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榮
近年來,媒介生態的變革深刻影響著影視劇創作,網絡平臺不僅僅是影視作品的播出渠道,同時也成為影視制作的創作主體。愛奇藝打造的“迷霧劇場”推出了一系列現象級懸疑劇,成為懸疑題材內容創作的標桿。它以精致的電影感影像風格奠定了內容藝術基調,實現了從模式化、單一化向多元化主題的轉型,對殘酷現實的藝術化處理提升了內在的戲劇張力。它以圈層文化為支點向外輻射,憑借在垂直領域的深耕細作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效益,同時塑造與提升了懸疑題材影視劇的品牌影響力。現實主義的故事內核成為“迷霧劇場”懸疑題材劇集破圈的最大亮點,其精良的制作水準、引發共鳴的社會議題、正向的價值引領、輻射圈層的宣發路徑等,為影視劇品牌化建設提供了經驗范式。
愛奇藝“迷霧劇場”的懸疑系列劇不僅呈現出鮮明的美學特色、強烈的類型化傾向,還融入了“有意味”的鏡頭語言、青春元素、追憶青春時光的懷舊符號,既充滿幻夢意象,又呈現出用美好反襯殘酷的悲憫與省思。
青春是每一代人必經的階段,是一段永恒的記憶。關于青春的敘述在文學、影視上都自成脈絡。影視藝術成為大眾追憶青春最好的視覺載體,以鏡頭語言書寫青春光影。《隱秘的角落》中,導演充分發揮了色彩的表意功能,以綠色為主色調,使影像畫面清新又富有生機。例如,三人初見時、街道奔跑時、攀爬六峰山時,都呈現出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的圖景。劇中出現的綠色汽水、朱朝陽家里的壁紙、隨身的背包也皆為綠色,體現了青春的氛圍。導演擅用色彩表意,以充滿生機的綠色為主色,與故事內容的沉郁形成反差,成長過程中專屬青春的色彩氣息透過影像色調傳達,為故事賦予別樣的氣質:殘酷中有浪漫,澎湃中有感傷。《在劫難逃》中,趙彬彬在孤兒院長大,懵懂時期的他在周遭叛逆少年的挑釁中顯得弱小孤獨。孫曉萌作為趙彬彬童年時期唯一的依靠,是趙彬彬成長的保護傘,加冠之年青梅竹馬般的友誼是少年時期的一抹暖色。《沉默的真相》中,初入職場的江陽稱得上是人生贏家:家境優異,外表俊朗,畢業后就考入了檢察院,又邂逅了一段真摯的愛情。在尋找真相、堅守正義的過程中,他也曾陷入迷茫而猶豫不決,但最終卻用一腔熱血換取光明。從初入校園的意氣風發到充滿頹喪的悲情英雄,江陽的成長蛻變讓人唏噓,也讓人心疼。2021年9月播出的《再見,那一天》是2021年“迷霧劇場”的開幕大作。主人公胡廣來是“鋼廠大院才子”,熱衷于搖滾樂,奔走于歌廳,散發著青春朝氣,無畏與蓬勃的生機是這段歲月特有的標識。隨著《狗十三》《嘉年華》《少年的你》等國產青春片在商業和藝術上獲得成功,青春題材因其獨有的形態氣質而成為獨樹一幟的類型,受到關注與熱議。“迷霧劇場”網絡劇借鑒了青春類型片的模式,在故事情節、劇作色彩上賦予強烈的青春氣息,將青春故事與社會現實、時代境遇扭結在一起,展現出烙印于青春歲月的現實之痕,將現實主義特質融于青春底色,探求對人性更敏銳、更透徹的觀察。
