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娟
乳腺癌作為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逐漸年輕化,但近年來死亡率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人們的健康意識提高,早期發現病例逐漸增多,及早進行治療,能夠明顯降低死亡率。乳腺癌根治術已成為乳腺癌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人們逐漸認識到,單純擴大手術切除范圍并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與此同時,許多女性希望治療后盡可能保持乳腺形態及功能,逐漸形成乳腺癌保乳治療模式。有研究表明,在不影響生存率和復發率的情況下,保留乳腺手術縮小了手術范圍,提高了療效,滿足了乳腺癌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了其生存質量[1,2]。本研究分析了早期乳腺癌采用保留乳腺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隨機分為根治組和保留組,每組50例。保留組患者年齡32~79歲,平均年齡(58.56±2.98)歲;Ⅰ期27例,Ⅱ期23例。根治組患者年齡35~79歲,平均年齡(58.45±2.56)歲;Ⅰ期28例,Ⅱ期22例。兩組患者年齡、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1.2.1 根治組 患者采取改良根治術治療。根據乳腺大小及腫瘤實際位置行縱橫切口。切除腫瘤周圍3 cm以上皮膚,包括乳頭。清掃腋窩淋巴結,解剖腋下靜脈血管。腋下淋巴結清掃組為第二組;如果懷疑有淋巴結轉移,則清除第三組淋巴結,保留胸小肌及胸大肌。術后清洗傷口,在42℃蒸餾水中浸泡>5 min。在胸壁、腋下放置引流管,縫合切口,局部加壓包扎,負壓引流。
1.2.2 保留組 患者采取保留乳腺手術治療。根據腫瘤部位作弧形或放射狀切口,局部切除原發灶。切除邊緣應位于腫瘤的1 cm以上,并在5個方向的腫瘤切除邊緣作縫線標記,并行冷凍術,盡快完成病理檢查。如果切緣陽性,則需要擴大切除范圍,確保切緣陰性。若第二項病理檢查仍為陽性,應放棄保留乳腺手術,采用改良根治術。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全程時間、手術出血量和住院時間,手術前后生活質量,心理障礙發生情況。生活質量包括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生理健康,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活質量對比 手術前,兩組患者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生理健康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兩組患者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生理健康評分均高于本組手術前,且保留組均高于根治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活質量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活質量對比(±s,分)
注:與本組手術前對比,aP<0.05;與根治組手術后對比,bP<0.05
組別例數時間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生理健康保留組50手術前50.57±5.2156.74±4.2152.42±2.65手術后 91.24±6.68ab 93.45±2.12ab 91.67±3.61ab根治組50手術前50.35±5.1156.91±4.2152.35±2.11手術后 80.57±6.21a 78.21±4.21a 82.12±2.21a
2.2 兩組患者手術全程時間、手術出血量和住院時間對比 保留組手術全程時間、住院時間短于根治組,手術出血量少于根治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全程時間、手術出血量和住院時間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全程時間、手術出血量和住院時間對比(±s)
注:與根治組對比,aP<0.05
組別例數手術全程時間(min)住院時間(d)手術出血量(ml)保留組50 92.78±10.12a 7.78±1.61a74.68±5.01a根治組50142.56±20.1211.63±2.51 96.12±12.51 t 15.6299.12911.250 P 0.0000.0000.000
2.3 兩組患者心理障礙發生情況對比 保留組患者中1例發生心理障礙,發生率為2%;根治組患者中8例發生心理障礙,發生率為16%。保留組患者心理障礙發生率低于根治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腫瘤之一,是主要來源于乳腺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占全球惡性腫瘤的25%左右。近幾年來,發展中國家乳腺癌患病人數不斷增加,通常通過體檢、影像學檢查和臨床癥狀來診斷乳腺癌。對于早期乳腺癌,一般體征不明顯,通常在體檢或乳腺癌早期篩查后發現;對于中晚期患者,有的出現皮膚改變、乳頭內陷、乳房腫塊,有的較為嚴重,其臨床表現主要有結節、脫屑、乳頭皮膚瘙癢、腋窩淋巴結腫大等。對于乳腺癌及良性腫瘤,一般要結合相關影像學檢查作出準確診斷。乳房鉬靶檢查是最常用的診斷手段,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乳腺檢查對組織密度敏感,可根據乳腺組織密度及不同部位腫瘤的大小,判斷是否有明顯鈣化。相關研究表明,乳腺癌篩查能夠及時診斷早期乳腺癌,乳腺超聲檢查已應用多年。外國有專家利用超聲對患者進行初步檢查,然后逐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聲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表現是內部回聲不均勻,腫瘤邊界不清,通常難以作出準確診斷,為了更好地診斷乳腺疾病,應結合鉬靶檢查。由于目前影像技術的發展,超聲引導效果較好,主要通過乳腺病變活檢法,對早期診斷乳腺癌有重要意義,因而被廣泛應用。
