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支架式讀寫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Fjxczx22-292)。
作者簡介:陳雯昕(1997—),女,漢族,福建福州人,碩士研究生,中學二級,研究方向:行動研究、讀寫教學。
一、支架式教學法
支架教學緣起于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Bruner在此基礎上提出“支架式教學”,將其引入二語教學領域。從廣義來看,支架式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時應該為學生提供一種有利于有效理解知識的“支架”,并借助“支架”使學生深層次理解教學內容的教學模式。
當前,大量研究已證實支架教學法在英語閱讀、寫作教學中的有效性,且指出教師需要根據生情、學情的差異及學生的實際需求搭建不同類型的支架。
二、高中應用文寫作“讀、寫、評”教學支架
新高考英語試題中書面寫作的第一部分為應用文寫作,這一題型既凸顯了英語的實用性,又綜合考查了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突出了新高考重視考查學生綜合能力的特點。但是,學生在考場上完成的文章經常在結構、內容、語言方面出現問題,出現邏輯混亂、內容遺漏、語言不當等現象。目前的高中英語讀寫教學雖集中于對教材文本的解讀與仿寫,但對考試試題解題與講評的教學卻鮮有研究。
因此,在進行應用文的講評和解析時,如果能為學生搭建不同的支架,讓學生有步驟可依、有方法可用,將大大提升寫作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基于此,筆者嘗試搭建高中英語應用文寫作“讀、寫、評”教學支架(見圖1),以“讀題”“寫作”“評價”三個環節為“錨點”,通過九個步驟,為學生搭建讀寫支架,幫助學生建構寫作思路、完成寫作任務。
■
圖1 高中英語應用文寫作“讀、寫、評”教學支架
接下來,以福建省2023屆高三適應性考試英語應用文寫作為例,探討“讀、寫、評”支架在高中英語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三、命題分析
本次考試的應用文寫作部分,滿分15分,詞數要求為80詞左右,主題語境是“人與自我”大主題群下的“生活與學習”,體裁為報刊投稿,話題為學校社團情況介紹。題中所給提示信息,包含文字說明部分以及一張關于學生參與學校社團情況的餅狀圖,并給出文章標題。
題中明確要求,學生需根據所提供圖表,以書面文字的形式呈現圖表中的相關信息和內容(即學生參與社團的情況)并發表自己的看法(見文末圖2)。
本次命題具有如下特點:
1.基于評價體系,體現新高考形勢下的新要求
2019年11月,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提出了“一核”“四層”“四翼”的評價框架。其中,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回答了“為什么考”的問題。本次應用文試題雖然少而簡潔,但所給的文字信息與圖片信息能夠反映兩個層面:第一,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多樣的社團活動是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社團活動中能夠獲得知識技能、學會合作、學會學習。第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盛行。書畫、乒乓球、民樂二胡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學生積極參加該類社團反映出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提升。總而言之,該試題充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
此外,“四層”考試內容回答了“考什么”的問題。第一,考核心價值。該試題具有明顯的主題語境,圖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傳達出: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極大的興趣,愿意參與這樣的社團擴充自己的課后生活。學生對圖表內容的理解能夠反映出對自我、自然、社會的認知和態度。第二,考核心素養。該試題全面考查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如試題需要學生綜合運用“讀、看、寫”的能力,充分考查學生的語言能力。此外,該試題需要學生有邏輯性地解讀圖表中的數據信息、批判性地對數據信息進行解讀分析、創造性地表述自己觀點的能力,考查了學生的思維品質。第三,考關鍵能力。我國高考評價體系中確立了三個關鍵能力群:知識獲取、實踐操作、思維認知,其中又包含其他子能力,均在試題中有所體現。第四,考必備知識。書面寫作作為綜合性的考題,能夠考查學生所儲備的知識內容與水平。整個試題具有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對學生進行了全面考查。
2.創設交際情境,貼合生活實踐,聚焦能力培養
應用文,本質為“用”,需要有真實的語境。本次試題所創設的情境,不管是英語報還是各類社團,都十分貼合學生的實際校園生活。學生在分析、寫作時也更加有帶入感,有利于用英語“再現生活經驗”。
3.結合課內所學,基于課本,走出課本,高于課本
通過對試題的體裁和話題進行解析,可以發現所有的體裁和話題都與教材內容有所掛鉤。例如,報刊投稿的體裁對應必修一Unit 3的閱讀文本;學校社團的話題在必修一Welcome Unit中涉及;書法的主題在必修一Unit 5中出現。因此,該試題基于課本內容又走出課本創設情境,最后要求學生遷移創新,高于課本。
四、教學實踐
(一)讀題環節
1.閱讀試題內容,確定體裁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試題內容,確定寫作文本的體裁。以本次試題為例,通過仔細讀題,可確定該寫作的體裁為報刊投稿。基于此,學生在寫作中需明確:第一,寫作對象為學校同學;第二,寫作目的是介紹學生參與社團的情況;第三,所用人稱為第三人稱;第四,主體時態為一般現在時;第五,語篇特點需注意投稿文章的得體性。
