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嘯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帶來了沖擊和挑戰,傳統廣播電視媒體亟需進行傳播方式改革,以順應融媒體時代下受眾獲取信息的要求,促進廣播電視媒體長遠發展。同時,廣播電視編輯也面臨挑戰,需要主動適應新要求,增強新本領,實現角色的轉型。
融媒體時代,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在不斷適應發展環境,但還有些廣播電視編輯人員仍堅持舊的編輯理念、編輯方法,業務能力上也有欠缺,致使編輯工作的質量還不能跟上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要求。具體來說,當前廣播電視編輯工作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媒體融合發展對傳統廣播電視編輯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現階段,廣播電視編輯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部分人員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一些編輯人員不能熟練掌握和應用數字化編輯系統,造成節目質量的下降;一些編輯人員的專業技能不嫻熟,且思想保守。特別是在某些地市傳統媒體,因受到地域經濟發展的局限,年輕、學歷高、能力強的人才不愿留在當地發展。傳統媒體的編輯人員,大多年齡偏大且存在專業能力參差不齊的問題。很多編輯的思想還停留在傳統采編模式,缺乏互聯網思維,拒絕接受新媒體技術和傳播模式,編輯出來的節目很難滿足當下受眾的需求。
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承擔起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廣播電視編輯人員必須與時俱進,主動增強融媒體意識。然而,由于受到傳統采編觀念的影響,部分廣播電視編輯人員缺乏融媒體意識。一方面體現在采編模式上,不論是在前期的采編環節,還是在后期的編輯制作環節中,都存有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的思想,作品的內容、制作包括傳播方式都過于老套;另一方面隨著融媒體技術發展,各類應用平臺和小程序層出不窮,并且應用范圍越來越廣。當下流行的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已經和受眾之間形成了緊密的互動關系,這些新媒體的表現形式值得傳統廣播電視編輯人員去學習、研究和借鑒。但是,一些廣播電視編輯人員對借鑒新媒體的編輯方式有所抵觸,資源共享意識不足,節目質量不高,自然不能得到受眾的關注和喜愛。
如今互聯網與人們生活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人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來獲取信息,進行信息的生產和傳播,甚至可以通過手機實現新聞現場的直播。這些傳播方式在提高報道真實性和時效性的同時,也簡化了新聞制作流程。而傳統的廣播電視編輯工作有諸多編輯環節。以傳統電視節目為例,通常是先確定采訪大綱,開始采訪錄制,然后編輯、審核,最后在固定時間段播出。這個流程涉及多個崗位及工作人員,花費的時間較長,影響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
另一方面,在融媒體時代下,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可以在媒體平臺上表達個人觀點,具有很強的互動性,能夠引發與受眾之間的情感共鳴。傳統廣播電視編輯工作是“我寫什么、播什么,你就看什么”,受眾只能被動接受新聞信息。編輯人員與受眾之間缺乏及時溝通的平臺,互動性差,不能及時了解受眾的需求和喜好,并對節目做出相應的調整。
此外,廣播電視節目在編輯方式上的創新少,節目呈現的形式比較固定、單一。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內容多為文字、畫面,在融媒體環境下這些形式無法吸引受眾,易造成受眾的流失。
當前,廣播電視編輯逐漸適應媒體融合的發展要求,形式多樣的各類節目不斷呈現給受眾。但是,有些廣播電視編輯工作模式比較固化,節目內容和形式多是簡單復制,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個性和地域特征。因此,創新是廣播電視業發展的唯一出路,只有提高編輯人員的創新能力,才能不斷提升廣播電視節目的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準坐標定位,牢記社會責任,不斷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無論傳播手段怎樣變化,過硬的政治素質對廣播電視編輯來說是底線和生命線。
身處融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編輯人員,在轉型發展過程中要及時轉變角色和觀念,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堅持以正確的新聞輿論引導受眾。編輯人員對新聞內容進行加工時,既要注重選題新穎性,更要關注新聞的價值取向以及對受眾的正確引導。編輯人員只有不斷錘煉過硬的政治素養,準確把握輿論動態,才能確保廣播電視媒體弘揚社會正能量。
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傳統廣播電視的傳播理念和傳播形式都發生了改變,媒體的實融、深融,要求編輯人員在工作中要提高融的意識,增強融的本領,創新思維,構建適合融媒體的編輯模式。
1.增強受眾意識,提高時效性
受眾追求信息傳播的快速性,編輯應充分考慮受眾的觀看需求,不斷完善編輯工作。人民日報使用的“中央廚房”,就是比較前沿的采編方式,它實現了用戶的全覆蓋、傳播的全天候和服務的多領域拓展,極大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號快速反應,第一時間推送新聞資訊;而后,再通過對信息的整合,加工成深度報道。這種新型編輯方式,既解決了傳統媒體報道滯后的問題,提高了時效性,也體現了媒體資源整合的優勢,滿足新時期的新聞傳播需要。2020 年新冠疫情暴發后,淮北市傳媒中心編輯把疫情指揮部發布的權威信息,編輯制作成短視頻,通過官方視頻號、抖音號,以最快速度發布,獲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此外,廣播電視編輯要將新聞生產重心轉向移動端,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強化移動優先理念,提高新聞信息傳播的時效。
