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瑩瑩
學齡前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供給膳食的幼兒園應當為幼兒提供安全衛生的食品,編制營養平衡的幼兒食譜,定期計算和分析幼兒的進食量和營養素攝取量,保證幼兒合理膳食。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建安新村幼兒園從膳食工作的精細化管理角度出發,探討如何借助合理的管理制度、發揮“五常法”管理優勢、制定合理膳食計劃、營造良好膳食環境,進一步推動幼兒園膳食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系統化和常態化,發揮精細化管理工作的具體作用。
當前,我們發現幼兒園在膳食精細化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一是管理不夠精細,分工不夠明確,沒有形成系統的管理模式;二是沒有幫助幼兒發現食物和身體健康之間的關系,未能為幼兒膳食意識的建立奠定基礎;三是后勤人員等只是簡單地執行醫生開的食譜配餐,沒有幫助全園教職工形成共同的良好膳食意識。基于此,我們研究膳食精細化管理的相關理論,再結合本園管理實踐,致力于實現多部門精準化合作,為幼兒的營養攝入提供有力的保障。
構建幼兒園膳食精細化工作管理模式。結合幼兒園膳食管理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各項制度,確立不同部門責任、人員分工、時間規劃、監督形式等,全面分析膳食工作的流程以及涉及的環節,探究如何細化任務,使各聯動部門可以有效執行自己的職能,發揮各部門的協同作用,使膳食工作形成一個連貫的工作體系,提升幼兒園管理質量。
樹立科學意識,調整膳食行為。在完善管理的同時,發揮科學膳食的價值,構建科學的膳食意識,調整自己的行為。比如食譜制定有營養師專人專管。學期初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身體發育情況和季節變化,制定幼兒膳食計劃。每月按計劃制定一周帶量食譜,每月底根據幼兒食物實際用量計算營養量,完善菜肴中糖、鹽、油的標準。讓教師、家長委員會成員參與到膳食營養管理工作中,調查膳食情況,分析膳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挖掘問題背后的原因,從實踐的角度分析精細化管理對推動幼兒園膳食工作的重要作用。
制定幼兒園膳食精細化工作實踐策略。針對膳食工作中規章制度、工作流程、部門協同等問題,開展實踐探究活動,圍繞實踐的具體成效,歸納生成有效的策略,提升幼兒園膳食工作的程序化、標準化、數據化和信息化程度,保證為幼兒提供安全、健康、營養的膳食,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發展。
首先,形成專門的膳食管理機構,制定相關的工作制度與流程,與其他各部門進行對接,全面負責幼兒園的膳食工作。定期召開膳食管理會議,委員會成員針對組員匯報的幼兒膳食工作開展情況以及費用、采購等情況進行討論并向專家請教,使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其次,膳食要達到營養配餐的標準,種類豐富,制定菜譜時要保證幼兒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攝入。食品在加工時應考慮幼兒飲食需要,少制作煎炸食物,準備清淡且新鮮的時令菜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季節變化等為幼兒準備適當的食物,量不宜過多或過少。每季度召開一次家長營養會議,指導家長科學喂養幼兒,對幼兒食譜進行營養調查和評估。
幼兒園膳食精細化管理,可以更好地為幼兒提供營養豐富、健康安全的膳食。我們會繼續從不同層面,推動幼兒園膳食精細化工作的深入改革,助推幼兒健康成長。
(本文系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2022年度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精細化管理視角下幼兒園膳食工作優化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BAYJ202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