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進入數字時代,隨著社交網絡飛速發展和移動終端廣泛使用,短視頻應用迅速發展,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環境也發生了變化,而短視頻的發展創新了公共圖書館的傳播方式。文章以抖音平臺為例,梳理國家級、省級和省會城市的公共圖書館在抖音平臺上的基本信息、作品內容和運營情況,并開展相關研究,分析公共圖書館短視頻發展的現狀,發現公共圖書館短視頻發展存在短視頻賬號注冊率低、定位模糊、互動不足的問題。公共圖書館應“積極入駐平臺,加強運營管理”“發揮資源優勢,打造原創作品”“加強線上線下聯動,增強用戶互動”“創新服務模式,開展跨界合作”,利用短視頻平臺開展數字化信息文化服務,實現公共圖書館短視頻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短視頻;公共圖書館;抖音平臺
一、公共圖書館短視頻發展的現狀
隨著社交網絡的飛速發展和移動終端的廣泛使用,短視頻應用迅速發展,以抖音為代表的相關短視頻平臺成為互聯網中最具潛力的社交平臺。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9.34億,占網民整體的90.5%。當前,除了個人注冊抖音賬號,入駐抖音平臺的還包括主流媒體、政務機構、高等學校等,各類內容借助該平臺穩定的產品功能,使受眾獲得良好的使用體驗,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傳播效果。公共圖書館的英文為“Public Library”,其中“Public”意為公眾的、公共的,“Public”作為“Library”的定語構成“Public Library”(公共圖書館)一詞,表明了公共圖書館的公共、公開、公益的性質和為大眾服務的根本使命[1]。進入數字時代,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環境發生了變化,要想發揮好公共文化資源和公眾之間的橋梁作用,公共圖書館亟須積極求變,而短視頻的發展創新了公共圖書館的傳播方式。公共圖書館可通過短視頻進行圖書推介、講座宣傳和文化知識科普,能更好地激發線上讀者或用戶的求知欲和閱讀興趣,深入推進全民閱讀。
文章以抖音平臺為例,梳理國家級、省級和省會城市的公共圖書館在抖音平臺上的基本信息、作品內容和運營情況,并開展相關研究,分析公共圖書館短視頻的發展狀況,為公共圖書館利用短視頻平臺開展數字化信息文化服務提供參考。
(一)抖音短視頻賬號注冊情況
目前,已有部分公共圖書館進駐抖音平臺,注冊了抖音賬號。筆者以“圖書館”作為關鍵詞在抖音平臺進行搜索,截至2022年6月1日,總共獲取相關圖書館賬號140余個,在篩除部分個人賬號后,剩余抖音平臺官方認證的公共圖書館賬號69個,其中國家級、省級公共圖書館和省會城市公共圖書館賬號42個。也就是說,在全國59家國家級、省級(含自治區、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公共圖書館中,只有71.2%的公共圖書館在抖音平臺注冊了賬號。同時,在已注冊賬號的42家公共圖書館中,省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的賬號注冊率較高,省會城市公共圖書館則表現欠佳。從各館在抖音平臺注冊賬號的時間來看,2018年公共圖書館已開始注冊相關賬號,2019年新增17家,2020年總數增至42家,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同時,筆者統計發現,諸多公共圖書館選擇于每年4月23日前后在抖音平臺注冊相關短視頻賬號,究其原因可能與“世界讀書日”活動相關。筆者還統計了粉絲數排名前十的國家級、省級和省會城市公共圖書館在抖音平臺上的短視頻賬號相關數據,如表1所示。
(二) 短視頻內容分析
通過對各公共圖書館抖音賬號發布的短視頻內容進行分析,筆者將其短視頻內容歸納為通知公告、圖書推薦、科普講座和其他內容四大類,并根據各類別內容所占比例生成圖1。
可見,各公共圖書館抖音賬號發布的短視頻內容大多為館內事務的通知公告和其他信息,公共圖書館通過短視頻向公眾提供僅限于圖書館的基礎服務,未能充分滿足公眾的個性化需求,如專題知識科普、數字資源推介、閱讀互動交流等。其中,浙江省圖書館的“漲知識”系列短視頻內容和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萌知計劃”短視頻內容獲贊數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讀者或用戶對知識講解、知識分享類短視頻內容的需求和喜愛;江西省圖書館的“智能機器人館員”系列短視頻內容總播放量超過2億,表現了讀者或用戶對科技發展內容的關注。