《隱秘的角落》的故事主線發生在以朱朝陽為首的案件目擊者同罪犯張東升之間的較量中。該劇以青少年犯罪議題切入對復雜人性的探討,用有警示價值的內容表達呈現出作為旁觀者的理性與批判意識。《隱秘的角落》在視覺上以低調布光、昏暗布景打造出如同黑色電影般的特有質感。在人物設計上,其也有意進行了文本的移植。黑色電影更為注重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困境中的掙扎、危機下的矛盾沖突令人性顯影。張東升在應對女方離婚訴求時,選擇了謀害女方的父母;朱朝陽在遭受朱晶晶及其母親的人身攻擊時,危難情況下選擇見死不救;普普與嚴良為了龐大的醫藥費用決定詐騙犯罪。他們鋌而走險,走上極端的道路,這背后是對每個人物內心的隱憂與心路變化的探察和展示。
在案件呈現的謎題敘事之下,心理動機與敘事邏輯的搭建成為故事能否帶來智性愉悅的關鍵。《隱秘的角落》中,母親周春紅對于朱朝陽的嚴苛要求源于她內心強烈的控制欲,她偏執武斷的教育方式成為朱朝陽性格扭曲的誘因。《十日游戲》中,被逼無奈的于海綁架并勒索沈暉的女兒路婕,以此引出沈暉當年同田鵬之間丑惡的勾當。沈暉為了填補沈蕓誤殺路婕的創傷,替毒販子田鵬隱瞞殺人案。《沉默的真相》從刑辯律師張超謀劃參與的“24天地鐵拋尸案”的犯罪活動到庭審現場的翻供,展開了一段十年前關于官商勾結、未成年人性侵、鄉間暴力、冤案平反的悲情犯罪故事。張超、江陽、朱偉等人開展的平反計劃,在維護正義的同時也走向了犯罪道路。《在劫難逃》中,孫曉萌內心充滿了童年目擊車禍的悲慘記憶,在不見天日的日子里謀劃著復仇。而趙彬彬出于對孫曉萌的喜愛,為了將張海峰引出并殺害,開始實施連環殺人計劃。這些犯罪案件的真相撲朔迷離,因果邏輯環環相扣,跌宕起伏的劇情負載著復雜而嚴肅的社會思考,對人性的揭示意在指向對生命的審視,負面案例的社會教化與價值引導正在于它的悲劇走向和悲情底色,影像的警示意義透過故事中對“惡”的批判與懲罰引人深思、引以為戒。
一部影視劇若具有鮮明的話題屬性,往往會引發較高的關注度并形成裂變式傳播。懸疑題材網絡劇憑借文本層面多元復雜的特性,對社會議題進行深刻剖析,探討現代化轉型過程中關于身份認同、價值選擇、情感歸屬等一系列關涉自身的現實問題,以高度的情感共鳴觸碰觀眾內心,引發熱議與關注。
《隱秘的角落》將目光投向家庭之“殤”,劇中的三位青少年在本該充滿童真的歲月里過早地沉浮于世事。身世不明的普普警惕心很強,看似憨厚老實的嚴良卻有些許江湖氣息,來自單親家庭的朱朝陽時常被壓抑的情緒淹沒。在劇中,三人都缺少家庭成員的陪伴,有著孤獨而敏感的內心。朱朝陽不懂與人交往,內心一味迎合母親的訴求,想成為母親眼中的“好學生”,而母親偏執的認知和做法卻將朱朝陽推向了自閉的邊緣。在缺失親情關愛的環境中,朱朝陽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了將喜怒哀樂隱藏在心底,學會了如何偽裝成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十日游戲》中,于海的父親經常酗酒家暴,而母親暴躁易怒。于海的童年在家庭中沒有得到溫暖的愛,在校園里也面對著被孤立、被欺凌的糟糕環境。《在劫難逃》里,在孤兒院長大的趙彬彬、孫曉萌承受著來自陌生環境的壓力。趙彬彬長大后,養父的暴力行為又促使他最終走向犯罪道路。在復雜原生家庭的影響下,這些主人公都不可避免地帶有青春的“傷痕”,在失序與失范的行為邏輯和人際交往中難以辨別是非。斷裂的親情使主人公的人生期愿與不盡如人意的現實產生了巨大的罅隙,也為此后的悲情犯罪埋下伏筆。
