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洲
摘?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孕育于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當中,二者彼此交融。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應用于我國的具體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上來,并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分析和處理我國革命、發展、改造過程中的現實問題,便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黨在百年征途中,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真諦。將馬克思主義和我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是我們黨探索的成功經驗。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百年歷程;中國共產黨
中圖分類號:D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4.001
中國共產黨建立一百多年以來,團結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做出了許多彪炳史冊的歷史功績。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找到了一條符合我國基本實際的發展道路。針對我國的具體實際情況,將馬克思主義與我國現實情況相結合,不斷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黨的百年歷程也是馬克思主義不斷扎根中國大地、融合地區特色的本土化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強調,“以史為鑒、開拓未來,必將持續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自建黨以來,我國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產生的巨大變革伴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創新發展。
1?把馬克思主義作為黨的根本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是黨在百年歷程中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首要前提
十九世紀上半葉的歐美,以蒸汽動力革命為代表的新工業化蓬勃發展,人類社會走向后工業文明時期,社會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西歐三大工人起義由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相繼失敗。時代正在呼喚,無產階級革命迫切需要科學的指導思想。馬克思經過對所處時期和社會的廣泛思考,深刻地總結了無產階級在革命中獲得的經驗,創立了一種改變人類歷史的科學真理——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學說從資本主義內生性矛盾入手,對未來社會主義將代替資本主義作了系統闡述,并形成了無產階級解放全人類的基本理論,無產階層作為在傳統方式下和資產階層對抗的社會主義階層,堅持自我解放。當然,這個解放必須被指導,也必須是現實的,而且必須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原則。所以馬克思認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因為在科學理論出現以前,無產階級的工人運動都是分散的和自發地開展的,所以斗爭的對象就只有達到工人增加報酬、提高生產條件和經濟上的需要,而不是具體的政治目的,所以運動的手段也就只有搗毀工廠、摧毀企業,以及沒有具體政治目的的罷工游行等活動。這也表明了無產階級革命在實踐上雖然有相當的自發性,但在理論上卻仍未能到達現代科學的最高水準。無產階級革命實踐明確提出了建立無產工人階級科學技術理論的時代性需求。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后,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與無產階級政黨在工人階級隊伍中開展的理論宣傳、政治思想教育和革命斗爭武器裝備,世界各地的工人運動已步入到了一種全新的發展時期。馬克思主義從產生到現在已有近170余年的歷程,它作為一種新的思想理論,對社會和人民群眾產生了重要的作用,表現了巨大的活力。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不但被許許多多的社會主義者當作寶貴的理論資源和革命遺產,而且也是其他億萬人民無法忽略其重大作用和推動歷史發展的歷史。
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大地,工人階級中的先進分子選擇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找到了一條救國的革命道路。從1840年后,中國逐漸進入了“兩半時代”。為了拯救人民的生死存亡,中國的革命先進分子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前仆后繼地去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生產關系中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并把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新民主主義思想作為振興中華的手段。不過他們最后都沒有實現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革命任務,未能找到一條救亡圖存的科學道路。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科學的理論來指導實踐。在早期一大批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探索下,他們從贊同和歌頌十月革命,到認識和研究領導這場革命斗爭的重要思想工具——馬克思主義理論,再到理解和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樣錯綜復雜的國情和時代背景下登上中國歷史舞臺的。
馬克思主義是黨的基本理論指導思想,在我國的具體運用要同我國革命斗爭的特點相結合。黨成功地總結了蘇俄經驗,在蘇俄理論思想的基礎上使馬克思主義真理成為黨的指導思想,在我國革命的實際進程中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立了我國革命斗爭獨特的方法與思想,并發現了不同于蘇俄經驗“城市道路”的新路徑——“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通過中國共產黨領導與我國人民的共同努力,趕走了侵華日軍,打倒了國民政府的反動統治,實現了舊中國到新中國的歷史蛻變,完成了中華民族從危亡走向新生。提出了建立獨立的民主主義社會的戰略思想,形成了人民民主專政理論,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經濟恢復期間,毛澤東和共產黨人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則,及時地提出了社會主義改革的總路線,從而引導我國人民更加順利地對私有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逐步在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階段,黨組織并領導了我國各族人民對社會主義路線作出全面探索,逐步建立了我國以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格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祖國的事業中心轉移到經濟發展之上,揭開了繼續解放與開發人類生產力偉大事業的新序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新視域下健全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避免了重復、沖突以及具體區域的差異。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途。
中共百年崢嶸的歷史事實證明,馬克思主義在東方社會產生的最大影響,就是將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沒落的民族國家從沉睡中喚醒,為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造事業帶來了強有力的思想武裝,我國人民也在黨中央帶領下實現了人類歷史上未曾發生的巨大發展奇觀。堅定不移地把馬克思主義作為黨的基本指導和理論基石,是黨在百年歷程中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首要前提。
2?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黨在百年歷程中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原則
