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琤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慢性肺部傳染病。患者可出現咳痰、咯血、胸痛、消瘦等不適,而且傳染性大,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生活都有很大影響。而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是肺結核中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其病理原因是結核桿菌和自身代謝物質,經血液侵入胸腔后,繼續繁殖和浸潤,使患者胸腔內膜產生大量液體,其很難與惡性腫瘤的胸腔積液相區分,對臨床的治療造成困難[1]。FIB、D-D歸在凝血常規項目中,其水平高低和凝血功能有密切關系,但是近期有不少試驗證實,有許多肺部炎性病變患者中,同樣有凝血功能變化情況。所以本試驗的目的是通過研究本院經病理明確診斷的29例結核性胸膜炎及13例惡性胸腔積液患者,分析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患者血漿FIB、D-D水平變化,評估其臨床診斷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沈陽市第十人民醫院就診且經胸腔鏡確診的42例胸腔積液患者,根據病理診斷結果分為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組(29例)和惡性胸腔積液組(13例)。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組患者中男13例,女16例;年齡20~62歲,平均年齡(44.6±10.3)歲。惡性胸腔積液組患者中男5例,女8例;年齡19~60歲,平均年齡(43.3±10.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s)
注:兩組比較,P>0.05
組別例數性別平均年齡(歲)男女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組29131644.6±10.3惡性胸腔積液組135843.3±10.2 χ2/t0.1490.379 P>0.05>0.05
1.2 診斷標準 患者經臨床及影像學檢測符合《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中的診斷標準[2]。
1.3 納入標準 ①滿足以上診斷標準;②年齡>18歲;③患者均了解研究項目,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患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②合并肺癌、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基礎性疾病;③患有心腦血管疾病;④患者治療期間服用其他藥物進行治療;⑤合并脾臟及免疫缺陷疾病。
1.5 方法 要求患者在抽血前1 d夜間20:00后禁食禁水,并在抽血當日早晨保持空腹,空腹狀態下抽取其肘部靜脈血液約5 ml,然后把標本放在專用真空抗凝管中保存。檢測時取出標本,用離心機進行離心處理,轉速設定為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出血漿,用Sysmex CA7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分析血漿FIB、D-D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FIB,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D-D。
1.6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漿FIB、D-D水平及陽性率。FIB正常范圍為1.80~5.80 g/L,D-D正常范圍為<1.4 mg/L。
1.7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血漿FIB、D-D水平比較 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組患者的血漿FIB、D-D水平高于惡性胸腔積液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漿FIB、D-D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漿FIB、D-D水平比較(±s)
注:與惡性胸腔積液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FIB(g/L)D-D(mg/L)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組29 7.02±1.29a 3.87±1.56a惡性胸腔積液組135.88±0.852.28±1.04 t 2.9063.345 P<0.05<0.05
2.2 兩組患者血漿FIB、D-D陽性率比較 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組患者血漿FIB、D-D陽性率高于惡性胸腔積液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漿FIB、D-D陽性率比較[n(%)]
我國感染肺結核的人數眾多,僅次于印度,所以肺結核的機制研究和防治就顯得極其關鍵。結核分枝桿菌會對肺組織產生巨大的傷害,干擾肺功能,影響血液中血氧和血二氧化碳的濃度比例失調,導致全身代謝功能下降。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在臨床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其臨床表現以局部胸痛為主,患者胸部有炎性胸腔積液,隨著胸腔積液增多病情加重[3]。臨床治療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多采用胸腔積液、抗結核治療,但由于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和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癥狀相似,都有胸腔積液,在臨床診斷上容易混淆,造成其治療選擇的錯誤,所以,有必要對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的診斷進行深入探討。現階段,許多試驗結果證實了,FIB、D-D能夠明顯體現肺部炎性病變的變化。同時,FIB是一種由肝臟合成的糖蛋白,在凝血酶作用下,FIB可脫下多肽A、B,形成FIB Ⅰ受體和FIB Ⅱ受體,并在體內交聯α因子,活化纖維溶液被裂解;而D-D是纖維蛋白單體被纖維蛋白單體裂解后的產物,纖維蛋白單體是一種纖維標記物,一旦體內凝血和抗凝失衡,往往會導致D-D表達水平升高[4-8]。FIB、D-D上升充分證明了患者的體內環境處于高凝狀態,而且會跟著病情的變化而變化,D-D是纖溶酶水解交聯纖維蛋白的產物,具有很強的抗原性,其升高表明纖溶系統被激活,機體呈現高凝狀態。凝血功能與肺結核關系比較密切,并且與肺結核病情輕重相關,這主要是由于結核滲透性肺炎患者體內的結核分枝桿菌產生內毒素,導致體內的補體功能增強,致使中性粒細胞的大量分泌,產生大量的過氧化物,損傷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壁釋放大量組胺,對血管內皮細胞產生損傷,使血漿大量滲出,FIB和D-D的表達增加[9-11]。所以改善肺結核患者的凝血功能,可以縮短抗結核藥物到達病灶的時間,增加整個呼吸系統的氣體交換,同時也預防血栓等風險的增加[12]。但是,現階段對于研究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患者血漿FIB、D-D水平改變情況,還沒有大量的試驗數據及有關研究資料可供參考。此次試驗將這個題目進行擴展研究后提示,通過病理診斷結果為依據,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組患者的血漿FIB、D-D水平分別為(7.02±1.29)g/L、(3.87±1.56)mg/L,高于惡性胸腔積液組的(5.88±0.85)g/L、(2.28±1.04)mg/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組患者血漿FIB、D-D陽性率分別為79.31%、93.10%,高于惡性胸腔積液組的46.15%、46.1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血漿FIB、D-D在結核性胸膜炎患者中都會有明顯改變,其改變程度比惡性胸腔積液要明顯,這證實了,可以把血漿FIB和D-D當做臨床鑒別輔助指標,用來鑒別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與惡性胸腔積液。
綜上所述,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患者的血漿FIB、D-D水平及陽性率均明顯高于惡性胸腔積液,臨床上可以通過檢測血漿FIB、D-D水平鑒別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與惡性胸腔積液,能夠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有效指導,臨床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