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芬
摘要:新聞漫畫是一種典型的多模態話語體裁,具有獨特的語類特點。該文根據多模態隱喻理論,以新漫網篩選的經濟新聞漫畫為語料,探究其圖文信息中多模態隱喻的類型和情感態度傾向,揭示國家主體經濟形象建構策略。從多模態隱喻的表征特點和深層結構可以看出,經濟漫畫中運用結構隱喻、本體隱喻和方位隱喻,通過指涉源域和目標域的視覺符號和映射關系來創造意義潛勢,建構獨特的政治經濟話語意義,塑造了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我國迎難而上、破浪而行的勇氣和信念,展現了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引領全球經濟復蘇的領頭羊這一國際經濟主體形象,有效激發受眾的情感共鳴。
關鍵詞:多模態隱喻;新漫網;新聞漫畫;經濟;映射關系;主體形象
中圖分類號:J228.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3(c)-0055-05
Multimodal Metaphors and Construction of Subject Image in Economic Cartoons
Abstract: News cartoon is a typical multimodal discourse with unique genr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modal metaphor theory, this paper chooses the economic news cartoons as the language materials selected from the website of News Cartoon to analyze the types of multi-modal metaphors and attitudes, revealing the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the national economic image.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e of multimodal metaphors that structural metaphors, ontological metaphors and locational metaphors are adopted in economic cartoons to create meaning potentials by referring to the visual symbols and mapp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ource domain and target domain, thus constructing uniqu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iscourse meanings, in which way to shape the courage and faith of our country since the outbreak of the epidemic in 2020. They present the country's image of strong resilience, enough potential, long-term prosperity and the leader in the economic recovery of global economic. In the meantime, the emotional feeling of the reader can be effectively aroused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taphors.
Key words: Multimodal metaphors; Website of News Cartoon; News cartoon; Economy; Mapping relationships; Subject image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重重阻力,特別是新冠疫情暴發后,全球經濟更加舉步維艱。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疫情相互疊加的復雜局面,中國在逆風中雖然遇挫,但仍然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并推動國際合作,努力為全球經濟創造良好的復蘇環境,體現了大國擔當。在此全球大背暑下,我國的新聞媒體界在經濟領域也加大了國家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形式報道與中國經濟和貿易相關的新聞,展現國家主體經濟形象,其中漫畫就是一種重要的方式。新聞漫畫是一種典型的多模態話語體裁,具有獨特的語類特點,它主要運用文字、圖像、色彩等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共同作為表達方式,形成意義建構共同體。它通常會利用隱喻的特點與優勢,通過圖文之間的互動來創造豐富的意義潛勢,具有普遍性、動態性、敘事性和鮮活性的特征[1],它憑借其簡明直觀、易于理解的優勢而成為新聞漫畫最主要的表現手法之一。
