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伍立楊歷史散文的形式探索與審美效果

2023-02-24 17:42:21婧,周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歷史

劉 婧,周 毅

(1.中央民族大學文學院,北京 100081;2.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成都 610064)

伍立楊是當之無愧的散文大家,尤以藝文隨筆和史論散文自成高格,標出塵外。李元洛認為,伍立楊的文章具有“孤獨高傲的理性思辨,和耿介敢言的精神品格”[1]。誠哉斯言!究其根源,在于作家本人的秉性使然。他從來無意于標榜和介入任何一種文學風潮,也從不研究和迎合市場風向。可是,以《夢痕煙雨》為代表的藝文隨筆、以《鐵血黃花:清末民初的暗殺》(以下簡稱《鐵血黃花》)為代表的史論散文至今仍然擁有大量讀者,長期以來“令人迷醉”[2],蓋因其確實“有趣”“好文筆”“有史識”[3],而且往往鋒芒畢露,不少論辯屬于“有火氣的妙文”[4]。

本文選取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作的《鐵血黃花》為例,從語言、修辭、章法等角度探析伍立楊歷史散文的文體實驗及審美效果。《鐵血黃花》以清末民初革命黨人的暗殺活動為主線,國內外暗殺為輔線,串聯起暗殺與舊制度、大革命的關系以及書生氣與英雄主義的歷史機緣問題。其題材特別、角度新穎、史料翔實且思想厚重,在形式上更令人耳目一新。

一、伍立楊遣詞造句的三大技法與語言辨識度

伍立楊曾說:“語言是作品的本身的生命力所在。言之不文,行而不遠。”[5]故而在其歷史散文寫作中,讀者常常能于其扎實的史料呈現與信手拈來的引述之外,還更驚嘆于他對語言表達的極高要求。這歸功于伍立楊對語體、文體重要性的清晰認識。對于歷史散文而言,語言不僅是表達思想的媒介,更涌動著作家的閱讀經驗、人生體悟、精神風貌和情感意識。語言的組織及其形態關涉到如何規避史料堆砌的問題以及“依葫蘆畫瓢”“濫情”“濫智”等偏頗,進而提高散文的“深度”與“辨識度”。

(一)文白夾雜,富有古風遺韻,但又明白曉暢

“文白之爭”由來已久。不可否認的是,語言變革推動了文學體裁和形式的更新,白話文取得正宗地位也成為中國文化發展的重要分水嶺。但復雜的文體形式與語言形式之間往往難以達到完美的契合。白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言文一致”的問題,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傳統文言的含蓄性、象征性和審美性。如果能夠適當調和兩種語言形式的特性和矛盾,或許既利于創作者復歸歷史散文的“古典”話語場域,也能使歷史散文創作的語言功底和文化蘊藉更加深厚。當然,這對創作者的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伍立楊貴崇文言,古代漢語功底深厚。早在20世紀90年代,張嘆鳳、劉江濱等評論家便已對伍立楊文中信手拈來、不著痕跡的典故與學識感到驚奇。《鐵血黃花》延續了《夢痕煙雨》《浮世逸草》《時間深處的孤燈》等文白相間的用語策略,但是文言的比例明顯調低,有助于將一般讀者的注意力從語言的陌生化感受轉移到史實的梳理和史論的辨析當中。劉江濱贊曰:“他把文言、口語、歐式句法、詩文典故多種成分冶于一爐……古處極古,洋處極洋,雅致疏朗,清麗飄逸……”[6]

