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琴

一、案例背景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不僅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特征和標識,還為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無論是一個英語單詞、句子,還是一段英語文章都能借助多媒體技術制作成生動、形象的英語課件,將知識集文字、圖片、音頻于一體呈現出來,轉變以往英語課堂“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育模式。本次研究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8“Were twins”為例,“Story time”板塊是單元教學的起點,通常以對話形式展開,并囊括了整個語篇材料的核心詞匯和句型。
二、案例實施
Unit 8 “Were twins”的話題是圍繞家庭成員展開的,內容設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接近,需要學生掌握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還要能利用所學單詞、句型進行簡單的詢問和交談,為他人介紹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在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體驗、實踐、探究、合作,從中培養學生樂觀、愛溝通以及關愛他人的優秀品質,提升英語核心素養。“Story time”是該單元的核心板塊,以“學校開放日”為主要場景,圍繞Mike,Yang Ling,Su Yang和Su Hai的對話展開,可將教學目標設計為:利用多媒體創設真實情境,帶領學生掌握“Who is he/she/this/that...?Hes/Shes...”重點句型,并實現靈活運用,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感受家庭中的溫暖與美好。
(一)激趣導入,吸引目光
首先,師生互動。三年級是學習英語的初始階段,教師應將重點放在如何激發學生興趣、樂于模仿和敢于表達上。
教師:“Good morning/afternoon,boys and girls.”
學生:“Good morning/afternoon,teacher.”
利用課前打招呼的方式能培養學生的語言習慣,為進入教學做好鋪墊。
其次,歌曲導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英文歌曲,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實現新舊知識的銜接。
教師:“Boys and girls,listen carefully,what is this song about? Who are the members in the song?”
學生A:“Family.”
學生B:“This is dad,this is mom...”
教師要認同學生的回答,同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家庭樹”(如圖1),回顧之前在“My family”中學到的家庭成員以及介紹用語,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
(二)目標引領,鋪墊語言
■
圖1 “家庭樹”
以一張全家福照片為導入,利用“Who is he/she?”句型提問,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此部分知識的核心語言。
教師:“Boys and girls,this is my family photo,do you want to know who they are?”
學生紛紛表示:“Yes.”(教師簡單介紹圖片內容)
然后針對剛才的photo提問:“Who is he/she?”要求學生利用She/He is...句型回答。
在師生互動中引出課時目標詞匯,學生初步感知句型運用。之后,教師借助發音規律,帶領學生掌握單詞自然拼讀方法,并讓學生與同桌合作練習,如girl,boy,aunt...在交流中培養學生的拼讀思維。然后,將學習重心轉移到學生的全家福上,出示三年級上冊“My family”的知識內容,話題導入:“Show us your family photos and introduce who they are.”讓學生根據生活實際進行一問一答練習,并在小組展示中簡單追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為對話教學做好鋪墊。
(三)文本閱讀,鍛煉思維
環節一:出示教材圖片,豐富語言
讓學生觀察分析教材Story time圖片,利用自主提示的方式進入文本閱讀,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教師:“I think you have some family photos at home,and I have another one here,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photo? You can use the sentences to ask me.”
學生C:“Who is he/she? ”
學生D:“Who is the man/woman/boy/girl?”
學生E:“Is this your ...? ”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觀察圖片、提出問題,促使學生提取圖中信息,并在與同伴的交流中找到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實現英語思維的延伸。之后,教師可以播放錄音讓學生初步感知對話內容,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展示對話,針對對話中的重點詞匯和句型進行講解和練習。例如,在對話中出現了“Who is she/he”,教師可以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展示不同的家庭照片,讓學生用“She/He is...”進行回答。在講解和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生動、形象的英語課件。例如,在講解單詞“aunt”時,可以展示一張阿姨的照片,并播放“aunt”的發音,同時用文字解釋其含義和用法。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對話內容,掌握重點詞匯和句型,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環節二:領悟文本內容,鍛煉思維
整體意義是指各部分知識疊加之和。對話教學開始前,教師可設計一個總領性問題,培養學生的整體篇章意識,如“Who will come to school on school open day?”之后,觀看視頻動畫,選擇正確答案“Are they friends? Family members?Or an animal?”運用多媒體增強對話教學的趣味性,活躍學習氛圍。整個故事中并沒有明確給出答案,所以學生是在Mikes uncle,Yang Lings aunt等人物關系的推敲中得出“family”。這個過程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還能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環節三:自讀文本,解讀內涵
當學生對文本內容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師就要帶領其進入文本的細致解讀中,培養其文本解讀能力。
教師:“On school open day,Mike and Yang Lings family come to school,who are they?Read the conver-sation and find the answers.”
