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先忠 李志勇
一、分組輪換講解,減少集中暫停次數
在“第九屆中小學優秀體育與健康教育課教學觀摩展示交流活動”(以下簡稱“本屆展示活動”)中,部分教師在課堂上采取集體暫停講解示范,如,在四年級《跳躍:連續縱跳摸高》中,執教教師設計擺臂練習、蹬擺協調練習、練習縱跳摸高練習、游戲(“我是摸高王”)和運動情境體驗6個練習,前面2個練習為集體練習,后面4個練習分成4大組練習。為了讓學生明確練習方法,執教教師在后面4個練習中集體暫停了4次。4次集體暫停中,執教教師集體暫停講解示范時學生要集中講解示范,之后學生要回到原來的位置,4次往返累計起來的時間可想而知。如果執教教師采取分2次暫停講解示范練習的方法,會節省學生的練習時間,即第1次讓第1和第2組學生暫停,第2次讓第3和第4組學生暫停。雖然執教教師會重復2次講解示范,但除了減少集體暫停的次數外,還節省了集體暫停時學生往返的時間。
教師采用該方法時要注意的是分組暫停的次數要合理,一般分2次暫停,如果人數特別多,可分3~4次暫停;分組暫停講解示范應精簡。一般而言,分組暫停講解需要教師重復講解示范,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教師在前1組講完練習方法后到下1組講解示范時,可讓下1組學生觀看前1組的練習,下1組就更容易領會練習方法,結合教師提出的練習要求,學生就能立即練習。
二、借助多媒體演示,減少隊伍集散時間
“本屆展示活動”中,部分課例采用了大屏幕展示練習方法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這種方法雖然也需要集體暫停,但多媒體聲音可放大,學生站在原地就可以聽清楚,不需要集中和解散。特別是一些難度較大、教師難以講清楚和示范的練習方法,采用該方法不僅減少了講解示范、隊伍調動的時間,還提升了課的群體運動密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練興趣。
采用多媒體演示時,如果學校沒有大屏幕就不要勉強使用,沒有大屏幕,可以由平板電腦替代,平板電腦雖然屏幕小,但移動方便,可以進行分組演示,同樣能取得好的效果;對于技術較為復雜的、通過示范難以讓學生看清楚的動作,也可以采用多媒體演示,但如果教師通過示范就能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動作,不建議采用多媒體演示。
三、依托任務單內容,增加學練探究時間
通常教師通過講解示范的方式將練習方法傳授給學生,如果將教師講解示范的方式改為學生看任務單自主探究的方式,則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雖然暫停了活動,但學生采用這種方式學習是培養學生探究、合作的能力。如,三年級《籃球運球練習方法》中,教師設計了6個練習,其中5個練習是小組看任務單自學。學生練習時,教師巡回指導,針對學生的問題采用個別指導和小組指導的方式解決學生的學練問題。在小組化的學習過程中,執教教師沒有集中暫停講解示范,而是讓學生自主學練,真正實現“練會、練熟、練透”。
在使用任務單時,應選擇有威信、有一定的指導和評價能力的組長,以減輕教師的負擔;任務單內容要齊全,任務單內容一般包括練習方法、問題、要求和評價等,特別是針對該任務單的問題必不可少。如,三年級《籃球運球練習方法》中,執教教師在每個任務單中都有問題設計,諸如任務單3中,教師未將高低運球如何在游戲和比賽中運用告訴學生,而是設計“在游戲和比賽中,高低運球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使用”,該問題值得探究;任務單內容要清晰,練習方法、要求等要簡練,對于小學生來說,任務單上不要有太多的文字描述,練習方法要一看就懂,要求簡單但能體現練習的關鍵。
四、精選練習方法,促進深度學習
“本屆展示活動”中,執教教師均做到了精講,但部分教師在主教材教學中采用的練習步驟比較多,不夠精練。如,在初二《籃球行進間急停起運球》一課中,執教教師設計了徒手跨步急停練習、徒手急起,徒手急停急起、持球急停、持球急停急起、半場運球急停急起、看信號急停急起、全場運球急停急起和防守+運球急停急起9個練習,雖然滿足了學生不斷變換練習內容的要求,練習步驟過多,教師集體暫停次數、講解示范的時間也會相應增加,則會降低課的群體運動密度,影響學生的練習和參與的效果。執教教師可將難度區分不大的練習合并,半場運球急停急起和全場運球急停急起區分不大,可將二者合并成全場運球急停急起,這樣處理后精練了練習步驟,減少了集體暫停的次數,充分利用了場地,節約了隊伍調動的時間,而且還能讓學生深度練習,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