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弼 劉晉
“第九屆中小學優秀體育與健康教育課教學觀摩展示交流活動”(以下簡稱“本屆展示活動”)一共展示了21節高中體育與健康課,占展示課例的23%,其中有17節體育課、4節健康教育課,17節體育課中指定教材4節、自定教材13節。指定教材4節中有體操:縱箱分腿騰越及體能練習3節,羽毛球:正手高遠球、正反手推球與比賽及體能練習1節。自定教材13節中有2節足球課、6節籃球課、1節武術課、1節擊劍課、1節搏擊課、1節健美操課和1節體能課。4節健康教育課中有3節室內課和1節室外課。“本屆展示活動”展示了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成果,筆者通過初期評審、現場觀摩和研讀教案,概括這次展示活動高中組體育課和健康教育課的幾個特點,供大家研討。
一、依據現行課程標準,明確學習目標
“本屆展示活動”是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頒布之后舉行的,無論是體育課還是健康教育課均能夠以《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理念為教學依據,大部分課例學習目標能夠較好地體現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焦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形成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的學科核心素養,重在發展學生能力。具體表現在大部分課例均改變了單一的動作技術教學課,結構化教學在真實情境、比賽情境中的運用不斷加強,組合技術、戰術配合、10分鐘比賽和10分鐘體能練習的高中體育模塊教學結構有所增加。
二、豐富教學方式方法,發展核心素養
在17節體育與健康課中均不同程度地體現了新時代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的轉變,大部分能夠通過“學、練、賽”的學習過程及結構化的內容進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如,行進間運球技術,應上接接球,下接運球過人,將運球與同伴的傳、接、掩護、投籃等組合在一起。
“學、練、賽”則要求一節課中至少要有20分鐘的學習過程,其中有5分鐘學習技能、5分鐘練習和10分鐘比賽。如,高二《籃球:持球三威脅——運球進攻》一課中,執教教師通過碎步運球的4種?式和折返運球,組織學生學練。教師帶領學生反復進行三威脅中的持球突破,2種不同形式的練習?法,體現了難度和梯度的遞增,有效地鞏固和提?學生持球突破能力。在學生進行持球三威脅突破接傳球后,要求學生在對抗中思考如何運?持球和運球的變化與同伴建?配合意識,進而提升進攻成功率,從而在探究學習中達成《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的相互評價和過程評價。最后再進行半場“4VS4”比賽,在比賽過程中,要求學生每次進攻持球都要以三威脅突破發動,并根據對手防守情況合理選擇持球和運球方式,有策略性地進攻。再如,高二《籃球:半場三攻二及體能練習》一課中,執教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邊觀看視頻邊講解三攻?戰術的戰術意圖,引導學生在練習中探究“縱向站位防守如何進攻”,以及不同防守站位下的傳球、跑位技術的運?,在學練中落實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通過跑位三攻?、搶籃板加三攻?接?、王者挑戰賽的學、練、賽結構化進階,提高學生運動能力。這2節課結構化組合明顯,學、練、賽節奏分明,學有要求,練有探究,賽有提高。通過籃球專項運動學習,力求發展學生閱讀籃球比賽的能力,在發展學生運動能力過程中,逐步培養核心素養。通過合作及團隊配合,培養學生自信自強、合作和團隊精神。通過運球突破擺脫對手培養敢于拼搏、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質。通過比賽加深對規則的理解,讓學生在不斷學習提高的過程中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潛移默化地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豐富課堂活動情境,提升教學效果
通過創設多樣的活動情境,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足球課、籃球課等球類課例可以以學、練、賽的形式,武術課、擊劍課、搏擊課和健美課等課例可以以學、練、展的形式創設活動情境。如,高一《發展有氧耐力的多種練習》一課中,執教教師利用繩梯、?杠鈴和蹦床等器材創設3個練習情境,改變以往只采用耐力跑發展有氧耐力的方法。又如,高二《籃球:持球三威脅——運球進攻》一課中,執教教師采用碎步體側運球前進、碎步換?運球前進、碎步背后運球前進、碎步胯下運球前進和碎步轉身運球前進等不同內容逐漸進階的活動情境。再如,高一《“華山論劍”——形神拳》一課中,執教教師通過少林、武當、華山等傳統武術門派比武,讓學生在展示運用學練動作的同時,滲透傳承中華文化。以上課例通過設計不同程度的活動情境練習和展示活動,關注個體差異的同時,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四、優化課堂教學思路,創新器材設計