學生F:“Mikes uncle and Yang Lings aunt.”
教師:“Can you answer it all?”
學生F:“On school open day,Mikes uncle and Yang Lings aunt come to school.”
學生在閱讀文本中加深了對family的理解,還順勢引出單元重點詞匯。
環節四:立足情境,活用語言
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的銜接,使學生在相對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做到知識的學以致用。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校園雙胞胎圖片,話題引導:“Now,lets have a look at some of the twins in our school.”同時,將雙胞胎作為教學拓展,引導學生理解雙胞胎的不同含義,并借助問題“Are they twin sisters/brothers?Does he/she have a twin sister/brother?”展開句型訓練。生活情境融合了目標語言、單元主體與真實交流,在語言互動、層次思維的訓練中解決了“twin/twins”的學習難點。
環節五:多元朗讀,生成意義
首先,讓學生跟隨錄音閱讀。重點關注Who is she?Whos that girl,Su Hai?Su Hai,who is she?Were twins等句型。其次,整體閱讀。目的是檢查學生的語言正確率,進行針對性指導。最后,小組合作閱讀。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自主選擇閱讀方式,如reading together,read one by one等。此環節一方面學生在錄音跟讀中能糾正錯誤發音,了解人物情緒和語氣;另一方面能在小組合作中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鞏固課堂學習,深化內容理解。
(四)拓展延伸,鞏固運用
教師可設計一些與文本內容相關的拓展活動,如角色扮演、故事續寫等,讓學生在活動中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對話教學結束后,可以讓學生利用小組形式、個體形式圍繞對話內容錄制一段家庭成員介紹視頻、創編情景劇、編寫一段小對話等,鞏固所學。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結合文本內容制訂標題,如:
教師:“Boys and girls,do you like this story?Can you think of a personalized topic?”(選擇題)
學生G:“Twins.”
學生H:“Were twins.”
教師應以教材內容為依托,聚焦學生課堂收獲,助力真正學習的發生。“為文本內容設計題目”的活動設計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更有意義,充分彰顯了“學為中心,思為核心”的教育思想。
教師可要求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創編文本對話:“If today is an open day for our school,who would you invite to our school?”并在班級中展示交流,如:
1.A: Hello,... this is my...
B: Hello,Mr/Mrs... Nice to meet you./Welcome to our school.
C: Hello...
2.A: Is this your...?
B: Yes.
3.A: Who is he /she /that...?
B: He/ She is ...
這樣既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又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或者設計一些與文本內容相關的拓展問題,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in the same situation? ”等,讓學生進行思考和回答。
三、案例分析
在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習動機,還能突破時間、空間的局限,增強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對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培養綜合素質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次對話教學Unit 8“Were twins”是以活動形式展開,在多媒體輔助下將課堂教學生活化,其中多媒體技術所起到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第一,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視頻、圖片、動畫等方式,讓學生直觀地了解twins的相關知識,使學習過程變得更有趣。第二,網絡視頻圖片、PPT等多媒體工具節省了板書時間,在提升課堂效率的同時,實現了資源共享和重復使用。第三,借助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資源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角色扮演、小組合作,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
四、案例反思
從本節英語對話教學中可以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將抽象的對話內容變得更加直觀、形象,降低了理解難度,其互動功能也更好地激發了學生參與英語對話練習的興趣。但是,使用多媒體還需要注意合理性和適度性,避免因過度依賴或不當使用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合理設計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課件要遵循“簡潔、明了、重點突出”的原則,切勿出現過多的文字和復雜的背景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課件中的圖片、音頻和視頻素材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能幫助學生理解對話內容。
(二)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借助多媒體創設與對話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幫助學生感受對話背景和人物關系。例如,在教學shopping對話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個虛擬購物場景,讓學生感受購物情境和語言氛圍。
(三)利用多媒體互動教學
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多種互動方式,如在線問答、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互動方式。例如,在教學“role play”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提供虛擬人物和場景,幫助學生進入角色。
本節通過多媒體優化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案例Unit 8 “Were twins”充分說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效果,促進學生的互動與合作。為了更好地發揮多媒體的作用,英語教師需要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水平,賦予英語課堂多彩的環節,使英語知識相互聯系,在相互作用中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南京市西善橋中心小學)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