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玲, 鄭蔚然,2*, 徐明飛,2, 于國光, 王強,2*
(1.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21; 2.浙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學會, 浙江 杭州 310021)
藍莓(VacciniumcorymbosumL.)為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富含黃酮類(花青素)、多酚(原花青素)、槲皮素、酚酸等,具有抗癌、抗肥胖、預防退行性疾病、保護視力、改善認知能力下降等作用[1-3]。因其具有較高的保健價值,所以風靡世界,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推薦為五大健康水果之一。目前全球有北美洲、南美洲、亞洲等6大主要產區,美國、智利、秘魯、中國等58個藍莓主要生產國[4]。根據2020年藍莓產業年度報告顯示[5],截至2020年底,我國藍莓栽培面積6.64萬hm2,總產量34.72萬t,鮮果產量23.47萬t,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均有藍莓栽培。藍莓產業的發展對我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擴大出口貿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藍莓常見的病蟲害有灰霉病、炭疽病、僵果病、根腐病、蛾類等,藥劑防治是藍莓病蟲害防治的一種常用手段,但截至2022年1月25日,我國藍莓上暫無農藥登記使用情況[6]。這將極易造成藍莓的嚴重質量安全風險隱患,從而影響我國藍莓的出口貿易。為提升藍莓品質,規范藍莓農藥使用,保障藍莓產業健康永續發展,本文對比了我國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7]、歐盟[8]、日本[9]、韓國[10]、澳大利亞[11]和美國[12]的藍莓農藥最大殘留限量(MRLs)標準的差異,以期為藍莓生產中農藥的選擇和質量安全提供依據。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附錄A規范性資料對食品類別說明及測定部位的規定,藍莓屬于水果(漿果和其他小型類水果)中的藤蔓和灌木類的一種,檢測全果(去柄);GB 2763—2021中的藍莓、水果、漿果和其他小型類水果等4類食品類別/名稱的限量均適用于藍莓限量標準。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了125項在藍莓中的MRL(表1),其中,殺蟲劑(包括殺螨劑)84項、除草劑21項、殺菌劑16項、殺蟲/除草劑1項、殺螨/殺菌劑1項、熏蒸劑1項、植物生長調節劑1項(圖1)。藍莓農藥殘留限量中,正式限量85項、臨時限量40項,其中多殺霉素、環酰菌胺、二溴磷、格螨酯等28種農藥目前暫無檢測方法,其他農藥均有明確的且現行有效的檢測方法。

圖1 GB 2763—2021中藍莓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分類

表1 我國藍莓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和檢測方法

表1(續)

表1(續)
從MRLs水平來看,我國藍莓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01~20 mg·kg-1(圖2),其中,≤0.01 mg·kg-1和>0.01~0.1 mg·kg-1的MRLs數量最多,占總限量數量的34.4%和31.2%;其次是>11 mg·kg-1的限量占21.6%;>0.1~1 mg·kg-1的限量最少,占12.8%(圖2)。

圖2 GB 2763—2021中藍莓農藥最大殘留限量范圍分類
通過查詢CAC、歐盟、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美國殘留限量數據平臺,匯總整理各國相關農藥殘留限量標準。CAC對藍莓類水果的農藥MRLs規定共計18項、歐盟對藍莓類水果的農藥MRLs規定共計495項,日本對藍莓類水果的農藥MRLs規定共計211項,韓國對藍莓類水果的農藥MRLs規定共計142項,澳大利亞對藍莓類水果的農藥MRLs規定共計77項,美國對藍莓類水果的農藥MRLs規定共計100項,7個國家(地區)共涉及621項農藥殘留限量。
由表2可知,在7個國家(地區)的621種農藥中,中國、CAC、歐盟、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及美國均使用的農藥僅有聯苯菊酯、克菌丹、腈苯唑、環酰菌胺、咯菌腈、草銨膦、馬拉硫磷、甲氧蟲酰胺、亞胺硫磷、吡唑醚菌酯、嘧霉胺、乙基多殺菌素、多殺霉素13種,其中只有亞胺硫磷在7個國家(地區)的MRLs標準是一致的。7個國家(地區)對在藍莓上使用農藥的種類和限量值要求差異極大,共同關注的僅為2.1%。

表2 不同國家(地區)藍莓水果常用農藥MRLs標準
CAC制定了聯苯菊酯等18項農藥殘留限量。由于CAC的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是基于各成員農藥登記殘留數據而制定的,因此藍莓MRLs的濃度水平相對較高(0.03~20 mg·kg-1),其中,MRLs≥1 mg·kg-1的標準數量占72%[7]。比較CAC與我國標準,CAC的嗪氨靈農藥在藍莓上比我國嚴格,其他17項農藥殘留限量值均與我國一致。
截至2021年9月,歐盟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數據庫中共有647種農藥,其中已制定藍莓最大農藥殘留限量的有495項,其中有426項農藥的藍莓MRLs設定在分析方法定量限,其MRLs值設定為0.001、0.005、0.01、0.02、0.05、0.1、0.2、2 mg·kg-1等水平。其中,MRLs為0.01 mg·kg-1的標準數量最多(300項),其次是0.02 mg·kg-1(52項)。總體上看,歐盟的藍莓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水平低,≤0.1 mg·kg-1的有433項(87%),≤0.05 mg·kg-1的有410項(83%)(圖3),這可能是85%以上的農藥在藍莓中的MRLs為分析方法定量限。

