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李繼紅 柏松 本刊主筆 陳邦祺

截至目前,65項改革任務已全部完成,年均實現營收135.5億元,利潤8.89億元……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中國能建葛洲壩一公司各項經濟指標不斷創下歷史新高,釋放了一系列成效顯著的改革紅利。



面對時代之變、中國之進、能建之需,中國能建提出了“再造一個高質量發展新能建”的宏偉目標。三年來,葛洲壩一公司聚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市場經營機制改革、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實踐,成效斐然。
在深化改革過程中,葛洲壩一公司持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不斷規范董事會建設,優化企業治理結構,全方位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規章制度規范是管理的前提。公司優化企業治理結構,堅持在融入上下功夫、在結合上做文章,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中,全面發揮黨委會“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董事會“定戰略、作決策、防風險”、經理層“謀經營、抓落實、強管理”的作用,切實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為進一步完善決策事項清單、優化決策流程,公司通過優化《治理體系總體方案2.0》,完成了黨委決策、黨委前置研究、董事會決策、董事長辦公會、經理層決策、領導審批六個事項清單及決策流程“一表覆蓋”,實現了管理表單化、表單流程化、流程標準化。
“自從決策事項清單作了新的調整和修訂后,既做到了‘不留死角’,又不會‘事無巨細’,真正做到了表單之內有責任,表單之外無權力,實現管理表單化”,公司戰略與運控部人員柏松介紹,“通過一張表,就可以讓每個治理主體知道自己的權力和責任,并嚴格按照表單進行執行,實現了流程標準化。”
“目前,董事會建設更加規范、經理層運行更加高效,治理結構也更加科學合理,整體運行效率大大提升”,葛洲壩一公司戰略與運控部負責人王曉榮介紹說。
“抓住改革之時、融入改革之勢、撬動改革之力,讓改革的基因深深植入到每位員工的血液中,這就是公司各項經濟指標不斷創下歷史新高的秘訣”,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智軍說。
在2022年7月28日中國能建人才工作表彰會上,葛洲壩一公司獲評人才管理優秀企業。這是公司瞄準“勞動用工管理、干部管理、薪酬分配管理”三個靶點,強力激發人才第一資源收獲的最佳褒獎。
近三年來,公司結合自身實際,在本部實施了適應性改革,將職能部門壓縮了17.6%,崗位編制精簡了25.5%。同時,加大新鮮血液的引入,引進“雙一流”“一本”高校畢業生占比達65%以上,使新生力量、緊缺崗位得到了有效補充。
引進外來成熟人才,是葛洲壩一公司的一大特色。據統計,2022年,公司共引進技術、商務、安全、BIM等成熟人才28名。
“同時,在系統梳理公司人力資源現狀和供求關系后,我們根據中國能建的統一要求,建立了經營管理、項目管理、專業技術、技能管理四個通道,為人才發展提供更多選擇路徑”,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趙淼麗介紹說:“在管理崗位外,專精技術、業務的員工也有自己的晉升通道。”
引進外來成熟人才,也是葛洲壩一公司的一大特色。據統計,2022年,公司共引進技術、商務、安全、BIM等成熟人才28名。
“公司給了我廣闊的舞臺,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我感到很幸運”,洪偉業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
畢業11年,具有多行業、多業態、多專業、多崗位、多項目管理工作經驗的洪偉業,一入職就得到公司的高度重視,成為湖南益陽高鐵南站換乘中心及北廣場項目技術負責人。他也不負眾望,在公司提供的廣闊舞臺上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2022年9月6日6時55分,隨著項目正式投入運營,湖南益陽如期進入“高鐵時代”。洪偉業的優秀表現,獲得了項目業主和項目部負責人的高度認可。
截至目前,葛洲壩一公司已分層次、分梯隊建立了擁有70人的項目管理人才庫。其中,已有30人通過項目經理及后備項目經理小班制培訓,提任到項目經理(項目負責人)崗位上更好地發揮才能。
2022年11月,在公司承建的南京江北新區地下空間一期工程建設現場,一座規模宏大的現代化地下城市空間逐漸顯露雛形。
“我們在這里成功打下86根超深超大直徑鋼管柱,建起長達7000多米的超厚超重地下連續墻,應用了很多新技術和新工法”,公司南京地下空間總承包項目部副總經理崔雨軒介紹說:“南京地下空間項目的新技術和新工法應用占比達70%,擁有相關專利22項、編寫論文25篇,是名副其實的智慧建造。”
公司南京地下空間項目團隊運用物聯網、BIM、GIS、三維動畫等信息化技術,建成集安全、技術、環保、場地、人員、大型設備“六位一體”的“智慧工地”系統,并順利通過南京市“智慧工地”驗收。
“南京地下空間只是具有代表性的項目之一。類似強震區高拱壩施工、高面板堆石壩、超大型輸水渡槽、大型城市地下空間等一大批核心技術、專利工法,目前層出不窮”,葛洲壩一公司科技信息裝備事業部相關負責人熊建武表示。
近年來,緊扣“科技創新體系、核心技術攻關、數字化轉型”三大重點,葛洲壩一公司以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市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為基礎,探索建立了“2+3”科技體系,形成了“1+N”工程科研體系,科技創新體系愈加健全。
公司結合生產經營實際,不斷加強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在強震區高拱壩施工等方面已經形成一大批核心技術。同時,立足重點項目、特大型項目,加強BIM、IOT、AI等前沿技術應用,促進工地現場管理數字化轉型,智慧工地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通過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改革的基因已深深融入到葛洲壩一公司每位員工的血脈之中。“公司將持續抓住改革之時、融入改革之勢、撬動改革之力,力爭做到三年行動‘收官不收兵’,繼續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智軍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