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候候
2021 年7 月,我國開始正式實施“雙減”政策,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其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成長。學業壓力過大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教師應積極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全方位幫助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減輕學業壓力。
初中階段學生吸收外界知識的能力較強,此時的學習狀態不僅會影響其升學情況,還會影響其今后的個人發展(羅麗華2022)。這個階段教師應著力提升學生的學科成績,幫助他們吸收更多的理論知識。英語是初中生的必學科目,英語學科成績對其個人發展十分重要。初中英語課堂通常為40 分鐘,大部分教師用來講解重難點知識,而作業需要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最終的結果是其學科成績提升不明顯。為了有效利用課后的碎片時間,教師應重視課后作業的設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后作業內容。初中英語課后作業優化設計的意義重大,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
課堂時間十分寶貴且短暫,教師要利用40 分鐘時間完成大部分教學工作,幫助學生梳理重難點知識。許多學生在課堂上首次接觸課本知識,雖然短暫的學習時間能讓他們對課本知識有初步了解,但是如果要熟練掌握課本知識,就需要在課后加以鞏固。學生只有不斷練習,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并形成知識體系,才能學好英語。由此可見,練習環節十分重要。課后作業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學習語言的一種主要方式。在設計課后作業時,教師可以設計不同類別的練習題,從不同角度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例如,在講授仁愛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Unit 1 Changes in Beijing 時,教師為了讓學生產生參與感,設計了如下課后作業:請你講述小時候家鄉的模樣,再講述家鄉這幾年的發展變化,最后運用本堂課所學表達方式,寫一篇關于家鄉發展變化的作文。
課后作業可以看作是教學診斷的環節。教師設計并批改課后作業,能夠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代曉琴2022)。通過作業,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沒有掌握的知識,從而調整后續的教學節奏,如重點講解其未掌握的知識點。學生可以通過作業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如作業出錯的地方就是知識掌握不牢的區域,以便后期進行針對性的查漏補缺,有效提高學習效果。
無論是哪一門學科,學生都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課本知識。要想學好英語這門語言,學生就要持續積累詞匯、語法等知識,并在不同的語境中運用,因為不同語境下的使用方式有明顯區別。為了讓學生能夠準確了解詞匯、語法的使用環境,教師可以設計不同類型的課后作業,創設不同的語境,促使其持續練習,一方面鞏固課本知識;另一方面鍛煉語言運用能力(葉凱2022)。一旦學生能夠熟練運用詞匯、語法知識,寫作能力就會得到明顯提升。
課后作業內容不合理,一方面會影響學生的學科成績提升;另一方面會加重其學業負擔。
在我國,英語是初中生的必學科目。許多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思維,在設計課后作業時經常使用抄寫、默寫等方式。這種作業屬于機械性作業,長此以往不僅會讓學生產生倦怠情緒,還會加重其負擔。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處于被動接收知識的狀態,沒有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究問題,學習效率也會降低。另外,部分教師基于應試教育的理念給學生布置大量的課后習題,希望他們通過“刷題”鞏固知識。其實,使用這種方式設計作業會讓學生產生反感情緒,因為課本知識并不是通過盲目地反復讀、寫就能掌握的(崔鳳娟2022)。使用以上兩種方式設計作業的重復性較強,成效較差,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調查發現,許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會使用大量的教輔資料,在設計課后作業時也會依賴教輔資料的內容(林嫦娥2022)。久而久之,教師對教輔資料的依賴程度加深,甚至將教輔資料的課后習題全部布置給學生。從理論角度來看,教輔資料能拓展課本知識,讓學生嘗試不同類型的課后習題。但是,海量的教輔資料一定會涉及重復性的練習,無形中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如果教師盲目地將教輔資料的課后習題全部布置給學生,就會出現學習情況與習題的難度系數不匹配的情況,無法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經過深度研究,最終將研究成果以課后習題的形式展現出來。習題的數量不在于多,所設計的習題能幫助學生達到鞏固課本知識的目的就行。
班級學生的英語學科成績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科成績較好,對課后作業的難度系數要求更高,而英語學科成績較差的學生則無法完成高難度的課后作業。由此可見,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應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不同難度系數的作業。一方面,照顧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使其通過簡單的習題鞏固基礎知識,重拾學習的信心;另一方面,滿足英語學科成績較好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布置有難度的習題,進一步提高其英語學科成績。然而,在實踐過程中,許多教師只設計了一類課后習題,無法兼顧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導致教學成效不佳(袁斐麗2022)。
