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瑛,章賽春,張 鵬,童孝笑,張雅琳
杭州市兒童醫院,浙江杭州 310014
醫用黏膠相關性皮膚損傷(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MARSI)是在去除黏膠產品后,出現持續30 min甚至更長時間的紅斑、水泡、糜爛等皮膚異常的癥狀[1]。研究[2]發現,NICU新生兒MARSI的發生率為24.97%,其中面部因膠帶固定氣管插管等,移除時引起的MARSI占比高達43.39%。目前已有研究對引起MARSI的影響因素進行探索,但尚缺乏關于MARSI的護理指導原則和標準預防措施[3]。蘆薈凝膠具有抑菌抗炎、促進創面愈合及組織修復等作用,其含有大量的活性水、維生素等,和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后能夠濕潤固定膠帶,降低黏膠劑的張力,減少膠帶對皮膚的牽引力,從而降低對皮膚的損傷[4-6]。本文旨在探討0.9%氯化鈉注射液聯合抑菌蘆薈凝膠在預防早產兒MARSI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杭州市兒童醫院NICU 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經口氣管插管的60例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由兒科醫生根據簡易胎齡評估法評定胎齡為29~36+6周的早產兒;生后6 h內即被轉運至新生兒重癥監護室,住院期間需經口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的早產兒;機械通氣期間需更換氣管插管固定膠帶,更換膠帶前膠帶均固定在位;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機械通氣時口腔頜面有損傷及破損的早產兒;對實驗材料有變態反應的早產兒;監護人拒絕干預的早產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30例。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兩組早產兒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早產兒一般資料比較
首先由護士長或責任組長負責對科室全體護士進行氣管插管固定膠帶固定及移除方法的培訓。膠帶的固定方法:統一使用長10 cm、寬2.5 cm的2根彈性柔棉寬膠帶進行氣管插管固定,中間剪開至8 cm,預留2 cm。先將第一條膠帶預留的2 cm固定于唇邊,膠帶分叉,上端粘貼于上嘴唇,下端沿口角至氣管插管纏繞3周左右;然后將第二條膠帶預留的2 cm固定于唇邊,膠帶分叉,下端粘貼于下嘴唇,上端沿口角至氣管插管纏繞3周左右。膠帶的移除方法:使用“零”度撕除膠帶法,首先沿著毛發生長方向,緩慢、零角度去除邊緣膠帶,然后手指固定新近暴露的皮膚,緩慢地移除氣管插管周圍的膠帶,當其全部松解之后,再松解氣管插管上的膠帶。規定固定膠帶撕除過程中膠帶與皮膚之間必須零度。培訓之后進行操作考核,考核通過的護士方可進行該項操作。
1.2.1對照組
正確評估經口氣管插管的早產兒是否需要更換膠帶,一般當膠帶存在潮濕、污染、卷邊等情況時均需更換;按培訓操作流程要求完成膠帶的移除和固定。每次更換膠帶時觀察早產兒口腔周圍皮膚情況并做好記錄。
1.2.2干預組
更換膠帶前評估和更換膠帶時觀察記錄方法同對照組。每次需要更換膠帶前3 min將0.9%氯化鈉注射液2 mL聯合抑菌蘆薈凝膠2 g混合后均勻的涂抹濕敷在氣管插管固定膠帶表面,等待3 min后按照膠帶移除和固定操作方法進行膠帶更換。
1.3.1早產兒面部MARSI發生情況
使用新生兒皮膚狀況評分表(Neonatal Skin Condition Score,NSCS)[7]對經口氣管插管的早產兒更換膠帶后的面部皮膚進行評估并做好記錄。NSCS評分為3~9分,3分表示皮膚正常狀況,分數越高表示皮膚狀況越差,并將新生兒皮膚狀況分為輕、中、重度。輕度:皮膚無破損、無滲液、表面發紅;中度:皮膚多處發紅或皮膚有破損,面積<1 cm2,有少許滲液、出血;重度:皮膚有多處破損或單一破損面積≥1 cm2,有滲液、出血。由責任護士評估并收集數據。
1.3.2護士每次更換膠帶操作耗時
自接到更換膠帶指令開始,直至膠帶固定完成,由責任護士記錄總耗時。

干預組皮膚評估正常者、輕度受損者、中度受損者和重度受損者分別為26例、3例、1例和0例,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3.034,P=0.002),見表2。

表2 兩組早產兒NSCS比較 例(%)
兩組早產兒更換膠帶護士操作耗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表3 兩組早產兒更換膠帶護士操作耗時比較 min
早產兒氣管插管固定多選用彈性柔棉寬膠帶,該膠帶較易引起損傷,這與產品黏性大且使用部位多為面部有關,因面頰部pH值明顯高于額部和前臂,導致其受壓迫時更容易引起損傷[8]。Fumarola等[9]認為,這種類型的傷害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有研究[10]表明,在面部使用產品時,可提前應用皮膚保護劑,使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從而減少產品移除時的疼痛及損傷,同時建議移除膠帶時可考慮使用黏膠移除劑。0.9%氯化鈉注射液和抑菌蘆薈凝膠混合濕敷于固定膠帶表面后,可降低黏膠劑的張力,減少膠帶對皮膚的牽引力,從而降低對皮膚的損傷;另一方面抑菌蘆薈凝膠能夠修復受損細胞,增加皮膚柔韌性,降低皮膚的脆性,有助于保持皮膚的完整性,防止皮膚潰瘍[11]。本研究發現干預組皮膚評估正常者、輕度受損者、中度受損者和重度受損者分別為26例(86.67%)、3例(10.00%)、1例(3.33%)和0例(0.00%),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兩組操作過程中,對照組按操作方法要求完成膠帶的移除和固定,因膠帶黏膠劑粘性大,操作人員需謹慎緩慢進行操作。而干預組在膠帶移除前將0.9%氯化鈉注射液和抑菌蘆薈凝膠混合,并將其涂抹濕敷于氣管插管固定膠帶表面,等待3 min后按照膠帶移除和固定操作方法進行膠帶更換,護士每次更換膠帶操作耗時較對照組延長,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干預組操作中的濕敷過程起到了濕潤膠帶的作用,從而降低黏膠劑的張力,減少膠帶對皮膚的牽引力,便于撕除膠帶,且膠帶移除后,0.9%氯化鈉注射液和抑菌蘆薈凝膠易于被擦拭干燥,不影響膠帶二次粘貼,整個膠帶移除和固定過程相對順利,提示0.9%氯化鈉注射液聯合抑菌蘆薈凝膠作為黏膠去除劑和皮膚保護劑,能有效預防經口氣管插管的早產兒面部MARSI和降低了MARSI程度,為早產兒的皮膚護理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的護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