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馥 張麗
近幾年,很多幼兒園都開展了體能大循環活動。通過趣味游戲,充分鍛煉幼兒的力量、速度、耐力等,促進幼兒身體素質的提高。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第五幼兒園重視運動方法的科學性,探索出富有特色的幼兒功能性動作教育背景下的體能大循環活動,推動幼兒健康成長。
在體能大循環活動中,只有教師動作準確,才能正確指導幼兒。為使幼兒動作到位,我們邀請了“幼兒功能性動作教學”研究領域的專家來園開展講座,并跟進式指導教師,提高教師的相關能力。
合理組織體能大循環活動。一是參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各年齡段動作發展目標,組織體能大循環活動。二是根據幼兒動作發展情況和場地情況,確定大循環活動的具體項目,并不需要涵蓋全部類型。三是選擇適合循環的單向運動,不選擇往返運動。需要往返的項目容易發生擁堵,而且需要大量的器械,不利于循環。四是項目的數量與幼兒人數成正比。我們依據年齡,將幼兒分成了兩組。小班幼兒人數比較少,循環項目數量就少。中大班幼兒人數多,循環項目就更加豐富。這可以避免循環中的擁堵現象,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科學設計大循環活動。第一,幼兒體能循環項目之間的銜接盡量遵循由低到高的原則。由低到高指的是幼兒體位。比如前一個項目涉及跳,幼兒體位處在直立,即高的狀態,下一個項目就不能涉及爬,這會使幼兒體位產生由高到低的變化,容易造成幼兒膝關節和腕關節受傷。
第二,幼兒體能循環的時長應與幼兒身體素質成正比。幼兒園應根據幼兒的身體狀況,科學安排體能循環的時長,不能讓幼兒身體超負荷運動。
第三,幼兒體能循環活動應堅持與其他活動平穩過渡的原則。幼兒運動后直接進餐會對內臟器官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幼兒體能循環活動應與早餐或午餐間隔30分鐘以上。
第四,幼兒體能循環的器械要尊重幼兒個體差異。按年齡段分組循環的幼兒園,可以根據本年齡段中幼兒身體發展的差異,分層級擺放器械。比如,雙腳跳的器械,小班組按照高度分兩個層級,幼兒可以自由選擇高度。在混齡循環的幼兒園,一是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分層級擺放器械,二是同一器械根據幼兒年齡段規定不同動作。比如平衡板橋,中班幼兒做四點側向爬的動作,大班幼兒做大象爬的動作。
排除大循環中的安全隱患。首先,確保器械安全。我園每個項目所應用的器械都有專人負責、責任到人,而且每次活動前會仔細檢查相關器械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其次,確保環境安全。體能循環路線中,容易出現安全問題的位置都應有教師看護。比如樓道臺階拐彎處、樓頂。我們還會在幼兒活動的時候不斷巡視,發現問題馬上解決。
再次,做好活動前準備。我們要求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服裝是否整理好、鞋帶是否系好。
最后,教師做好活動中的安全防護。每一個活動都有不同的安全防護要求,主要看重兩個方面。一是動作,幼兒發生狀況時,教師應第一時間做防護的動作;二是站位,幼兒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站在能夠第一時間做好防護的位置。
基于需求推進大循環活動。中大班的體能大循環活動基于實踐,經過了反復調整,如今已經比較成熟。中大班的大循環活動采用混齡模式,基于幼兒的不同發展需求分層次開展。在各班幼兒項目開展比較密集時,我們會采用踐行課程里規則監督員的方法,督促幼兒練習。
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身體發育狀況、身體協調能力等參差不齊,他們的體能大循環活動是在一學期的體育活動課程基礎上開展的。
在此期間,教研室負責觀察所有幼兒的動作掌握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和負責該活動的教師及班級教師溝通,并有針對性地指導幼兒。
動作教育背景下的幼兒體能大循環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身體素質,還培養了幼兒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交往能力、安全意識、自控能力,助力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