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旭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智能語音合成技術成了推動小學英語改革的重要手段,取代了“人人對話”的傳統英語口語測試或者交流模式。實踐證明,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能夠確保公平、公正性;另一方面,能夠統一英語聽說測試的技術標準,讓小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提高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形成英語表達思維和基本的英語語言素養。聽力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從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情況來看,雖然大部分學生對聽力學習非常重視,其聽力水平也比較高,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學生的聽力水平很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英語基礎差,想聽卻聽不懂;其二,不愿意聽,因為覺得不是自己的母語,聽起來有困難,加之聽的過程非常無聊,所以對聽力乃至英語學習不感興趣,不愿意積極、主動地將注意力集中在聽的過程中,更不愿意在聽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去有意識地聽,仔細地聽;其三,聽的方法不正確,導致效率低。有鑒于此,本文選取本校作為英語聽力提升的試點,以期在此次研究中根據小學生的基本特性,找到符合學生發展的具體方案,為其英語聽力水平提升起到積極作用。
智能語音技術主要包含語音合成技術與語音識別技術,其主要目標是實現文本轉換語音及語音轉換文本。本文中的智能語音合成技術指通過機械、電子的方法輸出人造語音的技術,使用者在智能語音設備中輸入任意文字信息,語音合成技術都能夠將其實時轉化為標準、流暢的語音并朗讀出來。語音合成技術可以在任何時候將任意文本轉化成具有高自然度的語音,且不受時間、地點等限制,從而促使學生高效學習英語(溫穎2022)。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智能語音合成技術已經成為一種常態。通過詳細分析發現,智能語音合成技術在小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起到以下作用:
對于小學生來說,聽力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尤其是對于缺乏語言氛圍的學生來說,學好聽力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在引導學生進行聽力時采用智能語音合成技術能夠讓他們感受到聽的樂趣,讓其在聽力學習過程中與智能語音技術進行互動,并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探究聽的方法,提高聽力學習興趣,然后在興趣的激發下進行更加高效的學習。
從英語教學的實踐情況來看,要確保小學生的聽力水平得到提升,關鍵在于讓他們的內驅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智能語音合成技術是一種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英語聽力中的新型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時會覺得運用這種方法比較輕松,因此,在進行聽力練習時能夠逐漸認識到聽力的重要性,并將英語聽力充分貫徹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這不僅積極營造了聽力的環境,而且讓學生能夠在英語課堂中潛移默化地進行聽力訓練,為聽力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可能性。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部分學生對聽力測試或者交流并不重視,日常也不重視英語表達。采用智能語音合成技術以后,學生能夠在興趣的激發下,在有效方法的作用下,不斷提升聽、說、讀、答等方面的能力,并在進行聽力練習的過程中主動勤加練習,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績。將智能語音合成技術運用于小學英語聽力練習中,促進了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雖然英語聽力只是小學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鍛煉聽力并不是單一方面的,需要教師在引導過程中能夠對其進行全方位的分析。
通過實踐發現,智能語音合成技術在小學英語聽力教學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聽力要得到有效提升,關鍵在于學生要提高自覺性。智能語音合成技術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能夠讓每一位學生隨時隨地進入英語聽力練習。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時需要從智能語音合成技術的基本特點出發,提高他們的聽前自覺性,讓他們在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的情況下進行練習和提升(王衛衛2020)。
1.經常聽——熟悉各種音質
在進行小學英語聽力測試時,學生所抽取的試題均是隨機的,每一套題所采用的英語發音方法有可能不同。另外,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的人在說英語時會表現出不一樣的音質。通過觀察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聽力測試或者交流成績較好,但是在測試或者交流時常常不盡如人意。經過調查得知,這一部分學生一旦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音質就會非常緊張。
