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發揮電視宣傳優勢,提升宣傳效果,近年來,電視通聯外宣工作被很多地方廣播電視臺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電視通聯外宣工作中,通聯與外宣相互聯系、密不可分,沒有好的通聯架構,外宣工作則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沒有優秀的外宣成果,通聯就沒有動力,二者既相互支撐,又互相依存。文章以部分省級、市級、縣級廣播電視臺為例,探討如何更好地處理通聯與外宣的關系,以期為廣播電視臺做好電視通聯外宣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電視新聞;通聯;外宣
電視通聯是各級廣播電視臺通訊、聯絡的簡稱。目前,電視通聯主要體現于各級廣播電視臺相互供稿、提供素材,以滿足播發需求。電視外宣指電視對外宣傳,是地方廣播電視臺將本臺采制的新聞素材傳到上級廣播電視臺進行播發,向外展示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提升地方知名度和美譽度的一種宣傳方式。在電視通聯外宣工作中,通聯與外宣相互聯系、密不可分,沒有好的通聯架構,外宣工作則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沒有優秀的外宣成果,通聯就沒有動力,二者既相互支撐,又互相依存。那么,廣播電視臺如何架構好通聯關系?怎樣讓外宣成果最大化?文章以部分省級、市級、縣級廣播電視臺為例,探討如何更好地處理通聯與外宣的關系,以期為廣播電視臺做好電視通聯外宣工作提供借鑒。
現階段, 我國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機構借助于新聞通聯工作開展多層次、多類別的新聞采編合作,以此提高新聞采編的效率[1]。對一個地市級廣播電視臺而言,受地域、交通等因素制約,如何在第一時間獲得發生在本地新聞現場的第一手資料,成為困擾其的一大問題。此時,電視通聯工作就顯得很重要。從事電視通聯工作的人一般分為業余通訊員和專業媒體從業者兩種。縣級廣播電視臺記者作為電視通聯工作的基層實操者,為市級、省級、央級廣播電視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縣級廣播電視臺將基層最新鮮、最有價值的素材及時有效地傳到市級廣播電視臺,這一環節直接決定一些重要作品能否在上級臺播出。為此,市、縣兩級廣播電視臺順暢對接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合理架構,事無巨細打基礎
電視臺新聞部是過去人們對電視臺專門從事新聞采編的部門的稱呼,而當時在電視臺新聞部內部就有從事電視通聯工作的人員。隨著電視臺新聞部逐漸向新聞中心、全媒體新聞中心、融媒體中心等部門發展和轉變,電視臺對電視通聯工作的需求也逐漸增強,因此,通聯部、外宣部、通聯外聯部、通聯外宣部等部門誕生。有些廣播電視臺因人力有限,存在兼職從事電視通聯工作的情況,不過無論單獨設立部門與否,是否設有專職人員,電視通聯工作始終是各級廣播電視臺開展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一)做好人員保障,實現有效對接
做好電視通聯工作,人員保障是關鍵。尤其是處于中間環節的廣播電視臺,既要做好選題素材接收,也要做好向上級臺投稿,在上傳下達的工作環境中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在這一過程中,縣級廣播電視臺應設置相應的專職或兼職人員,做好每日優質素材的搜集、編輯、上傳等工作,而市級、省級廣播電視臺同樣要設置相應工作人員,除了做好素材接收、編輯工作,保證素材在本級臺播出,還要負責向上級臺傳送所接收到的素材和本臺自采優質素材。
(二)統一傳片標準,提高作品質量
許多通聯編輯在接收素材時會遇到畫面無現場音、素材片比不足、采訪拾音效果差、同期字幕與實際不一致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各級廣播電視臺要制訂統一的傳片標準。各級廣播電視臺在制訂傳片標準的過程中,除應對畫面、聲音等常規指標做出具體規定和要求外,還應統一上傳平臺和途徑,方便接收人員查找。此外,使用哪種視頻格式、文檔標題怎么起、需要備注哪些信息等細節都需要各級廣播電視臺做出明確規定,并形成文件,要求相關人員按標準嚴格執行,以提高作品質量。在傳片過程中,電視臺工作人員要做出合理判斷,對有時效性的素材在上傳后要及時與上級臺溝通,避免錯過在上級臺播出的最佳時機。
