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宇
在社會各個階層都有可能發生精神分裂癥,其有著病情發展緩慢、治愈率低、容易反復發作等特點,會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通常需要長期服用抗精神藥物來進行治療[1]。據相關研究表明,>50歲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占比為13%,>60歲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占比為7%,>70歲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占比為3%,該研究能夠說明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有著一定的比例,因此選擇有效、安全的治療藥物對其進行治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阿立哌唑聯合喹硫平治療是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2]。本文的研究對象為60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均為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以此來研究阿立哌唑與喹硫平聯合治療的作用與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每組30例。常規組患者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68.25±7.57)歲;觀察組患者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68.63±7.4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通過。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的相關診斷標準[3];②患者及其家屬知曉研究內容,并簽署同意書;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其他精神系統疾病者;②惡性腫瘤者;③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者;④免疫系統疾病或內分泌系統疾病者。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接受喹硫平(蘇州第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742)治療,初始劑量為 50 mg/次,1次/d;持續用藥4 d后將劑量調整至 100 mg/次,1次/d;持續用藥28 d后,將用藥劑量增加至400 mg/d。之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來對劑量進行適當的調整,持續治療2個月。
觀察組患者采用喹硫平聯合阿立哌唑(浙江大冢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304)治療,喹硫平治療方法與常規組一致,阿立哌唑初始劑量為5 mg/次,1次/d,持續用藥1周后,將劑量調整為15 mg/d,之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來適當調整用藥劑量,但劑量不得超過30 mg/d,共治療2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前后PANSS評分、實驗室指標(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脫氫酶)水平,不良反應(口干、乏力、頭暈、失眠、高血糖、惡心嘔吐、靜坐不能、直立性低血壓)發生情況。
療效判定標準:根據患者治療后的癥狀改善情況,將其評為顯效(患者治療后PANSS評分降低≥75%)、有效(患者治療后PANSS評分降低35%~74%)、無效(患者治療后PANSS評分無明顯改善)??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PANSS量表總共分為33個項目,分值范圍為33~231分,評分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0.0%高于常規組的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評分比較 治療前,常規組患者PANSS評分為(84.46±5.77)分,與觀察組的(84.29±5.61)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PANSS評分(38.73±4.11)分低于常規組的(43.62±3.5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常規組治療后比較,aP<0.05
組別例數時間PANSS評分觀察組30治療前84.29±5.61治療后 38.73±4.11a常規組30治療前84.46±5.77治療后43.62±3.54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常規組患者白細胞介素-6水平為(26.35± 2.10)pg/ml,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為(38.79±4.51)pg/ml,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為(19.62±4.10)U/L,乳酸脫氫酶水平為(199.14±42.30)U/L;觀察組患者白細胞介素-6水平為(26.31±2.11)pg/ml,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為(38.80±4.55)pg/ml,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為(19.63± 4.13)U/L,乳酸脫氫酶水平為(199.12±42.35)U/L,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常規組患者白細胞介素-6水平為(15.97±1.59)pg/ml,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為(30.96±3.09)pg/ml,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為(25.59±5.82)U/L,乳酸脫氫酶水平為(239.14±47.33)U/L;觀察組患者白細胞介素-6水平為(12.05±1.27)pg/ml,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為(27.64±2.13)pg/ml,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為(22.60± 5.01)U/L,乳酸脫氫酶水平為(217.02±44.31)U/L。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脫氫酶低于常規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常規組治療后比較,aP<0.05
組別例數時間白細胞介素-6(pg/ml)腫瘤壞死因子-α(pg/ml)肌酸激酶同工酶(U/L)乳酸脫氫酶(U/L)觀察組30治療前26.31±2.1138.80±4.5519.63±4.13199.12±42.35治療后 12.05±1.27a 27.64±2.13a 22.60±5.01a 217.02±44.31a常規組30治療前26.35±2.1038.79±4.5119.62±4.10199.14±42.30治療后15.97±1.5930.96±3.0925.59±5.82239.14±47.33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常規組患者口干 1例、乏力1例、頭暈1例、失眠2例、高血糖1例、惡心嘔吐5例、靜坐不能1例、直立性低血壓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3.33%(13/30);觀察組患者頭暈1例、失眠1例、惡心嘔吐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33%(4/3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精神性疾病,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不僅導致患者家庭經濟壓力加重,同時還會給整個社會帶來嚴重負擔。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發病率不斷攀升,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5]。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思維、感知以及行為等多個方面會產生不協調的情況,而且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自身年齡較大的原因,自身機能呈現衰退的趨勢,不僅對疾病的承受能力有限,同時還對疼痛等癥狀缺乏足夠的敏感,再加上老年患者恢復能力較弱,所以比青壯年患者更容易產生不良反應[6-8]。
目前,治療精神分裂癥的主要手段為藥物治療,該治療方法有著較高的安全性,且療效良好,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0.0%高于常規組的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PANSS評分(38.73± 4.11)分低于常規組的(43.62±3.5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脫氫酶低于常規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3.33%低于常規組的4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能夠充分說明喹硫平、阿立哌唑的聯合使用價值較高。對其原因進行分析,是因為喹硫平屬于非經典的抗精神病藥物,能夠作用于多種神經遞質受體,即與5-羥色胺2(5-HT2)受體有著較為良好的親和力,從而能夠將5-HT2受體與多巴胺受體D2、D1之間的聯系阻斷,進而發揮出良好的藥效。不過單獨使用喹硫平不僅治療效果不穩定,同時還會出現較多的并發癥,使得患者治療信心受挫,進而會導致疾病的反復發作。而阿立哌唑屬于新型抗精神病藥物,能夠有效阻斷5-HT2A與D2受體,因此能夠對患者的陰性癥狀、陽性癥狀、感情障礙以及生活功能起到改善作用。除此之外,阿立哌唑與其他抗精神藥物相比較,有著較高的安全性,不會對患者糖脂代謝造成嚴重影響,同時能夠使機體多巴胺水平維持在正常生理功能范圍內,因此能夠降低藥物不良 反應[9-12]。
綜上所述,聯合使用喹硫平與阿立哌唑不僅能提高臨床療效,同時還能夠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其效果顯著,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