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三里河小學 初曉玲
隨著新課標的持續落實,小學音樂教學倡導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音樂體驗,提高音樂課堂的趣味性,為學生打造沉浸式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經過調查和研究發現,將學習、練習、比賽和創作四個環節融為一體的教學模式能夠讓音樂課堂有目的、有規劃、有方法地進行,并將音樂需要、實踐、情感體驗和文化理解四大維度的核心素養落實到音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基于此,本文從“學得有趣”“練得有趣”“賽得有趣”“創得有趣”四個層面,對構建“學、練、賽、創”合一的音樂課堂展開論述。
在音樂教學中,要想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就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得有趣倡導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轉變以往的教學思路,為課堂注入更多趣味元素,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趣味性的學習體驗,以鞏固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為此,教師可以通過融入數字資源和借助肢體記憶兩種方式帶領學生“學”得有趣。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不足,大多數學生都是感官性學習,即通過耳朵、眼睛、嘴巴進行學習,實現知識建構。因此,小學生的課堂專注力不夠,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如突然出現的聲音、教室外路過的人、天氣的變化等,都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這也表現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多樣化的,如果教師一味地采用讀、背、練的方式,則很難讓學生保持持續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問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數字資源,用形象生動的畫面和聲音吸引學生的感官,促進學生積極加入課堂,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歌曲《雪花》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用動畫片“雪孩子”的片段作為課堂導入素材。動畫片中雪孩子活潑靈動的形象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歌曲產生了進一步學習的欲望。教師可以隨機創設動畫片情境:同學們,雪孩子好可愛呀,就像冬天大雪里的小精靈一樣,是我們的朋友。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學唱這首《雪花》,看看雪孩子生活的世界是怎樣的吧。通過動畫片的播放和課堂情境的創設,緊緊抓住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將歌曲引入課堂,提升課堂效率,讓學生學得有趣,促進“學、練、賽、創”合一音樂課堂的有效構建。
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除了在教學中融入趣味化的學習素材,還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音樂課堂的樂趣,從而全身心地投入音樂學習。為此,教師可以用肢體記憶的方式指導學生掌握音樂節奏,符合學生好動愛玩的特性,同時營造課堂音樂氛圍。
例如,在教學《老爺爺趕鵝》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聆聽歌曲,感受歌曲中的畫面內容,理解畫面中的人物關系以及人物形象,并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趕鵝的方法和動作,從而熟悉歌曲內容。其次,教師組織學生跟著歌曲用手臂和身體晃動做出趕鵝的動作,并模仿歌曲中的“老爺爺”和“老大哥”角色進行學唱。最后,教師可以選擇幾名表現較好的學生進行表演,指導其他學生一起學習用肢體動作掌握音樂節奏。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很好地釋放了學生的天性,有利于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這樣的課堂不僅符合學生的興趣特點,而且能夠引導學生在課堂中感受音樂的樂趣、表達音樂的樂趣,以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從而促進“學、練、賽、創”合一音樂課堂的有效構建。
在音樂教學中,練唱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旨在讓學生掌握演唱技巧,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但是小學生自制力較差,練唱的時候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出現各種小動作,從而影響整體練唱效果。為此,教師要借助一定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練”得有趣,可以嘗試樂器配合和小組合作兩種方式。
樂器作為音樂表演的一種形式,是學生學習音樂知識必不可少的一類輔助工具,在小學階段,大多數學生對樂器充滿興趣,當新的樂器進入課堂,往往能夠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樂器配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音樂練唱,讓學生近距離感受音樂的創造過程,激發學生的音樂思維,提高學生的學唱能力。
例如,在教學《我是小小音樂家》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歌曲對應的打擊樂器拿到課堂中,引導學生一邊使用樂器,一邊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學習樂器的使用方法,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扎實基本功,同時培養學生對音樂持續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將樂器演奏和學生的練唱過程進行結合,如一部分學生演奏樂器,一部分學生演唱歌曲,雙方合作,鍛煉學生的演唱能力以及演奏能力,感受音樂創作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豐富學生的練唱體驗,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練”得有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練、賽、創”合一音樂課堂的有效構建。
合作練唱是小學音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即通過學生小組合唱的方式鍛煉學生的音樂演唱能力和表現力,通過合作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素養,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讓學生感受到同唱一首歌、同做一件事的樂趣,提高練唱效率。
例如,在教學《共產兒童團歌》的時候,這是一首非常經典的兒童紅色歌曲,引導學生感受共產兒童團的精神面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教師可以將歌曲劃分為多個部分,采用小組對唱的方式,每個小組演唱歌曲的一部分,再進行大合唱,以豐富學生的學唱體驗。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變換小組合作練唱形式,如一人領唱、多人跟唱;男女對唱領唱、小組多人跟唱等,以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讓學生在練唱過程中學會創新、學會與人合作,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促進“學、練、賽、創”合一音樂課堂的有效構建。