《鐵血黃花》之《白刃可蹈 自由不可戕》一文開篇就是簡練的文言,寥寥數語就帶出專諸刺王僚、要離刺慶忌、荊軻刺秦皇、張良與民間力士狙擊秦皇于博浪沙等諸多典故,從而引出“刺殺”的歷史淵源。但整段并不全用文言,以免過于古奧,形成過度的閱讀阻滯感。荊軻“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悲慨赴義躍然紙上,但是語言不拖沓、不贅余、不矯飾。伍立楊認為,“幾千年的文化積累,使文言文中產生了許多漂亮的句法和表達方式”,倘若現代人的文章中能保留一些古文的“神味”或“風調”,那么,“于文化建設是一樁大幸事”[7]。但需注意的是,盡管伍立楊“沉遐于古之精韻中”,擁有純熟的“采擷、移植、駕御古詞語的能力”[8],但也并非意味著他一味地以純粹的文言行文。在“貴崇文言”的基本立場上,他主要采用了“文白夾雜”的語言方式。例如,描繪清末民初專制鉗壓、民不聊生的慘景,以揭示革命人士獨特選擇的必要性,并論述“布衣之怒”,以譏時局。作者既用了畫面感極強、內涵很豐富的文言,又輔之以白話文進行延展和辯論。總的說來,文言和白話的比例在《鐵血黃花》中基本實現了平衡,在使用效果上也達成了良好的融合。

在接受層面,讀者在閱讀《鐵血黃花》時也可因此適應文言與白話的適度轉換,而不至于陷入在局部“咬文嚼字”的困境,甚至忽略著作整體的思想意旨;也不至于讀來如白水,無色無味,合書之際即拋書之時。這樣,《鐵血黃花》在語言上也就解決了許多文史散文缺乏可讀性的問題。

(二)駢散結合,句式靈活多變且辨識度極高

在當代散文“模式化”“同質化”等問題層出不窮,跟風現象極為常見的創作生態中,伍立楊是為數不多的明確規避“同質化”的散文家之一。在大數據、信息化時代,“商品化”的文學、發達的圖書業,以及“人人可為作家”的觀念拓寬了文學寫作和出版的空間,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創作“同質化”的弊端。伍立楊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國年出書逾30萬種,可謂皇皇大哉……讀書界常現無書可讀的埋怨……到底是出版興旺?還是紙張堆壘?文化人體會最深。”[9]正是因為“同質化”的作品層出不窮,對于作家而言,形成鮮明的“文體”意識,建構獨特的語言風貌和文學風格才顯得尤為迫切。

當代駢文舍棄了“駢四儷六”等字數上的硬性要求,創作者獲得了更大的發揮空間。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形式上,當代駢文都顯示出較為自由的創作風貌。不但題材不限、風格多樣,且白話與文言也在此中得到了良好的調和。散句是相對駢句而言的概念,其句式靈動,不受限制,能夠與駢句相互調節。“駢散結合”使文章整齊勻稱但又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在節奏上可產生奇妙的變奏,在閱讀中則可增強聽覺上的美感。

《鐵血黃花》行文中常常運用“駢散結合”的技巧,或講述革命黨人暗殺之情況,或引述古代暗殺者的事跡,或感嘆彼時時局之動蕩與黨人之果敢……若以駢文為主,往往語言古雅,文風流暢,讀來節奏分明。例如,“尤以挾剛健之德、恢廓之氣,不畏強御,而奮身攘擊專制暴秦,使正氣不致閹瘀,巨奸有所驚懼,諂佞削其恣張,到底義在難能,振俠道,鋤強梁,倡民氣,魂魄馨香,足以儀式來茲,此讀史者所深慨也”[10]8。這里以駢句為主,散句為輔,且并不獨專“四六”,句式多變,巧妙用典,仿佛天地間依然彌漫著古時暗殺者的正氣,為文段表達增添了學識底蘊與風格之美,使人難以不被其深厚的語言功底和概括功力所震撼,也使讀者進而感受到來自于文字與歷史的雙重震顫。

實際上,像伍立楊這樣的“學者型”文人,對于語體和文體的追求是更為極致的。他們追求純熟的“文”“白”雜糅,同時重視文章的格局與格調。陳劍暉就認為“善用‘四字格’”、有“‘駢文’的取向”以及“善于化用成語或名言”[11]是學者散文的特點。四字格與駢文之間常常夾雜散句,故而有一種參差錯落的古韻流淌在其間。而作者對行文工整的自覺追求則促使文章更加精美和典雅。