2.分析寫作要求,把握要點
該題選用了沒有框架限制的文字式作為寫作內容的提示語,以此保證學生在寫作時較高的自由度。同時,這也導致部分學生審題不仔細,遺漏要點。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試題要求迅速確定寫作要點,不能有所遺漏。
3.深挖主題意義,找準中心
應用文試題的命制遵循“價值引領,素養導向”。因此,在讀題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數據的表層含義,深入解讀現象背后的原因,挖掘其核心價值。例如,該題數據的背后彰顯了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盛行,那么在接下來的寫作環節,學生就需要有意識地圍繞該主題進行框架構建和內容填充。
(二)寫作環節
1.搭建結構支架,構思文本
根據體裁特點以及要點要求,學生能夠大致搭建作文的三段式結構和引言、社團情況介紹以及看法。教師在幫助學生搭建結構支架時需特別引導學生關注體裁與結構的契合度。例如,在本題中,基于投稿文章的得體性,不能太過直接地進行數據解讀,需要加入引言部分,可以是投稿目的介紹、社團的總體情況簡介、舉辦社團的意義或目的等,自然地引入正文。
2.搭建語料支架,充實文本
根據每段的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選用相應的詞匯、語塊、句型。比如,在引言部分可用aiming to enrich students after school life,a latest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show...等;在社團情況介紹中,需要注意圖表種類的表達、數字的表達(如a quarter of,17 percent)、數據占比的描述,用詞需多樣化,可用到account for,up to,including,take up等語塊,并注意銜接,如As is indicated, in the pie chart等。最后在發表看法的部分,學生可用personally speaking,from my perspective,I hold the view that等表達觀點的句型。
3.搭建情感支架,拓展文本
通過數據解讀,教師需幫助學生有意識地擴充文本,升華主題。例如,在引言部分,學生能體會到社團的發展。彰顯豐富的校園文化能夠教會學生知識技能,促進學生團結合作等,可運用enrich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life;improve students all-round abilities...等語料。在最后的觀點表述中,能體會到現象背后是文化自信的提升,可用profound culture/cultural confidence等詞塊,也可以是對增加體育、音樂活動的建議,如put more emphasis on...。
(三)評價環節
1.根據評價支架,自我評價
寫作評價是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對于學生來說,完成寫作任務后,最希望能及時獲得明確的評價反饋,以便了解自身的不足并獲得修改指導。教師可以以考試評分標準作為自我評價表,也可以根據具體學情生情對評分標準進行修改,便于學生初步進行自我評價。
2.根據示范支架,模仿學習
除了范文外,優秀的考場作文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模仿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改卷過程中可有意識地收集一些優秀范文,為學生提供示范。學生也需要注重積累素材,模仿學習,充實自我。
3.根據反思支架,提升思維
學生需要對本次試題進行歸納、總結,不斷反思總結讀寫任務,掌握和應用寫作方法,提升思維能力,從而在今后的寫作中有所進步。
五、反思與總結
(一)常見問題分析與應對策略
在改卷過程中,筆者發現了以下常見問題。第一,缺少引言,思維固化。其原因是對體裁的掌握不到位,文章結構不全,得體性缺失。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學生對相應體裁的理解和掌握。第二,詞匯匱乏,描述不到位。這是由于學生日常積累不到位,無法恰當使用詞匯和句型知識,語料較為匱乏。因此,要注重培養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培養嘗試進行同義互換的能力。第三,解讀淺薄,浮于表面。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缺乏文化敏感度,無法感知數據背后的深刻內涵。所以教師需注重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主題意義和文章內涵。
(二)教學啟示
1.緊扣教材內容,深入挖掘主題內涵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學內容的主要來源,更是考試的主要依據。挖掘教材的主題意義能夠幫助學生養成主題意識,使學生在讀題、解題時能夠切入題意內核,提升寫作能力。
2.關注文本體裁,積累應用文寫作素材
從前文的分析中可知,學生如果無法把握體裁,則有可能出現漏要點、離題意、錯格式的重大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特別強調不同體裁的交際目的和與之相適應的語場、語旨和語式等。
3.利用支架教學,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文章提出的高中英語應用文寫作“讀、寫、評”教學支架,為教師提供了一套指向高考試題的教學流程。在日常教學中滲透支架意識,能夠幫助學生在讀題、解題、寫題過程中有思路可用、有步驟可依、有語言可用。基于該教學流程,教師將其轉化成基于支架教學法的高中英語讀寫教學流程,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支架意識,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高級中學)
編輯: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