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靈計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對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凝聚力量、步調一致向前進,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九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舉旗定向、總攬全局、胸懷天下、穿透時空,既有政治上的高瞻遠矚,更有理論上的深邃思考,是一個弘揚建黨精神、充滿歷史自信、擘畫戰略藍圖、體現使命擔當的好報告。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后,四平市第一時間召開全市大會、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專題進行傳達學習,市縣兩級領導干部帶頭深入分管領域、基層一線開展宣講,組織多角度、全方位、接地氣的宣傳活動,在全市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動員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團結奮進、篤行實干,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智慧力量。
四平市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深切關懷、如山厚望,擔負著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加快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歷史重任。踏上新征程、奮進新時代,我們將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長期戰略任務,聚焦“五個牢牢把握”,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足功夫,引領全市上下把心思集中到“想干事”上、把精力投入到“干實事”上、把目標鎖定到“干成事”上,一步一個腳印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四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一是筑牢信仰之基,堅決恪守絕對忠誠。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確保全黨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黨的團結統一。”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最根本的是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我們將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切實把“兩個確立”的政治成果轉化為“兩個維護”的政治效果。砥礪政治自覺。將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最高政治準則和根本政治規矩,縱深實施黨的創新理論“鑄魂”工程,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引導黨員干部忠誠核心、信賴核心、緊跟核心、維護核心,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砥礪思想自覺。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守“志不改、道不變”的信念決心,廣泛開展理論闡釋、宣傳宣講等活動,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戶曉、入腦入心。砥礪行動自覺。把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作為擁護“兩個確立”的實踐標尺,一以貫之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四個一定要”殷切囑托、關于遼河流域污染防治重要批示精神以及黨中央“三新一高”等重大決策部署,以實干實績踐行“兩個維護”。
二是激發奮進之志,全力加快爭先晉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進高質量發展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也是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應有之義。我們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招商引資作為頭等大事、把項目落地作為根本評價標準,縱深實施“三三九一”戰略,力爭主要經濟指標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做強重點產業硬實力。實施工業倍增戰略,圍繞打造環長春四遼吉松工業走廊重要支點,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做大做強特色裝備、基礎化工、醫藥健康、冶金建材等重點產業,構建以新材料、新裝備、新能源等為引領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實施服務業跨越戰略,做大做強數字經濟產業園,高質量建設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豐富“互聯網+商貿流通”等多元業態,努力建成全省新經濟新產業發展示范區。夯實項目建設支撐力。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搶抓國家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省委創新推進“六新產業”“四新設施”重大機遇,打好建鏈、補鏈、強鏈“組合拳”,推動換熱器產業孵化園、醫藥食品大健康產業園區二期等重點項目盡快投產達效,不斷增強振興發展后勁。釋放改革開放新活力。持續放大“放管服”“最多跑一次”等改革領跑優勢,強力推進梨樹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國家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申建工作,努力探索更多“四平經驗”。縱深實施“北融南開”發展戰略,扎實推進長平“一體六同”,加快吉遼蒙六市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與浙江省金華市對口合作,推動開放合作結出更多碩果。
三是鞏固農業之本,深入實施鄉村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我們將牢牢扛起農業大市應有擔當,積極探索中國式農業現代化新路徑,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爭當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排頭兵。全力維護糧食安全。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集中連片建設高標準農田,持續打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豐富拓展“梨樹模式”內涵外延,積極探索可復制推廣的耕種管收標準化生產經營模式,推動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到100億斤階段性水平。傾力壯大特色產業。縱深實施“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工程,扎實推進梨樹肉牛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國家級優質安全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突出抓好玉米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謀劃引進一批現代生物化工、綠色糠醛、鮮食玉米等深加工項目,擦亮“中國優質玉米之都”金字招牌。大力推進三產融合。加快發展高端溫室和規模園區,加快建設北方棚膜經濟產業高地。努力做好“農文旅”深度融合大文章,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康養、研學等“農業+”新業態,全力推動產業興、農民富、活力足。著力打造和美鄉村。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全面落實廁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等重點任務,加快建設更加富裕、更為宜居、更有溫度、更具活力的和美鄉村。
四是建設宜居之城,擦亮生態文明底色。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我們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全面落實生態強省各項任務,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為打造美麗中國“吉林樣板”貢獻四平力量。高水平實施生態修復治理。深入推廣“三三五八”遼河治理模式,加快推進重點流域50個生態項目建設,打造北方缺水城市流域治理典范。全力守護“吉林藍”,重點抓好秸稈禁燒、燃煤污染治理等任務,切實消除群眾“心肺之患”。高標準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持續抓好“河長制”“林長制”“田長制”落實,全面實施十年綠美四平行動計劃,扎實推進“大水網”、萬里綠水長廊項目建設,進一步深化南北河綜合治理,加快構建“三區三屏三廊一網”森林草原修復生態格局。高質量推動“雙碳”目標落實。積極融入吉林省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建設,落實“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加快推進雙遼綠電園區等重點項目,大力發展風能、光伏、生物質等清潔能源,為多領域深度脫碳筑牢基礎。加快推動重點行業向綠色清潔、高端智能方向發展,嚴把“兩高”項目準入關口,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生產工藝,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
五是常懷為民之情,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將認真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每年集中資源辦成幾件群眾最急最盼的大事要事,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堅持辦實事、暖民心。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村轉移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就業,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特殊教育、職業教育,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堅持解難題、紓民困。高標準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推動多層次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強“一老一小”關懷保障,穩步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保障標準,建好綠色社區、養老助殘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提升百姓舒適度和幸福感。堅持保安全、佑民康。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入推進“平安四平”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持續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加快打造健康四平,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六是扛牢必盡之責,全面深化從嚴治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我們將深入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四平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全面建強戰斗堡壘。牢固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深入開展“基層建設年”活動,全面推進新時代吉林黨支部標準體系(BTX)建設,完善扁平化基層治理平戰結合指揮體系,建立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常態長效機制,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全面鍛造過硬隊伍。堅持“憑實績論英雄、以德才用干部”,增強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對成績優、作風硬、口碑好的優秀干部大膽提拔使用,讓吃苦者吃香、有為者有位蔚然成風。深入落實人才強國戰略,縱深實施“萬名大學生留平計劃”,推動高層次人才引進、重點產業人才集聚、做大應用人才規模“三路并進”,為四平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全面推進正風反腐。持續鞏固拓展“作風建設年”成果,大力弘揚“嚴新細實”優良新風,馳而不息糾治“四風”,進一步為基層松綁減負。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堅持一體推進“三不腐”,加大糧食購銷、黑土地保護、政法隊伍等重點領域案件的查辦力度,強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涵養海晏河清的良好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