“駢散結合”的技法在抵抗語言和文體的“同質化”問題上無疑可以產生較為積極的影響。相較于某些“水龍頭”式的散文來說,這種形式使得語言更為經濟、文章更為凝練,自然也對寫作者自身的學問和底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換言之,在某種意義上,它提高了歷史散文的準入門檻和質量標準。

技法當然是多樣的,但以何種技法行文,不僅關涉文本的編織與連綴,更承載著厚重的思想價值與精神品格。誠如在《鐵血黃花》的技法探索背后,既是伍立楊依托深厚的學養達成的對傳統資源和現代經驗的良性調配,又是他果敢突入“大歷史”的罅隙,打撈歷史細節、洞見革命精神的學者風范。

(三)雅俗互補,亦莊亦諧使得文章趣味橫生

《暗殺的展開 轟向清廷的第一爆》里,在深度分析了晚清國策所謂“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荒謬本質后,作者直斥“祖宗之法不可變者,其實就是耍流氓”[10]35。而為了說明皇族內閣、強制推行鐵路國有化等清廷行動的惡劣效果時,作者在用了“作繭自縛、引火上身”兩個成語之外,還用了“一桿子打翻了滿船人”[10]37等俗語。為了說明武昌起義導致國內攻守之勢及各省民情的巨變,也是在用了“判若云泥”這一成語后,再通俗地說明“這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10]37。《不平靜的1904》中,作者用“專職怪胎的總根源”來描述慈禧太后,既形象,又貼切[10]46。且除陳述用語之外,也有一些戲謔幽默之語,予人親切發哂之感。例如在評判立憲派的局限時,說到立憲派落敗者身敗名裂又痛罵清廷的愚昧,他“幽默”地質問道:“這些朋友,早干啥去了?”[10]66劉心武和張放都曾委婉暗示或直接點穿,伍立楊“行文的缺點是太完美”[4]。可以說,寫到《鐵血黃花》,他已經自覺地修正了此前《雕琢之美》《文字靈幻》中過于重雕飾的觀點,并已經邁入了更自在、更真淳、更通達、更灑脫的境界。

二、《鐵血黃花》的高頻修辭及其審美效果

伍立楊的史論散文建構在豐厚的學養基礎上,但并不因為涉及汗牛充棟的文史資料而令人望而生畏,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作者爐火純青的修辭技巧使行文毫無“掉書袋”之感。《鐵血黃花》使用了比喻、引用、對比、對仗、排比、反問等近十種修辭,這里試選取頻率極高、用得最出彩的三種做簡要賞析。

(一)巧用比喻,惜墨如金卻竟能窮形盡相

《清朝廷之倒行逆施》一文寫道,“晚清社會,步履蹣跚如病骨支離的病夫,而其肢體(各部門)卻各自惡性進補”[10]12,不僅寫出了整個社會的病態與局部的盲動,還暗示了局部與整體關系失調將帶來全面崩潰的潛在危機。同時,也與前文“政治中樞若病象日篤,則其放射性危害更擢發難數”[10]12相呼應,使讀者更能深刻領會晚清中國的亂象,從而明白為什么革命志士要前仆后繼地舍生取義。“立憲的誘惑,只仿佛主人手中逗狗的骨頭,晃來晃去,永遠不讓沾邊”[10]13,形象生動地揭示了清廷特權階層以立憲為誘餌,欺騙尚未完全覺醒的、心存幻想的立憲派知識分子和普通大眾,實際頑固地繼續專制統治的惡劣本質。再如以“過江之鯽”形容保舉捐官的“多”,以及用“鐵板一塊”強調郡縣制以來集權制度對民眾控制的“嚴”,都惟妙惟肖。