當下的懸疑題材網絡劇擯棄了傳統影視作品中類型化人物的套路,塑造了更為復雜立體的人物形象。人物弧光作為塑造人物的一種創作技巧,力求通過敘事展現人物變化,無論是變好還是變壞。懸疑類網絡劇聚焦復雜人性,以鮮活的人物形象及其成長變化歷程來映照時代與環境。《隱秘的角落》中,尤以張東升和朱朝陽的善惡變化最為鮮明。張東升表面上是和藹可親的數學老師,骨子里卻充滿了對徐靜家人的不屑。他為了維系自己近乎崩塌的婚姻生活,將岳父岳母推下六峰山,為了自我利益不惜犧牲他人,人性之惡展露無遺。但他也有溫情的一面,收留了臺風天無家可歸的嚴良和普普,安排住所與食物,耐心地為普普挑選玩偶,三個孩子喚醒了張東升善良的一面。朱朝陽對朱晶晶的見死不救成為其內心抹不掉的陰霾,他想借張東升之手解決嚴良,是為了將自己的犯罪行為永久隱藏。他曾經相信友誼,也心存善意,但卻因懷疑、偏執迷失了自我。《十日游戲》圍繞于海的綁架勒索事件,同樣展開了人性的博弈。從沈暉被逼無奈同結拜兄弟作案后出于愧疚收留女嬰,到于海和沈蕓愿意為了對方去自首坐牢,灰度色彩的人物塑造使故事充滿張力。《在劫難逃》里,孫曉萌對趙彬彬無微不至的照顧展現出她善良的本性,幼小的她承受著創傷,目睹了世間冷暖,心中充滿仇恨。作為醫生的趙彬彬,本應救死扶傷、懸壺濟世,但卻為了孫曉萌的報仇計劃,不惜成為連環殺人兇手,每次犯罪后燒掉的一只千紙鶴又寄托著他對逝去母親的思念與哀悼。以復雜多元的鏡像人物折射世道人心,善與惡的界限僅在一步之遙,這一方面增加了故事的沖擊力和表現力,另一方面也將觀眾的常態體驗和情感變化代入人物轉變過程中,對人性的剖析更為幽深,投射出創作者對復雜人性的思考和對生命感悟的體察。
品牌作為有符號意義的無形資產,是能為媒介帶來穩定收益和經濟價值的核心要素。愛奇藝打造的“迷霧劇場”以懸疑類型的短劇集內容為創作優勢,在以趣緣結群的圈層文化上精耕細作,打磨出一部部現象級網絡劇。精細化制作、基于互聯網靈活的宣發路徑、以人文價值塑造品牌力量成為“迷霧劇場”懸疑網絡劇的成功要義。
愛奇藝“迷霧劇場”以懸疑類型的垂直化內容作為品牌核心,精心打磨劇本,實現了從IP向小說到影視劇的完美呈現。懸疑推理小說家紫金陳的作品多次被改編為網絡劇,從《無證之罪》到《隱秘的角落》再到《沉默的真相》,打破圈層壁壘,走向主流市場,引發了受眾的關注與熱議。首先,推理作品具有較強的受眾黏性,紫金陳“本格派”風格的懸疑推理吸引著探案題材的忠實群體。改編后的影視劇具有天然的受眾基礎,容易獲得原著愛好者的持續關注,他們渴望通過影像故事具化文本內容,獲得視聽體驗與文本閱讀互文映照的樂趣享受。從文本到影視作品的改編熱,形成了懸疑題材影視劇的良性循環。其次,在懸疑類型的基礎上,也雜糅著其他類型元素。如《無證之罪》中愛情主題的引入,《隱秘的角落》中對青春題材的關照,《在劫難逃》中科幻元素的融入……多元類型的糅合在豐富題材的同時,也給予文本層面更為寬廣的解讀空間。愛奇藝打造的懸疑影視劇抓住了垂直用戶的情感訴求,無論是懸疑題材本身還是實力派演員,都吸引著用戶的眼球。在劇集開播后,“迷霧劇場”推出愛奇藝會員的超前點播,用戶通過付費的方式,提前觀看劇集,充分滿足懸疑愛好者的好奇與期待。愛奇藝“迷霧劇場”通過高品質的內容吸引用戶持續消費,獲得垂直領域用戶的認可,進一步打造品牌建設,獲得穩定的經濟效益。
