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軍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進一步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確定了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的戰略安排、重大原則和實踐路徑。長春市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奮力開創長春全面振興率先突破新局面,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長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一是堅定理想信念,旗幟鮮明講政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我們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自覺以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發展。堅決站穩政治立場。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持續深化理論學習。深學細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分級分類開展專題宣講和培訓,推動理論學習走深走實,確保各級黨員干部深刻領會精神實質、核心要義和豐富內涵,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始終突出學以致用。堅持知行合一,自覺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運用其中蘊含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形勢、破解難題,不斷把學習成果轉化為長春振興發展實效。
二是融入戰略全局,全力以赴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必須以正確的戰略策略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我們要強化戰略思維、系統思維,積極對接服務國家戰略,把握機遇期、找準結合點,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更大突破。要深入推進“六城聯動”。認真落實“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以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為引領,以“六城聯動”對接“六雙”發展,著力打造1個萬億級和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抓好國家自創區、國家農高區、智慧法務區等重大平臺,推進奧迪PPE、300萬頭肉牛、長春算力中心、碳中和研究院、特色商街改造、天定山旅游度假區等重點項目,強化產業、項目、平臺協同布局和要素、政策、制度優先保障,點線面結合、全域化實施,努力打造振興發展的強力引擎。要持續實施“十大工程”。緊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和黨中央、省委戰略部署,滾動推進“十大工程”,分解重點工作、明確年度任務,緊盯節點、掛圖作戰、壓茬推進,以“五化”閉環工作法一件一件抓落實,真正把美好藍圖寫在長春大地上。要扎實開展“四個服務”。以服務聚合力、轉作風、優環境、促發展,緊盯企業、人才、基層、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依托“長春親清政企關系”微信群、人才服務局、黨建引領“平戰結合”基層治理體系等抓手,提供人性化、個性化服務,讓企業輕裝上陣、人才各顯其能、基層迸發活力、群眾安心滿意。
三是集聚發展動能,持之以恒抓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我們要依托科技創新城,堅持抓創新與抓人才并舉、抓創新與抓創業并重,推動長春由“追跑”“跟跑”向“并跑”“領跑”跨越。推動創新突破。實施一汽自主創新、高速智能動車組等科技專項,聚焦半導體芯片、人工智能、動力電池、種子等領域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和“卡脖子”技術。做強創新平臺。抓好省科技創新研究院、院士島等載體建設,加快國家半導體激光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汽車智能技術創新中心申建,推進紅旗學院、固態電池等創新聯盟,提高“政產學孵金”協同創新水平,推動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達到65%以上。壯大創新主體。開展企業創新主體梯次培育計劃,加快建設“環吉大雙創生態圈”、凈月科創谷,培育一批掌握獨門絕技的“單項冠軍”和“獨角獸”,爭取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700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達到1500戶。優化創新生態。落實《長春市科技創新條例》,加強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創建區域性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發展科技金融,建好用活長興基金,營造崇尚創新創造的濃厚氛圍。匯聚創新人才。建好“人才創新港”,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戰略科技人才扶持等重點專項,每年吸引10萬名以上大學生留長就業創業,爭取率先進入“3+N”國家人才戰略布局。
四是堅持綠色發展,和諧共生優生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我們要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全力抓好“雙碳”示范城建設。加強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升級版。強化揚塵污染整治和秸稈禁燒管控。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推動新凱河等重點流域污染治理。加強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抓好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促進綠色發展。對接全省“三個三峽”工程,深入推進旗E春城、氫動吉林行動,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以及循環經濟,抓好國家新能源換電試點、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倡導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發展綠色建筑、綠色產業,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實施生態修復。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進廢棄礦山復綠及荒溝治理。實施林草濕生態連通工程,加快“大水網”、萬里綠水長廊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深化“無廢城市”建設,提高生態文明整體水平。
五是厚植為民情懷,用心用情惠民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治國有常,利民為本。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滾動實施建設幸福長春行動計劃,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持續優化公共服務。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重點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網”。積極推進共同富裕。深入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不斷提升文明水平。全力抓好文化創意城建設,成立文旅投資集團,推進長春國際影都、機車廠歷史文化街區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打造千億級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不斷提升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品質。
六是應對風險挑戰,多措并舉保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我們要認真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持續優化疫情防控。認真落實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要求,圍繞“保健康、防重癥”,完善應對準備,調整防控措施,特別是做好老年人、基礎性疾病患者等重點人群救治準備,全力抓好統籌,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全力抓好安全生產。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加快構建“6+1”源頭治理體系,統籌抓好交通運輸、建筑施工、危險化學品、消防燃氣、食品藥品等各領域安全工作,持續提升源頭治理和本質安全水平。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長春。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始終保持對各類違法犯罪活動高壓嚴打態勢,扎實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穩妥有序推進房地產、金融、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等領域風險化解,堅決守住底線。
七是突出固本強基,馳而不息強黨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我們要牢記“兩個永遠在路上”,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各級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夯實基層黨建基礎。抓好新時代吉林黨支部標準體系(BTX)建設,深入實施城市基層黨建“書記一號工程”、鄉村基層黨建“頭雁領航計劃”,開展非公黨建“兩個覆蓋”攻堅,持續推進“幸福小區”創建,建強基層戰斗堡壘。打造過硬干部隊伍。加強干部政治素質考察,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選優配強各級領導班子,注重在急難險重任務中選拔培養干部特別是優秀年輕干部,健全完善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機制。持續正風肅紀反腐。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大力弘揚“嚴新細實”作風,馳而不息糾治“四風”頑疾。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標本兼治,持續鞏固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努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譜寫長春振興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