在現代化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構建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寓教于樂,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音樂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度才會大大提高,從而主動地學習。為此,教師可以采用比賽的方式,增強學習過程的競爭性,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可以在音樂游戲和音樂舞臺中融入比賽機制。
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游戲學習法情有獨鐘,而且小學音樂學科非常適合用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音樂知識,促使學生愿意學、樂于學,讓課堂“動”起來,讓學生的大腦“活”起來。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音樂游戲,并在游戲中設計比賽機制,在玩中賽、在賽中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賽”得有趣。
例如,在教學《賣報歌》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傳遞報紙接歌詞”的游戲。學生圍坐一圈,每位學生唱一句歌詞,隨機將手里的報紙傳遞給下一位同學,下一位同學繼續演唱,接唱錯誤的學生即淘汰出局。通過這樣的游戲能夠看到,很多學生為了不被淘汰,都會提前記歌詞、唱歌曲,課堂中,學生玩得熱鬧、歌也唱得有聲有色,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練唱能力,而且讓學生一直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從而讓課堂比賽有效發生,促進了“學、練、賽、創”合一音樂課堂的有效構建。
以“賽”激趣,在音樂教學中,課堂比賽形式各種各樣,能夠帶給學生不同的學習體驗。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組織學生開展舞臺表演活動,鼓勵學生在表演中大膽嘗試、表現自我,同時對學生的表演展開評價,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提高比賽效果。
例如,在教學《放馬山歌》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演唱比賽,要求每個小組在課下自行練習,然后在課堂中進行展示,通過整體表演效果、演唱節奏、動作的準確度等對小組表現進行評價。在該過程中,教師既要對表現優秀的學生和小組進行表揚,評選“最優小歌手”“最優小組”等,并準備各種各樣的小獎品以作鼓勵,也要糾正學生在演唱中的錯誤,如節奏的快慢控制、聲調的高低變化等,增進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營造積極活躍的比賽氛圍,增強學生的表演信心,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整體比賽效果,促進“學、練、賽、創”合一音樂課堂的有效構建。
新時代教育倡導各個學科教師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引導學生突破自我、創造自我,在學習中探索新的領域,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基于此,在“學、練、賽、創”合一的音樂課堂中,教師要注重創造性學習的有效落實,可以通過歌曲創編和模仿表演兩種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創”得有趣。
在小學階段,學生擁有無窮的想象力,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一學習特點,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學習形式,對課堂知識進行創造性學習,以促進學生多元思維的發展。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歌曲創編活動,引導學生以所學音樂知識為基礎,融入更具趣味性的元素,達成豐富多彩的音樂效果,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
例如,在教學《動物說話》的時候,歌曲中只呈現了兩種動物的聲音,在學生熟悉了歌曲的唱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在你的生活經驗中,你還聽過哪些動物的聲音呢?”由學生自由討論,教師指名回答,并與學生展開交流互動,這樣的話題能夠有效引燃課堂氛圍,提高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基于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想象一種動物的叫聲及其特點,并按照原歌曲的節奏和音調進行創編,并設計相應的節奏。在各小組創編完成后,教師鼓勵學生分享并表演創編作品,并對學生的創編成果展開評價。這樣的教學過程促使學生動腦、動心,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精神,讓學生在合作中發揮自身的積極性,獲得成就感,促進“學、練、賽、創”合一音樂課堂的有效構建。
小學生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尤其在音樂學習中,很多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潛能,能夠快速掌握歌曲曲調的變化,熟悉節奏的控制,并完成出色的表演。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模仿能力組織模仿表演,提高學生的表現力,讓學生在模仿中深入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變化,從而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
例如,在教學《我的中國心》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歌曲的舞臺表演視頻,讓學生感受歌曲在真實舞臺上的表演效果。隨后,引導學生聆聽舞臺歌曲的原版伴奏,對舞臺演員的表現進行研究,包括手勢、眼神、聲調甚至穿著等,并鼓勵學生模仿舞臺歌手的演唱方法和動作,從而完成一場舞臺表演模仿秀。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教師和學生構建了和諧平等的關系,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也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音樂水平,從而提供針對性的指導,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以此實現“學、練、賽、創”合一音樂課堂的有效構建。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構建“學、練、賽、創”合一的音樂課堂具有非常突出的實踐價值。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圍繞新課標要求對音樂課堂教學進行創新和優化,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豐富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為此,教師可以通過融入數字資源、借助肢體記憶的方式讓學生“學”得有趣;通過樂器配合、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練”得有趣;通過在游戲中比賽、在課堂舞臺中比賽的方式讓學生“賽”得有趣;通過歌曲創編、模仿表演的過程讓學生“創”得有趣,以此為學生構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樂在課堂、學在課堂、成長在課堂,從而促進“學、練、賽、創”合一音樂課堂的有效構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