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春
隨著時代的發展,紅色教育對幼兒的教育意義顯得格外重要。針對學齡前幼兒的身心特點,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第三幼兒園以特色活動為突破口,開展符合幼兒特點的紅色教育活動,讓紅色基因在學前教育中煥發光芒,在幼兒心中播撒愛國的種子。
紅色基因浸潤每個角落。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融入紅色文化是一種“隱性教育”,我們通過充分利用活動室、功能室、戶外等環境,營造紅色文化主題氛圍。例如,教師在活動室懸掛的地圖,讓幼兒能在“快樂旅行”教育活動中更好地觀察地圖,初步感受祖國的廣闊地貌;在繪本館中,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投放了適宜的紅色繪本故事,如《雞毛信》《小英雄雨來》等;在走廊創設紅色文化墻,張貼與重大歷史事件有關的紅色文化內容。此外,每周一次的升國旗儀式、國旗下宣誓等環節,也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契機,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家國情懷。
紅色基因植入教師心中。以傳承紅色基因為出發點,多次組織教師深入閱讀《紅船精神》《紅巖精神》等書籍,幫助教師內化紅色精神,提高自身素養。同時,支部書記帶領教師參觀博物館,再通過觀看紅色影片了解歷史,懂得當下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堅定理想信念,在內心埋下一顆熱愛祖國、勇于奮斗、甘于奉獻的種子。教師紛紛表示,會自覺養德修為,把對革命先烈的敬仰轉化為教書育人的動力,做幼兒成長的引路人。
紅色基因嵌入區角活動。結合幼兒的成長規律,合理利用區角活動,建構教育環境,設定紅色革命文化區角,并將軍服、軍帽、革命故事卡片等帶有紅色基因的內容投入其中,讓幼兒在自主探索中了解紅色文化,為愛國情懷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在紅色革命文化區角,有的幼兒會扮演紅軍,有的幼兒開展涂卡游戲,還有的幼兒與同伴講述自己了解到的革命故事。可見,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可以充分發揮自主性,教師也可以結合幼兒的表現,采取適當的引導措施,幫助他們在紅色基因教育環境下更好地成長。
紅色基因融入五大領域。幼兒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我們充分運用紅色教育資源,擴展教育空間,將紅色文化與幼兒園五大領域相結合,豐富紅色文化教學活動組織與實施形式。
第一,開展紅色故事閱讀表演活動。教師給幼兒講述“小英雄王二小”“雞毛信”等紅色故事,再根據鮮明的人物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改編成幼兒喜聞樂見的紅色戲劇。表演過程中,教師認真觀察幼兒,及時對表演投入者予以表揚,再對需要幫助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便于他們更好地理解戲劇的內涵,讓紅色精神在他們心中萌芽。
第二,將紅色基因融入戶外活動。結合紅色文化開展軍旅游戲活動,設計“炸碉堡”投擲游戲、“飛奪瀘定橋”平衡游戲、“我是小小兵”闖關游戲等幼兒感興趣且有挑戰性的活動,讓幼兒在享受游戲的同時,培養他們勇敢堅強的良好品質。
第三,在重要節日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在國慶節、清明節等重要節日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將紅色教育資源有效地融入幼兒園活動,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從而潛移默化地幫助幼兒樹立民族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心。
第四,組織愛國愛家主題教育。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優秀傳統文化,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幼兒園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及需要,開展“這是我家”主題教育,幫助幼兒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從而培養幼兒團結友愛、自立自強的品質,讓教育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