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憲琛
摘 要:當前,中學書法教學中存在著一些根本問題,書法課堂的教學僅僅局限于技法方面的教授,教師與學生缺乏對于傳統文化知識的繼承,殊不知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培養才是書法的根。因此,本文探討了在“讀思達”教學法下,中學書法教學如何有效地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實現教學創新,從而補充現今中學書法教學的短板。通過分析傳統書法與文化的深厚聯系,結合“讀思達”教學法的核心理念,提出了一套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旨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傳統書法背后的文化內涵,提升他們的書法技藝,同時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興趣。
關鍵詞:“讀思達”教學法 中學書法教學 傳統文化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2.053
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獨有的藝術形式,承載了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在中學階段,書法教學不僅是寫字技能的傳授,更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與弘揚。然而,如何在現代教育背景下,使傳統書法教學煥發新的活力,更好地融入傳統文化元素,一直是教育領域探討的熱點。“讀思達”教學法,以其獨特的教學理念與方法,為中學書法教學的創新提供了一條可行路徑。本文旨在詳細探討這一創新教學路徑,以期為中學書法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培養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繼承與理解,在學生掌握文化素養之后開展經典碑帖臨摹學習,以文化知識為精神指引,臨摹創作為外在實踐,從而達到內外兼修,知行合一的境界。
一、“讀思達”教學法下中學書法教學的概述
(一)“讀思達”教學法
“讀思達”教學法由余文森教授所提出,與明代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理論不謀而合,是面向所有學科、學段的通式教學法,以學生學習為本位。從認知加工理論來看,完整的學習過程包括閱讀、思考、表達三個環節。三者的整合自然形成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是一個良性循環過程,三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只有按照這三個步驟扎實前行、穩扎穩打,才能形成具有核心素養的新時代書法教學體系,持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中學書法教學中,通過“讀其形”訓練掌握書法的外在表現,通過“思其意”領略書法內在的傳統文化,通過“達其性”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從中探尋歷代書法家們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并推陳出新形成自身風格的原因,以及不同書體的變化之間所存在的規律、結構特征,不僅可以使學生從單純的“寫字課”中擺脫出來,還可以把書法教學提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審美意識,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二)書法教學在中學教育階段的重要性
書法教學在中學教育階段的重要性不可忽視,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書法,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和傳承中華文化,培養對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此外,書法教學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專注力和耐心。書法需要反復練習和揣摩,學生要沉下心來,專注于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的練習,培養出端莊、穩重、謙和的人格特質,這些品質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中學教育中應該給予書法教學更多的重視和關注,運用讀、思、達的教學手段,補充現今中學書法教學的短板,把書法教學提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地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打造一個具有濃厚書法氛圍的傳統文化特色校園。
二、“讀思達”教學法下中學書法教學融入傳統文化的意義
(一)融入傳統文化的書法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的珍貴文化遺產,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展現出極高的藝術價值。將古代書法融入現代教學中,有助于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知傳統文化,一窺中國古代的智慧和美學,感受每一個字形背后的深厚歷史和豐富故事,擁有深度的體驗。同時,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并不僅停留在欣賞和了解層面,而是轉化為學習書法的動力,推動他們積極探索和鉆研書法技藝。學生們能夠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理解,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通過學習、實踐和思考,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能力
在融入傳統文化的書法教學中,學生在掌握書法臨摹的方法和技巧的同時,自身的審美鑒賞能力也得到全方位的培養和提高。書法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對美的獨特理解和表達,它注重筆墨的韻味、結構的和諧以及意境的深遠,這些都需要學生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和體驗去領悟,開始學會欣賞不同的字體風格,理解每一個筆畫背后的精湛技藝和深厚內涵。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思考,學生將更加深入地體會到傳統書法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底蘊。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技藝,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審美水平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升,以更加細膩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發現生活中的美,欣賞不同藝術形式的價值。
(三)傳統書法蘊含眾多人生哲理,有助于中學生的品德修養
傳統書法不僅僅是墨跡與紙張的交融,它更是一種精神寄托和智慧傳承。每一筆、每一劃,都凝聚了古代書家的智慧與情感,背后都蘊含著深厚的人生哲理和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對于中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習傳統書法,不僅僅是技巧的掌握,更多的是對背后文化的探尋與領悟。當他們揮毫潑墨時,他們也在與古人對話,體會那種“筆有千鈞重,墨無一點輕”的人生態度。傳統書法中的哲理和價值觀,如“中庸之道”“忍辱負重”等,都對學生的品德修養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在教學中,學生可以體驗到傳統文化對人的道德修養的熏陶,從而更加明確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從而更加健康、積極地面對人生。
三、“讀思達”教學法下中學書法教學融入傳統文化的創新教學策略
(一)深度解讀書法藝術中的傳統元素
1.引入現代教學手段,指導學生掌握古代書法作品流派、技法等知識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教學手段為傳統書法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體、互聯網等工具的應用,使得古代書法作品流派、技法等知識的傳授更加直觀、生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古代各個流派的代表作品,為學生呈現一個豐富多彩的書法世界。通過對比、分析,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不同流派的特點、風格以及它們的創作背景,拓寬視野,打破思維定式,更全面地理解書法這門藝術。同時,互聯網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學生可以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深入了解自己感興趣的流派、書法家,為他們的書法學習之旅增添更多的色彩。
2.解讀經典作品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欣賞和熱愛
書法不僅僅是文字的藝術表現,更是中華民族深厚文化的載體。每一幅經典作品背后,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典故、文化背景和深邃的哲理思想。為了使學生真正領會到書法背后的文化內涵,教學過程中可以對經典作品進行深度解讀。例如,講述王羲之的《蘭亭序》時,教師要帶領學生欣賞其瀟灑飛逸的筆法,還要深入講解蘭亭雅集的歷史背景、王羲之的生平以及魏晉時期的文化特點,使學生不僅僅停留在藝術的欣賞層面,更能深入到歷史文化的內核,真正體會到書法作品的價值與魅力。