本文基于多模態隱喻理論,對中國新漫網近3年經濟類新聞漫畫中所包含的多模態隱喻進行分析,探究此類語篇中所包含的多模態隱喻類型、表征方式和認知理據,探索它們是如何通過指涉源域和目標域的視覺符號和映射關系建構話語意義,表達態度和情感傾向,實現對國家主體形象的意義建構,塑造和傳遞國家經濟形象。
1 文獻綜述
隱喻是一種自然現象,語言隱喻是人類語言的自然有機組成部分,但之前對它的理解與研究一直囿于修辭學的范疇。直至20世紀80年代,Lakoff和Johnson突破了這一傳統認知,他們指出隱喻是通過一個概念對另一個概念進行闡釋,它“不僅是一種修辭手段,還是一種思維方式,具有建構概念、凸顯意義以及塑造價值等功能”[2],在人類的概念化、范疇化和認知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隱喻主要通過語言符號系統來實現源域與目標域之間的映射,其中最普遍的是認知中的跨概念域映射,從而實現意義的建構。20世紀末,隨著數字技術和多模態交互的普及,學界開始質疑概念隱喻的適用范圍,指出意義并非只通過語言文字系統來傳遞,還可以通過其他非語言符號系統如圖像、聲音、顏色、動漫等符號表達出來。Charles Forceville在《廣告中的圖像隱喻》中第一次提出了圖像隱喻概念,他指出傳統的概念隱喻研究只關注語言符號系統是不夠的,其他非言語表達形式同樣可以用來建構語篇概念和意義。概念隱喻的研究范圍應拓展到文字、圖像、顏色、聲音等兩種或多種符號的多模態隱喻研究領域,即凡是源域或目標域中涉及不同模態,即可歸入多模態隱喻的研究范疇。概念隱喻理論所概括的“A IS B”模式轉變為多模態隱喻的理解公式“A-ING IS B-ING”模式,更能夠體現隱喻的語篇交際特征[3]。由此,多模態隱喻成為一種新的研究范式,學界開始對隱喻的表征形式與認知機制進行系統研究,使隱喻研究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者已經對多模態隱喻做了大量研究,且呈現出明顯的多維研究趨勢,其學科領域也從單一的語言研究范式拓展為多學科、多領域的交叉研究,研究視野更加開闊和成熟化。Kress和van Leeuwen從社會符號角度創建了用于分析圖像的視覺語法,認為圖像具有再現意義、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三種意義潛勢[4]。視覺語法三大元功能理論突出主題符號概念,強調人際語篇互動和內容構成,通過空間位置、上下方位、角度距離、意象復合等方面實現隱喻意義的建構。馮德正從系統功能學角度探析了多模態隱喻的話語建構方式,并將其分為同模態、跨模態和多模態映射三種類別[5]。就多模態隱喻涉及的體裁而言,國內外學者關注比較多的領域有廣告體裁、電影、微視頻、漫畫等。這些多模態研究對象體現了隱喻的生動性和敘事性,使隱喻的表征更豐富,意義建構更多維、更完整,具有明顯的文化場景特征,同時也使受眾對隱喻的解讀更具動態性。許多研究融合了功能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的新興觀點,不僅探索了多模態隱喻的表征特點和認知方式,還強調隱喻現象和認知背后所體現的社會文化意義和意識形態等,這些多維視角研究促進了隱喻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
近年來,從多模態隱喻視角研究漫畫,并探析其在新聞媒體中對形象建構的作用和影響,已引起學界的關注,這些研究范圍包括政治類[6]、抗疫類[7]、環保類[8]等,但從世界經濟角度對中國國家主體形象建構的研究還比較匱乏,極少從經濟新聞中對多模態隱喻進行分析,并探討主體形象意義,因此有必要對近幾年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中國經濟主體形象進行進一步探究。
2 研究設計
本文的研究語料來自中國新聞漫畫網(以下簡稱“新漫網”)(http://cartoon.chinadaily.com.cn/index.shtml)。新漫網成立于2001年,由中國日報網站主辦,并由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協辦的國內第一家專業漫畫網站,它向國內外受眾提供最前沿的新聞漫畫資訊和作品,從中選取漫畫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權威性。
在新漫網以“世界經濟”“中國經濟”“貿易”為關鍵詞,以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為時間節點進行搜索,除去重疊部分,共篩選出國際新聞中與中國經濟相關且包含多模態隱喻的漫畫54幅。主要采用多模態概念隱喻理論作為理論分析框架,研究以下兩個問題:第一,經濟漫畫中含有哪些多模態隱喻類型?第二,這些漫畫是如何通過多模態隱喻建構國家和機構主體形象的?
