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龍

跨學科主題學習是《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新增內容之一,倡導學生深入理解2個或2個以上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并將它們加以融合,從而形成新的理解并深入思考解決體育的問題,實現核心素養發展。可見,體育與健康課程應融合多門課程,充分發揮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第九屆中小學優秀體育與健康教育課教學觀摩展示交流活動”上,筆者現場展示了二年級《“保衛祖國,從我做起”國防教育融合:我是小小解放軍》一課,現將單元設計思路與本課的展示細節與大家分享。
一、單元學習目標
知道發展柔韌性與靈敏性的練習方法及保家衛國的意義,能說出柔韌、靈敏、方向、速度、揮擊、扭轉、攀爬等動作術語;能在“紅旗保衛戰”“急速營救”“沖過封鎖線”“標兵王中王”等游戲中根據方向、水平、路徑、空間、節奏、力量和位移速度的變化,合理做出相關靈敏與柔韌動作,并能綜合運用國防教育、歷史、地理、音樂、信息科技等知識與技能協調發展跑、平衡、柔韌、扭轉、攀爬、投擲等基本運動技能。
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游戲活動,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合理調節與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合理利用休息間隙積極休息,選擇適宜的練習場地,在個人和集體練習中根據音樂節奏的變化感受時間變化;能在不同活動場景中區分自我空間和公共空間,表現出保護自己和他人的意識。
充分感受積極參與各種軍事體驗活動所帶來的樂趣,積極錘煉自尊自信、勇敢頑強、不怕困難、積極進取的精神,遵守規則、公平競爭的道德及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敢于擔當的品格,堅定保家衛國的理想信念。
二、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圍繞跨學科主題“鋼鐵戰士”(水平一)進行活動設計,通過模擬“我是小小紅旗手”“我是小小解放軍”“我是小小特種兵”“我是標兵王中王”場景,綜合運用國防教育、歷史、地理、音樂、信息科技等知識,合作學練不同方向、不同速度、不同力量、不同路徑的靈敏與柔韌組合,發展學生基本運動技能,提高學生應激、判斷、反應能力及心血管、呼吸、內臟器官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團隊精神;通過創設參觀軍營、學練軍事技能、軍事對抗等情境,增強學生的紀律意識,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和集體主義精神;通過創設“紅旗保衛戰”“急速營救”“增援前線”“穿越封鎖線”“標兵王中王”等情境,幫助學生在主題學習過程中運用和鞏固所學的跑、跳、投、平衡、柔韌等基本運動技能,提高應變能力,培養學生不怕困難、自信自強、堅韌勇敢、敢于擔當的高尚品格及良好的國防意識。
三、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思想活躍、好奇心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同時具備一定的體育鍛煉意識,但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自制力不強。通過之前的學習,他們已經基本掌握了“走、跑、跳、投”等基本運動技能及相關游戲方法,對軍旅題材的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有一定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情懷,他們的紀律性、節奏感、協調性較好,不怕困難、勇敢頑強、團結協作、敢于擔當等意志品質良好。
四、單元課時安排及設計意圖
本單元根據國防教育這一跨學科主題,設置了“保衛祖國從我做起”的大情境,以問題鏈與任務鏈方式力求通過不同方向、不同速度、不同力量、不同路徑的靈敏與柔韌組合,發展學生的基本運動技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第1課時設置了“我是小小紅旗手”情境,引導學生在“認識紅旗”(走+跑+柔韌)、“小小護旗手”(跑+追逐+扭轉)、“紅旗保衛戰”(跑+投+柔韌)、“紅旗飄揚”(走+柔韌)等4個子情境游戲及軍事拓展技能(橫叉、縱叉+連續推拉+蜘蛛爬+變向跑組合小比賽)中,學練不同方向的靈敏與柔韌組合,認識紅旗,樹立心懷祖國、保衛國旗的理想信念,培養學生的國防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
第2課時設置了“我是小小解放軍”情境,引導學生在“叢林行軍”(走+跑跳+后踢腿+平衡+柔韌)、“靶場練兵”(起動+躲閃+柔韌+投擲)、“緊急營救”(起動+追逐+躲閃+柔韌)、“增援前線”(跑+支撐)、“歡慶勝利”(走+柔韌+平衡)等5個子情境游戲及軍事拓展技能(蜘蛛爬+追逐+躲閃+變向跑組合小比賽)中,學練靈敏與柔韌組合,體會軍人的責任與榮耀,進一步堅定保家衛國的理想信念,培養學生的國防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