(三)注重細節溝通,保障渠道通暢
當前,隨著信息傳媒產業競爭不斷加強,電視終端播出標準更加規范,電視通聯工作變得更加復雜,不再像以往通聯編輯通過簡單約稿、修改和收發素材就可以“上通下聯”獲取更多的新聞信息,而是要以創新的思維整合各方面資源,提高通聯工作的科學性和效率[2]。在工作過程中,報題制度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聯編輯每天將已掌握的優質選題向上級臺報告,在上級臺編輯的指導下開展工作,這樣便大大提高了上稿率,同時通聯編輯還應做到在每天固定時間上傳優質素材,方便上級臺編輯定時查找選用。對在上級臺播出過的內容,地方廣播電視臺應及時將播出后的新媒體鏈接反饋至供稿單位,以增強其供稿積極性。同時,通聯編輯須撰寫好通聯紀要,總結每周或每月通聯外宣工作的得與失。通聯紀要通報當周或當月的傳片數量和問題,對在上級電視臺的播出情況進行梳理和告知,對好的經驗和做法進行總結,從而明確下周或下月的宣傳方向和要點。各地各級廣播電視臺還可嘗試通過組織開展媒體大調研、業務交流培訓、新聞采訪競拍、聯合采訪節目展播和召開廣播電視新聞年會等方式,增進電視臺間的交流,保障渠道通暢,實現新聞質量提升。
(四)施行獎補機制,調動員工積極性
受體制因素的制約,一些電視臺記者存在“干多干少一個樣”的薪酬狀態,如何調動這些電視臺記者的積極性,使他們愿意創作優質外宣產品?筆者認為,由上級臺發放外宣稿費不失為一種合理、合規、合法的途徑。上級臺按照播出作品質量評定出相應等級,再根據不同等級制訂相應的稿費標準,記者根據自己的外宣作品數量和質量獲取外宣稿費,從而調動其積極性。以云南廣播電視臺為例,該電視臺目前制訂了相對完善的外宣獎勵標準,云南省各州市廣播電視臺的記者都有機會獲得外宣稿酬。而作為地市級廣播電視臺,麗江市廣播電視臺也制訂了相應的外宣稿酬發放標準,對市內各縣(區)電視臺記者在市臺發稿給予外宣稿酬獎勵。
二、提質增效,千方百計找出路
電視外宣是地方廣播電視臺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借助央級、省級廣播電視臺宣傳,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而且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進對外文化交流等[3]。其中,央視《新聞聯播》等欄目就成為國內地方廣播電視臺爭做外宣的欄目之一,但地方廣播電視臺如何在央視《新聞聯播》或是各省級衛視知名度較高的品牌欄目中提高上稿率?
(一)搭建渠道
第一,通聯編輯加強與上級臺各部門、各欄目組的溝通聯系,尤其以各時政新聞、民生新聞欄目最為重要。這些欄目多為日播節目,稿件需求量大,上稿率高。在電視通聯外宣工作中,通聯編輯通過電話、微信、微信群等方式與上級臺密切溝通本電視臺的選題,在上級臺的有力指導下開展各項工作,再通過上級臺向更高級別的媒體投稿。
第二,通聯編輯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部分頻道和駐本地記者站的采編團隊保持密切聯系。一方面其要積極主動報送好的選題,另一方面配合總臺采編團隊約稿,做好選題拍攝和素材提供。
第三,通聯編輯在做好電視通聯外宣工作的同時,力所能及地為新華網、《人民日報》客戶端、學習強國等新媒體平臺提供各類素材,以擴大對外宣傳途徑。
(二)密切配合
第一,地方廣播電視臺可設置專人、專班從事電視通聯外宣工作,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通聯外宣工作流程、標準和方法。對上級臺的約稿,地方廣播電視臺編輯團隊要反復研究,執行記者開機前須與上級臺編輯保持溝通,按“單”下“菜”,從而保證采制作品符合上級臺要求。
第二,地方廣播電視臺可以積極邀請上級臺采編人員到本地開展聯合采訪活動,一是可以提高外宣上稿率;二是可以從上級臺的團隊中學到本領,等同于進行了一次很好的業務實操培訓;三是爭取到了作者的聯合署名權,增強本電視臺記者的參與感和自豪感。對上級臺赴當地開展采訪活動,地方廣播電視臺除了協調好相關事宜,還須派出記者團隊全程參與協作采訪,在人力、設備和人員對接等工作中給予大力支持。
第三,上級臺赴各地開展的主題活動、聯合采訪、大型直播等活動是地方廣播電視臺對外宣傳的重要時機。此時上級臺會以多平臺直播、大小屏互動以及主題報道、系列報道等新聞報道形式對該地進行多維度宣傳。因此,地方廣播電視臺應抓住這樣的外宣機會,指定專人負責聯系對接和協調配合工作。
(三)有效對接
第一,地方廣播電視臺做好上級臺及央視的相關選題約稿,全力完成指定任務和“規定動作”。各反響類約稿選題重大、講究時效、標準較高,且外宣效果好,受到各地方廣播電視臺的高度重視。因此,各地方廣播電視臺在接到約稿時,應加強策劃力度,選派有此類選題實操經驗的記者完成。
