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國有企業;紀律監督;黨風廉政;公司治理
當前,國有企業現行監督格局存在監督力量分散、黨內監督與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下的業務監督融合不到位的問題,隨著企業改革發展節奏不斷加快,紀律監督工作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對“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作出的決策部署,就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一體推進“三不腐”重要論述,圍繞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總目標,重點聚焦民主集中制,聚焦“關鍵少數”,聚焦重點領域,聚焦職工關切,聚焦責任擔當,深入推進國有企業監督體制機制建設工作。靠前監督是紀律監督工作的“預備隊”和“領航員”,靠前監督是為監督執紀問責做好準備工作,是精準監督的前提,想要做好靠前監督工作,就需要在深刻認識監督檢查重點難點問題的基礎上,找出破題之法,進行針對性的安排部署,具體到實際工作中,重點是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精準找出靠前監督的重點方向,把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作為靠前監督的重中之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作為“關鍵少數”,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風關系企業發展全局,是影響企業政治生態關鍵性因素,甚至起著決定性作用。2021年3月中共中央公開發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這是針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制定的首個專門文件。為有效破除“一把手”監督難題,督促黨員領導干部既能廉政又能勤政,需要通過梳理日常監督、專項檢查、巡視巡察反饋、信訪舉報、政治生態分析研判等情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關于“要完善權力監督制度和執紀執法體系,使各項監督更加規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各級黨委(黨組)要履行黨內監督的主體責任,突出加強對“關鍵少數”特別是“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紀檢監察機關要發揮監督專責機關作用,協助黨委全面從嚴治黨”講話精神為指導。一要全面查找“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存在的問題,深刻聚焦“一把手”第一責任、領導班子履行“一崗雙責”等方面精準發力,突出政治監督,緊盯責任和權力強化職能監督,探索日常監督的有效辦法。二要以黨內監督為主導,貫通各類監督,形成監督合力,增強監督實效提出工作要求,重點做好任職談話、監督談話,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三要強化作風監督,緊盯“一把手”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和廉潔自律情況,同時嚴格干部管理,在擬任人選把關、干部考核方面,對“一把手”執行更嚴格的管理制度。四要發揮好紀檢機構專責監督作用,建立實施紀檢機構與同級黨組織班子成員溝通辦法,督促職能部門履行監管職責,促進各類監督在糾治“四風”上同向發力、相互促進。五要完善“懲、治、防”工作全鏈條,建立健全作風問題預警分析機制,加強對新情況新動向的研究分析,提高發現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是合理圈定靠前監督的主要范圍,結合企業生產經營規模、業務復雜程度、行業廉潔風險和紀檢力量等因素差異,實施分類管理。首要任務是擦亮基層監督探頭,充分發揮監督前哨作用,切實打通基層監督“末梢”。一要建立基層黨組織履行主體責任清單,強化責任擔當,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做好重點領域廉潔風險分析研判,加強對規劃投資、工程建設、物資采購、招標投標等領域黨風廉政建設情況的分析,協助上級黨組織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二要建立基層黨組織書記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清單,履行本單位全面從嚴治黨第一責任人職責,圍繞強化基層監督這個關鍵,推動基層企業運用科技化、現代化、陽光化的手段,實施流程再造,探索建立大數據監督支持體系,不斷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經營成本,著力打造重點領域現代化管理體系。三要明確基層紀檢機構負責人職責清單,強化對班子成員的監督,把嚴格落實上級黨組織決策部署、勇于擔當負責、依法合規經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情況,作為監督工作重中之重。加強對重點領域、關鍵崗位人員行使權力的監督,發揮監督探照燈作用,避免發生企業經營管理的“微腐敗”“軟腐敗”問題。
三是協同組織靠前監督形成合力,經過探索和實踐在健全完善和系統實施監督體系的過程中,將監督工作從“單邊作戰”轉為“協同推進”,切實增強各監督主體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在構建和完善國有企業監督合力上,應著力發揮國有企業黨委在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上的領導作用,要堅持和完善監督體系,以專項監督檢查等為載體,引導推動各監督主體有機貫通、相互協調、攥指成拳,切實增強監督的嚴肅性、協同性和有效性。要充分發揮監督檢查的現場震懾效果,善于講政策、講紀律、講制度、講規矩,引導黨員領導干部、關鍵崗位人員牢記“楚河漢界”,真正明法紀、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構建和完善進一步增強國有企業內部監督合力機制的根本性制度安排,以問題為導向、責任為紐帶,建立和完善各監督主體在黨委統籌協調下定期研究推進監督的工作機制,激發各監督主體機制化參與、責任化參與監督合力生成的責任與擔當,積極謀劃全面開展從嚴治企工作。全面從嚴治企是搞好國有企業的必然選擇,是實現戰略規劃目標的重要基礎和內在動力。準確把握全面從嚴治企的核心要義、重大意義和工作要求,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化責任擔當,提高行動自覺,有效推動全面從嚴治企工作。
四是建立靠前監督工作協同聯動機制,探索建立紀檢機構與業務監督管理部門協同聯動工作機制。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全方位、深層次推動企業內部各類監督貫通融合,充分發揮靠前監督職能作用,強化相互聯系、有機統一,形成以黨內監督為統領,各類監督有機貫通,打造職責明確、職能互補、信息共享、協調聯動的全方位監督網絡,促進監督制度轉化為治理效能。由企業黨委負總責,企業紀委具體負責統籌協調,貫通紀律監督、監察監督、巡察監督、審計監督、監事會監督、風控監督、法務監督、財務監督等各類監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對“四風”苗頭傾向及時糾治,從源頭著手,緊盯公權力在決策制度制定、執行落實等環節的行使,查找漏洞不足,完善防治作風問題的制度機制。企業黨委、紀委決定的有關事項,由黨風監督部門掛牌督辦,明確牽頭部門與參與部門,建立工作臺賬,直至了結銷賬,以此推動各級各業務監督管理部門履行好業務監督“第一責任”,各類監督主體需加強統籌、上下聯動、相互協同、密切配合、齊抓共管,有效運用制度化、信息化等手段開展監督,提高監督效能,為協同聯動監督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鑒參考。另一方面要求各業務監督管理部門從發現的問題中“認領”分管業務領域的風險點,舉一反三,將防范風險嵌入業務流程,堵塞風險和漏洞,防止發生類似問題,真正實現標本兼治,推動形成定期溝通和成果共享機制,形成常態長效的監督合力,從源頭上防范廉潔風險。
靠前監督工作要以“防范在前、預警在先”為出發點,緊緊圍繞項目審批權、財務管理權等關鍵環節,深入開展廉潔風險預測預警防控機制建設,加大對各監督力量、監督能力素養提升,有效提高履職綜合能力,逐步構建“崗位履職有標準,防控管理有措施,問責追究有依據”的靠前監督廉潔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努力推動靠前監督建設工作深入開展,切實為國有企業高質量改革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紀律保障。
參考文獻:
[1]強化“四個著力” 提升監督效能——中國鋼研黨委增強新時代國有企業監督合力的實踐,國企2021年第24期.
[2]習近平關于堅持和完善監督體系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方正出版社,2022年1月.
(作者單位:晉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