第3課時設置了“我是小小特種兵”情境,引導學生在“叢林行軍”(走+跑+跳躍+平衡+柔韌)、“厲兵秣馬”(跑+攀爬+鉆越+投擲)、“狙擊大戰”(起動+追逐+躲閃+柔韌+投擲)、“穿越封鎖線”(跑+攀爬+鉆越+柔韌+平衡)、“凱旋而歸”(走+柔韌)等5個子情境游戲及軍事拓展技能(攀爬+投擲+時鐘支撐+變向跑組合小比賽)中,學練不同力量的靈敏與柔韌組合,勤練軍事本領,錘煉團結協作、攻堅克難的優良品質,進一步堅定保家衛國的理想信念,培養學生的國防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
第4課時設置了“我是標兵王中王”情境,引導學生在“標兵急行軍”(跑+跳+追逐+鉆越)、“標兵勤操練”(躲閃+變向跑+柔韌)、“標兵對對碰”(起跑+追逐+平衡+柔韌)、“標兵王中王”(追逐+投擲+柔韌)、“打靶歸來”(走+平衡)等5個子情境游戲及軍事拓展技能(鉆越+追逐+躲閃+變向跑組合小比賽)中,學練不同路徑的靈敏與柔韌組合,勤練軍事本領,進一步錘煉意志,提高學生在真實活動或比賽中運用相關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國防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
五、第2課時片段呈現及設計思路
片段1:開始部分。
通過視頻呈現,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體會解放軍的紀律嚴明。視頻內容播放的是解放軍軍旅生活視頻,師生問好,創設情境,交待課的任務與要求,目的在于開課就緊扣國防教育主題,設計“我是小小解放軍”情境,通過視頻讓學生了解解放軍的生活,通過“誰的兵”“誰的團”游戲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集中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課的開始就置身于濃濃的愛國主義氛圍中,體會作為一名合格戰士的紀律嚴明。
片段2:準備活動。
引導學生穿越叢林,到達軍營,復習相應的基本運動技能,尤其是靈敏與柔韌相關的動作,并利用相應的走、跑、跳、平衡、柔韌等基本運動技能通過叢林,第1次是以“自然大步走+平衡+原地反應練習”方式過障礙區,第2次是以“跑跳步+平衡+柔韌練習”方式過壕溝,第3次是以“后踢腿+柔韌+投擲”方式過雷區。通過子情境游戲“叢林行軍”將其串聯起來,除了體現大情境之外,還具有以下5個目的:復習舊知識,利用已學的知識和技能完成任務,充分活動身體,并體現知識的遷移;利用音樂的節奏變換和指令節奏變換引導學生感知不同速度的動作,體現《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在運動過程中體驗不同節奏和位移速度的變化”,也體現了本課教學內容中“不同速度”的要求;將移動性技能、非移動性技能及操控性技能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內容的結構化處理,體現《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根據學生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和身心發展規律,整體設計課程”的理念;利用國防知識和地理常識合理制訂安全行軍路線,用國防與地理常識解決安全行軍的問題,幫助學生在主題學習過程中運用和鞏固適應環境、應對突發事件等技能,提高戰術思維和應變能力,培養學生不怕困難、頑強拼搏、敢于擔當的高尚品格;利用“叢林行軍”中遇到的困難,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內部與小組之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片段3:基本部分。
引導學生體會軍人的責任與榮耀,堅定保家衛國的理想信念,學練不同速度的靈敏與柔韌組合,在復雜的場境中合理運用相關的基本運動技能。引導學生在“靶場練兵”(起動+躲閃+柔韌+投擲)、“緊急營救”(起動+追逐+躲閃+柔韌)、“增援前線”(跑+支撐)等3個子情境游戲及軍事技能拓展練習(蜘蛛爬+追逐+躲閃+變向跑組合小比賽)。
游戲1:靶場練兵。
根據指令與情境的變換學練不同速度的靈敏與柔韌動作。其中包括聽到信號后快速起動——以交叉步后接大跨步觸碰發射裝置——根據一方發射炮彈,一方躲避——敵方發動偷襲,己方發現敵情,進行匍匐伏擊,再根據指令發動進攻,消滅來犯之敵等4個子情境游戲。目的是不僅讓“靶場練兵”所有情境都更加真實,引導學生在真實的場境中學練動作,也讓學生采用結構化的思想將起動、應激、躲閃和柔韌的大跨步、扭轉、屈伸有機結合起來,以“起動+躲閃+柔韌+投擲動作”組合動作的方式呈現,充分體現了內容的重組,還融合了國防相關知識及音樂節奏,發展學生的靈敏與柔韌素質,體現結構化教學的同時,也幫助學生樹立保家衛國的理想信念,體現了與國防教育融合的特點。
游戲2:緊急營救。