二、公共圖書館短視頻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短視頻賬號注冊率低,重視程度有待提升
根據筆者所調查的在抖音平臺注冊的42個國家級、省級公共圖書館和省會城市公共圖書館賬號情況,公共圖書館利用短視頻開展相關數字化信息服務的重視程度不足,僅有13家公共圖書館的粉絲數超過1萬,而超過20萬粉絲數的只有江西省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和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如表1)。
同時,公共圖書館對抖音短視頻賬號的運營管理也有待改進。從各公共圖書館的抖音短視頻更新頻率來看,僅有4家公共圖書館能夠維持固定的更新頻率,其他的公共圖書館則更新頻率低或不固定,甚至個別公共圖書館賬號已停止更新。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共圖書館抖音短視頻賬號缺乏專人專崗運營維護,對短視頻發展缺乏長期規劃。
(二)短視頻定位模糊,內容質量有待加強
當前,公共圖書館利用短視頻發展自身服務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這也導致各公共圖書館抖音短視頻賬號存在定位模糊、內容寬泛的問題。筆者分析調查的公共圖書館所發布的短視頻內容發現,其大多采用“圖片+人工智能配音”或“圖片嵌套入系統模版”兩種形式;其發布的大部分短視頻主題內容單一,創新性和地域性不足,無法彰顯公共圖書館的特色,缺乏深度挖掘和體系性輸出,不利于圖書館資源及服務的有效宣傳。同時,公共圖書館的短視頻內容應保持權威性、專業性,避免陷入為吸引流量而過度娛樂化的桎梏。
(三)短視頻互動不足,線上線下聯系不緊密
當前,在抖音平臺注冊賬號的公共圖書館應充分利用該平臺的強社交屬性,以點贊、評論、轉發的方式,使受眾參與短視頻互動,通過雙向互動,增強受眾黏性。例如,陜西省圖書館、江西省圖書館、杭州圖書館通過回答評論區粉絲問題,加強與受眾互動交流,激發受眾持續關注的熱情,進一步深入了解受眾需求,并調整輸出內容。但絕大部分的公共圖書館僅將短視頻作為發布信息的窗口,與受眾互動不足,甚至不注重線上前期預告或線下參與方式的協同,線上受眾無法轉化為線下參與者。
三、公共圖書館短視頻發展的策略
(一)積極入駐平臺,加強運營管理
公共圖書館作為儲存信息和提供知識服務的重要場所,亟待數字化轉型。其通過深耕微博、微信等媒體平臺,在“兩微一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當前,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在用戶規模、內容表達和視聽體驗上具有明顯優勢,各公共圖書館應樹立新媒體意識,加強利用短視頻開展圖書館服務,如開展書籍推薦、特色館藏宣傳以及知識科普等文化傳播活動。
同時,公共圖書館要加強短視頻的運營管理,打造一支專業團隊,并制訂短視頻發展的長期規劃,增強受眾黏性。以浙江省圖書館為例,其憑借持續穩定的短視頻內容輸出,增加了圖書館自身的曝光度,吸引了受眾的廣泛關注。另外,公共圖書館也要關注受眾對短視頻內容的點贊和評論數據,精準把握受眾需求和關注點,從而實現創新發展。
(二)發揮資源優勢,打造原創作品
當前,公共圖書館短視頻要想實現長期發展,就必須深耕優質原創內容,重視文化傳播。第一,公共圖書館可以按照圖書館發展歷史、圖書推介、知識科普等主題制作短視頻內容,實現體系化、完整化的內容輸出。第二,公共圖書館可以邀請學者、作者對館藏書籍進行解讀與分享,增強短視頻內容的專業性、文化性,并結合時事熱點,形成良好的話題效應,引發受眾情感共鳴。第三,公共圖書館應針對自身區域特色、館藏特色,打造地方化、特色化的原創作品,發揮短視頻對館藏資源和區域文化的推廣和宣傳作用。例如,云南省圖書館以佛經收藏為特色,開展以佛經為主題的系列短視頻創作,向受眾普及相關知識。又如,吉林省圖書館與吉林廣播電視臺共同策劃了主題紀錄片—《吉林文脈》,除了在吉林廣播電視臺7頻道播出,吉林省公共圖書館也將找尋歷史溯根、文化溯源的過程制成短視頻并發布,以宣傳吉林地方文化。
(三)加強線上線下聯動,增強用戶互動
公共圖書館短視頻也應注重線上線下聯動,將線上受眾向線下引流。例如,金陵圖書館策劃了“中國有句古語”的活動,邀請受眾以短視頻分享一句古語,并將優秀作品在其官方抖音賬號展示,激發了受眾的參與興趣。又如,國家圖書館與抖音短視頻平臺合作推出“抖音圖書館”活動,邀請全國各地的民眾走進圖書館,以短視頻形式分享喜愛的書籍和讀后感,不僅提升了圖書館短視頻的影響力,也鼓勵受眾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資源,營造了一種知識傳遞和文化傳播的氛圍。