對于初中英語學科來說,課后作業的設計十分重要。如果教師沿用傳統方式布置課后作業,就會持續消磨學生的興趣,既不利于其掌握課本知識,又不利于其思維的延伸。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在設計課后作業時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從不同角度給予其感官刺激,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Go for it?。┏踔小队⒄Z》七年級(上)Unit 2 This is my sister Section A 2a 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引入多媒體教學,結合課本內容營造相應的對話環境。第一階段,教師選擇合適的動畫或者電影,截取部分片段,要求學生為對話配音。第二階段,當部分學生能夠對語句或者文章脫口而出時,教師提高作業的難度系數,要求他們給自己喜愛的片段配音,并公示其配音成績。第三階段,教師要求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描述他們的工作狀態及愛好。第一階段的作業是為了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清晰的認知;第二階段的作業公示了學生的配音成績,能夠體現用英語介紹他人的能力;第三階段的作業營造了相應的語境,主要考查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這種形式布置作業能為學生創造相應的語境,逐步提高作業難度,展現英語作業的趣味性,從而優化教學成效。
又如,在講授完人教版(Go for it?。┏踔小队⒄Z》七年級(下)Unit 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后,為了考查學生對語法的掌握情況,教師要求他們描述從家里到學校的路線,并通過地圖的形式展現出來。為了完成作業,學生會運用所學語法,如Go down Renmin Road 等。教師還邀請學生相互討論,研究這個路線能否到達目的地,既激發了其學習興趣,又幫助其鞏固了所學語法知識。
教師所設計的英語課后作業,一方面要能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另一方面要能培養其學科核心素養(王迪2022)。通過作業,教師能夠了解班級學生當下的學習狀態及掌握知識的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分層設計作業的方式,按照學生的能力差異布置不同的作業,保證作業的難度系數與其個人能力相匹配,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獨立完成英語作業。
例如,在講授完人教版(Go for it?。┏踔小队⒄Z》七年級(下)Unit 4 Don’t eat in class Section A后,在布置課后作業時,對于學科成績一般的學生,教師布置了基礎類作業,設定了不同的語言應用場景,以鍛煉其語法運用能力,如play football、sing a song 等,并要求他們運用所學語法或者重點句式進行造句,如“We can’t jump in the hallway.”等;對于學科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要求他們為博物館撰寫一篇參觀者須知的通知書,鍛煉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種課后作業既能促使學生獨立完成,又能讓他們保持學習的積極性,滿足其個人發展需求。
心理學研究發現,某個問題一旦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那么他們將會主動探索,此時學習效率最佳(王靜2022)。國家推出“雙減”政策的最終目的是減輕學生的負擔。教師按照學生的層次設計作業內容,能夠達成“雙減”政策的目的。英語學科成績較好的學生要完成難度更高的作業,以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英語學科成績一般的學生要能夠獨立完成課后作業,以樹立學習自信心。
又如,在講授完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 6 When is it invented?后,為了考查學生對語法的掌握情況,教師要求英語學科成績一般的學生通過書面語言展示一項發明,描述這項發明的特點和用處。學生需要運用所學語法或者重點句式進行造句,展現發明的各項基本信息。對于英語學科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要求他們以Longjing Tea in Hangzhou 為主題,以海報的形式介紹杭州的龍井茶,展現此茶的特點、生長環境、采茶流程、制作流程等,以及描述廣大消費者對此茶的喜愛及其熱銷情況。學生需要運用所學被動語態和重難點句式造句。
要想學好一門語言,就必須營造相應的語言環境,將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然而,許多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只注重課本內容,希望學生通過反復抄寫、默寫的方式記憶新詞、新句,將學習與實際生活分割開,不利于其成長。教師應借助生活資源設計課后作業,讓學生感受英語課程的實用性;充分熟悉課本內容,尋找課本內容與實際生活有關的素材;遵循“雙減”政策的原則,盡可能減少學生的負擔;減少基礎性的作業內容,拓展英語作業的寬度,將課本知識與其他知識相連接,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幫助他們掌握英語實踐能力(林欲飛2022)。
英語學科離不開聽、說、讀、寫四個環節,而這四個環節與實際生活又有聯系,教師應以目前學生的興趣點為基準,著力鍛煉其語言應用能力。
例如,在講授完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Section B 2b 后,教師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欣賞英語音樂,如鄉村音樂、爵士音樂等,再運用所學語法知識將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盡可能使用新詞、新句。該課后作業將英語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營造了合適的語言運用環境,促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又如,在講授完人教版(Go for it?。┏踔小队⒄Z》八年級(下)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the city parks Section 2b 后,教師要求學生為志愿者寫一封感謝信,信中要運用所學語法、句式知識。該課后作業將學習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既幫助學生鞏固課本知識,又鍛煉其知識運用能力,從而使其感受英語學科的實用性(艾太妹2022)。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在設計初中英語課后作業時要平衡基礎型作業與提升型作業的關系,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實際需求設計作業內容,展現作業的趣味性、實踐性等特點,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獨立完成課后作業,保持學習自信心。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應盡可能引入課本知識、生活元素,創設相應的語境,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優化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