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晨 楊爍儀 楊悅晗 李建英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經濟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0)
新形勢下,我國“十四五”發展規劃建議指出,推進傳統產業與數字經濟相融合。其中,直播經濟得到井噴式發展,電商直播用戶達3.88億,直播平臺超過3萬家,直播經濟市場規模達到近4萬億元,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但由于直播行業信息化、虛擬化、跨越時空等特性,傳統的稅收征管制度逐漸出現盲點,傳統“以票控稅”、稅收征管政策及涉稅信息獲取途徑已經不再適應直播行業的發展,造成稅源流失、線下實體經濟與線上直播經濟之間稅負不公等現象。本文圍繞數字經濟新格局下直播行業稅收征管問題,提出具有建設性的解決辦法,優化稅收征管模式,促進稅收征管與數字經濟共同發展。
在“十四五”規劃指出的數字化發展背景下,直播行業就是我國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最佳載體。對傳統企業而言,視頻直播打破時空限制且表現力強,有效解決經濟疲軟導致的企業營銷短缺的問題。與此同時,直播與傳統企業的適配性較強,能夠快速適應企業原有經營架構實現開源節流,是傳統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有效途徑,對傳統產業起到再賦能和帶動性的作用,一大批車企、家電企業等傳統制造商紛紛采用直播的方式拓寬銷路。另外,直播行業更是促進了數字經濟對生活的滲透,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可以通過數字化線上平臺完成“,衣食靠網購、教育靠網課、辦公靠視頻”,涌現出一大批“宅生活“”宅就業”。截至2020年,我國直播行業相關企業近萬家,行業內主播從業人數達到123.4萬。根據艾瑞咨詢預測,我國直播電商未來三年復合增速為58.3%,2023年僅直播電商規模將超過4.9萬億元,直播電商在網購市場的滲透率可達24.3%。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相應的稅務征管制度和政策必須跟上直播行業的發展,只有用稅務監管手段規范直播行業,才能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面臨我國經濟增長放緩,基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應用的數字經濟應運而生,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直播行業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行業相結合,創造出新消費、新服務、新產品及新就業,這是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進入快車道的具體表現。伴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5G等信息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與廣泛應用,生產生活方式的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不斷加速開拓各行各業發展的新路徑“,直播+”已然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一環。直播經濟打破時空限制且具有更加強大的信息交互能力,“直播+農業”助力鄉村脫貧振興“、直播+產業”優化產業結構、“直播+品牌”促進我國文化輸出“、直播+公益”傳播正能量等與各領域深度復合,成為社會經濟、文化,甚至政治領域的重要結構性力量。在數字經濟的不斷普及下,直播行業催生出的新業態、新格局、新模式也將助推我國經濟轉型。