優質內容是公共圖書館短視頻賴以生存的根本,但其短視頻能否產生更加深遠的社會影響力也與傳播渠道息息相關。因此,公共圖書館應加強融媒體傳播矩陣建設,注重不同媒體的差異化運營。這是現階段媒體融合趨勢下公共圖書館快速提升短視頻影響力的重要方式[3]。公共圖書館短視頻還可以與社交平臺、視頻直播平臺及其他自媒體平臺相聯合,建立互聯網服務新矩陣,依據不同平臺受眾的需求和愛好,進行短視頻內容的差異化制作和傳播,以實現公共圖書館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四)創新服務模式,開展跨界合作
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的信息資源中心,是大眾獲取信息和文化知識的主要陣地。當前,各行各業相互滲透,行業邊界日益模糊,競爭日益激烈,這對公共圖書館的影響是必然的、全面的、深遠的和具有決定性的[4]。在此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應轉變傳統的思維模式,樹立互聯網思維,適應社會發展新需求,通過整合館藏資源、社會資源,依托短視頻平臺創新服務,開展跨行業互動合作,更好地發揮作為信息共享中心、文化傳播中心的作用。例如,四川省圖書館與網易直播合作,直播《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教你如何聽懂古典音樂》專題講座,線上參與人數過萬。又如,嘉興市圖書館與支付寶開展跨界合作,為支付寶老年大學生活號錄制老年智能手機使用指南系列教學視頻并提供服務,如“如何領取查看健康碼”“老年朋友如何遠離騙局”“支付寶安全使用小竅門”等主題[5],使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
此外,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同為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機構,各方開展跨界合作具有天然優勢。在我國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大力推進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迫切需要強化與各公共文化機構的協作交流,借助自身館藏資源豐富、數字化公共服務日漸成熟的優勢,豐富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與模式。例如,陜西省圖書館與陜西歷史博物館聯合舉辦“文化遺產主題宣傳”系列活動,加強線上線下互動,吸引大眾參與其中,同時通過抖音官方賬號發布活動相關視頻,在一定程度上推廣和傳播了陜西歷史文化。
四、結語
隨著互聯網和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們的閱讀方式發生改變。在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如何利用短視頻平臺,向公眾提供文化服務,成為公共圖書館亟須深入思考的問題。公共圖書館要利用好短視頻,就應不斷創新短視頻的內容和形式,借力短視頻讓受眾更好地了解圖書館,培養閱讀習慣,從而發揮公共服務價值和文化陣地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程煥文,馬秀文.大眾服務:公共圖書館的永恒使命[J].圖書館建設,2022(02): 17-24.
[2]孫雨,陳鳳娟.公共圖書館“抖音”短視頻服務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01):85-94.
[3]賈娟.短視頻古籍推廣調查及發展策略[J].圖書館論壇,2020(08):131-137.
[4]王東波.基于“互聯網+”的圖書館未來發展新趨勢[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6(03): 75-81.
[5]李健,任競,張怡寧,等.我國公共圖書館跨界合作的現狀與問題[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1(03):3-12.
[作者簡介]張凡(1997—),女,山東青島人,武漢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