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鳳
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是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一種主要教學方式,通過主題銜接的過程將分散的知識點串聯,升華學生對主題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也是培養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渠道。然而,在實際的英語主題閱讀教學中,雖然主題框架的教學模式已經實施了相當一段時間,但是受教師教學能力、教學目標設定、教學形式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無法深入主題閱讀文本,難以獲得更深一步的學習體驗和情感理解。下面,嘗試從深度學習的角度出發,探索小學英語主題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通過合理、高效的閱讀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借助閱讀的形式培養其綜合能力。主題閱讀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有一段時間,通過從某一個閱讀主題出發,有效幫助學生拓展閱讀視野,豐富閱讀學習經驗。然而,目前很多小學英語主題閱讀教學雖然采用了“主題閱讀”的模式,但是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依然陳舊,不僅讓學生覺得英語閱讀枯燥、乏味,而且在教師過度的“干預”下忽視了其閱讀主體地位。《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針對英語閱讀學習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學生不僅要“理解語篇中顯性或隱性邏輯關系”,還要“理解多模態語篇中非文字資源傳達的意義”(教育部2022)。但是,在實際的小學英語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給予學生自主思考、分析、理解閱讀文本的時間非常有限,在講解過程中也沒有結合主題閱讀學習的需要設定各種激發其自主學習的任務,導致其對教師的講解有較強的依賴性。
深度學習指學生面對需要學習的內容,從自身學習驅動力出發,通過主動思考、分析判斷、創新整合等學習方式,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度加工。通過深度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個人知識體系,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穩步發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開展深度學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英語主題閱讀教學較為單一的模式,迎合課程改革在英語閱讀學習方面的各項要求,打造全新的閱讀課堂。在深度學習模式的驅使下,教師不得不在閱讀教學的觀念、方法上作出大幅度的調整,使學生改變“被引導”的閱讀學習狀態,在各種有計劃、有目標的閱讀學習活動中對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探究,從而獲得與閱讀主題更貼合的知識范疇,并在各種深度學習方法的激勵下,嘗試從閱讀主題的文化、內涵、意義等角度學習、理解文本的語言,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素養(吳琪2022)。
小學英語閱讀學習包括拓展知識儲備、增加詞匯量、升華文化認知等學習任務。雖然拓展知識儲備的英語主題閱讀教學較為常見,但是實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目前的小學英語教材各個單元雖然圍繞某一個主題進行素材編寫,但是受到教材篇幅的限制,對主題文化的延伸并不深入,尤其是關于某些中外文化的閱讀文本,常常是一帶而過,或者根本沒有進行詳細的解讀,這一點與《課程標準》中提倡的“文化價值觀學習”相差甚遠。在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本中的某一個主題文化,推薦課內搭配課外的廣泛性閱讀學習方式,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內容,拓展其文化視野,并通過對比中外文化的不同之處,培養其文化價值觀(王媛媛2021)。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8 At Christmas 主要圍繞Christmas 這個西方國家的重要節日展開,但是課本中關于這個節日主題文化的介紹集中在Story time 板塊,且篇幅短小,主要從節日文化、飲食、慶祝活動等方面進行介紹,涉及的文化內容并不多。有鑒于此,在閱讀教學開始前,教師先帶領學生預習有關圣誕節的內容,使其通過課前自主閱讀或者線上分享閱讀的方式,增加對該傳統節日文化的認知。教師可以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圣誕節元素激發其閱讀學習興趣,為他們接下來的深入學習作了鋪墊。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閱讀文本,引導學生分享、交流自己在文化拓展學習方面的心得,進一步拓展其關于圣誕節主題文化的知識范疇,為課文內容的理解作準備。閱讀講解結束后,關于圣誕節的主題文化拓展學習并沒有結束,教師繼續鼓勵學生閱讀與圣誕節主題有關的課外繪本,如Bizzy Bear:Christmas Helper、Maisy’s Christmas Tree 等。通過這些與圣誕節主題文化有關的繪本,加深學生對西方傳統文化的認知,并使其在豐富的課外閱讀中增加英語詞匯儲備,拓展文化視野,讓圣誕節這一主題文化變得更飽滿、立體。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獨有的主題意義,涉及家庭、親情、友情、校園、科技、環保、文化等不同方面的內容,因此,教師在研讀文本的過程中,要學會從宏觀的角度出發,立足主題意義,并在此基礎上確定合理、有效的深度學習目標,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體系(謝天2020)。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 的主題為“如何讓我們的城市保持整潔”。教師圍繞這個主題將單元的主題意義確定為“了解城市的環保問題,明白問題的嚴重性,熱愛并保護我們的城市”。結合這種主題意義的學習目標,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教師設定如下系統化的學習任務:在主題閱讀中預習并掌握新詞匯—在情境中學會運用語言—在寫作中鍛煉思維能力。教師采用層層遞進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深度學習的閱讀中構建整體單元知識體系,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教師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該單元的文本Keep our city clean,并在閱讀過程中圈出單元新詞匯,通過聯系上下文、圖文結合、自然拼讀等方式,自主學習新詞匯,完成初步閱讀的學習任務。
其次,結合該單元的Story time 文本,教師組織學生歸納出本單元的主要句型,如“What makes the air dirty?We can...”等,并學會在新的語境中運用這些句型進行交流,完成對本部分閱讀內容的理解。