(二)思考傳統文化與現代書法的內在聯系
1.引導學生思考傳統書法與現代書法的聯系與區別
傳統書法與現代書法,同為書寫藝術,卻在風格、技法及表現方式上有其獨特的魅力。這兩者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發掘這兩者之間的聯系。例如,它們都重視筆畫的力量與美感,都追求整體的和諧與平衡,但傳統書法更注重筆墨的韻味和意境的展現,而現代書法則更加多元和自由,融入了更多的現代審美和創意。這種對比思考,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傳統書法和現代書法的本質。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鼓勵學生將傳統書法的元素融入現代書法的創作中,不僅可以使作品更具個性和獨特的韻味,也是傳統與現代的一種美好對話,能夠為書寫藝術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2.組織小組討論,分析如何在書法創作中體現傳統文化
書法與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不解之緣,而要在書法創作中真正體現出傳統文化的魅力,需要學生們深入探索與思考。在書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專門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索傳統文化與書法藝術之間的緊密聯系。例如,在“儒家思想在書法中的體現”的討論中,學生可以先通過研究古代書法作品,如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師的作品,去尋找其中蘊含的儒家思想,如中庸、仁義等,并結合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如《論語》《大學》等,進一步理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隨后,學生可以思考,在自己的書法創作中,如何巧妙地將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神融入其中,使作品不僅僅是字的書寫,更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與展現。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見解、心得,借鑒他人的創意,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思考,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同時,還能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
3.師生共同討論如何在傳承中創新,使傳統書法煥發新的活力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承載了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底蘊。然而,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使傳統書法繼續保持活力,與時俱進,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傳統書法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和創新的可能性,并提出自己對于傳統書法的創新想法。例如,可以結合現代設計元素,創作出具有現代感的書法作品;或者嘗試將傳統書法與其他藝術形式結合,創造出多元化的藝術表達。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要主動分享自己對傳統書法的深入理解,同時吸收學生的新鮮想法,共同探索如何在傳承中進行創新,這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更有助于傳統書法在傳承中得以煥發新的活力。
(三)通過實踐與應用,提升學生書法技能與文化素養
1.開展書法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
書法不僅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實踐性的技能。只有通過實際的練習與創作,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其要領,感受其魅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系列實踐活動。例如,讓學生選擇一首經典的古詩詞,然后通過書法創作來表達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在書寫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考慮字的結構、筆畫的美感,還要考慮如何通過字跡展現出詩詞的意境,這是一個很好地將傳統文化融入書法的方式。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那些具有深意的寓意和象征,如蓮花、龍鳳等,然后鼓勵學生將這些元素以書法的形式表現出來,讓他們更加真切地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傳統書法與現代創作融合的可能性。
2.舉辦書法展覽、交流會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感受到書法的魅力,增強他們對這門藝術的熱愛,舉辦書法展覽、交流會等活動成為一種有效的方式。當學生的書法作品被展示在眾人面前,他們得到的不僅僅是外界的評價,更多的是對自己努力成果的肯定。這種肯定,轉化為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作熱情。同時,學生不僅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創作心得,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也為他們打開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學習天地,通過從他人的作品中學習到更多的技巧,吸收到更多的創作靈感,為自己的書法之路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四)科學評價與反饋,完善課堂教學的不足
1.設計科學的評價標準,重視傳統文化元素的體現和創新性
在評價學生的書法作品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技巧掌握,更要注重他們所體現出的文化底蘊和創新精神。因此,一個科學的評價標準顯得尤為重要,評價標準要包含多個維度。首先,從字形規范度、筆畫結構、布局設計等基礎技巧方面進行評估,確保學生的書法基本功扎實。雖然技巧是書法的基石,只有掌握了它們,學生才能更自如地進行創作,但僅僅掌握技巧是不夠的,書法中線條的韻律感、墨色的濃淡變化等也是需要關注的。同時,學生在創作時,是否能夠將傳統元素巧妙地融入作品中,展現出書法的韻律與墨韻之美,體現出對古詩、典故的深刻理解,也是評價的重點,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書法水平和文化素養。
2.根據評價結果,優化“讀思達”教學法在書法教學中的應用
在書法教學中,通過科學的評價,教師能夠迅速發現學生在書寫技巧和對傳統文化元素理解上的問題與不足。針對書法技巧上的問題,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系列專項練習。同時,教師還可以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談話,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量身打造適合他們的學習計劃和指導策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書法的道路上穩步前進,既能提升技藝,又能深化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應用。
綜上所述,書法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通過技法教授與文化傳承的結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同時有助于培養中學生的品德修養。“讀思達”教學法強調閱讀、思考和表達三個環節的整合,為中學書法教學融入傳統文化提供了創新策略。通過這些策略的實施,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書法技能,更有助于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興趣,實現綜合素質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宗琦《雙減背景下的中學書法教學方法創新探究》,《中華活頁文選(高中版)》2021年第6期。
[2] 韓飛《在中小學書法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教學經驗》,《書法教育》2021年第7期。
[3] 張艷玲《書法與文化傳承——淺析高中書法教學中書法素養的有效培育》,《時代教育》2021年第4期。
[4] 陳醒初《高中書法教學存在的問題與策略探究》,《科學咨詢》2017年第47期。
[5] 陳雅煌《核心素養導向下“讀思達”教學法的運用》,《基礎教育論壇》2022年第25期。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2022年開放課題《“讀思達”在中學書法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探究》的研究成果之一,立項批準號:KCA202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