2.用好新平臺,增加互動性
廣播電視編輯要適應新聞信息雙向互動模式,從受眾的關注出發,加強和受眾的交流溝通,及時接受受眾反饋。
淮北市傳媒中心的《說辦就辦》是一檔新聞監督類欄目,欄目自開辦以來始終重視與觀眾的互動。融媒體改革以來,欄目在原先觀眾熱線電話的基礎上,在欄目公眾號設置了留言區,及時接收觀眾對欄目的反饋和提供的新聞線索。編輯人員根據觀眾反映的問題、關注度較高的社會現象以及對播出節目的評論反饋,及時對節目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受眾的參與感強,編輯和受眾之間的互動交流及時,使得該欄目深受當地群眾喜愛,收視率高,具有相當大的社會影響力。
3.貼近百姓生活,增強吸引力
首先要采集新穎且貼近受眾日常生活的新聞素材,增強節目對受眾的吸引力。廣播電視編輯要堅持“三貼近”原則,深入基層,聚焦貼近百姓生活的新聞,采編百姓真正關心、關注的新聞。
貼近百姓生活,還體現在編輯語言的使用上。廣播電視編輯在工作中要注意使用熱度較高的網絡語言或流行詞來吸引受眾。例如,央視主持人朱廣權被稱為“段子手”,他的經典段子語錄,用的是網絡熱詞和接地氣的語言,說的是時下熱點社會現象和新聞事件。2022 年開學季,他用“又到一年開學季,上學第一天,有沒有和同學說一聲好久不見;有沒有和自己的好朋友相擁見面;或是對老師甚是想念;還是暑假作業還有虧欠。一開學就被摸底考試,相見不如懷念”這樣詼諧幽默的語言,調侃不同年齡段學生開學時的狀態;用“情深不知所以,其實就是騙你”報道網絡陷阱,提醒受眾謹慎網絡交友,加深受眾印象,達到很好的傳播效果。這種語言上的創新,讓央視的節目風格從嚴肅變得“接地氣”,貼近受眾生活,深受受眾喜愛。
全媒體環境下,技術已成為促進廣播電視編輯業務創新的助推器。新媒體技術可以把新媒體的優點融入到傳統廣播電視的編輯工作中,可以采集、記錄、處理新聞信息,可以改善傳統編輯模式的局限,手機端還可以進行文字和聲音、畫面編輯,縮短了編輯時間,能夠最快速度把信息發布出去。這就需要廣播電視編輯人員不斷掌握新技術,依托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優勢,不斷推出融合產品。
在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廣播電視編輯要適應不同傳播形態,了解各自的優勢及差異,制作多形態、多平臺、特點突出、內容豐富的節目,滿足受眾多元化的需求。以淮北市傳媒中心大型問政欄目《政風行風熱線》為例。這是一檔開辦了十多年的廣播直播欄目,每天早上7 點,一些市部門負責人做客電臺直播間,接受市民電話咨詢和社會監督。以前只是廣播和電視同步直播,隨著媒體融合發展的推進,目前節目已實現了客戶端音頻、視頻直播、微信公眾號視頻直播、抖音視頻直播,實時收看,實時反饋,節目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同時,很多電視、廣播節目都建立了聽友、觀眾微信群,收集反饋,發布信息,增加黏性和互動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節目的收聽率和收視率。

編輯人員還應考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載體特性,依據新聞事件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受眾,選擇不同傳播渠道。以“燈火里的相城——2022 美好相山生活節”報道為例,既有廣播、電視、報紙的傳統媒體報道,也有網站、微信公眾號的新聞推送,還有官方視頻號和抖音號的短視頻播發,活動現場通過客戶端進行實時直播和分會場連線。此外,所有的新聞產品還在城市云屏上播放,這種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協同配合,矩陣式、組合化宣傳,把主題活動宣傳層層推進。在整個活動宣傳中,淮北市傳媒中心充分運用“報、臺、網、微、端、聲、屏”七位一體的平臺,發揮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各自的優勢,受眾覆蓋面大,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為進一步提高廣播電視編輯人員的綜合能力,提升融媒體背景下編輯人員的業務水平,應定期安排相關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一方面,通過組織開展專業化的培訓加強對采編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的培養,結合融媒體發展現狀和要求,讓廣播電視編輯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和運用新媒體平臺,不斷增強采編技能;另一方面,要加大人才的引進力度,尤其是引進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采編人才,為傳統傳媒注入新鮮血液。同時還須完善考核機制,提高編輯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為推進媒體融合實現提質增效,廣播電視編輯應當按照新媒體傳播要求,成為集“采、編、播”技能于一體的“一專多能”全媒型編輯人才。例如,“新聞姐”抖音號是浙江電臺城市之聲為推進媒體融合而打造的新媒體新聞IP。2022 年1 月16 日,“新聞姐”抖音號粉絲破1000 萬,成為城市之聲新媒體矩陣中首個破千萬IP,坐穩“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第一抖”交椅。主播“新聞姐”每天早上都會通過電臺節目與聽眾分享新聞與其背后的故事,而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上,她則會針對當下時事熱點進行獨到的解讀與評論。傳統媒體編輯華麗轉型,打造正能量爆款,形成破圈傳播效果。
綜上所述,融媒體發展背景下,廣播電視編輯要正視并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掌握新媒體技術,創新思維,積極推動媒體的深度融合,助力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