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暢 陳家驥 魏志宇
(1.吉林藝術學院藝術管理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1;2.吉林藝術學院東北民間藝術研究中心 吉林長春 130012)
在產學結合的實際發展中,產學結合能夠對我國新時代會展專業教育工作引到引導作用,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發揮思政教育在我國新時代下的作用與價值,通過分析思政理念與專業課程的融合優化路徑,為培養新時代會展專業人才、推動我國會展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就目前我國會展專業發展情況而言,會展專業的發展較為成熟,相較于其他會展業發達國家,我國會展行業發展前景更加廣闊。我國會展業不僅要求會展從業人員數量上升,更對高質量、高素質、高層次的會展業人才產生極大需求。縱觀我國會展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由于傳統會展教學方式內容陳舊、會展教學實踐資源活動不足,這兩條培養路徑不通暢,存在一定的問題,進而導致我國會展人才良莠不齊。
當前,我國會展教學方式仍以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為主,通過傳統的教學方式與培養模式培育學生會展需要的相關能力,但會展專業與社會接軌程度較低。我國會展業處于初步階段與上升期,同時因會展業自身帶動周邊會展行業經濟發展、樹立城市形象與提升影響力、推廣企業產品提高企業利潤、宣傳某地域特色文化等方面的優勢,導致各行業對會展專業人才需求量大幅上升。因此,大量優質教育資源紛紛涌入會展專業人才培養中,導致會展業教案、教材等教學工具更迭速度快,而教學方式卻仍保留在傳統課堂教學上,并未提出與教學工具同步的教學方式,導致大量知識僅停留在課本書面之上。相較于其他會展業發達國家或地區,我國會展業較為落后,在課堂上講師通常會采用以西方會展為主體的教學案例,而通過引薦西方會展業發展推動本土會展業同步發展的方式并不可取。采用西方的會展方式本土化會導致我國會展業不能產生本土特色、會展人才培養方式與本土會展業脫節等情況。因此,應探索本土化會展業教學方式,堅持中國會展業發展方式與需求理念,革新傳統會展照搬照抄西方會展專業課程模式。由此可見,會展業需要打破傳統會展教學方式,革新會展專業人才教學模式,培養能夠對接社會、服務企業、落實發展的高素質會展人才。
在各高校的會展專業課程中,實踐教學應是會展專業的重中之重。在會展教學實踐中,學生應充分利用建立的會展場館或實踐基地,積極參與會展實踐活動,靈活安排課程教學計劃,以至學習中實踐、實踐中學習的良性循環。受新冠疫情影響,部分地區無法開放場館資源。隨著場館等大型聚集場所的嚴謹把控,因宏觀因素導致會展專業實踐活動遭受扼制,部分場館無法提供會展實踐教學活動,會展專業學生對于實踐教學活動的渴望程度也隨之加劇,從而使書本上的知識不足以滿足學生所需,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等負面情緒。因客觀環境原因或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從根本上降低會展實踐教學活動。同時,會展專業學生實踐或志愿活動被迫采取推遲或取消的方式,而實踐活動是展示教學成果的主要平臺,也是會展專業學生邁向與社會對接的第一步。會展專業課程中實踐教學活動應貫穿始終,但因部分地區會展實踐基地資源不足,導致部分會展專業學生無法著手于會展實踐活動,使得知識停留在表層,無法深度體驗會展實踐教學模式帶來的知識收獲。會展實踐活動可以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反復考查學生會展專業知識能力,并針對每位學生的薄弱之處提出良好建議,制定有指向性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但因某些客觀因素導致目前實踐活動不足,無法培養高素質會展人才。
在產學結合背景下,會展產業融入課程培養,產學結合是企業與高校融合與發展的教學機制,它不僅有利于為各類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且更有利于培養綜合性人才。以會展專業為例,在產學結合下將會展活動融入紅色場館、課程培養注入思政元素,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會展人才道德觀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育人工作中起到重要意義。
在產學結合背景下,會展專業課程仍發揮主導作用。完善會展專業教學方式最主要應該體現在完善講師教學手段即完善師生間傳遞信息的工具、媒介或設備。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不斷將教學方式融入多媒體網絡應用之中,利用好現代技術帶來的科技便利。完善專業教學方式的同時還應注重專業教學立德樹人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在專業課程實際教學中發揮著立德樹人的作用,也在融入專業教學方式中起到潤物無聲的重要意義。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相輔相成,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思政教育內容不斷強化,同樣專業課程教學方式也在不斷迭新。在展開填補思政教育的同時,也要完善專業教學方式。以會展專業為例,在完善會展專業教學方式中,如果一直采用傳統陳舊的教學方式,不采取與時俱進、思想前沿的教學方式,那么一定會導致會展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理論與時代完全脫軌,使得思政工作失去自身原有教育意義,同時也會使會展專業知識落后于其他國家,導致所學不得所用。因此,必須完善會展專業教學方式,全方位地為會展專業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結構,將思政元素輔助融入會展專業教學方式,有利于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塑造正確的價值觀。