數字經濟和新型科技手段重新調整傳統的價值創造鏈條,推動新業務模式、新框架格局的盈利方式,以至于新業態普遍具有數字信息化、網絡虛擬化等特點,對稅收征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以直播行業為例,首先,主播、經紀公司、網絡直播平臺三者之間分散且具有復雜的交易關系,納稅主體和扣繳義務人難以明確和溯源。其次,大量的交易在線上平臺進行,直播中的購物鏈接僅需平臺虛擬ID等部分信息即可完成交易,其個人真實信息易于隱藏,且線上交易具有量大但單個金額小的特點,涉稅信息冗雜也不透明。最后,主播收入來源多樣,不同平臺對主播收入的支付標準不同,應繳稅款收入信息不透明。以上種種現象導致偷逃稅活動隱匿于龐大的網絡數據中,稅務機關和納稅自然人間的信息參差不齊,導致涉稅信息難以獲取。例如“,薇婭逃稅案”中,主播黃薇利用稅務機關與第三方平臺的信息不對稱,通過隱匿個人收入、虛構交易業務轉變收入性質、虛假申報等方式偷逃稅,且黃薇利用名下公司虛增公司營業收入,借此將個人直播帶貨取得的傭金等勞務報酬轉換成企業經營所得或通過企業間虛構業務進行虛假申報,達到偷逃稅的目的。
在數字經濟騰飛背景下,直播行業發展迅速。直播行業從業者主要收入來源有平臺薪資、粉絲打賞、公司提成等多種方式,簽訂合同協議具有保密性,其收入易于隱蔽,從而加大稅收征管難度。在直播平臺與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之下,直播經濟業務往往沒有開具發票,粉絲使用虛擬貨幣進行打賞交易,給稅收征管帶來挑戰。不法分子抓住傳統發票“以票控稅”的漏洞,利用“稅收洼地“”陰陽合同”等漏洞偷逃稅款,造成國家稅收收入的大量流失。達到控稅的核心工作并不在發票,而在交易活動本身,受制于傳統“以票控稅”的監管模式,稅務機關著重關注發票管理模式,而忽視最應加以重視的交易活動。因此,傳統“以票控稅”難以順應數字經濟新格局下直播行業的蓬勃發展,妨礙稅務機關對直播行業稅收征管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數字化經營模式下,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打破了傳統的稅收屬地原則,交易行為的發生不受時間、空間約束,無形化和數字化的特征逐漸凸顯出價值創造地和稅收來源地相背離。一方面,直播平臺一般在經濟發達的地方較為集中,主播在全國各地完成線上交易,交易收入通過第三方支付進入直播平臺,但實際價值創造地發生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方,使得數字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稅源極大削減,區域經濟發展差距進一步擴大。另一方面,直播帶貨模式下,主播、平臺及商品生產地三者間無實際的物理聯系,三者分散于各地卻通過線上遠程創造利潤。面對巨大的稅務信息,稅務機關需要跨區域稅源調查,根據稅收屬地原則進行稅收征管難以適用。
稅務數據安全已然成為線上稅務系統穩定運行的關鍵、數字經濟健康運營的根本保證。從稅務數據泄露事故來看,數據濫用、數據污染等安全事故屢見不鮮,數字信息技術對稅務管理、運營、技術等方面帶來極大的數據安全挑戰。數據安全問題來源于內部疏忽或外部惡意行為等多種途徑,如U盤在多個計算機之間切換使用,導致計算機病毒傳播,產生一系列涉稅信息泄露、敏感數據未脫敏、非法使用等數據安全問題。在涉稅數據安全問題發生后,工作人員如果無法第一時間發現并解決問題,就會給直播行業稅收征管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甚至帶來法律問題。對涉稅數據保護力度不夠,不僅不利于直播行業的穩定運行,其傳播擴散還影響著直播涉稅數據安全和數字經濟市場的穩定機制。
面對數字經濟的發展,稅務工作者應是既具有專業稅務知識,又掌握數字信息技術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關于數字經濟,我國現有稅法規定不明、政策界限不清,導致稅務工作者的稅收征管運行機制仍在探索之中,稅務工作者仍使用傳統稅收征管程序對直播行業監管,使得直播行業稅收征管存在較大漏洞,造成稅收嚴重流失。而對于直播行業從業人員而言,普遍存在入行門檻較低,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納稅意識淡薄等特點,利用法律政策的空缺及稅務工作者對數字稅收征管技術不熟悉來躲避稅收監管,隱匿偽造相關稅務信息,以達到偷稅漏稅的目的。由以上兩方面可見,無論是稅務工作者還是直播行業從業人員,都存在人才稀缺的問題。
稅務機關與直播平臺合作建立第三方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建立統一的稅務信息數據分析應用系統,將直播平臺中各自獨立的信息歸集在信息共享平臺中,形成稅務機關、直播平臺及稅務信息的有機結合,實現稅收征管協同。稅務機關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5G等信息技術手段解決稅收征管障礙,云計算將直播中各類交易信息收錄,通過大數據技術將有用的涉稅信息提取出來,同時,輔以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使得每一個交易環節在各個終端始終同步更新,幫助稅務機關及時充分且準確地獲取直播行業中的涉稅信息。同時在信息共享平臺下,涉稅信息高度透明具有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納稅人和稅務機關之間信息對等。直播平臺通過信息共享主動進行稅務自查自糾,使得共享平臺具有提醒和監督機制,從而提高稅收征管的效率和質量,減輕稅務機關的工作負擔。
