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 黃煜
摘要:高校作為意識形態的主要陣地,做好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教育工作意義重大。校園文化具有凝聚師生蓬勃向上精神,促進統一價值觀念形成;引導建立集體心理定勢和共同行為模式,積淀實踐根基等作用。該文首先闡述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必要性,然后分析其可行性,最后指出高??赏ㄟ^校園媒體、學術講座、研討會、報告會、重大節日和紀念日的主題教育等途徑,推動落實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實現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統一,讓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開花結果。
關鍵詞:校園文化;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可行性;落實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5(a)-0144-04
Promoting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Campus Culture
Abstract: The campus culture has the function of unit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unified values; gui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ective psychological set and common behavior model, and accumulating the basis of practice.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n analyzes its feasibility.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through campus media, academic lectures, seminars, reports, major festivals and commemorative theme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other ways to achieve the unity of theoret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so that Marxism can blossom and bear fruit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Campus cultu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rxism;? Popularization; Feasibility; Implement achievements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結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 ?!痹谥袊伯a黨百年奮斗歷程中,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現代化、中國化和大眾化,并堅持將其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與行動綱領。高等學校作為馬克思主義傳播的主要陣地之一,更是肩負著培育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信仰的重要使命。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讓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更易于被青年學生們接受、理解和認同,并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生活實踐,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校園文化作為高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具有凝聚、引導和輻射等功能。因此,以校園文化為依托促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
1 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意義
1.1 新時代的應有之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機遇與挑戰并存,需要沉著應對,化危為機?!笔紫龋S著經濟全球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念席卷各國,各種錯誤思潮和西方滲透的價值觀層出不窮,例如:保守主義、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 消費主義、多元文化論、普世價值觀、文化趨同論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妄圖通過意識形態滲透消解馬克思主義信仰,將自己的核心價值觀輸入。面對如此形式下的意識形態危機,我們必須加強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的價值觀,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其次,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盵1]新時代必然伴隨新問題,這也意味著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再次處于各種社會思潮與意識形態的中心位置,必須使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得到加強,運用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領導力和感召力。
1.2 引導青年一代的價值觀塑造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時就指出,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取決于青年的價值取向。青年是價值觀形成和建立的關鍵時期,做好這個時期的價值觀的塑造十分重要。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引導青年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并且強調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就如同穿衣服,假如第一粒扣子扣得不對,其余的也會扣得不對[2]。未來屬于青年,青年被賦予時代責任[3]。因此,青年必須扣好人生的第一??圩?,才能不負時代,不負韶華。高校作為教育人、培養人的重要場所,不僅承擔著文化、經濟、國際交流等職能,也被賦予政治職能,必須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促使大學生在逐步理解,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基礎上全面發展。只有作為未來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學生們認同了馬克思主義,才能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今天的大學生成長于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加劇轉型、價值觀多元化和西方社會思潮不斷沖擊的時代。總體來說,他們的思想較為活躍,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較強,但辨別能力較弱,需要對他們在思想和行動方面做出正確引導。因此,高校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加強意識形態建設,鞏固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是大勢所趨。
2 以校園文化為依托推進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普及的可行性
2.1 依托校園文化建設實現理論教育與現實教育相統一
中國共產黨作為青年的好朋友,始終堅持這樣一種發展理念,即“贏得青年就是贏得未來”。如何讓青年學生在對理論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升華為內認同和信仰,進而將其具體化到實踐中,是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的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是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學校精神面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公民意識、科學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同恩格斯所說:“馬克思主義的整個世界觀是一種方法,而不是一種學說?!睘槭骨嗄陮W生主動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利用強大的理論武器指導生活,感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現實力量,校園文化的建設就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價值取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2 依托校園文化的凝聚功能促進統一價值觀念形成
校園文化是高校師生圍繞教學活動和校園生活共同創造的一種亞文化系統。大學生們來自全國各地,擁有不同的學習背景、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高校的教師、管理者、服務人員具有不同的文化層次和專業背景,高校想要把這些人凝聚成一個蓬勃向上的群體,就需要依托校園文化這一“黏合劑”來促進統一價值觀念的形成[4]。統一的價值觀念會使高校師生、管理者、服務人員對高校形成心理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種認同感和歸屬感又會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推動每一位校園主體奮發向上、團結和睦、共同進步,為實現自我價值和創造社會價值而發光發熱。
2.3 依靠校園文化的引導作用積累實踐基礎
作為特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校園文化體現了一所學校的精神面貌。它是學校所有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最高目標、價值觀念、校風、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的精神總和。這種長期的文化積淀具有互動性、滲透性和繼承性,對生活在其中的成員有著春風化雨般的影響。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不僅能潤物無聲、愉悅身心、開闊眼界、實現全面發展,還能提高教師、學生、工作人員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素質的提升并不完全來自課堂。積極開展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和社會公益活動亦是提高素質的必要途徑。通過校園文化的引導作用,形成學校的集體心理定勢和共同行為模式。少數具有獨特行為模式的個體通過模仿、暗示、遵從、認同等心理機制,避免違反集體行為準則,從而達到與周圍的心理環境相協調的目的。優秀且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能夠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才,他們是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模范和領導者,成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踐基礎的主體。這些建設者、模范者和領導者們的三觀、理想信念等,都會對這些群體產生深刻的影響,進而逐漸拓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基礎[5]。