第二,對外宣傳也是地方廣播電視臺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對外宣傳對稿件的要求更高,不僅需要契合上級電視臺的宣傳熱點,還要凸顯本地的亮點元素[4]。對此,地方廣播電視臺可以根據當地黨委、政府指示,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分批、分期策劃和制作一批報道相關內容的高質量文章,以主題報道、系列報道、連續報道等方式向上級臺投稿。
第三,對一些好的選題以及爆款題材,地方廣播電視臺要本著“原創和獨家”的理念做好選題策劃和拍攝。地方廣播電視臺須認真對接上級臺,爭取在市臺、省臺播發的基礎上能在央視多個欄目播出,形成多平臺的連續性播出,從而達到重磅選題的“轟炸式”效應。
第四,在做好電視通聯外宣工作的同時,地方廣播電視臺記者也應做好紀錄片、文藝片、專題片等精品節目的對外宣傳工作。這些節目文稿精致、畫面優美、制作周期長,一般經過專業團隊精心打磨、反復修改才得以呈現。在做這些節目時,地方廣播電視臺應向上級臺征求意見,根據上級臺的需求對節目進行相應的修改。
三、勤于總結,靶向精準做文章
想要更好地開展通聯外宣工作,靶向精準至關重要。其中,有效的新聞策劃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電視通聯外宣樹立地方良好形象,打造良好的宣傳環境,吸引更多人關注當地的發展和變化,投身當地經濟社會建設洪流,是電視人的政治責任和歷史擔當[5]。通聯編輯在長時間的工作中應堅持術業有專攻,本著多觀看、多了解、多總結的態度,不斷總結積累工作經驗,探索創新工作方法,做到精準投稿。
(一)多觀看
地方廣播電視臺通聯編輯要堅持每天收看上級臺節目,尤其是新聞節目。其應觀看是否有本級電視臺所上傳的節目播出,觀察上級臺近期節目選題走向、動態,學習先進采制手段。例如,春季來臨,上級臺近期連續播出了大量關于森林防火、春耕生產、農田水利等選題的新聞作品,那么這些就是近期上級臺選題的重點,電視臺通聯編輯就可以據此提高相關選題的傳稿數量。
(二)多了解
上級臺通聯編輯在日常工作中,有時會無預見性地收到一些同類項選題的素材,此時,匯編這組臨時性選題就會對同類素材仍有需求。當得知上級臺的此類需求時,地方廣播電視臺通聯編輯就應迅速組織傳片,時間越早機會越大。另外,上級臺通聯編輯日常分工較為明確,哪位編輯當天處理哪些稿件,地方廣播電視臺通聯編輯可以多打聽、多了解,如手中剛好有相關的選題就可以精準投送。
(三)多總結
有些反響類約稿只在上級臺播出一天,有的則連播多日。針對連續播出的反響類約稿,地方廣播電視臺通聯編輯應搶抓時間,當天向上級臺上傳相關采訪內容。因第一天各地方廣播電視臺采訪時間緊,供稿數量有限,所以上稿率也會大大提高。另外,對相同選題的稿件,地方廣播電視臺通聯編輯每天上傳一條為宜。對不同選題的外宣素材,地方廣播電視臺通聯編輯每天傳稿量也不要太多,以三四條為宜。對一些有時效性的稿件,地方廣播電視臺通聯編輯要及時上傳。對一些沒有時效性的稿件,地方廣播廣播電視臺通聯編輯可以分階段上傳。周末因用稿有限,地方電視臺通聯編輯應盡量少傳稿件,避免優質選題被浪費。對一些把握較大的選題,地方廣播電視臺通聯編輯應專門對接上級臺編輯,跟蹤相關工作的開展情況,做到有反饋、有結果。
四、結語
在各級廣播電視臺的通聯外宣工作中,通聯是基礎,沒有通聯,外宣就無法開展得更好;而外宣是通聯的最終目的,外宣做得不好,通聯工作也將失去價值。電視臺做好通聯工作,可以節約成本,將基層最新、最有價值的消息傳給更高級別的媒體。而電視臺做好外宣工作,可以宣傳城市形象,讓其他地區受眾看到該地區的變化。通聯外宣工作的有效開展既是各級廣播電視臺的分內之事,也是社會大眾的現實需求。
[參考文獻]
[1]蔣清.電視新聞通聯工作的價值解讀及構建路徑[J].中國廣播影視,2019(12):82-84.
[2]顧新萍.電視新聞通聯工作的實踐與創新[J].西部廣播電視,2017(07):187.
[3]張永清.媒體融合時代地方媒體做好電視外宣工作的思考[J].今傳媒,2022(01):61-64.
[4]倪佳君.電視外宣稿件編輯要點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9(01):180.
[5]初曉杰.講好赤峰故事 傳播赤峰好聲音:電視外宣工作之我見[J].視聽,2019(02):108-109.
[作者簡介]李鐵成(1983—),男,吉林省吉林市人,麗江市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主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