稅務部門深度調查直播平臺所有涉稅數據,運用大數據技術讓各主體涉稅業務信息得以系統化、規范化管理,堅持對數據價值的充分挖掘和應用,建立信譽等級制度管理系統,促進數據管稅的發展。信譽等級制度管理系統與各直播平臺信息互聯互通,對平臺主播進行身份認證信息,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掌握平臺主播的納稅情況。主播納稅遵從度與個人信譽密切關聯,實現網絡直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分別制定不同的信譽等級,具體分為A、B、C、D四個等級,并采取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便于信息追蹤,及時進行動態更新,克服稅務部門與直播平臺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困難,促使主播及直播平臺重視自身的納稅信用,為直播稅收征管創造有利條件。制定嚴格的法律制度,對偷逃稅款等違規行為的網絡直播賬號暫停開展直播、責令限期繳稅、永久封閉賬號等處置措施。精準開展公共信譽綜合評價,暢通納稅信息自動化共享渠道,營造良好的稅收信譽環境,提高稅務稽查工作的準確率和納稅人的稅收遵從度,為稅收征管信用體系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全力構建全數字化的稅收監管鏈條和涉稅信息控制鏈條,通過追蹤稅務鏈條保障稅收監管。完善納稅人(主播)自助申報制度,融合第三方支付平臺和網絡主播自助申報系統,稅務機關從第三方平臺中獲取涉稅信息,網絡主播主動進行納稅申報。稅務機關通過對比兩種渠道獲得涉稅信息,加強對零散的稅源進行監管,明確納稅人的地域信息和應納稅所得額的價值創造地。相應稅收收入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注冊地的稅務機關轉移到納稅人所在地的稅務機關,防止地區稅收收入流失,遵循稅收的公平性原則,保證追蹤價值創造地與統一稅收來源。
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協同聯動和交流合作,構建涵蓋直播平臺涉稅數據的智能安全防護體系,全方位保護涉稅數據,發揮數字信息技術的優勢,不斷優化安全防控系統,防范不法分子利用數據偷逃稅。與此同時,根據涉稅數據泄露程度進行分類定級,對不同泄露程度提出針對性的數據安全保護響應,進一步推動網絡直播行業稅收征管完善。此外,防范公開性的涉稅系統漏洞,減少稅務數據泄露風險隱患,加強對內部網絡的防護,防止三維滲透,同時通過提升數字技術水平、建立采取專業化設計、集中化運營、數字化管理等措施,降低涉稅信息安全系統管理難度,采用敏感信息加密技術,加強直播行業稅務安全體系建設,切實管理涉稅數據安全,全面增強新技術對稅收征管的應用能力。構筑數字經濟安全體系,有利于穩定直播行業的稅收征管體系,更好地保障涉稅數據安全和數字經濟的發展。
稅務機關在監管第三方直播平臺中,對獲取數字化的涉稅信息存在困難,稅收征管部門應對癥下藥,重視培養數字化稅收征管及相關業務技能的培養,著重發展稅務人才數字化轉型。邀請直播行業內外知名從業人員和稅務專家,對稅務工作人員提供稅收數字化培訓,加強稅收信息化建設交流,加快推進合作機制建設,提高稅務工作者對直播行業稅收征管的能力。強調稅務人才頂層設計,在高校開設稅務專業及信息技術專業聯合培養模式,為直播行業稅收征管輸送人才,順應社會數字經濟的發展。
面對數字經濟發展對稅收征管模式形成的沖擊,實行稅收征管改革難度較大、挑戰較多,直播行業稅收征管體制與征管模式亟需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不斷改革創新。針對數字經濟產業鏈衍生出的直播平臺,重視數字稅收制度的發展與變革,構造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稅收規則勢在必行。融合信息通信技術,推動全要素數字化轉型,讓稅收征管與數字商業模式相接軌,共同推進數字經濟與直播稅收征管工作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