3 經濟漫畫中多模態隱喻及主體形象建構
對所選經濟漫畫進行隱喻語料分析,發現多模態隱喻對應概念隱喻而言可分為3大類,其中結構隱喻主要包括“機械隱喻”“戰爭隱喻”“旅程隱喻”等,本體隱喻主要包括“實體隱喻”“人體隱喻”,空間隱喻主要表現為“上下方位”隱喻。
3.1 結構隱喻
結構隱喻(Structural Metaphor)是指通過一種事物來感受和理解另一種事物,用源域的結構來解讀目標域,使目標域的概念和意圖更加生動具體,從而使受眾更容易理解目標域概念[9]。通過對所收集的經濟漫畫進行分析和歸類,發現語料中大量使用了有規律對應關系的結構隱喻,它們主要包含5種類型(包括重疊部分):機械隱喻(27幅)、戰爭隱喻(16幅)、旅程隱喻(13幅)、建筑隱喻(6幅)、容器隱喻(4幅)。選取其中數量最多的3種類型,即機械隱喻、戰爭隱喻和旅程隱喻來分析其認知構建模式,以及這些多模態隱喻的作用。
3.1.1 機械隱喻
在經濟學概念中有3種普遍存在的隱喻:機械隱喻、拍賣隱喻和生物隱喻[10],而其中一直占主導地位的是機械隱喻(Mechanical Metaphors),即認為“經濟是機械體”。機械體是一個由內、外多個零部件組成的有機整體,這些零部件之間必須互相配合、協調運轉,才能確保機械體的正常啟動和有效運行。正是這一特征,機械體常常被經濟學家們作為隱喻來塑造經濟概念,描述經濟現象,發揮認知功能。在所選的經濟漫畫語料中,含有機械隱喻的比例最大,共27幅,主要體現為部分和整體的關系,源域為“機械”或“交通機械體”,如齒輪、發動機、電力鐵塔、電力風車、塔吊、坦克、高鐵、飛機、輪船,目標域為“良好的經濟態勢”“發展驅動力”或者“高速發展的經濟體”等。特別是齒輪和發動機的運用,在語料中出現了15次,漫畫運用機械或機器中大眾熟悉的具體組成部分映射抽象的經濟活動和過程,使受眾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源域“齒輪”映射目標域“經濟協調運轉”,體現中國經濟穩定協調、井然有序的運行狀態。發動機隱喻映射中國能有效防控新冠疫情,經濟保持持續穩定增長,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和穩定動力源。
3.1.2 戰爭隱喻
戰爭隱喻(War Metaphor)是新聞語篇中常見的一種概念隱喻,也是Lakoff和Johnson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書中闡述的第一個概念隱喻。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充滿了戰爭,戰爭的特征是植根于人類大腦中的基本認知概念[11]。由于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世界經濟身陷囹圄,如何打贏這場與病毒的戰爭成了國內外的一個重要主題。新漫網經濟漫畫中大量運用了戰爭隱喻,其使用頻率僅次于機械隱喻。其中“坦克”這一源域被廣泛使用,如在“經濟增長將帶動整體經濟復蘇”這一漫畫中,駕著坦克的駕駛員戴著護目鏡,帶領著坦克群在病毒叢中沖鋒陷陣,所向披靡。漫畫通過運用“坦克”這一源域映射“經濟”這一目標域,“駕駛員”轉喻“人民”,“病毒細胞”轉喻“新冠疫情”,身后的“坦克群”隱喻“其他經濟體”,并通過坦克上的英文文字指涉核心目標隱喻。漫畫利用圖文互動的協同作用,建構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是戰爭”的多模態隱喻。此外,語料中還有許多其他類似的經濟類戰爭隱喻,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各大電商的客源爭奪戰”等都是通過圖文進行相互指涉,表達“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需要克服重重困難,也需要長期不懈地努力奮斗”“各電商平臺之間的激烈競爭”等隱喻關系。
3.1.3 旅程隱喻
旅程隱喻(Journey Metaphor)也是中西方政治、經濟等話語體系中廣為使用的隱喻類型,它通過豐富的源域表達,以“起點—路徑—終點”這一意向圖式作為認知基礎,用來映射目的域中有意圖的活動[12]。在所選經濟漫畫語料中,旅程隱喻的跨域映射主要包括“經濟穩定、持續向前發展是旅程”“加強經貿往來是航程”“加快一帶一路發展是旅途”等,其源域概念成分包括“路線方向”“沿途風景或背景”“前方”等,架構經濟事件的發展狀態、變化趨勢、深層原因、隱含目的和表達方式。在這些隱喻中,“經濟發展”等抽象概念被映射到航程、旅行這些具體事件中,有時在旅途中充滿風險與挫折,不可能一帆風順,但總的方向是光明的,目標是堅定的,因而大家要勇敢面對經濟發展的困難,積極應對,團結一致,共同奔赴勝利的前方。
