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我國幼兒園教育體系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幼兒夯實基礎的關鍵時期,如何結合實際情況推動幼兒教育管理體制的高效變革成為一大挑戰。文章分析了優化幼兒教育理念的措施,對以幼兒教育理念促進幼兒教育發展的具體策略進行了探析,希望能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育理念;發展
作者簡介:董發貴(1994—),男,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幼兒正處在啟蒙時期,這一階段的教育會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重要影響,為其今后發展奠定基礎。考慮到幼兒年齡的特殊性和知識儲備量,作為幼兒教學活動的策劃者和實施者,教師應從培養幼兒興趣、個性等方面入手,利用新鮮事物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活躍的班級學習氣氛,讓幼兒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優化幼兒教育理念的措施
(一)完善幼兒園管理模式
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推動著幼兒教育事業進步,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要求各地方政府積極落實,這對于幼兒園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將幼兒園打造成符合國家標準的教育單位,成為當前教學人員重點研究的問題。幼兒園不僅要響應政策變革,積極落實各項要求,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實力,實現幼兒園的長遠發展。要想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幼兒園必須從多個方面入手進行優化改革[1]。
一所高質量的幼兒園除了要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還需要具備完善的幼兒園管理體系,這些要求的落實離不開高素質的教管隊伍。因此,幼兒園應靈活面對機遇與挑戰,在全體教職工的努力下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形成相對成熟的管理模式,彰顯優化幼兒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具體來說,管理者應具備保教意識,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負責監督幼兒的日常行為舉止;施教者必須有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后勤部的工作人員則要有一定的服務精神,保障食品安全和衛生問題。提高幼兒園的軟實力可以給幼兒創造溫馨、愉快的生活環境,具體措施包括:定期組織培訓活動,要求相關工作者積極主動參與,樹立正確的工作理念;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接受家長監督,增強教職人員的綜合素質;等等。通過完善管理模式的方法提高幼兒園整體教育水平,能為幼兒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幼兒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尚未形成完善的認知能力,所以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模仿他人的行為。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對幼兒造成影響。因此,幼兒教師必須具備專業素養和人格魅力,發揮榜樣示范作用,正確指引幼兒茁壯成長。幼兒園內部可以組織教學分享會,教師互相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在交流與討論中完善教學體系。幼兒園管理者應選派優秀教師外出進修,參加項目培訓,以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將先進教學理念引入幼兒園。若是有教職工專業能力或教學水平不足,管理者應實施嚴格的崗位培訓或及時更換崗位人選。
幼兒教育理念的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努力,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進行教學調整,秉持平等原則進行人文管理,打造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團隊,用心關愛和呵護幼兒的成長。
二、幼兒教育理念促進幼兒教育發展的策略
(一)結合“以人為本”理念,促進幼兒教育發展
“以人為本”是現代教育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種比較先進和符合教學環境的理念[2],將其運用于幼兒教育中,要求教師必須彰顯幼兒的主體地位,以他們為中心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特征、習慣以及興趣等多個方面,制訂有針對性的幼兒教育計劃,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也就是說,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實際情況,結合課程內容組織教學活動,合理把控任務難度,讓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其中;或是根據幼兒的差異設計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使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以興趣作為驅動力,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以此促進幼兒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秉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開展教學,首先要全面了解幼兒的基本情況,根據他們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課程內容,如剪紙、搭積木、繪畫等項目,不僅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還能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保證活動的順利實施。其次,要結合幼兒的特點實施教學。以積木活動為例,教師可將幼兒帶到游戲區域內,引導他們用積木擺出自己喜歡的圖案并談談創作意圖,在溝通中提高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交際能力。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能夠將自己的想法落實,充分鍛煉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還要關注每個幼兒的學習成果,及時給予獎勵,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二)運用“寓教于樂”理念,提高幼兒教育吸引力
“寓教于樂”是幼兒教育的凝練與升華[3],主要指將課程內容與游戲活動結合起來,讓幼兒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學習知識,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實際教學中,游戲環節與課程內容之間應形成緊密關聯,以避免游戲活動流于形式,無法幫助幼兒掌握知識。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之前必須明確主要教學內容,并以此為出發點,保證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能夠學到相應的知識。寓教于樂理念下的教育可以充分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使其主動參與各項活動,形成和諧愉快的班級氛圍,實現“快樂學習”的目標。