(二)旁征博引,論辯雄力似可以排山倒海

在《狙擊理念的再現文化、政治的一統關系》中,伍立楊為文史學界長期保持的對南社詩人的片面認知、對鴛鴦蝴蝶派的惡意詆毀感到極其痛心和憤懣。為了力辯其非,闡明真相,告訴后學“實則這派文人痛哭蒼生,醉心自由民主,更兼參酌新學來認知中國文化”[10]237,在列舉了胡樸安《南社詩話》提到的對宋教仁的肯定性評價后,又補充顧頡剛的《我在辛亥革命時期的觀感》提醒讀者,眾所推崇的新文學家葉圣陶、歷史學家顧頡剛年輕時也常常抄錄他們的詩詞文章作為創作范本。接下來,他先引新聞界先達邵飄萍在《申報·雜評》的論述,指出南社詩人等革命志士謀殺橫暴的袁世凱部乃因民心之不可逆拂;再引卡夫卡日記中關于時鐘理念的記述,說明先覺者因與現實進展的反差而倍感劇痛;又引章太炎作《黃興墓志銘》,揭示革命者既有投鞭斷流之宏偉氣魄,亦有仁心仁術的菩薩慈悲;還引《吳芳吉集》中梁喬山的感慨,表明革命者無需流俗認同的辛苦經營和坦白無私。但是,作者心里還是憋著一股氣,必須讓讀者清醒,以免被誤導,于是繼續引《辛亥革命回憶錄》,刻畫黃興等人的艱苦執著與光明磊落;甚至把這些以思想為經緯、以自由為目標的智識者群體的奮斗心跡與亞伯拉罕·林肯關于誰才配享有持久自由的信條、《老子》愛生輕死的觀念、佛家以暴制暴的倡導做類比,并把南明抗清名將夏完淳與清末史堅如、吳樾等志士的文采學識相提并論……恰如《孟子·離婁章句下》所言:“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12]205作者將古今中外的相關資料爛熟于心,信手拈來都能自圓其說。征用如此廣博的思想資源,結合南社詩人、鴛鴦蝴蝶派作家詩文事功的全面介紹,毋寧誰讀了都會心生敬佩,進而質疑此前學界因襲已久、以訛傳訛的慣常偏見。

(三)正反對比,彰顯革命志士的人格光輝

《不平靜的1904》中,革命圣人朱執信在回答弟弟勸阻時說“好頭顱,誰當砍去?”并把自己的頭顱比作“隨用隨毀”的“盛炸藥之煲”,看似戲言。隋煬帝引鏡自照時的感慨“可惜好頭顱,不知為誰人斫去?”措辭似乎與之差別極小。但伍立楊故意把一千多年前后境遇不同、性格不同、志趣不同的人放在一起對比,參照朱執信中以“何惜秋前萎”的幽蘭自況的《擬古決絕詞》,這樣類似的兩句話傳遞的精神內蘊與生命信息就迥然分別開了,從而使朱執信視死如歸的坦然泰然、隋煬帝貪生怕死的凄然慘然如在目前[10]50。再看《暗殺的展開 轟向清廷的第一爆》一文,作者將前清秀才吳佩孚兵敗入川時自擬的挽聯與史堅如烈士的三封遺書對比,前者雖然文辭高妙,卻顯得矯情和灰調,還進一步延伸論及北洋官僚的官宦詩文,認為它們就更加等而下之。而史烈士文情并茂、感人至深的遺書才是“上好文史作品”,令人“肝腸寸斷,錐心泣血,至五內俱焚”[10]42。又如《暗殺時代的象征與實踐》對吳樾等革命者關于人生意義、社會價值、生命價值的理解和隔岸觀火、亂發議論的普通人的誤解對比,高下立見。《思君令人老——不死的懷念》一文記述革命志士拋頭顱、灑熱血,一心求民主自由與國家進步,全然不顧個人私利及安危,而后世學者卻靠“媒蘗先烈之短”而“以其‘論文’爭科名微祿”[10]276,是非已經昭然若揭。對比手法的適時、適度運用,節省了大量論證辨析、闡釋說明的語言,但是道理卻不言自明。

三、“言必有據,論從史出”的章法特征

《鐵血黃花》是一座跨學科的知識富礦,也是跨文體寫作的有益示范,但是其更為突出的行文章法,并不在于跨學科、跨文體,而在于“言必有據,論從史出”。伍立楊注重考據和引述,言之有物、論必證之,在文體上有復歸傳統論說散文的傾向,蘊含著作者鮮明的立場與態度,折射著當代歷史探尋者的思想銳光。

