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婷
(安徽省太湖中學 246000)
實驗是高中生物的重要教學內容,是高考的必考知識點.為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驗學習體驗,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其生物實驗學習潛力,有必要探尋與應用實驗教學的生活化途徑.本文結合自身授課經驗,認真聯系學生生活,積極應用生活化途徑開展實驗教學活動,這種方法不僅激活了高中實驗課堂,而且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實驗綜合能力.
生活中很多的材料、用品可做相關的生物實驗.教學中聯系學生生活,積極準備相關的生活實驗素材,在課堂上展示具體實驗過程,并圍繞實驗設計問題與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互動,激活生物實驗課堂的同時,深化其對實驗原理的認識與理解.如在講解細胞呼吸作用時,可運用小麥種子做如圖1所示實驗,探究其萌發過程中細胞的呼吸方式.
課堂上圍繞上述實驗,設計如下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
(1)圖1乙中KOH溶液中放置桶筒狀濾紙的目的是什么?
(2)若實驗中圖1乙裝置的墨滴向左移,而圖1甲裝置的墨滴不動,則小麥種子細胞的呼吸方式是什么?圖1乙裝置的墨滴向左移,而圖1甲裝置的墨滴右移,則小麥種子細胞的呼吸方式又是什么?

圖1
(3)為校正兩裝置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氣體體積變化,該如何設置對照組?
小麥種子是學生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事物.運用小麥種子做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既能增加實驗的趣味性,又能深化學生對細胞呼吸方式的理解與認識.顯然上述實驗是通過小麥種子呼吸過程中釋放氣體的多少來判斷其呼吸方式.其中圖1乙裝置中小麥細胞呼吸放出的CO2會被KOH溶液吸收.若圖1甲裝置墨滴不移動,乙裝置墨滴左移,表明小麥細胞呼吸消耗的O2和放出CO2的量相等,其只進行有氧呼吸.若圖1甲裝置的墨滴右移,圖1乙裝置左移,表明細胞呼吸放出的CO2大于消耗的O2的量,此時其進行有氧和無氧呼吸.為校正物理因素影響,可再設置另一組對照實驗:在大試管中放入無活性的小麥種子,在小燒杯中放入清水.
創設生活化實驗情境可達到鞏固學生所學、提升學生實驗能力的良好目的.教學中認真聯系學生所學實驗知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可利用資源創設生活化實驗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生物實驗學習的樂趣,進一步鞏固其所學,使其切實打牢實驗基礎.如教學中可運用洋蔥做如下實驗,并與學生一起分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
實驗目的:探究洋蔥肥大的鱗莖中所含糖是淀粉還是可溶性還原糖.
實驗原理:淀粉、可溶性還原糖分別可與不同的試劑發生顯色反應.
實驗器材:洋蔥以及所需試劑、儀器等.
實驗步驟:(1)鑒定是否含有可溶性還原糖:制備洋蔥組織樣液,取樣液2mL注入試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試劑2mL,經過____處理后,觀察是否出現____色沉淀;(2)檢驗是否含有淀粉:取樣液2mL注入試管中,滴加2滴____,觀察顏色.
實驗結果:若(1)中有顏色變化,(2)中無顏色變化,表明____;若觀察到____,表明洋蔥只含有淀粉而不含還原性糖;若觀察到(1)(2)均有顏色變化,表明____.
學生對洋蔥并不陌生.課堂通過創設上述生活化實驗情境能很好地檢驗學生是否熟練地掌握檢驗淀粉、還原糖的相關實驗知識.其中斐林試劑可鑒別還原糖,在水浴的條件與還原糖作用產生磚紅色沉淀;碘液可檢驗淀粉,遇到淀粉會顯藍色.觀察兩個試管中的顏色變化可推導出相關的實驗結論.若僅有(1)中有沉淀生成,表明只含有還原糖;若僅有(2)中有顏色變化表明只含有淀粉;若(1)(2)均有變化表明含有還原糖和淀粉.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實驗理論,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把握生物實驗的相關細節,應注重組織學生開展生活化實驗訓練活動,使其在訓練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彌補不足.如課堂上可向學生展示如下訓練習題:
使用土豆(含有過氧化氫酶)、注射器,按照如圖2所示組裝實驗裝置,做探究酶促反應實驗.請根據所學回答問題.

圖2
(1)實驗中使用的土豆片為4片時,每隔5分鐘收集一次其產生的氣體量.20分鐘后發現氣體量不再增加,其原因是____.
(2)若使用8片土豆片進行實驗,與使用4片土豆片做實驗的實驗現象的不同之處為:____,原因是____.若要獲得更多氣體,在保持溶液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看到的實驗現象是____.
(3)為保證實驗的科學性,還應注重在實踐的過程中保持____不變.
根據所學酶促反應知識可知,當反應物的量一定時,隨著在反應中逐漸的消耗,生成物的量會逐漸減少,直至不再有生成物產生.使用8片土豆做實驗相當于增加了過氧化氫酶的濃度,因此其反應速率會加快,但最終生成物的量并不會發生改變.若增加反應物的濃度,即實驗中的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反應速率不僅加快,而且最終生成物的量也會有所增加.實驗的過程中影響霉素反應的因素較多,尤其應確保在同一溫度條件下進行.
為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確保生物實驗探究的科學性,應注重布置生活化實驗任務,將生物實驗課堂延伸到課下,使學生親身感受生物實驗的整個過程,促進其生物實驗綜合能力的提升.洗衣粉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尤其各種含酶制劑的洗衣粉能很好地提高洗滌效果.教學中可為學生布置如下探究任務:設計實驗探究蛋白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成分是否是蛋白質.同時向學生提供如下實驗器材:0.1g/mL的NaOH溶液(雙縮脲試劑A)、0.01g/mL的CuSO4溶液(雙縮尿試劑B)、蛋白酶洗衣粉、普通洗衣粉、滴管、試管、蒸餾水.要求學生根據探究過程填寫如下內容:
實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步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顯然該探究實驗依據的原理是蛋白質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實驗時取2支試管分別編號為1和2.向2支試管中各加入2mL的蛋白酶洗衣粉溶液和普通洗衣粉溶液.向2支試管中各加入等量的0.1g/mL的NaOH溶液,振蕩,再向2支試管中加入3~4滴的0.01g/mL的CuSO4溶液,振蕩,觀察試管中的顏色.若1號試管顏色變為紫色,2號試管顏色無變化,表明蛋白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成分是蛋白質;若2支試管均未出現紫色,表明蛋白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成分不是蛋白質.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應積極探尋生活化教學途徑,并在教學中大膽的嘗試與應用.同時,實驗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營造良好的實驗教學氛圍,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教學的過程中注重與學生溝通交流,及時發現與解決實驗教學活動中的不足,并對相關細節進行優化、調整,達到預期的授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