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佳
(南昌師范學院 音樂舞蹈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2)
聲樂是一門用聲音表達的藝術,口腔、舌頭和鼻腔同時作用于氣息,發出連續的、具有節奏感和音律的聲音[1]。高師學生作為未來的教育者,需要學習許多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彈唱教學中的聲樂演唱也應得到高師學生的高度重視。聲樂藝術是一門需要耐力的藝術,要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練習才能悟出其中的奧秘[2]。聲樂藝術是無形的、是抽象的[3],不似美術一樣存在實物,表演過程中經常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和問題,這也是最困擾高師學生的一點,導致很多學生找不到正確的方式[4],而一些初學者也會誤入歧途。目前,許多高師學生不重視聲樂演唱,相關專業能力不強。因此,針對當下存在的問題進行對策分析顯得非常重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多。音樂是現代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是受到廣大群眾青睞的精神文化[5],不同類型的音樂可以準確反映人們的內心世界,讓人身心愉悅。情感是聲樂演唱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演唱者在表演中要輸出真摯的情感,將聲樂魅力充分展現出來,從而取得最佳的表演效果[6]。
聲樂演唱主要借助口鼻的力量,發出有旋律的聲頻[7],若要使聲樂讓觀眾產生共鳴,還需要融入情感寄托。高師學生通過對聲樂作品的深入了解,學習一些專業技巧,使得聲樂內容和情感和諧并存,使聲樂文化成為一種接地氣的大眾文化,實現雅俗共賞[8]。
聲樂演唱中最基本的技巧就是情感的抒發,若聲樂表演中沒有豐富的情感展現,那就是沒有靈魂的;歌詞語句其實是枯燥乏味的,若借助情感的感染力升華作品,就能使靜止的文字活躍起來[9]。在實際學習中,不同學生演唱一樣的聲樂作品,所展現的情感是不同的,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展現效果和演唱中輸出的情感緊密聯系。情感的輸出需要適度,若輸出較少,將重心放在演唱方式的調整上,忽略了作品的實質內涵,就會失去對作品的感召力,若輸出過多,用夸張的形式表達歌曲,又不能準確反映出作品的情感內涵。因此,聲樂演唱中最重要的就是情感的輸出,演唱者掌握得當,才能表演出理想的作品,受到觀眾的喜愛。
1.演唱者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高師學生在進行聲樂演唱時,對聲樂作品的理解程度是影響情感抒發的重要因素。作曲家在作曲時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演唱者需要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反復品味其中的深意,才能完美演繹作曲家期望表達的情感。因此,高師學生要加強對作品的理解,在表演之前,深入全面地理解作品創作的背景、目的和意義,在展現原有情感的同時,學會融入自己的理解,形成獨有的感情韻律和演唱方式[10]。
2.演唱者對聲樂作品歌詞的理解。音樂是藝術。語言也是藝術,是人類最早的藝術形式,也是人們抒發情感的重要載體。聲樂作品包含歌詞和曲調,其中的歌詞不僅能體現情感的意義,還能充分展示作品的深層含義。高師學生在登臺表演之前,要牢記歌詞的內容,揣摩作者的想法和情感。因此,高師學生要完成出色的表演必須充分掌握歌詞的意義,挖掘作品的深層含義,恰到好處的情感掌控有助于高師學生高水平演唱。
3.演唱者對演唱技巧的運用。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歌唱家。聲樂演唱需要高超的演唱技巧,這不僅要求高師學生完美展示作品中的情感,還要求其掌握歌曲中的韻律和節奏。音樂韻律的強弱、快慢可以展現出作品的內容和情感,高師學生在演唱中要把握速度,提高情感抒發的技巧。因此,學生一定要把握聲樂演唱的力量和速度,將強勁的力量用在情感激昂的地方,在抒發悲傷情感時則需要用較弱的力量。
聲樂演唱中,觀眾通過聲音來判斷其中是否富有情感;因此,表演者需要借助特殊的藝術處理手法,掌握好音調音色,給觀眾傳達喜悅、悲傷等情感,除此之外,掌握好節奏和韻律,也是加強音樂藝術性的重要因素[11]。
1.把握好呼吸與停頓。對韻律的掌握是影響作品創作和表演的重要因素,因為音樂的韻律是隨著人的呼吸和情感變化而變化的,與身心有著緊密關聯。音樂詞句是連續的、有規律的,若是因為呼吸擾亂了韻律,就會削弱樂曲藝術性[12]。通常來說,表演者呼吸的節奏和歌詞的停頓是相呼應的,在歌詞停頓時對韻律進行調整是可行的。因此,在表演過程中,演唱者在掌握樂曲韻律的基礎上,要熟練掌握歌詞并進行細分,做到有節奏地呼吸和停頓。在舞臺上,演唱者要減少無效的呼吸,避免打斷演唱的連貫性,從而出現樂曲支離破碎的情況。恰到好處的呼吸與停頓會感染演唱者的情緒,仿佛一雙無形的手,將歌詞串聯起來,讓音樂韻律流暢自然。