學生根據指令與情境的變換,在略微復雜的運動情境中運用不同速度的靈敏與柔韌動作。教師利用語言激發學生學練本領、保家衛國的熱情,接著帶領學生“奔赴前線”,展開“保家衛國”行動,途中遇到敵軍的襲擊,有戰友陷入了敵軍的包圍圈,根據手中裝備的特質(顏色、形狀),一方扮演敵軍進行圍堵,另外三方進行干擾與營救。設計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情況營造比賽情境,引導學生利用國防知識、地理知識及已學過的移動性技能(起動、追逐、躲閃)、非移動性技能(柔韌)完成任務,并以結構化的思維充分發展起動、跑、投、追逐、躲閃、平衡、縱叉、橫叉等基本運動技能,更是將要解決的問題置于真實場景中,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并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英雄氣概,感悟國防教育中的國家領土不容侵犯。
游戲3:增援前線。
在“保家衛國”的行動中,前方戰事陷入焦灼狀態,以賽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增援前線,齊心協力用不同速度的靈敏與柔韌動作完成3組增援任務。第1組任務是前線彈藥緊缺,小組為單位利用“跑+蜘蛛爬”方式將彈藥搬出倉庫;第2組任務是以“正向的四肢爬行+反向蜘蛛爬”的方式將彈藥運送到前線;第3組任務是己方彈藥吃緊,搶奪敵方彈藥。通過模擬戰場戰斗、救援救護等情境演練,引導學生在真實復雜的運動場景中,在已學動作技術基礎之上,根據規則積極運用組合動作進行對抗與增援,恰當運用《孫子兵法》的戰術思維分析解決“增援前線”中的真實問題。充分利用音樂的節奏變換及信息技術的延緩功能,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練動作,增強自信,體現對個體差異的關注。利用結構化的知識、補償性的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基本運動技能,錘煉團結協作、勇于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牢固樹立愛國主義情懷。
拓展練習:軍事技能拓展。
通過“蜘蛛爬+追逐+躲閃+變向跑組合小比賽”的組合運用,體現了體能練習的多樣性、補償性、趣味性和整合性;進一步通過不同速度的動作組合,讓學生理解不同速度變化的真正涵義;通過適宜的運動負荷進一步發展學生基本運動技能,提高運動技能水平、培養體育品德、增進身心健康;通過國防教育知識與軍人的品行,進一步錘煉團結協作、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體現學科融合特性。
片段4:結束部分。
引導學生放松身心,升華情感,抒發愛國主義情懷。教師引導學生在“團結就是力量”的氛圍中放松身心、師生共同小結、收還器材,不僅緊扣情境,讓“我是小小解放軍”主題更豐富、更完整,也在輕松、愉悅的相互交流中,引導學生對自己、對他人的表現作出公平的評價,升華師生間的情感,還進一步錘煉意志,鞏固國防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在沉浸式的活動中體驗國防教育。
指導教師感受:
跨學科主題學習的三大特性
跨學科主題學習是《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增加的內容,它是通過2個或2個以上知識與技能的融合,利用其他學科的知識幫助解決體育學科的實際問題。面對這一全新命題,執教教師通過“我是小小解放軍”一課給出了他們現階段的思考,從現場展示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以下3個特性。
一、主題鮮明
課中學生圍繞多個經過結構化的主題進行學習,并基于學科本質以活動專題及解決問題等方式作為學習主軸,通過“叢林行軍”——“靶場練兵”——“緊急營救”——“增援前線”——“歡慶勝利”學練不同速度的靈敏與柔韌,并據此進一步解決“發展學生的基本運動技能,強化愛國主義情懷”這個真問題。
二、融得巧妙
跨學科主題學習是2個或2個以上知識與技能的融合,那么,這些知識與技能融合的內容、融合的方式、融合的深度等將直接影響融合的效果。課中,執教教師創設了“我是小小解放軍”國防教育情境,并將靈敏與柔韌動作巧妙融入各子情境中,通過地理知識巧妙規劃行軍路線,通過音樂節奏巧妙關聯不同速度的要求,通過起動、追逐、平衡、柔韌等內容融合的要求具體體現國防教育這一主題,幫助解決“發展學生的基本運動技能,強化愛國主義情懷”的具體問題。
三、大情境的運用
大情境是以全知視角考慮整節課、整個單元的情境設計,常常蘊含著大任務與大問題,情境鏈往往與任務鏈和問題鏈并行展開,它的“大”不是指規模的大小,而是整體、豐富與復雜。“我是小小解放軍”一課中作為“保衛祖國,從我做起”單元的子情境,也作為不同速度的靈敏與柔韌課時的大情境,充分考慮到了情境的整體性。在課中通過“叢林行軍”——“靶場練兵”——“緊急營救”——“增援前線”——“歡慶勝利”情境鏈方式展開,有效促進知識的內化、遷移和教學的結構化,充分體現了情境的豐富與復雜。在復雜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的遷移與運用能力,進而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指導教師: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牛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