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剛梁
2023年一開年,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進一步優化完善了中央企業經營指標體系,將“兩利四率”調整為“一利五率”并明確了“一增一穩四提升”總體目標。此次調整,有何深意?對于中央企業未來的改革發展將產生哪些影響?

吳剛梁
“一利五率”更加嚴謹、更加科學、更加全面。有助于多角度、全方位評價企業經營發展狀況,引導中央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吳剛梁,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鄂爾多斯機場管理集團外部董事,經濟師,律師,出版著作《國資迷局》《公司的邏輯》《解讀國有資產》等。
我們經常說中央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但“高質量發展”不是口號,而是有一套經營指標體系來衡量。這套指標體系一度是“兩利四率”,此次,國務院國資委將其優化為“一利五率”,提出了“一增一穩四提升”的總體目標?!耙辉觥奔创_保利潤總額增速高于全國GDP增速;“一穩”即資產負債率總體保持穩定;“四提升”即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營業現金比率等指標進一步提升。
下面,我們就“一利五率”6個指標進行解析。
利潤總額反映的是企業的經營成果,是一個規模指標。由于企業的資產規模和所處的行業、發展階段不一樣,因此只有增長率才有可比性。根據要求,“一增”是要確保利潤總額增速高于全國GDP增速,也就是說要“跑贏大盤”。這是對企業發展速度的要求,也是希望央企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作貢獻。
資產負債率就是企業的杠桿率,是衡量其財務風險程度的重要指標。即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如果一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升高,意味著它面臨的風險在增加。
凈資產收益率體現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投資報酬率,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即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凈資產。將其列入中央企業的高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凈資產收益率對國有企業而言,本質上就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也是國有資本的投資收益率,在國有企業適用性較強;二是凈資產收益率是市場的“通用語言”,便于投資者、債權人理解國有企業的業績表現。
全員勞動生產率衡量企業員工在單位時間為企業創造的營業收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均創利水平”。即全員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總值/全部從業人員平均人數。全員勞動生產率是核定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的基礎,也是檢驗“三項制度”改革效果好壞的重要指標。
研發投入強度,是衡量一個企業在研發和創新上的投入力度。即研發投入強度=研發支出/營業收入。這個指標較好地平衡了企業的短期利益與長遠發展之間的關系。
營業現金比率反映企業營業收入中獲取現金的能力,是判斷企業收益質量的指標,即營業現金比率=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營業收入。這是衡量中央企業收益質量的一個很好的指標。
之所以將中央企業經營指標體系優化為“一利五率”,筆者認為主要考慮了兩個因素。第一,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不僅肩負著經濟責任,還負有社會與政治責任。因此,考核指標體系不能單純地追逐經濟利益。第二,指標體系應該能夠更好地發揮業績考核“指揮棒”作用,應著力解決“大而不強”的問題,加快推動中央企業從過去偏重規模和速度的粗放型增長,向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率的集約型增長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