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海,周曉旭,馮彬彬,易東陽,陳春宇,付紹智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4120)
在“大健康”產業背景下,中藥產業發展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中藥產業已基本形成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中藥農業為基礎、中藥工業為主體、中藥裝備工業為支撐、中藥商業為樞紐的新型產業體系。而影響中藥產業發展的關鍵——中藥材的生產與加工,將顯得越來越重要。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已不再停留在以往的傳統農業生產和傳統飲片生產層面,正在向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網絡化方向發展,這就需要有更多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新時代新型職業生產者[1-7]。因此,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有中藥學、中藥炮制技術、中醫基礎理論等專業知識,更需要有中藥材農業生產和飲片生產的知識和技能,將工作領域定位在中藥產業鏈前端,牢牢把控中藥材種植、中藥材產地加工以及中藥材、中藥飲片等質量控制環節,成為中藥產業鏈上的穩定器和助推器。鑒于此,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的課程改革及建設成為必然。本研究根據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特色,在雙高背景下,基于崗位能力分析高職院校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形成合理的核心課程,旨在助力培養能夠從事中藥材種植、中藥材采收與產地加工、中藥飲片加工、中藥化學成分提取、中藥質量檢測、中藥材倉儲養護、中藥材購銷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8-12]。
根據教育部專業目錄,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歸屬于醫藥衛生大類。全國開設本專業的學校25所,涵蓋東、中、西部地區,而且建設年限各不相同。
1.1 相關企業工作崗位分析 本研究調研了中藥類企業40家,其中中藥種植企業18家,中藥飲片企業13家,中藥提取企業9家。企業對專業人才崗位需求度(%)=有需求企業數量/所調研的企業數量×100%。結果表明,隨著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區域醫藥衛生經濟發展對高職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畢業生需求越來越多。企業對于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的學生工作需求,主要為中藥炮制、中藥材檢驗、中藥材鑒別、中藥材生產與管理、中藥材營銷、中藥材種植等崗位。(見圖1)
圖1 企業對專業人才崗位需求度
1.2 相關企業對專業人才崗位能力需求分析 針對企業對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崗位需求的調研,本研究主要對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涉及的中藥種植企業、中藥飲片加工企業和中藥提取企業進行崗位能力分析。結果見表1~3。企業對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人才應具備的專業能力需求,略有差異。各企業對所調研的專業人才崗位能力的需求度均超過50%,認為完全不需要的能力僅限于中藥飲片加工企業,占比小于5%。但總體來說,中藥材的炮制加工技術和中藥質量檢測與質量控制能力,在所有企業中的重視程度都很高,且中藥種植企業很重視中藥栽培與品種選育能力。不同企業崗位能力總結見表4。
表1 中藥種植企業對專業人才崗位能力的需求(%)
表2 中藥飲片加工企業對專業人才崗位能力的需求(%)
表3 中藥提取企業對專業人才崗位能力的需求(%)
表4 企業對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人才重點崗位能力的需求
1.3 相關企業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針對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特色,本研究主要調研了中藥種植企業、中藥飲片加工企業和中藥提取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并對不同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了分析。(見表5~7)各企業對所調研的工作任務的需求度均超過70%,尤其是中藥提取企業對中藥提取前處理任務、中藥提取物提取任務及中藥材與中藥飲片儲存與養護任務等100%認為非常需要。本研究根據中藥種植企業、中藥飲片加工企業及中藥提取企業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得出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典型工作任務。(見表8)
表5 中藥種植企業工作任務分析(%)
續表5:
表6 中藥飲片加工企業工作任務分析(%)
表7 中藥提取企業工作任務分析(%)
表8 典型工作任務表
2.1 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核心課程構建思路 基于行業、企業需求調研結果和學校、畢業生調研信息,本研究確定了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的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的專業培養目標,并針對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核心課程規劃、構建核心課程。該核心課程體系可有效支撐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見圖2)
圖2 核心課程構建思路
2.2 基于工作任務開發核心課程 本研究依據專業調研、企業生產流程及核心課程構建思路,選取與中藥材生產與加工相關的崗位群,進行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從而開發出專業核心課程。(見表9)
表9 核心課程開發表
2.3 構建的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的特點
2.3.1 核心課程的實施體現了“三全育人”和“三教改革” 本專業課程體系應面向中藥材生產與加工行業,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在人才培養設計環節中加大對學生的理想信念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比重,把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技能培養融合,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實施過程中深入分析核心課程體系的課程思政教育,從而培養能夠從事中藥材種植、采收、產地加工、飲片加工、中藥材經營等工作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能型中醫藥人才。
