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件:2023年元旦是我國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作出調整后的首個假期,也是觀察消費信心的重要窗口。元旦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5271.34萬人次,同比增長0.44%,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65.17億元,同比增長4.0%。電影院放映超100萬場,超過1200萬人次觀影。
評論: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元旦假期消費加快回暖,為全年消費市場復蘇開了一個好頭。但在解決消費“有沒有”的同時,從長遠看還需要向解決消費“好不好”轉化。為此,各地各部門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多措并舉擴大消費,讓“煙火氣”更濃更旺,推動內需潛力進一步釋放。
近日,關于新冠病毒話題在網上刷屏,“這個毒株應該是文曲株”詞條登上熱搜。打開各種社交平臺、朋友圈、微信群流傳著:刀片株、炫飯株、學習株等不同說法。這些稀奇古怪的命名,大部分是網友根據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癥狀表現來戲謔取名。所謂“不同的毒株”其實并沒有科學依據,只是不同患者臨床表現上有差異而已。
@木木:這只是大家自我安慰的宣泄口,是一種苦中作樂式的病友互相感慨而已。
@士多啤梨:泛娛樂化解構疫情,容易麻痹人們的抵御心理,嚴肅的事情還是要嚴肅對待!
最近,“剩菜盲盒”在部分年輕人中流行起來。所謂“剩菜盲盒”,是飯店打烊前尚未售出的食物以盲盒形式出售。由于價格低廉,“剩菜盲盒”吸引了不少消費者,但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
@Ooooh-:食品安全大于天,“剩菜盲盒”的監管千萬不能盲。
@不能飛的小仙女:希望商家可以秉持誠信經營的心,食物可以臨期,但一定不能過期。
事件:近一段時間以來,江蘇、浙江、廣東等多地紛紛“組團出海”搶訂單,組織企業赴境外參加經貿活動。“搶訂單”成了經濟大省不約而同的選擇,也成了當下各地“拼經濟”的最強注腳。
評論:“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有了訂單,市場主體可以生存得更好,信心會更足。市場主體信心足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經濟發展中,將為高質量發展裝上“驅動輪”。不難看出,此次“出海”,不只是“拼訂單”,更是以實際行動提振信心,以“拼”促“穩”。
事件:隨著多地氣溫聚降,低溫津貼的話題再次受到關注。低溫津貼是用人單位應給予低溫作業勞動者的法定勞動津貼。不過,據記者調查發現,這筆津貼年年呼吁,卻年年“遇冷”,難以真正溫暖戶外勞動者。
評論:當前低溫津貼陷入了缺乏標準和監管的雙重窘境,亟待從頂層設計開始,制訂和完善相關政策標準,同時還要對企業的內部薪酬分配進行政策引導,行業協會、工會組織和勞動監管部門也要積極“站出來”,為勞動者撐腰,讓每一名低溫條件下辛苦的勞動者被溫暖以待。
編輯/王盈 統籌/簡單

唐仁健
要把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擺在優先位置,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高質高效。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近日撰文指出。

易綱
中國天然氣和石油價格與國際水平基本一致。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在“全球變局下的中央銀行”研討會上表示。

徐曉蘭
加強品牌建設是推動中國制造向價值鏈中高端延伸的重要手段。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在日前舉行的2022中國品牌論壇上表示。

陳子季
職業教育不是“終結教育”,也不是“低層次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

束玨婷
我們將以RCEP為新起點,與更多貿易伙伴商簽自貿協定,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在日前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肖勁松
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壯大,為制造強國和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材料工業研究所所長肖勁松日前在演講中表示。
2022年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36.7%,創近5年新高
國家知識產權局日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透漏,2022年,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36.7%,較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創近5年新高。
我國電子政務排名升至全球第43位
近日發布的《2022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中文版)》顯示,我國電子政務排名在193個聯合國會員國中從2012年的第78位上升到了2022年的第43位,成為全球增幅最高的國家之一。
全國水利建設年度完成投資首次突破1萬億元
據水利部官網消息,2022年,全國水利建設完成投資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到10893億元,比2021年增長44%。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水利建設完成投資最多的一年。
2022年我國增值稅留底退稅總規模約2.4萬億元
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日前舉行的2022-2023年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2022年,我國財稅政策能出盡出,留抵退稅早退快退,專項債券早發快用,各項政策措施落實高效平穩有序。2022年,我國實施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增值稅留底退稅政策,力度空前,總規模約2.4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