在經濟領域,由于“高鐵”這一源域具有隱喻和轉喻同體隱喻的特征,在國際新聞報道中經常利用高鐵旅程來映射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13]。在所選語料中多次用高鐵、坦克和巨輪的旅程來塑造中國日新月異的經濟形象。巨輪航程隱喻很容易使人聯想起國際貿易和國際化,漫畫用中國這艘巨輪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航行來映射中國在國際化和疫情防控的艱難險阻中乘風破浪、走出困境的勇氣和信心。
3.2 本體隱喻
本體隱喻(Ontological Metaphor)是將具體的實體或物質的某類特性映射到抽象的概念域及目標域中,如狀態、思想、感情、事件發展等抽象而無形的概念,引導受眾進行推理和分析,幫助其理解隱喻所表達的意義和目的。它主要包括實體隱喻、容器隱喻和人體隱喻三種類型,其中實體隱喻和人體隱喻在經濟漫畫中的應用較廣。
3.2.1 實體隱喻
Lakoff和Johnson認為,人類對世界實體和物質概念的體驗是一種非常基本的經驗,它為人們將抽象的概念表達為具體的實物提供了認知基礎。在所選經濟漫畫中,實體隱喻主要包括經濟發展中的困難隱喻和應對措施隱喻,前者主要用自然氣象隱喻如“風雨”“雷電”“泥濘的道路”等圖像闡釋隱喻的目標域,建構“經濟發展中的困難”“經濟騰飛中的攔路虎”等意義;對于中國經濟大局勢和應對困難的措施隱喻,主要通過“太陽”“雨傘”“托舉的手”這些源域與困難隱喻進行關聯和對比,引發讀者對“困難終將被戰勝、總體經濟形勢一片晴朗”的積極聯想,彰顯了“出臺助企紓困措施,在抗疫的同時提振經濟,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負責任、敢擔當的國家主體形象。
3.2.2 人體隱喻
人體器官和部位是人類認知中最基本、最熟悉的生理基礎,因而漫畫常常借用人體的特點和功能構成隱喻概念,實行跨域映射,建構話語意義。在經濟漫畫中,“胳膊”“手”這些人體表征符號的使用頻率很高,如在一幅《無題》的漫畫中,一個大力士雙手舉著杠鈴,杠鈴兩邊分別是建筑、往上的箭頭等,而另一邊是醫院、大針筒、救護車等,兩邊沿水平軸平行擺放,建構“中國有信心、有能力在抗疫與發展經濟中尋求平衡”這一目的域概念。再如,在《讓“臭臟黑”的套路再也沒市場》這一漫畫中,前景畫的是一只強勁有力的拳頭,映射“國家采取嚴厲措施,對違法和居心叵測之徒進行重拳出擊”這一行為和動作。在與其他國家經貿往來相關的漫畫中,中國人手拿錘子修橋或拿磚頭鋪橋,這些源域都表達了目標域“中國積極主動、努力修復并促進經貿往來關系”這一態度、格局和行動。此外,這些人體隱喻大多體現動態性特征,能直觀有效地呈現動作、力量、信念等抽象意向,建構中國充滿信心和底氣,以及大格局、大擔當的經濟形象。
3.3 空間隱喻
空間隱喻又稱方位隱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是將空間作為參照而形成的隱喻概念,大多數空間隱喻與空間方向如上下、里外、前后、深淺等相關。在中西方文化中,盡管世界各國語言不同,但人們對于空間隱喻的表達卻非常相似,其中“以多為上,以少為下”這個空間隱喻一直被廣泛使用。方位隱喻格外受到漫畫家的鐘愛[14],經濟漫畫也不例外。鑒于篇幅,本文重點討論“上下方位”隱喻。
在所選語料中,空間隱喻占據比例最大的是“上下方位”隱喻類型,占了34幅,主要包含“發展是上”“態勢是上”“數字大是上”和“前景是上”等映射類型。其中用得最多的源域是“向上”或者“斜向上”的箭頭,有的漫畫還把電梯設計成了往上箭頭的形狀,電梯旁邊的向上按鈕也成為前景畫特征,更凸顯了“向上”這一特點。另外,往上沖的飛機、飛向天空的和平鴿,高舉的雙手、大力士昂首闊步舉起經濟和抗疫杠鈴等都是“上方位”隱喻的典型表達,這些圖像加上文字“穩中向好態勢”“長期向好”“助力全球”,“包容增長”等構成圖文互動,進一步指涉核心隱喻,映射中國經濟積極向上、朝氣蓬勃、前景光明的狀態或趨勢。
從認知隱喻角度看,物質空間的排列和布局映射社會權勢和距離。經濟漫畫在運用“上下方位”隱喻時充分利用了這一點,主要運用空間中“POWER IS UP(地位高者為上)”“NON-POWER IS LOW(地位低者為下)”和“CONTROL IS UP(控制者為上)”“LACK OF CONTROL IS DOWN(缺乏控制為下)”,體現權勢關系,有效建構主體形象或重構主體身份。在《一往無前》漫畫中,船身寫著China的巨輪在大海中乘風破浪,海浪里出現一個個面帶挫敗之色的新冠病毒,船體“大”與病毒“小”的形體差異、“上”與“下”的方位特征凸顯了信心、力量之差別,映射“中國堅定決心與信心,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這個目標域”。在《螳臂當車》漫畫中,也有類似的多模態表達,用“卡車”這一龐然大物映射“經濟紐帶”目標域,而左下角的源域“螳螂”映射“經濟發展路上的挫折與困難”,同樣是“大”與“小”、“上”與“下”的對比,凸顯經濟紐帶的力量感,表達“經濟困難隨存,但它猶如螳臂當車,阻礙不了經貿往來與合作”這一客觀事實。在《中國經濟長期向好》漫畫中,各行各業的人民群眾在上,齊心協力把下滑的經濟箭頭拉成向上態勢,箭頭下方是被人民踩壓的新冠病毒,“上下方位”隱喻對比映射著雙方力量的大與小、征服與屈服的態勢。