現如今,會展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的創新主要體現在教材、教案等方面融入實踐理念(即實踐理念層面教育貫穿教學始終)與創新展館實踐活動(即開展紅色場館實踐活動)兩方面。于教材、教案方面融入實踐理念而言,在產學結合背景下創新會展專業課程教學體系應使實踐活動貫穿教學全過程。在會展專業中應將會展活動實踐理念融入專業的每個知識點上,應細節至包括專業目標、學習教材、教師教案、教學大綱等方面重新編審選用,使會展活動實踐理念完全融入到會展教學的始終。于創新展館實踐活動而言,應革新傳統陳舊的課程方式、課堂模式,充分發揮第二實踐課堂對學生帶來的正面反饋,通過開展紅色場館實踐活動,將紅色場館作為課程實踐活動的主要基地,引領學生參觀紅色場館的同時,要求學生策劃并開展相應紅色會展項目,在實踐中學習紅色文化,深刻感受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史。開展紅色思政會展項目活動,是會展專業獨有優勢,應積極發揮會展專業特色,提高會展學子思想道德素質。在課程中開展實踐化教學,旨在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路,一方面,借助于實踐化教學,幫助學生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學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進而發揮驗證理論、深化對理論理解的作用;另一方面,借助實踐化教學,還可以發揮修正理論與創新理論的作用[1]。由此可見,充分創新會展課程教學體系,更有利于提高會展專業學生專業能力,打造高素質會展專業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痹诋a學結合背景下,因會展產業的特殊性,更需要會展專業發揮將思政理念與課程協同效應,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
在產學結合背景下,大量專業課程著手融入產業實踐知識,推動專業講授與思政教育協同發展。以會展專業為例,在會展專業老師備課時,教師普遍自覺、主動地深度挖掘會展活動實踐理念,充分體現在教學內容與教學體系等各個方面,并在課堂中傳授給學生。但這種課程教學方式枯燥無味、味同嚼蠟,將實踐理念相應注入學生課堂中,被動接受的方式很難吸引學生,因此導致會展活動實踐理念僅停留在課堂與課本的表面,無法使學生接受其深層次的含義。高校在培養新時代青年時應將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激發學生自主興趣,高校不應強硬地將活動實踐融入書本知識,而是讓學生從中自主發掘會展活動實踐理念。相較于被動接受,學生更喜歡主動思考。因此,會展專業學生應從主動實踐中發現、發掘、感悟思政理念,如開展紅色場館會展活動,通過學生自主策劃并開展紅色場館內會展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挖掘思政元素,從實踐中學習更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興趣。在開展完紅色場館會展實踐活動后,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好本次活動策劃的反思與總結,提取紅色經典元素,在原有的基礎上融入會展專業理念,深度挖掘本次活動的思政教育意義,做好本次活動的反思與總結工作。
會展項目活動可以直接產生經濟效益。會展業有著帶動會展行業、促進經貿合作、發展地方經濟、傳播銷售產品等方面的經濟優勢,會展經濟涉及行業小到餐飲業、住宿業等服務業,大到城市知名度、影響力等經濟發展問題。由此可見,會展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巨大,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到決定性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會展經濟層面的需求也逐漸降低,居民對精神方面的需求逐漸提升,從而進一步推動文化會展向前發展。會展經濟與文化應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經濟的推動下促使文化創新,在文化的驅動下促使經濟發展。
會展業的主要競爭力來源于其特色化產業,對于特色化的追求可以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來推動會展活動的經濟來源,而經濟發展可以反作用于地域文化更好的傳承與創新。會展業所帶來的經濟與文化效益是巨大的,因此更應做好產學深度融合,推動會展經濟與文化協同發展,同時培養會展專業人才。通過會展產業與會展教學的融合,依托地區產業集群優勢開展會展教學實踐活動,建立產學深度融合平臺。在企業與高校合作下,會展專業的教師與學生成為參與主體人物,可以通過建立相應會展項目活動深度學習自身專業知識,隨時了解當今時代所需,與社會完美接軌。推動產學長期穩定融合,使學生了解社會所需會展活動流程與社會經濟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充分培養會展專業人才。
課程目標即課程本體要實現的目的?,F如今絕大多數高校已經將課程目標融入會展活動實踐理念,通過實踐活動帶動產學協同發展,更有利于培養高素質會展專業人才。課程目標是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的基礎層面,但部分教師將專業教育功利化、形式化,從而使課程目標停留在教學表面,而非融入到課程內容之中。因此,要想培育會展專業高素質人才,應著手于教學體系深度優化會展專業課程內容。會展專業的課程內容即會展學科中相應的內容觀點、知識理論、活動實例等方法及其原理。基于產學結合優化課程內容,還應以專業技能知識為載體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使課堂主渠道功能發揮最大化,扭轉專業課程教學重智輕德現象,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優勢[3]。針對會展專業課程,重點培養會展職業道德素養與核心價值觀念,在教學內容方面應以教材、教案、課件等方面為主要載體,在其中融入思政元素,在專業技能與知識體系中深度融入思政理念,讓學生從正確的職業道德、社會理念等方面的核心價值觀念產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具備正確思政觀念的會展人才。
新時代,會展人才的能力要求逐漸多元化,人才培養的路徑與理念也逐漸增多,產學結合背景同樣能夠促進會展人才的全面發展。產學結合下會展人才的培養應將會展活動實踐理念與會展專業課程知識相融合,實現會展專業教學方法、產學融合、教學體系三方面創新優化,在專業素質提升中培養自身思政意識,培養綜合發展、高質量、高素質、高層次會展業人才,助推我國會展業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