教師、教材、教法等“三教改革”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在“雙高”專業建設中,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三教改革”不但要保證承擔核心課程的教師具備“雙師”培養技能,還要把中藥材生產與加工領域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材,形成活頁式教材,引入典型的生產案例;在教法方面,教師應采用項目教學、情景教學、模塊化教學等方式,探索學生“六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13-18]。
2.3.2 創新教學模式,加強課程思政 核心課程體系在教學內容上實行分類指導的教育模式。根據專業培養需求,本核心課程體系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基礎模塊、拓展模塊等模塊,同時不同模塊在內容設置和例證方面須體現專業特色。根據專業特色,本核心課程體系圍繞教學大綱調整了專業核心課程傳統教學模式,挖掘思政元素,加強課程思政教育,將三峽庫區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融入課程建設,并結合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政策,融合社會服務功能,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16-20]。
2.3.3 更新教學方式,融合線上線下 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核心課程建設了不同級別教學資源,包括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題3門。教學過程采用“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教學方法,形成了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核心課程“線下教學為主,線上學習為輔”的教學模式。
2.3.4 強化實踐環節,增強創新能力 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核心課程堅持實踐性教學與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長,重視學生把握學科動態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進行各種實踐鍛煉,積極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21-25]。
實踐教學能力培養是高職高專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實訓基地建設是實踐教學的重要條件,完備的實踐基地建設對核心課程改革和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具有關鍵的作用。
為了使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核心課程順利實施,核心課程體系中必須構建良好的實訓基地。在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校內實訓與企業實習融合促進專業發展。校企合作的企業在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實訓平臺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制定、實習崗位提供等方面全程參與;學校在學生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等方面具體實施[22-24]。
隨著中藥材生產與加工不斷向規模化、機械化發展,以及云平臺、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涌現,中藥材生產與加工行業人才的數量需求和質量要求不斷提高。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建設需要從認識論與實踐論的雙重維度,具體思考雙高背景下“中藥材生產與加工”核心課程的構建。本研究以“問題提出-構建依據-體系建成”的模式進行分析,明確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下的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的核心課程體系,旨在為我國中藥材生產與加工產業人才培養和核心課程體系建設提供經驗依據[7-8]。
4.1 構建中藥材生產與加工核心課程體系“雙高計劃”明確提出高職教育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宏偉目標。隨著中藥產業的發展,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已不再停留在以往的傳統農業生產層面,正在向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網絡化方向發展。我國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承擔著培養新時代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任務,應努力探尋符合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知識、素質與能力結構塑造的專業核心課程體系。本研究依托高校、企業、行業提出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的核心體系,從設計到課程實施,既體現了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特色,又改變了不同專業間的邊界線[9-10]。
4.2 培養中藥材生產與加工技能型人才 發展中藥大健康產業,推進中藥材生產與加工產業進步,具有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就業、農民增收、服務醫改、惠及民生及保護生態等綜合優勢,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期,也為專業人才帶來了新機遇。中藥材生產與加工主要涵蓋中醫藥產業的上游和中游,即現代中藥農業和現代中藥工業。現代中藥農業為中醫藥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而中藥工業則是現代中藥產業的主體。學生掌握了核心課程知識構架,才能具備適應中藥現代化產業發展的能力,因此中藥現代化的人才培養必須與中藥市場需求對接,注重核心課程知識體系的整體性、綜合性和完整性,從而培養具有現代中藥農業和現代中藥產業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9-10]。
4.3 展現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擔當 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教育應將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錨定在中藥產業前端,聚焦中藥材種植生產、中藥材產地加工和藥材質量檢測與質量控制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培養,切實強化學生實踐教學實效,滿足中藥產業對中藥材生產與加工專業學生的技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