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瓊敏

課程評價很重要,體現在:評價是課程實施有效性的依據,評價是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推手,評價是教師課程實施能力的見證。然而,在現實中,多樣的課程評價只是將評價復雜化,無視教師課程執行力,無視兒童對課程的適應程度。
在對教師的“課程園本化疑難問題”調查中,我發現:很多教師知道課程評價的重要性,但對課程評價的內涵與本質理解不深刻;知道很多課程評價的工具,卻不知道哪些工具是有效且易操作的;做了很多課程評價,卻不知道如何運用評價推進兒童的學習與發展……因此,模糊的課程評價是幼兒園現階段課程實施中的核心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多樣的評價形式,但沒有系統的評價機制。幼兒園有學習故事、一日(一周)反思、主題中(后)審議等多種評價形式,但各種評價之間沒有聯系,沒有形成系統的評價機制。可以說,一些教師只知道多樣的評價形式,但不清楚為何評價。
第二,有多樣的評價方法,但沒有科學的評價工具。很多教師是依據自身經驗進行評價的,專業性不足導致評價標準模糊。
第三,有多樣的評價資料,但沒有完整的評價運用策略。教師不知道如何運用評價結果,導致評價結果無法成為推動課程發展的有效依據。
因此,我們提出“三式”評價,力圖實現課程評價的系統性、可操作性以及價值最大化,讓模糊的課程評價逐步清晰,最終達成“以評促學(兒童的學習與發展)、以評促教(教師的課程執行力)、以評促課(課程的生長與適應性)”的目標。
兒童式評價——以“一志一表”為抓手,凸顯兒童主體
兒童式評價以兒童為評價主體,以兒童的自評與互評為評價方法,以兒童日志、兒童會議評價表為評價載體,力圖發現兒童的真實想法與關注點,分析兒童的思維方式,為促進兒童學習與發展提供依據。
1. 兒童日志,關注兒童個體
兒童日志主要運用于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即兒童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活動計劃、自己的想法或感興趣的事情等,并與同伴分享。
例如,在開展主題活動之前,教師請孩子問爸爸媽媽的職業。妍妍在兒童日志上記錄訪問的日期,并在“我的計劃”一欄中記錄她要采訪的人員(爸爸媽媽)以及使用的工具(話筒)。而在“我的記錄”一欄中,她分別畫出了爸爸媽媽工作時要用到的工具。教師的評價為“兒童用自己的方式(繪畫)記錄重要的內容,更關注父母在工作中要用到的工具,并以工具表示父母的職業”。
2. 兒童會議評價表,引導兒童互評
該評價表用于兒童會議后,是兒童對組員在會議上的表現以及會議內容等方面的評價。
反思式評價——以“一志一單”為載體,調控課程進程
反思試評價以教師為評價主體,以課程日志、課程優化單為評價載體,即教師對課程環境和課程實施過程中兒童學習的關鍵事件進行記錄、分析、反思,從中發現課程實施對兒童學習發展的適宜性。這些記錄與反思為調整課程進程提供了真實有效的依據。
1. 課程日志,聚焦關鍵事件
該日志主要是教師對課程實施過程中兒童學習、互動的關鍵性事件進行觀察、分析、反思的記錄。這些記錄是教師填寫“課程優化單”,調整課程設計的重要依據。
2. 課程優化單,開啟課程對話
教師通過觀察兒童的行為、對照主題價值判斷課程路徑、思考兒童發展三個方面填寫“課程優化單”,聚焦教師與兒童、教師與課程、兒童與課程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對話的方式進行評價。
教師與兒童對話,觀兒童行為。教師要明確兒童是課程實施的主體,強化“以兒童為本”的課程觀,以兒童的興趣和需要設計課程,一邊觀察兒童的反應一邊逐步開展課程,將兒童與課程連接起來。
教師與課程對話,判課程價值。兒童在前、教師在后。觀察兒童的言行后,教師要更深入地分析兒童的興趣和需求與課程之間的連接點,對照課程目標判斷課程價值,從而更準確地把握兒童的最近發展區。
兒童與課程對話,思兒童發展。明確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后,教師要思考兒童的興趣與課程如何連接起來,聚焦課程實施的具體策略(活動),促進兒童發展。
復盤式評價——以“一單一表”為媒介,指引教育方向
復盤是圍棋對弈后還原整盤棋局的過程,也是對對弈過程進行思考、研討、分析的過程。教師不僅要還原課堂過程,還要有意識地去發現課程實踐過程中有價值的事情,尋找兒童、教師、課程之間的關系。復盤式評價以“評價單”為媒介,還原課程進行的過程,環境的搭建過程以及兒童前后的發展變化等,從而對課程實踐進行整體性的反思與評價。
1. 細化評價指標,研判價值意義
在主題審議前,課程先導小組結合園本課程目標和主題核心目標,確定該主題下的一級、二級、三級評價指標,教師進行星級評價。其目的是細化評價指標,通過不同的星級發現兒童學習與發展的優勢和不足,找到下一階段努力的方向。比如,下面是主題《我來顯身手》背景下的評價參考指標。
2. 主題評價單,顯現全面評價
該評價以“評價單”為載體,以關注兒童的學習過程為核心,通過復盤課程過程、課程環境,與兒童一起回顧在課程中的學習過程,思考兒童的興趣和需求與教師給予的支持支架之間的聯系,以此驅動教師深入思考兒童的學習過程、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反思教師的支架策略,提升教師的課程評價力,為之后的課程實施打下基礎。
“三式”評價既服務于兒童學習與發展,又助推教師提高課程執行力,從而找到更適合兒童的課程實施方式。因此,“三式”評價是一種兒童、教師、課程緊密聯系的新型評價樣態,能將評價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