在我國,歷史散文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從散文體式來看,論說體散文從秦漢時期開始,就是一種常見的、重要的、經久不衰的體式。論說散文繼先秦諸子散文發展而來,涌現了許多影響深遠的名家名作,例如李斯《諫逐客書》、賈誼《過秦論》等,皆為內容翔實、獨具見解的燭照歷史之作。

關于當代歷史散文,最值得尊重的共識是:歷史散文當以扎實的史料為基礎,以真誠的寫作立場為前提。“基于史料的全面掌握實現對真相最大限度的接近,從而對歷史做出趨于客觀公正的認知評判,并由此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13],對歷史散文寫作而言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由于伍立楊盡其所能地還原史實細節、勾勒事件脈絡,所以他的歷史散文在風格上明顯區別于抒情性更強的歷史文化散文,顯得格外冷靜和客觀。不過這種“克制”與“理性”卻也沒有影響“自我”的存在。對于某些歷史觀點的糾偏,以及文中“情”“智”交融的表述方式,促使伍立楊的歷史散文形成了獨特的品格。可以說,“‘自我’正是作為散文的要素,一種文體質的規定”[14]影響著包括歷史散文在內的散文的生成。縱然個體之于歷史渺小如塵埃,但仍有思想鋒芒閃耀其間,珍貴無比。

《鐵血黃花》的文體形式嚴謹、規范,且頗有復歸傳統論說散文之氣象。這得益于作者以嚴格的考據為基石,以豐富的論證方法為索引,建構起一個內含鮮明立場與獨立思考的歷史書寫空間。

伍立楊對“寫史熱”中的錯訛百出、信口開河、不切實際等問題持絕對反對的態度。他深知“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故而以史實為基,注重考據,力求全面,慎下論斷,不僅展現出史家的實事求是之精神,更與其論說文體形成了良好的結合與互動。比如在寫吳祿貞時,面對吳祿貞之死的多種說法,伍立楊并未先入為主或行敷衍之舉,而是多重考證各家主張,并羅列相應的證據,試圖公正、全面地呈現歷史之“可能性”。而此番考據也并非純為“掉書袋”,更是從側面有力地論證了革命者的慘重犧牲及其革命精神之流傳。

以考據嚴明為基礎,最能體現《鐵血黃花》論說體特點的還是行文中“言必有論,論必證之”的論證意識。伍立楊深諳傳統論說文與現代論說文在體例范式方面的異同,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使文章具備扎實、嚴謹、理性的特點。

作家巧妙地運用類比論證的形式。例如以動植物的生長變化類比時局的發展變化,揭示清末民初“求變”的必然性與迫切性。

“據生物學家觀察,秋天野火迫近燒灼的若干紫丁香與李樹,當9月底會為之再度開花。此固求生的強烈趨向,實為生物萬有的要律……而變化即是生命進化的法則……”

“晚清社會體格……如不實行劇烈的新舊代謝,則民族國家行將如敗葉墜地,永無再起之日……”[10]30

或以對比論證的方式論述恐怖斗爭與統治者之間的關系:

“當恐怖斗爭在社會風潮中越趨劇烈,而統治者勢必更加孤立……它光芒燦爛的感召力……”

“假如政府履行并達成這些條件,‘恐怖行動一定會停止下來’……可見知識青年拔刀而刺兇頑……自有其合情合理的規律性、必然性。”[10]75

引用論證更是數不勝數。為證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與西方政治理念上的契合,作者轉引《憲政與人權》中的相關論述;為證不惜以一己之身以求世界之變的殘酷現實中涌動的佛家精神,作者則引述章太炎之語:“國王暴虐,菩薩有權,應當廢黜。殺了一人,能救眾人,這就是菩薩行。”[10]30且文中所有引述均明確標注原作者與出處,不僅體現了資料整理的詳實與細致,更凸顯了作家嚴謹的學術意識。

