAR過渡版本的iX車型,似乎均未表現出特別搶眼的市場競爭力,進而使其整體銷量增長計劃依舊面臨較大挑戰。
為此,有觀點認為,在很多潛在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中,寶馬品牌車型的亮點在于運動和操控,而轉型電動化之后,寶馬基于運動屬性帶來的駕駛體驗競爭力正在被削弱,進而認為,這種對于產品競爭力的“拖累”似乎也影響到寶馬的轉型進程。
不過,在高樂看來,并非所有車企都可順利進入新發展階段,“盡管有人認為我們步伐更慢,表現不好,但并非是轉型‘慢半拍’,而是寶馬需要在從傳統燃油車到新能源再到智能網聯的演變中,在更多的領域打好基礎。”他表示,寶馬已在強化包括新能源、數字化、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及材料成本管理在內的多項能力,而未來則更會側重“數字化”能力的發展。
所以,為了實現“數字化”未來,寶馬在產品技術領域究竟在著手哪些方面?通過寶馬在CES 2023展臺上展示的概念車型,我們似乎可以“窺見”其數字化前瞻的方向。
在這次展會上,寶馬最為重要的展品便是數字情感交互概念車i Vision Dee。這是一款具有未來感的中型轎車,其采用了全新、精簡的設計語言。而從寶馬方面公布的消息來看,概念車名稱中的“Dee”意為數字化情感體驗(Digital Emotional Experience),據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Oliver Zipse)介紹,由數字化發展帶來的更多駕駛“情感體驗”正是該集團的目標之一,并希望通過對該款概念車型的后續開發,探索更多軟、硬件相結合的可能性。“通過這種方式,我們能夠充分挖掘數字化的潛力,將汽車轉變成智能陪伴者,而這將是汽車制造商的未來。”同時,該集團還期望通過虛擬與現實世界體驗的融合,將在傳統燃油車時代以操縱“體驗”著稱的良好駕駛體驗延續到新的時代。為此,寶馬集團研發董事韋博凡(Frank Weber)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致力于將客戶的數字世界與車輛進行全方位整合,從而引領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在此概念基礎上,寶馬方面正試圖通過這款概念車凸顯數字化對于下一代產品的重要性。據悉,該概念車型的內置數字化功能與當前主流的語音控制和駕駛輔助系統之間差異顯著,先進平視顯示系統和混合現實交互界面共同組成了這款概念車的中央控制系統。
面對當前多數車企在汽車儀表板上增加更多高清屏幕顯示器的發展趨勢,齊普策認為,這將分散駕駛者的集中注意力。“相比超速駕駛,駕駛員注意力分散才是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寶馬在i Vision Dee概念車上首次采用了投影技術。據稱,先進平視顯示系統的投影內容能夠覆蓋風擋玻璃的整個寬度,讓信息能夠在盡可能大的表面上顯示。寶馬集團通過這種方式展現了投影技術的巨大潛力,概念車直觀地展示了未來如何將先進平視顯示系統用于顯示和操作。
此外,混合現實交互界面則是該款概念車的另一亮點:通過隱藏在儀表板上的Shy Tech傳感器,駕駛者可以自行決定在先進平視顯示系統上顯示的數字化內容以及內容的豐富程度。因此,寶馬方面表示,這一混合現實技術可使用戶無需使用任何輔助設備,便可決定在車內體驗駕駛信息、社交溝通以及增強現實投影等多種體驗。
而在車身外部,為強調數字化情感交互體驗,概念車車身表面首次應用了全彩E Ink技術:電子紙薄膜覆蓋整個車身,車身表面被分為240個E Ink段,通過不同的電脈沖,每個段都可以單獨控制,令其車身可呈現可單獨配置的彩色外觀。寶馬方面表示,這項適用于曲面以及電子控制和動畫編程的技術的調整工作,完全由寶馬集團內部開發,從而實現了全世界汽車行業獨一無二的定制形式。
隨著中國汽車產業正在飛速發展。短短10年間,寶馬已實現“歐洲制造中國銷售”到“中國生產中國銷售”,再飛速發展為“中國創造中國銷售”到“中國創造服務全世界”的演變。如今,寶馬正立足中國,嘗試轉化出面向未來的“數字化”優勢。
“過去在服務端,曾經多數車企只考慮車輛售出的單次利潤。但隨著智能互聯的發展,售出后使用過程中的服務費也正有所體現。未來,跨國車企的收入來源一定會改變:除汽車本身的利潤外,數字化功能服務以及與第三方合作的軟件訂閱等占比將更為明顯。”為此,高樂認為,中國消費者要普遍比歐美消費者年輕,用車方式、用車需求也有很大差異。中國消費者更關注技術,也對新事物更具好奇心。“所以,新穎設計、先進技術、完善的車內數字生態系統在中國更有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家在中國”戰略發布后,寶馬的數字化優勢正在提速,并為其描繪出更多數字化發展的可能性。在生產環節,iFACTORY生產戰略已在2022年落地中國,應用數據科學、人工智能和虛擬化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同時實現節能減排。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寶馬集團已經在中國建成了德國之外最大研發和數字化體系,包括為客戶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和運營服務的領悅、以及專門從事汽車軟件開發的寶馬誠邁。同時,在北京、上海、沈陽、南京設立的四大創新基地也同樣為寶馬數字化轉型提供保障。
隨后,寶馬又率先在業內部署了代號“燈塔”的人工智能平臺,其設立的數據中心、千兆網絡、遍布廠區諸多多功能攝像頭,都為“燈塔”平臺提供了施展的舞臺。“IT平臺化戰略和‘燈塔’平臺體現了寶馬強大的整合能力,進一步夯實了我們的數字化內功,為在華的數字化創新提供了新動能。”高樂介紹道。
另一方面,寶馬集團也正在推進銷售和營銷的進一步數字化。未來,寶馬集團計劃將在歐洲的24個市場采用直銷方式,為線上、線下客戶體驗的無縫過渡創造必要條件。這種新代理模式的明確目標是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優質品牌體驗,并接觸習慣線上消費的全新目標客戶群。據悉,寶馬集團的新代理模式還將提升價格透明度,并確保客戶在所有銷售渠道中體驗到相同、一致的產品。此外,該集團研發的遠程操控軟件My BMW/MINI應用程序憑借其眾多數字化功能和直觀的用戶界面,也已成為寶馬全球銷售業務調整的核心要素。它將引導用戶獲得業界最佳的客戶體驗。目前,My BMW/MINI應用程序在約50個市場上線。在中國市場,寶馬已經服務了超過600萬中國客戶,My BMW App在中國的總用戶也超過了700萬。
“第二故鄉”,是齊普策曾經定義中國市場之于寶馬的核心觀點。如今,伴隨寶馬集團在華生產、研發、銷售等方面數字化建設的逐步深入。該集團獲得的經驗正為其在全球市場的數字化發展注入新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