乳腺癌早期癥狀不明顯,但乳腺小葉也發生了明顯變化,癌細胞不斷侵襲乳房內部組織,直至患者感到疼痛、月經不調等。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疾病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乳腺癌作為女性較常見的腫瘤之一,會對女性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由于其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已成為女性惡性腫瘤的頭號殺手。由于乳腺癌細胞很容易分離和脫落,分離和脫落的細胞會在淋巴和血液中循環,從而對生命造成傷害。在沒有完全治愈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早期治療尤為重要。在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療中,手術治療是一種常見的治療方法,而根治性乳房切除術則更為常見。但是,由于這種根治性乳房切除術會對女性患者乳房外觀造成改變,其直接切除癌變組織,會在患者上胸留下較大的瘢痕,美觀度不高,術后恢復期存在一定的變數。以往乳房切除術后,患者身體出現明顯缺陷,導致患者術后生活質量下降。所以需要尋找一種更有效的手術模式。保留乳腺手術也能達到切除癌變組織的目的,且治療效果優于根治性乳房切除術,其可以更完整地保留乳房,縮短術后恢復時間。因此,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療中,保留乳腺手術在臨床治療中受到廣泛追捧。
保留乳腺手術可以更好地保持乳房的外形,維持術后乳房的美觀,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切除腫瘤及1~2 cm左右的正常腺體。肥厚的組織填充有助于降低對乳房形狀的影響,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接受程度和滿意度,緩解了患者的心理障礙,術后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3]。過去根治性手術屬于傳統療法,療效肯定,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手術切除范圍較大,患者所受創傷較大,術后各種心理障礙不可忽視。它對患者的康復有負面影響,患者接受度低。特別是在現代社會中,女性更注重外貌,對自己的生活質量也有更高的要求,而傳統根治性手術在康復和人類審美方面不符合女性需求。所以對于此類患者,保留乳腺手術不失為一個較好的選擇。乳腺癌生物學特性的臨床研究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深入。保留乳腺手術應用越來越安全、可靠、成熟,據報道,西方國家對早期乳腺癌保留乳腺手術的使用已超過50%[4]。現在,近半數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選擇保留乳腺手術治療乳腺癌,但一些人仍然擔心保留乳腺手術的治療效果及術后生存率。對乳腺癌保留乳腺手術的研究表明,保留乳腺手術與改良根治術的治療效果相似,保留乳腺手術后患者的乳房比改良根治術更美觀、自然[5,6]。如在乳腺癌早期行保留乳腺手術,可達到與全乳腺切除手術一致的效果。因保留乳腺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體形變化小等優點,患者保持了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生活質量明顯提高[7-10]。為確保保留乳腺手術順利進行,認為以下幾點十分重要:①嚴格掌握手術指征。腫塊直徑<3 cm,腫塊距乳頭的距離>3 cm。②切緣無腫瘤侵犯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手術后根據個體化治療原則,采用放射、化療和內分泌治 療[11,12]。
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后,兩組患者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生理健康評分均高于本組手術前,且保留組患者情感職能評分(91.24±6.68)分、社會功能評分(93.45±2.12)分、生理健康評分(91.67±3.61)分均高于根治組的(80.57±6.21)、(78.21±4.21)、(82.12± 2.21)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保留組手術全程時間(92.78±10.12)min、住院時間(7.78±1.61)d短于根治組的(142.56±20.12)min、(11.63±2.51)d,手術出血量(74.68±5.01)ml少于根治組的(96.12±12.51)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保留組患者心理障礙發生率2%低于根治組的1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保留乳腺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確切,可減少創傷,減輕對患者心理狀態的負面影響,提高術后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