在智能語音合成技術下的小學英語聽力測試或者交流中,學生要熟悉不同的音質,以在聽時不緊張。有鑒于此,引導學生經常聽是提升其聽力的關鍵路徑之一,因為只有讓學生經常聽,才能讓他們熟悉各種音質,盡可能地讓聽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制訂聽的計劃:一是運用智能語音合成技術從宏觀方面仔細聆聽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發音區別,讓學生從大范圍中熟悉不同的英語發音方式;二是從微觀方面經常聆聽教材中的各類對話,對教材中常見的人物發音有較全面的了解;三是制訂每周智能語音合成技術練習計劃,多做智能語音合成技術聽力練習,在練習過程中仔細傾聽不同的音質,以便于進一步提升傾聽能力。
在小學英語聽力測試或者交流中,聽是最關鍵的,只有聽明白了,才能為下一步的測試或者交流打好基礎。既然是聽,那么聽的對象自然是各種各樣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音質,也有不同的講話習慣,為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聽力練習時應從聽的對象的特點出發,使其在練習中聆聽不同的音質,熟悉各類發音,以達到在基于智能語音合成技術的小學英語聽力的過程中不怯場、不緊張的目的,聽得明白,“聽”出好效果。
2.開口讀——模仿讀的習慣
對于一門語言學習來說,讀是說的前提,通過讀能夠讓發音更加標準,為進一步說作好準備。在基于智能語音合成技術的小學英語聽力測試或者交流中,不僅需要學生聽,還需要他們進行朗誦,以考查其語音、句子重音、連讀、不完全爆破、意群和停頓、升調和降調掌握能力及流暢程度等。在這個環節,要求學生能夠比較流利、連貫地朗讀一篇所學課文或難度低于所學語言材料的短文。但是,受傳統英語聽力測試或者交流的影響,許多學生是筆試高分者,一提開口讀、說、答便情況堪憂。面對這種情況,學生要怎樣才能夠在基于智能語音合成技術的小學英語聽力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呢?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開口讀,并逐漸養成模仿讀的習慣。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制訂模仿讀的計劃,如每天模仿讀20 分鐘,主要內容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總之,模仿的對象應該盡量和智能語音合成技術中小學英語測試或者交流的內容及難度同步。其次,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做好模仿讀的反思,模仿讀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教師和學生對自己模仿讀的過程進行反思,即在模仿讀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在讀音、升調、流利程度、連讀、爆破、停頓等方面的不足,并在多次練習中不斷糾正,以盡可能地實現模仿讀的高效。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模仿讀的合作與交流。對于小學生而言,英語學習應該是一種群體行為,因為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在學習時首先要充分把握其用于交流這一特點。因此,在模仿讀時可以采用“同質組合”或者“異質組合”的方式,讓學生以日常的學習組為單位進行模仿讀訓練,并在小組內互相監督、互相評價、互相幫助,以便他們能夠在模仿讀的過程中提升朗誦水平,增強自信,為英語聽力取得好成績作足準備。
聽力的提升離不開說和讀,因此,在將智能語音合成技術運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時,教師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方案的革新,讓學生將說和讀作為提升聽力效率的主要路徑。從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的情況可以看出,將智能語音合成技術運用于英語教學中,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聽的樂趣,而且能夠讓他們在聽的作用下情不自禁地進入讀的氛圍,在邊聽邊讀的情況下實現聽力的全面提高。
課中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能夠讓學生進入全面的學習氛圍,而且能夠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科探究。為此,在將智能語音合成技術充分運用于小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時,教師要更新聽力教學方法,從而促使聽力教學效率提高(丁春花2019)。
例如,在引導學生進行聽力練習時,教師運用智能語音合成技術讓他們以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和提升,具體教學片段如下:
1.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1)運用智能語音合成軟件聽錄音,小組合作學習相互練習。
(2)以同桌為單位組成學習小組,兩人互相配合:同桌間一邊指著圖片,一邊輸入要聆聽的內容,并由智能語音合成技術將內容進行轉化,然后由搭檔進行聆聽和重復,并對沒有聽明白的單詞進行記錄,對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標記。
(3)小組之間進行互相交流,討論需要解決的問題,對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記錄。
(4)教師運用智能語音合成技術輸出要聆聽的內容,學生聆聽、跟讀,糾正讀音。
(5)學生舉手提問,向教師提出討論中的疑問,由教師解答。
(6)教師再次播放錄音,讓學生跟讀,再次糾正讀音。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每一個小組的學習情況給予高度關注,主動發現小組合作中學生面臨的困難,引導他們進行大膽表達,以獲得單詞及聽力方法的積累。
2.課堂PK,共同進步
(1)小組內PK,同桌之間大聲朗讀單詞,然后通過智能語音合成技術進行語音輸出,讓同伴聆聽,并重復所聽到的單詞,進行交換聆聽,比一比,看誰聽得多,小組成員做好記錄,在規定時間內,聆聽得最多的學生可以獲得“大拇指”獎勵。