馬克思主義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不過由于馬克思有關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是針對當時西方資本主義生產力比較發達的國家現狀提出的,而我國當時正是一個生產力非常落后的“兩半”國家。所以,怎樣將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理論和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是早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道路上遇到的難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中國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首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國共產黨借鑒了蘇俄走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經驗,試圖在城市中奪取革命的勝利,這也是長期以來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奪取革命政權的影響,從巴黎公社到十月革命,無產階級采取的都是以奪取城市來獲得政權的斗爭路線。這一模式根深蒂固,導致早期的中共并沒有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來獨立自主的使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而是照搬國外的革命斗爭方法,出現了嚴重錯誤。以致在中國大革命失利之后,黨的內部還接連出現了三個極“左傾”問題,其領導者瞿秋白、李立三、王明都采用“城市中心論”的觀點去引導農民暴動,并不斷進行城市武裝起義,妄想利用這一手段去贏得國內革命斗爭的成功,從而使革命蒙受巨大損失。與此同時,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在尋找社會主義革命路線的過程中,堅持從我國革命斗爭的現實出發,理論實踐具體地去應用馬克思主義,并在實踐中逐漸沖破“城市中心論”的理論框架。在秋收起義失利后,毛澤東等先進分子率先走上了建立農民革命根據地的路線,明確指出俄國革命路線不符合我國的革命現實。在認識上率先完成了由城市向農村的轉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這樣一條爭取全面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路線,這是在同黨內流傳的把馬克思主義學說形而上學化,把共產主義國際和社會主義實踐神圣化的錯誤傾向作斗爭中實現的,這樣在黨內就極大地推進了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正是在各種挫折與失敗中,中國共產黨人意識到不能全靠“拿來主義”運用馬列主義,要與我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開創中國的理論邏輯。
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體領導下,不僅將民主集中制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原則,還將蘇聯經驗方針路線、組織結構、干部教育作為改善和發展黨組織的方式,使得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找到了理論和實踐的方向。但由于無產階級還沒有在中國人口中占絕大多數,這些原理和方法就需要根據中國特有的國情進行修改和調節。在我國的革命過程中,黨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性的跨越。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黨領導著人民充分地開展了對我國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革命性探索,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領域、經濟領域以及道路領域進行了開拓,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范式研究,成功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在面臨產業資本的地域調整,中國共產黨以改革開放來迎接這次調整并大力發展現代市場經濟,形成了中國范式的政治經濟體制,取得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經濟高增長,這不僅僅是外部環境變化的結果,更是中國共產黨面臨機遇與挑戰能夠解決問題的表現。在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成功經驗的理論基礎上,創造性地作出了許多新思考、新看法、新論斷,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在黨的百余年歷史上,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發展已完成了二次歷史性飛躍。第一個歷史性飛躍出現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理論產物主要是毛澤東思想。第二個歷史性飛躍出現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這個時期產生了包含許多馬克思主義重大學說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分析兩次成果的共同之處和基本特征,是因為二者同馬列主義一道,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為根本邏輯,因而在全世界也進一步發展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如磐石地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奪取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行動指南和精神要領。在黨的百年偉大歷程中,必須永遠堅守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及核心內涵,堅持運用兩大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去解決所遇到的一切難題。可以說,這一思想是結合新時代背景下所進行的重大理論創新,真正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歷史飛躍、創造升華。在面對兩個大局的復雜局面下,這一思想的提出貫穿黨的百年進程,為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作出了開創性、全局性、歷史性的奉獻,是當代馬克思主義。所以,學習和貫徹新時代新理論,就是在新的條件下堅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就是堅持真正的科學社會主義。
3?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是黨在百年歷程中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所以我們黨自成立起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政治思想和精神旗幟,因此要從我國現實情況和實際特點入手,不斷創新理論,然后將新理論用于武裝全黨和教育人民,陸續開拓屬于21世紀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義務。
中國共產黨在如今之所以能夠達到如此偉大成就,馬克思主義理論之所以能夠保持強大生命力,根本原因就是我們黨在建立的一百多年里,在具體時期和特定國情條件下,一直在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理論指導去解決怎樣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核心問題。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在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百年征途中,在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也獲得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回首過去,我們深知只有不斷總結歷史經驗,不忘革命初心、牢記歷史使命才能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所以,站在黨百年歷程的新起點上,要兼顧國內和國外“兩個大局”,堅持按照我國的具體實際并密切聯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進一步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篇章。身為共產黨人我們也應當知道,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生命能夠持續延伸是因為對其持續不斷地進行創新,而共產黨人的崇高使命之一,就是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賡續傳承。新時代的新思想作為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的指南針。進入新時代,要努力實現偉大事業與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辯證統一與有效互動。
黨從創建迄今,已經有著上百年的光輝歷史,而這百年歷史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史。中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追隨者,在這百年里一直以共產黨為核心,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和我國具體實踐情況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把政治實踐和思想研究有機地融為一體,這一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此同時,這個過程也是人們主觀能動性與社會客體規律性的內在統一,是人類認識發展過程與社會實際之間的良性互動。然而,社會改革所產生的重大成就也必然促使社會發生巨大飛躍,在此進程中也必定會形成許多具有時代特征的重大社會思想成果。這些重要思想研究成果用來指導實踐,思想經歷了現實的考驗而走向嶄新高度,在一次次的創新中,形成了繼承與發揚、守正與革新的傳統穩定性與思想開放性。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將伴隨著新時代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迎接新的機遇,并孕育出新的重大思想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02).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R].新華網,2018.
[4]王偉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百年黨史的精彩華章[J].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02):146.
[5]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何懷遠.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J].紅旗文稿,2018,(23):48.
[7]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