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知識、能力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是學生在學科學習和社會生活中應具備的核心能力和素養。在當今社會,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法治意識成為教育的重要任務。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革,小學生面臨各種復雜的道德和法治問題,因此,優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探索優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途徑,如重視教師培訓與資源支持、制定明確的課程教育目標、關注課程內容的優化設計、采用多樣化課堂教學方法等,旨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法治觀念。
關鍵詞:核心素養;道德與法治;小學生;教育目標;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廖國春(1977—),男,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港北區奇石鄉寄宿制民族小學。
小學階段是學生道德和法治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會對他們未來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強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價值觀等多個方面的發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要提升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法治素養,使他們具備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確的行為準則。所以,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在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探索優化課堂教學的策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重視教師培訓與資源支持
第一,學校應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專業培訓,邀請專家學者來校舉辦講座和研討會,分享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案例分析。教師通過參加培訓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第二,建立教師共享學習平臺,教師可以在平臺上分享教學心得、教案和教學資源,互相學習和交流。第三,學校應加大對教學資源的投入,提供優質的教材、教輔材料和多媒體教學設備等[1]。這些資源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第四,鼓勵教師參與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研究項目,并為其提供研究經費和支持。通過參與研究項目,教師可以深入研究教育問題,提升自身的教研能力,積累教學經驗,為改進和優化教學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第五,建立導師制度,讓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導和幫助新任教師,共同探討教學問題,分享經驗和心得。通過導師制度,新任教師能更快地適應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第六,定期進行教學觀摩和評估,對課堂教學進行反饋和指導。觀摩活動有助于教師互相學習和借鑒,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并進行改正。評估可以幫助教師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調整和優化教學策略。
二、制定明確的課程教育目標
制定明確的課程教育目標是優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關鍵步驟。明確的教育目標有助于指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進而提高教學效果。第一,教師要先確定核心素養目標,如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公民意識、法治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等,同時,這些目標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需求[2]。第二,教師要細化教育目標。將核心素養目標進一步分解為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教育目標。第三,教學目標與課程內容要對應。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和學科內容,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第四,分層次設定目標。例如:對于低年級學生,重點培養他們的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對于高年級學生,則要進一步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社會責任感。第五,建立評估體系。制定明確的教育目標后,要建立相應的評估體系,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和反饋[3]。評估內容包括測驗結果、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表現等。第六,反饋與調整。教師要根據評估結果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
三、關注課程內容的優化設計
第一,選擇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如教科書、故事書、案例材料、多媒體資源等,以豐富教學內容。所選教學內容應生動有趣,且能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第二,通過引入真實的案例和社會問題,將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應用能力。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讓學生通過分析和討論,了解相關的道德和法治問題。第三,設計互動性強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參與。例如,開展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動,讓學生之間通過交流和合作實現思維碰撞和知識共享。第四,將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融入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和實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用道德與法治知識。第五,將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有機整合,創設跨學科的學習情境。例如,在語文課上討論文學作品中的道德問題,在社會科學課上研究法律制度等。通過跨學科學習,學生能更全面地理解和應用道德與法治知識[4]。第六,設計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實際行動來體驗道德與法治知識。例如,組織學生參觀法庭、參加社區服務活動、模擬法庭辯論等,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有更深的理解。第七,在設計課程內容時,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和學習特點,靈活調整課程內容的深度和難度。同時,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輔助材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四、采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法