最為可貴的是,作家的觀點、立場、思想、情感等并沒有湮沒在史料和論證之中。

伍立楊毫不掩飾自己對革命志士在非常時期采取非常手段的共情與敬佩,痛斥那些妄圖抹殺革命先烈卓越功勛的昏庸學者。行文至激動處更直率抒發自己真切的情感:“憂國既深,積誠已久,至于一身之生死禍福,早已置之度外……嗚呼,如韓君者,是可謂仁且勇矣!”[10]150

伍立楊對歷史細節和通俗論斷都有獨立的思考。他拒絕站不住腳的翻案和詭辯,但同時也主張重新打開某些問題的探討空間。比如,他認為被部分文學史冠以“酸寒瘦弱”之名的“鴛鴦蝴蝶派”在呼吁自由民主方面作出了許多貢獻。這值得今日的學者作進一步的“打撈”。

既宏闊又細密的論說蘊含著伍立楊對于歷史書寫的責任和洞見。他“不打太極”“不和稀泥”,立論果敢,敢于質疑,更有“察古觀今”的批判精神。

提及某些意圖為袁世凱翻案的作法,他疑之、批之,言語間鋒芒畢露:“至于今有某作家,為袁氏作大傳,意在翻案,玩弄虛假辯證那一套,取弄機鋒,則未之敢信也。袁氏偽詐……袁氏之罪……取其‘大傳’、‘本紀’,盡投諸烈火可也。”[10]110提及后人對待前賢的態度,他也提出了明確的觀點:“我們后人清理前賢驚天的舉動,自然要履出他們的缺點……更當標舉他們垂范千秋的德行傳諸后世,這才是前賢事業與精神的最基本所在。”[10]228

總而言之,透過扎實的考據和多樣的論說形式,我們可以看到伍立楊在《鐵血黃花》中為探索文體形式所作的努力。

四、結語

對歷史寫作來說,“選擇什么、為何書寫、怎樣書寫才應是被關注的重點,散文化的歷史書寫更是如此”[15]。在歷史散文“同質化”問題亟待解決的今天,散文創作者理應對力去“同質化”抱有更積極主動的意識,從而探索獨特的技法形式。

伍立楊的《鐵血黃花》在形式方面的探索給當代歷史散文寫作貢獻了一定的經驗和啟示。該著以白話形式感嘆精神壅塞時期凄楚文字所帶來的心靈動蕩,又以簡潔凝練的文言控訴晚清社會的殘酷。深沉感嘆在前,理性鞭撻在后,于情緒表達上轉變自然,亦使文貌崎嶇變化,別有深意。

在語言上,伍立楊堅持融合文言,以文白夾雜的方式行文,形成了獨特的語體風格。規避“同質化”積弊為當代歷史散文的技法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依托深厚的古漢語積累,伍立楊發揮了駢體寫作的優長之處,“駢散結合”成為提高語言表意效率和傳達古典意識的有效途徑。雅俗互補、亦莊亦諧的文風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鐵血黃花》的“好文筆”集中體現在作者對近十種修辭使用臻于爐火純青之境,尤以比喻、引用、對比使用頻次最高。在行文章法方面,《鐵血黃花》堅持“言必有據,論從史出”,延續了古代論說散文的優良傳統。誠然,歷史散文的形式的探索空間是開放的,但形式之變絕非“為變而變”。創作者必然要懷有對歷史的真誠和敬畏,方能在這條探索之道上走得更遠。

猜你喜歡
歷史
元旦的歷史演變
歷史重現
環球時報(2022-03-16)2022-03-16 12:17:18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篡改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7月
歷史上的5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成人无码国产亚洲|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一区高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欧美曰批视频免费播放免费| 第一页亚洲|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色AV色 综合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精品色综合| 成年人国产视频| 国语少妇高潮| 亚洲国产系列|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国产99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微拍| 欧美 国产 人人视频|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国产91丝袜|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 99久视频|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无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91亚洲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小视频网站| 色天天综合|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国产一二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91美女在线| 91精品专区| 99视频全部免费|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青青草久久伊人| 亚洲天堂2014|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亚洲综合狠狠| 一级爆乳无码av| 国语少妇高潮|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啪啪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午夜啪啪网|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久久a级片|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三级毛片| 天堂在线亚洲|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精品麻豆|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亚洲国产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