2.加強聲音的變化對比。有研究發現,人類情感的變化其實是心理的變化,若這種變化體現在聲樂演唱中,就會表現在音量、音調的力度和速度上。音調的調節是聲樂表演的重要方法,若一首作品中缺少力度的調節,那演唱者的聲音就會平淡無奇,缺少藝術魅力。聲音的變化過程充分體現了演唱者的情感起伏。不同的音色也能體現出不同的情感,因此,演唱同一作品,有人表現出活力和激情,有人表現出憂傷和郁結,也有人表現出柔潤親和的感情。除此之外,演唱的速度也是影響情感的重要因素,兩者相輔相成;激昂有活力的音樂,演唱速度相對較快,憂愁哀傷的音樂,演唱速度相對較慢。由此可見,表演者要重視演唱技巧的運用,要注重對聲音的細致處理,挖掘作品的情感起伏。
高師學生聲樂演唱中存在的問題,最主要的就是課程設計。部分學校在課程設計中,將聲樂學習和器樂學習分成兩個階段,學生完成兩個階段的學習后,教師會尋找時機將兩個階段的學習融合在一起,實現彈唱結合。這樣設計的優點在于可以保證兩個部分教學的針對性,使有需求的學生扎實掌握聲樂或器樂的知識;然而,這兩者的結合度并不高,學生在彈唱中難以發揮聲樂的優勢,聲音也往往被器樂聲所掩蓋,引發聲樂和器樂脫節、重點不突出等問題。
當前,高師學生的學習內容非常復雜,學生很難將重心全部放到某一類學科知識中,學生對聲樂的學習停留在表面,導致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降低,積極性不高。有學生認為高師院校的學習重點是教學方法,把注意力放在知識的有效傳遞方面,從而忽視了聲樂演唱;還有部分學生認為聲樂演唱的關鍵在于彈奏以及聲樂知識輔助。學生會形成這些誤區說明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這導致高師學生對聲樂學習的熱情下降,學習效果也不佳。
高師院校要解決學生在聲樂演唱中的問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調整課程結構,優化課程設計,明確整體的教學方向,建立科學合理的工作框架。高師院校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課程安排,在時間和內容上進行調整。首先,學生初入大學,學習基礎知識、了解聲樂原理,這是傳統思路,可以不進行調整,但要注重學習內容均衡,對于原來未設置彈唱和聲樂教學的專業要增加這兩部分學習內容,各項占比由學院自行決定,還可以預留部分時間由學生自行安排。其次,經過前期基礎知識的積累,可以調整彈唱和聲樂的時間,最后,經過前期持續不斷積累,學校要鼓勵學生加強實踐和見習。聲樂教學要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若學生進入其他學校實習時,發現聲樂演唱的時間把握不準,教師要教導學生學會適時調整,不要固執地控制教學的步驟。優化課程設計不僅針對校內學習,還包括校外的實習,以及聲樂演唱的場所選擇、反饋和評價等。學校要根據聲樂教學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在保證教學整體性的前提下,確保教學工作的可行性。
遞進教學對于解決高師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大有益處,尤其是高師學生對聲樂演唱興趣不高這一現象,其主要包括小組形式、競爭機制引入和變更考核模式。第一種方式是指把班上的學生分成人數相當的多個小組,教師給出若干個類似的課題,各小組根據興趣協商選擇。學生選中課題后,必須有效完成才算過關,其中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具體方向可以不做強制性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針對理論知識部分,學生通過相應的彈唱和聲樂表演考核,才能證明其確實掌握了這部分知識。第二種建立在第一種方式的基礎上,高校為不傷及學生的自尊心,需要根據每一組的表現情況進行評優,在這個過程中,考核的重要內容是課題研究成果價值,包括理論、聲樂、彈唱等,再根據各項內容的完成情況,評選出最優小組,這種模式可以直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加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興趣和習慣。最后一種主要針對學習成果的檢驗,期末考核由原來的卷面考試轉變為“卷面+表演”考核的形式,卷面考核主要檢驗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表演考核主要針對彈唱和聲樂。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交流,學生針對自身不足尋求其他同學的幫助,勇敢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實現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在高師院校中,聲樂演唱顯得越來越重要。由于其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高校要在現有基礎上解決這些問題。聲樂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學生發音準確、情感豐富、迎合觀眾的審美,高師學生不斷練習才能達到較高的表演水平。針對高師學生在聲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優化課程設計、強調遞進教學,同時要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全面看待問題,并針對實際問題提出解決策略,提高高師學生學習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