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孫輝強(1980—),男,漢族,本科,甘肅敦煌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生物學教學。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中立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是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相關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而生物學是一門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結合新課標要求,立足于初中生物學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從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基于此,本文以蘇教版初中生物學“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為例展開討論。
一、構建思想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時間和態度責任作為學生的關鍵品格和主要能力,其中生命觀念是生物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標志,而科學思維是學生終身受益的學習成果,探究實踐能力是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做準備的必要素質,態度責任則會影響學生的個人發展,讓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態度、健康的意識承擔起社會責任。教師對初中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構建可以從多方面入手,其中基于學生角度展開教學構建是最直接的一種。具體來說,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入生活實例,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二、教學過程
“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學第一節的內容,從本課的學習中能夠讓學生全面認識植物世界,教材多以文字的形式呈現植物的種類、特征,知識缺少系統性,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為了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列圖表等方式,讓學生在比較零碎的知識學習中構建植物世界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能夠區分不同的植物,從而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能夠理解植物進化的過程,讓保護植物生命的觀念和意識植根在學生心中,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本課的教學環節如下。
(一)課堂導入,激發興趣
在蘇教版初中生物學“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一節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導入環節的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注意力。本課以白居易的詩歌導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春來江水綠如藍”?(見圖1)
■
圖1
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提示,讓學生做出大膽的假設:
A.冬去春來,隨著春天氣溫的不斷升高,岸邊苔蘚植物生長旺盛,有些苔蘚植物流到湖水、江水中,使得江水、湖水格外綠。
B.冬去春來,隨著春天氣溫的不斷升高,藻類植物大量繁殖,這些綠色小生命漂浮在湖水、江水中,使得江水、湖水格外綠。
C.冬去春來,隨著春天氣溫的不斷升高,天空格外明媚,岸邊的花草樹木長出了綠葉,這些綠葉倒映在湖水和江水中,使湖水、江水格外綠。
在問題導入中,教師要注意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展開教學,因為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所以學生很容易理解這些假設。
(二)自主學習,培養習慣
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等平臺,幫助學生了解生物學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對課本中的相關知識進行預習,如“七彩植物”“植物的生長過程”等,養成閱讀生物學課本的習慣,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基礎,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本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導學案(見圖2),讓學生根據導學案上的問題進行思考并解答:
■
■
圖2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內容了解植物的主要類群和主要特征,觀察不同植物的形態特征。通過觀察和思考,學生明白“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植物?這些植物和人們的生活有哪些關系?”結合課本知識、生活經驗和實驗結果進行自主探究。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給予學生足夠的實踐機會去學習,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督,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完成相應的任務,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合作學習,探討交流
“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這一節內容較多,當學生的自主學習環節結束之后,就可以讓學生合作解決問題了,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探討交流,合作學習的主要任務是:
1.針對自主學習環節還未能解決的問題,個別組員可以合作完成。
2.比較四類植物群,并填寫下表(見表1):
表1
■
3.根據所學知識填寫下表(見表2):
表2
■
在“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這一節課中,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式教學,即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以上學習任務,并讓學生將自己在自主學習時遇到的問題提交到小組共同完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交流,避免出現“一言堂”的現象。教師在提出問題時要有針對性,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主解決問題。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要進行總結點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掌握,還能夠增強團隊的合作意識。
在學生的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匯報交流,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如,針對上述的三個學習任務,小組可以對學習成果進行匯報、展示、交流。在匯報時,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探究的方式來了解四種植物群的不同特征,從而掌握相關知識。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進行針對性指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科學精神。
(四)梳理知識,構建體系
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引導學生梳理知識,構建知識體系。例如,在“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一課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植物的特征和分類,并能夠理解這些植物與人類生活之間的關系,從而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一圖一表一說明”為原則,按照由上而下的順序進行學習。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將重點的知識進行精講,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植物,以及植物與人類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如在學習“種子植物”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種子植物的結構、作用及其在植物中的地位等相關知識,掌握種子植物生長的規律。教師通過這樣的方法構建知識體系,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點。
(五)隨堂檢測,鞏固所學
教師在完成本節課教學內容后要組織學生進行隨堂檢測,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隨堂檢測題,對于基礎較好、對知識掌握較為牢固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識圖題,讓學生根據圖片判別其是哪一種植物類群,讓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對不同植物類群的特征、結構特點、繁殖方式等基礎知識有一個全面了解;而對于基礎較差、對知識掌握不夠牢固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比較基礎的選擇題,讓學生在做題過程中能夠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對這些學生進行小范圍提問,鼓勵他們回答問題,并給予其相應的獎勵。
(六)課后拓展作業
課后作業:觀察校園內的植物,觀察這些植物分別屬于什么類群,并將植物名稱、所屬類群、主要形態特征和生長環境記錄在下表中。
表3
■
三、總結與反思
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認知水平,從生活出發,圍繞核心素養展開教學,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使其樹立正確的自然觀、生命觀及生態觀,并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教師要注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為例,讓學生在探究植物生長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教室,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總之,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結合新課標要求,明確核心素養的內涵,將其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從學生實際出發,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教師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從實際生活出發開展教學活動;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教學內容和素材,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教學活動;要注意引導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要注意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年齡特點以及生活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活動;要注重落實核心素養,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敦煌市教育局)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