4 結語
漫畫中的多模態隱喻利用圖文符號信息建構語境,通過源域和目標域的映射實現意義建構,以達到傳達信息、明確意圖的目的。新漫網中的經濟漫畫大量運用了結構隱喻、本體隱喻和空間隱喻,塑造了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國家在經濟發展方面迎難而上、破浪而行的勇氣和信念,展現了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國際經濟主體形象,有效激發受眾的情感共鳴。
在多模態隱喻的源域選擇上,新漫網中的經濟漫畫除了使用國旗、熊貓和人民幣等常見的元素外,還發掘了很多創新性源域,如威風凜凜的老虎、涅槃重生的鳳凰、策馬奔騰的駿馬、高大魁梧的大力士等創新性話語表達符號,這些源域的使用映射中國經濟的騰飛和不斷上升的國際地位,規避了以往國際新聞中部分帶有刻板印象及容易產生負面意象的中國文化符號,使人耳目一新。此外,有多幅漫畫的多模態符號之間進行協同作用,形成雙層或多層概念映射,如展翅翱翔的和平鴿穿上了唐裝,與其他符號一起建構“熱愛國際和平,倡導經濟合作的中國”隱喻。這些變化也印證了學者所提出的國家形象有效自塑策略,實現了對國家經濟形象的多維度、全方位塑造,打造真正客觀的、具有獨特價值的中國經濟形象,提升國際地位和話語權。
參考文獻
[1] 趙秀鳳.概念隱喻研究的新發展——多模態隱喻研究——兼評Forcevill & Urios-Aparisi《多模態隱喻》[J].外語研究,2011(1):1-10,112.
[2]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 FORCEVILLE C. Non-verbal and Multimodal Metaphor in a Cognitivist Framework: Agendas for Research[C]// FORCEVILLE C, URIOS-APARISI E. Multimodal Metaphor.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9.
[4] KRESS G, 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 London: Routledge, 2006:78.
[5] 馮德正.多模態隱喻的構建與分類——系統功能視角[J].外語研究,2011(1):24-29.
[6] 馬廷輝,高原.美國政治漫畫中的多模態隱喻建構與批評分析——以中美貿易沖突為例[J].外語研究,2020 (1):25-32.
[7] 曹進,李晨.抗疫漫畫的多模態認知批評話語分析[J].社科縱橫,2022(2):151-160.
[8] 胡芳,劉詩萌.環保公益廣告中的多模態隱喻表征類型研究——以保護水資源公益廣告為例[J].山東外語教學,2018,39(1),34-45.
[9] LA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C]//ANDREW Ortony. Metaphor and Though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10]HENDERSON W. Metaphor, Economics and ESP:Some Comment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0(2):167-173.
[11]汪徽,辛斌.美國媒體對中國形象的隱喻建構研究[J].外語教學,2019(3):32-38.
[12]NING Y U.Nonverbal and Multimodal Manifestations of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 a Case study[C]//FOR-CEVILLE C,URIOS-APARISI E. Multimodal Meta-phor. 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2009.
[13]趙秀鳳,馮德正.多模態隱轉喻對中國形象的建構——以《經濟學人》涉華政治漫畫為例[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7(2):31-36.
[14]El REFAIE E. Metaphors in Political Cartoons: Exploring Audience Responses[C]//FORCEVILLE C,URIOS-APARISI E. Multimodal Metaphor. 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