部分課例創新教學設計,流程合理。如,高二《體操:橫箱分腿騰越及體能練習》一課中,執教教師能根據學生學習水平設置不同?度的練習,使學生能夠?主選擇練習內容,特別是通過體操墊代替橫箱,以及在體操墊上設置泡沫棒提高分腿的高度,降低學生對跳箱器材的恐懼心理,使學生敢于打開雙腿,解決提臀分腿不足的學習難點,充分利用輔助器材的不斷變化,提高學生分腿騰越的學習質量。再如,高一《擊劍(重劍):轉移弓步刺》一課中,執教教師充分利用新興體育項目的特點,吸引學生注意力,通過使?特制塑料軟劍,在劍道進?標準的重劍模擬?賽,使學生能夠?主體驗重劍技術在實戰中的運?,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練習熱情高漲。
五、運動負荷較大,體能練習到位
由于教學組織到位,大多數課例均達到50%以上的個體練習密度,有一半以上的課群體練習密度達到75%。高一《擊劍(重劍):轉移弓步刺》、高二《自編搏擊操組合練習:“自編搏擊操組合?”》、高二《籃球:持球三威脅——運球進攻》等課例的群體練習密度均達到80%以上。參加展示的體育課均安排了體能練習,高二《籃球:半場三攻二及體能練習》在準備活動中安排了4分鐘籃球專門練習(專項體能),有效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體能支撐,在完成學、練、賽之后,又安排了6分鐘的一般體能練習。高一《籃球防守戰術——關?配合》等通過三?滑步、關?配合專項體能訓練和體能拉伸的補償練習,均能夠把專項體能練習和一般體能練習有機結合,有效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
六、教學能力較強,做到精講多練
高一《擊劍(重劍):轉移弓步刺》、高二《自編搏擊操組合練習:“自編搏擊操組合一”》、高二《籃球:持球三威脅——運球進攻》、高二《籃球:半場三攻二及體能練習》等課例的執教教師均以高超的專項技能和嫻熟的課堂掌控技巧,展現出較強的教學能力,教師通過精講多練,不斷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些課到下課時學生還“停留”在課中,意猶未盡。
七、健康教育符合高中學生年齡特點
“本屆展示活動”所展示的健康教育課例各有特點。如,高一《關注你的視力與頸椎》一課中,執教教師圍繞“影響視力與頸椎健康的因素與保護方法”“護眼、保護頸椎健康行為的養成”,引導學生在掌握相關健康知識的基礎上,獲取促進視力與頸椎健康的主要方法與途徑。又如,高一《運動安全:急性損傷的預防及處理》一課中,執教教師通過巧妙設計,提高了學生安全避險的綜合能力。
八、對“本屆展示活動”的建議
從整體來看,“本屆展示活動”比往屆教學展示活動均有較大幅度的進步,但仍有少部分課例沒有達到《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要求,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的學習目標還有待廣大體育教師在實踐中探索,今后在以下4個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提高。
1.部分課例的學習目標還需要更新
部分課例仍然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課的學習目標,而沒有按照高中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核心素養作為課的學習目標,更有些教案停留在教學大綱的“以百分之多少學生掌握單個技術”的學習目標上。《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以提高運動能力為抓手,通過結構化的真實情境或比賽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運動能力是課程的目標。如,“使85%的學生掌握運球投籃技術”建議改為“使85%的學生獲得運球投籃能力”,前者只要求學生能夠運球投籃就可以,而后者則要求學生必須能夠運球突破后再投籃,要做到運球突破后投籃,就要在同伴的配合或掩護下運球突破投籃,這個過程也是核心素養培育的過程,通過同伴合作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通過運球突破培養勇于拼搏的精神,最終通過投籃獲得運動能力的提高的同時,也促進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的形成。
2.部分學校還沒有真正落實高中選項教學
從教案來看,出現了學習內容脫節的現象。《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通過選項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多個模塊的學習下熟練掌握1~3項運動技能,但是由于體育與健康課程選項教學需要在學校課程安排中優先排課,加上部分學校的專項教師不足,合班或年級大班的選項教學難以執行。要真正落實《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選項教學要求,必須得到學校的大力支持。
3.加強結構化學習
部分課例還存在單個技術動作的學練。單個技術動作的學習不利于學生形成專項運動能力,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還停留在單個技術動作的教學中,一方面是教師對運動技能的認識不足,另一方面對《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結構化的理解不深,這些都是今后教師培訓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