(2)班級內PK,每一個小組選出小組內PK 中的獲勝者參加晉級參賽,獲得勝利者可以為本小組獲得一面小紅旗。
(3)教師在PK 過程中做好引導員、組織者、裁判員的工作,并針對學生的PK 情況做課堂記錄。
總而言之,將智能語音合成技術充分運用于小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并及時更新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實踐中不斷提升英語聽力水平和綜合能力。良好的方法常常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綜合能力提高的基本前提。將智能語音合成技術運用于小學英語聽力中,不僅能夠讓學生主動聽,而且能夠讓他們主動說,從而為英語聽說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課后評價是小學英語聽力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實踐證明,有效的評價能夠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客觀、科學的反映,也能夠為學生提出中肯的意見;反之,則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情況無法及時反饋,難以提升教學效率。將智能語音合成技術運用于小學英語聽力教學中,主要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關注,以便于促使聽力教學的提升與延伸(張秋紅2011)。
1.測評反饋、發現問題
在課后評價中,教師采用智能語音合成技術輸入學生需要聆聽的內容,然后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聽力測試。學生在聆聽后重復所聽到的內容。這樣,系統能夠自動記錄學生聆聽的情況,教師再根據學生聆聽反饋的情況進行聽力結果的點評。比如,教師在查看作業時發現有些學生聆聽單詞時不夠準確,出現了漏讀、錯讀、讀得不夠準確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進行一一反饋,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反饋發現自身在聽力中存在的不足,為接下來提高聽力素養提供前提。
2.及時糾正、拓展延伸
將智能語音合成技術充分運用于小學英語聽力教學中,不僅要明確學情,及時發現學生的聽力問題并進行反饋,而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針對評價進行及時糾正,促使聽力教學的拓展延伸。比如,教師從測評與自由延伸結果中發現當前學生在聽英語單詞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對個別學生的讀音或者學習單詞的方法進行糾正。
例如,在引導學生聆聽以下內容時:
(1)season、spring、summer、autumn、winter、plant trees、ride a bike;
(2)Among all the seasons,I like spring best,because the weather is mild in this season,and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flowers,green grass and happy birds.We can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in this season.
教師可以先根據智能語音合成技術對這些單詞進行輸出,然后根據學生在課后聆聽的情況進行反饋。比如,指出有些學生在閱讀season、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等單詞時存在發音錯誤,有些學生在重復“We can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in this season.”的過程中存在發音不完整、讀音有誤的情況。針對這些情況,教師通過智能語音合成技術的反饋功能,針對每一位學生的單詞讀音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然后進行詳細的課后練習情況記錄,最后引導學生根據糾正的結果進行下一步的聆聽和表達,并邀請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重復和展示,確保所有學生的課后聽力練習情況都得到高度重視和有效指導。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為性格內向、基礎不好等原因,并不能夠很好地發現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對其學習過程進行引導,并在學習中主動幫助他們。在課后聽力練習中,教師引入智能語音合成技術,主要目的在于盡可能地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英語聽力練習的過程,在教師的關注下學習英語。
總而言之,將智能語音合成技術應用到小學英語聽力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感受到聆聽英語單詞的快樂和動力,然后積極參與英語聆聽過程,并能夠在競爭的氛圍中主動、認真聆聽英語詞匯,讓整個課堂在激烈的氛圍中進入尾聲。
隨著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在小學英語聽力測試及日常交流活動中使用教學軟件參與和提高教學已經是必然之勢。智能語音合成技術是在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的,它避免了人工聽力測試及日常交流中的弊端,充分提升了小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節省了英語教學中的人力成本,讓學習和測評的結果更加公正,備受師生歡迎。因此,在未來的英語學習中,教師應從多個方面出發,力求為學生創造更優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智能語音合成技術下主動進行聽力的提升,并實現英語綜合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