互聯網時代,人們習慣于碎片化的短視頻內容,影視劇在宣傳策略上擅長用短視頻思維來攫取受眾的注意力。爬山梗、小白船梗、表情包制作等,成為網友分享劇集內容、進行圈層狂歡的獨特表達方式,也是更為靈活、多元的影視劇宣發方式。媒介技術的突破為影視劇提供了更便捷的互動方式。受眾通過網絡平臺觀看網絡劇的同時,以彈幕的方式進行劇情討論、內容互動,形成了即時反饋的觀劇模式。彈幕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觀看模式,對于影視劇的審美體驗也進行了升級。在微信朋友圈、豆瓣小組、百度貼吧中,無論是劇情解讀、彩蛋剖析還是預告片討論,都形成了影視劇熱度持續發酵的話題。而在2021年舉辦的愛奇藝“尖叫之夜”的晚會現場,《隱秘的角落》劇組成員再次聚首,通過直播,以現場置景的方式打造出劇集番外篇《回響》。導演辛爽搭建了舞臺劇式的場景,深度還原幾年后朱朝陽的境況,同時為劇集的粉絲群體解讀劇集細節,以舞臺呈現故事結局,帶給觀眾沉浸式的體驗,以滿足觀眾期待。在劇情設計上,《回響》彌補填充了劇集本身的疑點,揭開了真相。通過粉絲群體對劇集本身的討論,實現粉絲引流,同時也吸引更多觀眾去關注作品。《隱秘的角落》在2020年夏日火爆網絡,而《回響》再次把劇集熱度推向高潮。與此同時,愛奇藝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已經形成初步布局。繼《無證之罪》登陸日本衛星頻道后,海外發行已經成為常態。“迷霧劇場”在不斷拓展發行渠道的同時將優質內容輸出海外,積極促進文化交流,使品牌效應不斷增強。
“迷霧劇場”作為懸疑類網絡劇的領軍品牌,精品化、類型化、標準化、規模化是其打造品牌的精細化運作方式。作為懸疑探案類網絡劇,難以回避對血腥場面及犯罪暴力場景的注目,也難以避免觸及社會陰暗面。如何借助正向的故事內核更好地營造懸疑氛圍,在彰顯戲劇張力的同時增強警示與教育意義,成為以“迷霧劇場”劇集為代表的懸疑題材網絡劇的創作難點與重心。從2020年推出的第一部網絡劇《十日游戲》以來,“迷霧劇場”在懸疑外殼下堅守溫暖、積極、正面的價值導向。在映照人性善惡的鏡像表達下營造緊張的氛圍感,在類型元素的融合中探尋主題的深度挖掘與正向意義。《十日游戲》中,主人公敢于追愛,也有敢于承擔的勇氣與信念;《隱秘的角落》中,展現了對青少年成長的關懷之情,以及對人物身心問題的探尋與反思;《沉默的真相》中,以江陽為代表的檢察官秉持司法正義,以生命捍衛案件真相,彰顯對正義與光明、對信仰與愛的不懈追求;《再見,那一天》中,全黨愿矢志不渝地救贖問題青年,那種堅持與堅韌感佩人心。胡廣來出獄后,將全黨愿的精神承接延續,展現了迷途道路總有光明引領的正向力量。在泛娛樂化的行業現狀下,“迷霧劇場”在懸疑類型母題的實踐開拓中注入光明溫情、勸人向善的普世價值,不僅是對網絡劇創新觀念的深層革新,還為未來的懸疑題材創作提供了可借鑒的探索方式與創作路徑。
扎根現實土壤,聚焦社會議題,當前的懸疑類網絡劇在創作上不是一味以劍走偏鋒的奇觀效應或是燒腦的謎題敘事來吸引觀眾,而是在美學風格上呈現出強烈的類型化傾向,在主題刻畫上推陳出新,探究社會現象背后所蘊含的價值意義。不同于以往的懸疑類網絡劇,“迷霧劇場”的系列劇集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觀眾,正是因為其基于網絡所賦予圈層的更多可能性,充分發揮圈層力量及系列作品帶狀疊加的輻射效應,不斷發掘優質內容,為觀眾帶來沉浸式體驗,以多元傳播擴大影響力,以正向價值、人文關懷塑造其品牌力量。只有確保優質內容的持續創新,將正向價值與意義探尋融入有品質、有情懷的內容創作中,才能塑造出真正具有文化意義與引領價值的文藝品牌,使懸疑題材影視劇的藝術生命力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