圖3 各國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限量范圍占比
目前,我國與歐盟MRL標準共有的有88項,我國相對歐盟缺失的農藥MRLs標準有407項,歐盟相對我國缺失的僅有37項。我國與歐盟共同關注的農藥MRLs僅有16.5%。從MRLs值水平看,與我國標準進行比較,歐盟的多菌靈、甲胺磷、甲氰菊酯等35項藍莓MRLs嚴格于我國,我國僅有13項嚴格于歐盟。此外,歐盟農藥MRLs≤0.01 mg·kg-1的達到61%,遠高于我國標準比例(圖3)。
日本規定了211項農藥殘留限量,其限量水平在0.001~70 mg·kg-1。其中,>0.01~1 mg·kg-1的MRLs有80項,占總數的38%;>1 mg·kg-1的MRLs有63項,占總數30%(圖3)。總體上看,日本的MRLs值水平相對寬松,與我國比較,我國有草甘膦、多菌靈、二溴磷等27項藍莓MRLs嚴格于日本,日本僅有9項藍莓MRLs嚴格于我國。我國與日本MRLs標準共有的有63項,我國相對日本缺失的農藥MRLs標準有148項,日本相對于我國缺失的僅有62項,我國與日本共同關注的農藥MRLs僅有23.1%。此外,我國MRLs≤0.01 mg·kg-1的達到34%,遠高于日本標準比例。同時,需要關注的是日本從2006年5月29日實施的農藥肯定列表,對于除已制定MRLs或者豁免限量的農藥外,實施一律限量,一律限量一般設定為0.01 mg·kg-1[9]。
韓國規定了142項農藥殘留限量,其限量水平在0.02~20 mg·kg-1,其中>1 mg·kg-1的MRLs有63項,占總數的44%(圖3)。同時需要關注的是2017年5月19日韓國實施農藥肯定列表,對于已制定MRLs或豁免殘留限量的農藥外,實施0.01 mg·kg-1的一律限量[10]。目前,我國與韓國MRLs標準共有的有42項,我國相對韓國缺失的農藥MRLs標準有100項,韓國相對于我國缺失的83項,兩國共同關注的MRLs僅有18.7%。其中韓國嚴格于我國的MRLs有13項;我國嚴格于韓國的MRLs有10項,主要是丙硫菌唑、多殺霉素、百草枯、草甘膦、螺蟲乙酯、醚菌酯、滅多威、噻蟲胺、噻蟲嗪、溴甲烷等。
澳大利亞在藍莓上規定了77項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限量水平在0.01~50 mg·kg-1,其中>1 mg·kg-1的MRLs有42項,占總數的54.5%,≤0.01 mg·kg-1的MRLs有4項,占總數的5.2%。從總體上,我國的MRLs量相對比澳大利亞多48項,我國與澳大利亞MRLs標準共有的是36項;我國相對澳大利亞缺失的農藥MRLs標準41項,澳大利亞相對我國缺失的農藥MRLs標準89項,兩國共同關注的MRLs僅有21.7%。其中,澳大利亞嚴格于我國的MRLs有9項,主要涉及甲氧蟲酰胺、腈苯唑、乙烯利、吡蟲啉、草甘膦、啶蟲脒、甲氰菊酯、嘧菌環胺、噻蟲胺等農藥。從圖3可知,在≤0.01 mg·kg-1限量內,我國農藥MRLs的數量34%,顯著高于澳大利亞5%,說明我國在藍莓上的限量相對比較嚴格。
美國在藍莓上規定了100項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限量水平在0.01~40 mg·kg-1。其中,>1 mg·kg-1的MRLs有51項,占總數的51%;≤0.01 mg·kg-1的MRLs有5項,占總數的5%(圖3)。美國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FFDCA)第408條中規定,除美國環保署建立的食品中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或豁免農藥殘留限量外,任何食品中農藥的殘留是不安全的。由此看出,美國雖然沒有明確一律限量制度,但其實質與日本和韓國的一律限量制度沒有明顯區別。
目前,我國與美國MRLs標準共有的是41項,我國相對于美國缺失的MRLs有59項,美國相對于我國缺失的有84項,兩國共同關注的MRLs僅有22.3%。中國嚴格于美國的MRLs有15項,美國嚴格于中國的MRLs有10項,主要涉及甲氧蟲酰胺、腈苯唑、聯苯菊酯、馬拉硫磷、敵草腈、吡蟲啉、啶蟲脒、甲氰菊酯、嘧菌環胺及噻蟲嗪等農藥。
截至2022年1月25日,我國藍莓上暫無登記允許使用農藥。為解決藍莓“無登記農藥”可用的困境,建議相關部門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鼓勵農藥生產企業加強在藍莓上進行藥效試驗,積極推進農藥登記試驗的開展,加快出臺藍莓中推薦使用農藥清單,確保藍莓的質量安全。
藍莓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不同的國家均制定了相應的標準來保護本國的食品安全。我國藍莓農藥限量標準的數量上、質量上與主要貿易國都有著不小的差距,尤其要重點關注他國嚴格于我國的農藥殘留限量。各國通過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來保護本國藍莓產業的發展,給我國藍莓產業走出去造成不小的困難。因此,應立足本國需要,從生產實際出發,制定符合我國藍莓生產實際和保護我國消費者健康的農藥殘留限量標準,積極開展國內外標準轉化,主動接軌國際提高我國藍莓產業的競爭力。
積極探索農產品出口企業、農藥企業以及政府管理部門申請國外進口限量的協作模式,系統研究我國藍莓主要出口國藍莓進口農藥限量標準的制定程序和技術要求,開啟制定國外藍莓進口限量的步伐。
加強產品認證互認合作,推進藍莓技術和產品的國際交流,提升優質品牌的引領帶動作用。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進一步推動與相關國家和地區藍莓產品互認合作。支持我國藍莓企業開展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鼓勵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家的質量認證。同時歡迎并支持境外企業申報中國的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