例如,在美術教學中,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教師開展了主題為“我最喜愛的小動物”的繪畫活動,并提出問題:“同學們在生活中見過哪些動物?你們最喜歡的動物是什么呢?”話題一出,幼兒紛紛參與討論,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小狗、小貓、長頸鹿、孔雀等答案層出不窮,瞬間點燃了幼兒的繪畫熱情。而后,教師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動物模型和三個籃子,籃子上貼有不同的標簽: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幼兒根據動物特性進行分類,把動物模型放到相應的籃子里。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引導他們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參與游戲,集思廣益完成動物分類,以此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協作能力。游戲結束后,教師帶領幼兒繪畫,讓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動物作為創作對象,結合在游戲中學到的知識,在繪畫中凸顯不同動物的特性,以此鍛煉幼兒的創造力和表現力,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三)采用“德教結合”理念,推進幼兒教育改革
“德教結合”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教育理念,能有效彌補傳統授課模式的不足,將德育與學科教育結合起來,讓幼兒接受德育熏陶,有利于幼兒良好品質和生活習慣的培養,實現全面發展。為落實“德教結合”,教師要仔細研讀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資源,并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活動,引導他們通過探究與實踐養成良好的品德修養,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推進幼兒教育改革[4]。
例如,在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三字經》《弟子規》等傳統蒙學讀物。教師將讀物的具體內容打印在卡片上,課前帶領幼兒大聲朗讀,讓幼兒在腦海中形成初步印象。教師還可以在卡片上加入插圖,如此一來,即便幼兒不理解文字內涵,也能根據圖片猜測大致含義,便于日后長久記憶。或是將優秀傳統文化創編成兒歌或舞蹈,在歡快的節奏下帶領幼兒學習文化知識,使他們在快樂中接受德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應將德育融入幼兒的生活中。比如每次用餐前要求幼兒共同背誦“飯前要洗手,吃飯莫浪費”,這樣一來,幼兒便能養成飯前主動洗手的習慣,用餐時也不會出現浪費糧食的現象。由此可見,“德教結合”理念為幼兒教育注入了生命力與活力,給教師提供全新的教學思路,有助于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質的培養。
(四)遵循“回歸自然”理念,豐富幼兒教育活動
自然資源是幼兒教育中的寶貴素材,可以拓寬幼兒視野,讓幼兒近距離接觸大自然,提高其綜合能力。幼兒往往對自然界中的動植物充滿探究興趣,若教師施加合理的引導,便可以利用自然資源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讓幼兒在自然中學習、探究和發現,獲取自然科學知識。因此,幼兒園中應設有專門的“自然角”,供幼兒感受大自然。例如,教師可以在自然角內放置一個透明的水培容器,種植不同的水培蔬菜,讓幼兒自主添水、施肥,用心觀察蔬菜變化,并將觀察到的信息記錄下來,便于后期總結與對比。這樣的活動能讓幼兒清楚地觀察到植物的生長情況,了解不同植物在不同生長階段的形態,起到增長見識、開闊眼界的重要作用[5]。同樣,教師也可以設立“動物角”,和幼兒共同飼養小動物,如小雞、小鴨等,培養幼兒的責任心和愛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為幼兒提供舒適、愉快的活動體驗,豐富他們的幼兒園生活。
(五)秉持“快樂至上”理念,提高幼兒教育質量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教師應樹立“快樂至上”理念,以激發幼兒興趣為目標,使幼兒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學習,從根本上提高幼兒教育的整體質量。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在課堂中要設計多元化的實踐活動,提高幼兒課堂參與度,在實踐中鍛煉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在活動中,教師可以觀察幼兒的表現,加深對他們的了解,發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并以此為依據采用不同的教學思路,在個性化活動的輔助下鍛煉幼兒的綜合能力,使其順利解決生活及學習中的問題。
教師在組織趣味活動時,應根據幼兒的喜好做設計,讓他們在自主探究中發現問題,利用現有的知識儲備進行分析,直至問題順利解決。如此一來,幼兒便可以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活動,主動與教師或其他幼兒分享自己的快樂,形成融洽的班級氛圍,促進幼兒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此外,教師不應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幼兒,而是用心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明確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提供高效的應對措施。在良好的師幼互動中,幼兒會減輕對教師的抗拒心理,愿意主動與教師分享自己的想法。這樣的互動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推動現代教育理念與幼兒教育的融合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教育對幼兒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當今社會受到越來越多家長和教師的關注。為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幼兒教師應及時更新教育觀念,以幼兒為主體,充分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以多元化的教學內容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營造活躍的班級氛圍,讓幼兒擁有快樂的學習體驗。同時,教師不僅要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還要將德育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切實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胡昳麗.淺談德育與幼兒教育融合發展新路徑[J].考試周刊,2022(46):159-162.
王小琴.教育現代化背景下農村幼兒園高質量發展策略探析[J].智力,2022(10):172-174.
韓黎黎.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下森林幼兒園教育模式的探討[J].科技視界,2022(8):83-85.
歐陽燕.文化視角下幼兒身心發展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2(3):155-158.
孟首汝.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的幼兒教育新策略與新思考[J].當代家庭教育,2021(2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