再者,教師根據單元閱讀文本的內容提出如下問題并組織學生思考:“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觸動學生再次深入閱讀、分析文本,進一步提煉與本單元主題意義有關的內容,并進行歸納總結,如“smoke from cars、smoke from factory chimneys、all kinds of garbage”等。
最后,教師根據單元主題意義的需求進行意義升華教育,鼓勵學生根據當下城市被污染的現狀提出建議。這個環節要求學生通過書面表達或者口頭表達兩種形式進行信息傳遞,如有的學生這樣寫道:“On weekends,my family and I take buses to reduce air pollution.”有的學生這樣口頭表述:“Start from me,don’t litter,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round you.”這種應用性的語言練習方式將單純的閱讀學習轉化為深度的讀寫結合模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提問是啟發學生閱讀思維的有效方式之一。通過各種深淺不同的問題設置,可以將學生從淺表閱讀帶入深度學習的世界,促使他們對閱讀文本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以促進其思維的成功進階。為此,在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從問題設置的角度出發,環環相扣、由淺入深,逐步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并深入思考、歸納閱讀主題的內容、主旨等重要信息,從而不斷提升其閱讀思維品質(蔡曉燕2020)。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4 Then and now 主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進行對比,呈現人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一些變化。本單元的主題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英語閱讀學習了解時代發展帶來的改變,學會用英語表達自己身邊發生的一些生活變化。為此,針對該單元的閱讀文本,教師聚焦單元主題元素“變化”創設如下問題:
1.What would Mike have done six years ago?What can Mike do now?
學生根據閱讀文本的內容,給出如下回答:“Six years ago,Mike could read and draw.Now he can do many things.”
教師還可以結合閱讀文本的內容進行連貫性提問,幫助學生在問題情境下了解和熟悉閱讀文本的內容。
在學生熟悉了閱讀文本的內容后,教師將課本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連接起來進行提問:
2.What could you have done six years ago?What can you do now?
3.How did you buy clothes six years ago? How do you buy now?
4.How do you pay for shopping before?How do you pay now?
以上問題的創設來源于生活,植根于課本,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回答。以“How did you buy clothes six years ago? How do you buy now?”為例,學生結合當下的購物環境作出回答:“Before,I could only buy clothes in stores,but now I can buy clothes online in addition to stores.”通過這些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從課本內容向生活進行遷移,使他們不僅可以從問題中快速歸納總結文本內容,還能主動探究自己生活中正在發生的一些變化,并通過這些變化發表自己的看法。不同的問題創設情境層層遞進,有計劃、有目標地展開主題閱讀教學,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及批判性思維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
創新意識和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在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創新的角度出發,展開豐富多彩的閱讀學習活動。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同時搭配大量相關的繪本插圖,讓學生從形象、具體的畫面中感知英語知識,降低了理解難度。因此,在小學英語主題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聚焦教材中的主題畫面,通過插圖的想象、文本留白等方式開展深度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李孝燕2020)。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Unit 2 In the library 的主題是“警示標志”,因此教師推薦學生閱讀課外英語繪本Red Light,Green Light。教師可以借助繪本中的插圖情境進行有效的拓展閱讀教學,讓教材中的語言遷移到生活中,實現語言應用的內化。首先,教師組織學生觀察繪本中的一些畫面,如在公路上行駛的小汽車遇到STOP 標識牌時,引導其根據小汽車行駛的現狀大膽猜想這個標識代表的意思。學生仿照例句,結合自己的口語積累,回答:“Don’t drive.”當看到小汽車遇到“紅燈”標識時,教師繼續引導學生猜想標識的含義。學生回答:“Stop.”以此類推,在觀察不同的繪本插圖的過程中,教師都可以從插圖入手,先讓學生嘗試猜想插圖表達的含義,而不是急于閱讀繪本內容。猜測的過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而且能使他們在畫面的啟發下大膽想象,用豐富的語言表達心中所想。
除了繪本輔助閱讀教學外,教材不同單元Cartoon time 板塊中的插圖也是很好的資源。這個板塊的內容與單元主題息息相關,尤其是在一些詞匯、句型的練習中肩負重要使命,而且畫面有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Cartoon time 板塊轉化為線上課件,只給出故事的畫面,引導學生結合單元主題和畫面進行猜想,并要求他們表述時使用本單元閱讀文本中出現的主要句型或者語法。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學習就變成了“看圖說話”或者“看圖寫作文”,不僅能鍛煉語言能力,還能培養想象力。
總之,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主題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簡單的閱讀過程,更是深度學習和思考探究的過程。在各種富有深度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深入了解文本教學目標和任務的基礎上創新改革,通過各種切實有用的閱讀學習方式讓學生打破思維的困局,讓他們在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創新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主題閱讀教學能帶領學生更深入地挖掘閱讀主題的內涵、意義等,讓他們真正做到讀思學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