3 依托校園文化推動落實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工作實踐
立足校園文化,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有多種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依托校園媒體,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活動
校園網絡、校園廣播電視、校園(報紙)出版社等校園大眾媒體,都有固定的傳播基礎和一定數量的專業人員。這些專業人員圍繞學校的教學科研、政治思想、服務管理等方面的信息進行宣傳和交流。此外,還通過抓住方向、反映普遍問題和學生熱點問題,負責指導學生的生涯規劃、思想道德、校風校紀、勞動教育等工作,進而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工作的落實。
3.2 開展學術研討會、講座、演講等活動
通過開展馬克思主義相關的學術研討會、系列講座、報告會等活動,促進馬克思主義通俗化、大眾化。馬克思主義系列講座、研討會等,都是針對領域內的具體問題進行闡述的,體現出高校教育理論的開放性。此外,這些活動的主講人大多由相關領域有一定研究成果的學者或專家教授組成,更具有權威性和啟發性,他們的講解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更能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實施方式。
3.3 開展重大節日、紀念日的主題教育
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需要高校充分利用各種紀念日和重要傳統節日開展主題教育。重大節日和紀念日是開展主題教育的有利時機。學校應堅持立足校園、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創新載體、豐富形式,精心設計、廣泛開展系列主題教育,引導學生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引導廣大干部師生在參與中增強愛國熱情、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培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進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形成,進而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3.4 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
馬克思提道:“人創造環境,環境也創造人。”[6]校園物質文化是學校重要的教育環境,可以通過校園物質文化呈現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話語和科學思想,達到激發師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目的。同時,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使學校校史展廳、藝術成果展廳等校園文化設施,實現審美和教育相統一[7]。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需要對青年學生進行價值觀引導,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梢园疡R克思主義思想融入校園歌曲創作、“十佳歌手”、朗誦、話劇等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中,使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與馬克思主義思想相互融合,使理論教育深入人心,營造積極向上的校風和學風。
3.5 強調高校社團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為發揮高校社團的思政教育功能,需要從社團組織的頂層設計入手,做好建設工作[8-10]。首先,必須確定好校園文化發展的基本方向和總體要求。以定好的方向和要求,明確價值取向和相關的社團管理制度。此外,還需要加大對社團干部的思想教育教育,從而最大化地發揮社團干部的榜樣作用,實現對社團成員的激勵,繼而促進學校社團的良性發展。通過科學的管理、社團教師的專業指導,以及形式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等,使社團組織在高校馬克思主義普及教育過程中最大程度地發揮積極作用,成為大家學習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起點和第二課堂,讓青年學生在多姿多彩的社團活動中了解、接受、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從而實現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化和大眾化。
4 依托校園文化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保障機制
4.1 樹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全員共建意識
新時代,推進馬克思主義思想大眾化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這項偉大工程既需要不斷地開展宣傳工作,又需要不斷地加強制度建設。良好的機制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可以更好地促進馬克思主義的普及[11-13]。否則將阻礙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大眾化和實際的育人效果。為此,首先,要樹立馬克思主義全員共建意識。促進馬克思主義的普及,不是學校某一個部門或幾個部門就能實現的,更不可能依靠二級學院的學生管理或是思想教育工作就能達到應有的成效。因此,必須樹立全員共建意識。全體師生教職工必須充分意識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意義,以統一的行動綱領指導工作。其次,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主體作用。教師是學生活動的主導力量,廣大師生和管理工作人員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為了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作用,高校必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提供相應的保障政策和措施,使廣大師生全員、全程、全方位地主動學習,成為推廣馬克思主義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堅實基礎。
4.2 馬克思主義普及宣傳活動經費列入學校預算
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高校必須把宣傳活動經費列入學校的年度預算中。因為不管是校園廣播、電子屏、??瘓蠹垼€是開展系列講座、研討會、主題活動等宣傳,都需要充足的活動經費作為保障。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高校必須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一個適合自身發展的哲學社會科學活動經費制度。特別是將開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宣傳活動經費納入學校年度預算之中,可以為落實馬克思主義普及工作解決后顧之憂。
4.3 把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納入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
任何事情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亦是如此,它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全體師生和高校堅持不懈的努力和規劃。但目前,鮮有高校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納入學校的長期發展規劃中。甚至,部分高校都沒有高度重視自身在推動馬克思主義普及中的重要作用。為此,要求高校具有遠見性和預見性,充分意識到自身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中的巨大作用,將其納入學校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中,甚至作為重點發展項目[14-16]。還可以建立馬克思主義普及主體責任制,明確學校各級領導干部的責任和義務,實時關注宣傳教育工作開展情況,及時反饋,總結經驗教訓,從而更好地推進馬克思大眾化工作。
5 結語
本文在對校園文化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可行性分析后,提出高校依托校園文化推進馬克思主義普及化的保障機制,即通過樹立全員共建意識、把馬克思主義宣傳活動經費納入學校預算、重視普及工作納入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等,確保馬克思主義被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新華網,2017-10-27.
[2] 習近平.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2.
[3]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
[4] 黃道平,王玲仙. 校園文化建設與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策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30):86-87.
[5] 袁銀傳,史素花.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與增強意識形態話語權[J].思想教育研究,2020(3):135-139.
[6]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鄧山.新時代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的新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1):34-36.
[8] 金春寒,孫渝莉.高校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踐路徑創新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16-22.
[9] 施瑋.基于校園文化建設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研究[J].大學,2021(48):26-28.
[10]王紅,范若冰.馬克思主義整體性視域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路徑探析[J].高教探索,2019(7):33-37,43.
[11]邵帥.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為平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J].新校園(上旬刊),2014(7):54.
[12]張青,梁叢叢.馬克思主義教育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8(4):151-152.
[13]張芳.以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17):180-181.
[14]陳小林.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基本路徑[J].江西社會科學,2012(7):22-23.
[15]唐小芹.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途徑與方法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6.
[16]黃家周.文化建設視域下民族地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