(一)運用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是一種以真實情境或仿真情境為基礎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道德意識和法治觀念。首先,通過情景再現、故事講述、角色扮演等方式創設情境,將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融入具體的情境中。例如,通過模擬法庭的方式讓學生扮演法官、原告、被告等,讓他們親身體驗和解決法律問題。其次,在情境中引入具體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權衡利弊、做出決策,并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再次,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在情境中合作解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生可以互相交流、合作,進行思維碰撞,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最后,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在情境中,教師可以提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5]。通過提出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道德判斷能力。
(二)運用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互動為基礎的教學方法,通過小組合作、集體討論等方式,促進學生互助合作和共同學習。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提升他們的道德品質和法治素養。
以“學習伴我成長”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開展以下活動:一是為學生匹配學習伙伴。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匹配合適的學習伙伴,幫助學生構建穩定的學習伙伴關系。學生可以相互支持、鼓勵,在學習過程中共同成長。二是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使其共同完成課堂任務和作業。學生可以交流討論、互相解答疑惑,共同探究道德與法治知識。例如,教師可以提出“新學期是否遇到了學習困難?有哪些煩惱?”“你們知道學習的意義是什么嗎?”“你們是否了解終身學習的概念?”“小學生應該具備哪些學習觀念?”“如何收獲良好的學習成果?”等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進行解答。三是建立互助互評機制,讓學習伙伴互相評價對方的學習成果。學生可以互相分享學習資源、學習心得,并提供客觀的反饋和意見,實現共同發展。
(三)開展角色扮演活動
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能引導小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多樣化探索,使其在角色扮演中感受課程知識的魅力與運用價值。例如,在“請到我的家鄉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某地的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文化特色、社會習俗等方面的信息。然后,將學生分組,要求每個小組成員扮演一個不同的角色,如當地居民、政府人員、導游等。教師可為每個小組設置不同的任務和角色扮演場景——當地居民介紹家鄉的傳統文化和道德價值觀,政府人員討論相關法律和法規,導游引導游客參觀家鄉的名勝古跡等。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角色扮演,通過對話和互動展示家鄉的文化、道德和法治知識。在表演過程中,可以利用道具、圖片、音頻等增強表演的真實感和趣味性。在角色扮演結束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反思[6],并分享扮演角色的體驗和學到的道德與法治知識。
(四)進行案例分析
基于課程內容與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關注案例分析的運用價值,通過案例教學推動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落實。在教學“慧眼看交通”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真實的交通案例,如道路交通事故、交通違法行為、交通糾紛等,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教學。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價值,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可以結合案例中的行為、情境、后果等,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并積累相關的道德準則、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知識。之后,教師對相關的法律規定和道德準則進行解釋,講解交通法規、交通標志和交通安全常識,并與學生一起探討這些規則的作用和意義,以及如何遵守和維護這些規則。通過案例分析,學生能認識到交通行為對自己和他人的影響,樹立遵守交通規則、關注交通安全的意識。
(五)開展實踐探究活動
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在核心素養指導下革新傳統授課模式,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在實踐探索中感受課程知識的應用價值。以“安全記心上”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應用道德與法治知識。例如:在校園安全主題活動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校園巡查,尋找安全隱患并提出解決方案;在交通安全主題活動中,可以模擬各種交通情境,進行交通安全演練;在網絡安全主題活動中,可以進行網絡安全宣傳活動,制作宣傳海報或演講,提醒他人保護個人信息和遵守網絡規則。在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示調查報告、宣傳作品、解決方案等,分享學習成果。教師還要根據教材內容與實踐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總結,肯定學生在活動中的良好表現,指出學生的不足并提出建議,引導學生梳理并完善知識結構。
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道德與法治意識的培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法治素養的關鍵時期,對于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優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環節,可以通過重視教師培訓與資源支持、制定明確的課程教育目標、關注課程內容的優化設計、采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法等策略加以實現。
[參考文獻]
俞曉婷,高德勝.在生活世界中構筑兒童與自然的道德關系:統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人與自然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23(1):92-98.
周曉麗.基于核心素養探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評《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2(12):152.
袁云美.主題探究活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以三類常見的主題探究活動為例[J].華夏教師,2022(31):86-88.
李靈.道德敘事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地: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J].西部素質教育,2022,8(18):65-67.
王濤.聚焦核心素養,提升課堂效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實踐路徑[J].華夏教師,2022(2):37-38.
孫慧峰.核心素養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