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 陸瑤
短視頻新聞,是以直接報道新聞信息為主要內容的一種短視頻形式。短視頻新聞最突出的優點是“短、平、快”,但碎片化的信息輸出方式難以完整表達新聞的更多細節和思想內涵,因此制約了內容生產者對社會主流意識的價值引導。主流媒體如何通過后期配音對短視頻的思想內涵進行提升,充分認識后期配音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并尋求短視頻新聞后期配音的呈現方式,是本文探討的主要內容。
后期配音作為視聽敘事中的重要元素,可有效解決碎片化信息傳播中新聞內容不全、思想內涵難以完整表達的不足,通過聲音表達進一步詮釋新聞內涵,傳達內容生產者的立場和態度,使受眾在主流導向傳播中獲得思想的源泉和動力。
為解決短視頻新聞碎片化呈現方式可能帶來的信息表達不全的問題,內容生產者可通過立體化呈現來提升新聞的質感,如優化畫面制作、敘事手段、剪輯設計等,更要重視后期配音在補充和完善內容信息,提升作品質量和內涵中的重要作用,使作品精益求精,更加富有創意。
后期配音,以旁白的形式對短視頻新聞所表達的內容進行全面的講解和說明,從而使新聞內容更加完整,增強視頻內容的表現力。配音員通過簡短而精準的聲音,恰當的語調以及情感表達,傳達內容生產者的思想和觀點,用聲音提升新聞內涵,提高作品質量。通過視聽敘事的組合呈現,給受眾帶來不同的感受。
新聞立場指的是媒體在報道時所采取的態度和呈現的觀點。短視頻新聞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后期配音作為視聽敘事的重要組成部分,用聲音傳達著立場和態度。
聲音可以表達角色的內心感受,比如短視頻中涉及一些重大事件或者突發事件,常帶有濃厚的情感色彩,內容生產者通過聲音的抑揚頓挫、語調的變化和情感表達,把新聞事件所要表達的緊張、悲傷等情緒傳遞給受眾,使受眾感受到事件的重要性。
以人民日報騰訊視頻號為例,今年5月12 日,該號以《汶川·重生》為題,講述了汶川記憶、浴火重生的故事,后期配音用帶著四川口音的普通話,略帶傷感的語氣表達著對逝者的懷念,堅定的態度傳遞著許多人因為不放棄而帶給我們的精神力量,使受眾從這段歷史事件的回顧中,感受到向上的力量。聲音在這條流量10 萬+的短視頻作品中,起到了良好的主題強化作用。
今年3月8日新華社推出的短視頻《她們的“飛馳人生”》,用女快遞員樸實平緩的聲音代入畫面,傳遞著溫暖積極的人生態度,與受眾產生共情。
聲音的正確表達,使新聞作品更有力量。對人民,聲音傳遞著溫暖;對社會,聲音彰顯著擔當;遇到困難時,聲音鼓舞著士氣。
有些短視頻在拍攝過程中可能受到環境噪音的影響,導致原聲不完美。而通過后期解說可彌補原聲的不足,提高受眾的聽覺體驗。
在短視頻拍攝中,當有些畫面信息沒有被拍到,難以表達新聞事件全貌時,可通過相關畫面和后期配音的組合敘事,對事件進行完整介紹。這樣的信息表達方式,在短視頻新聞中經常被用到。
新聞傳播的目的是將新近發生的事公正客觀地傳遞給受眾,實現信息傳遞、社會服務、宣傳教育等功能。在傳播中,配音作為視聽敘事的重要手段,通過與受眾的互動,可有效實現傳播目的。
在新媒體環境下,傳播理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受眾體驗成為判斷傳播效果的重要指標。從情感表達的角度看,配音是連接內容生產者與受眾之間情感和思想的紐帶。個性化的配音,吸引著受眾的眼球;情感的交互,影響著受眾的思想;信息的傳遞,搭建起與受眾交流的橋梁;國際化的表達,打通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受眾之間的交流障礙。
從短視頻傳播特點出發,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聲音與受眾產生情感互動。
后期配音的個性化表達,是對內容生產的再創造。有個性的聲音可提升內容質感,讓短視頻作品在眾多同質化作品中脫穎而出,個性化講解可強化受眾對視頻內容的關注度,引起受眾濃厚興趣,產生持續觀看的欲望。
通過配音員的個性化表達,打造與眾不同的聲音形象,從而使作品更有表現力,并擁有聲音品牌形象。
趙忠祥老師用他深沉渾厚的聲音、細膩豐富的情感與受眾產生了強烈的情感交互和共鳴,使得《動物世界》這檔節目的收視率在中央電視臺多年名列前茅,這就是聲音的個性形象產生的魅力,也是短視頻作品所追求的個性化表達。
短視頻新聞配音目前呈現出多元化表達方式。在以真實為基礎的短視頻新聞中,更多人喜歡沒有聲音“包裝”的自然表達。因此,簡潔、真實、接地氣的個性化表達方式,更符合現代人的情感需求和短視頻快速與受眾產生情感互動的傳播要求。很多作品通過個性化聲音表達,塑造出鮮明的聲音形象。
在全媒體時代,不斷涌現的傳播方式,調動了受眾的感官,使受眾獲得了視覺、聽覺等多方位的體驗與感受。聲音作為感官的一部分,恰如其分的情感表達,更容易觸動受眾的情感,與受眾產生互動體驗。激勵人心的配音可讓人精神振奮,充滿力量;溫馨感人的配音可讓人潸然淚下,感受人間溫暖;沉靜而堅定的配音,像一把鑰匙,打開人們心靈深處的一扇門,將人們帶入到一個情感深邃的世界中;明亮而溫暖的配音,給人一種親和感和安全感,舒緩人的情緒。
優質的短視頻配音能夠在最短時間內,與受眾產生感情共鳴。在社交短視頻平臺上“劉陽Cary”的男聲和“Duebass”的女聲以獨有的磁性打動了受眾,他們的聲音被軟件剪輯平臺設置成機器配音模式,被網友廣泛傳播。“我只想安安靜靜地孤獨著,或者跟喜歡的人靜靜地待在一起。”“支撐世界的是神韻和美,而非戰爭與暴力。”很多受眾在聲音中找到情感的共鳴點,他們的聲音也被廣泛運用到各地文旅宣傳的短視頻中。
短視頻新聞應借鑒社交平臺短視頻聲音傳播的一般規律,以受眾情感體驗為突破點,用聲音導入情感,并融合到新聞作品中,最終把社交平臺的流量變成傳播主流聲音的能量。
情感代入可有效提升受眾的閱讀體驗,使受眾產生思想的共鳴,引導受眾對作品產生正確的價值判斷,讓短視頻新聞起到應有的宣傳作用。
在短視頻新聞制作過程中,配音不僅僅是為了讓受眾更好地理解新聞內容,更是提供了一種情感表達和信息傳遞的方式。
聲音是內容生產者與觀眾之間的橋梁,短視頻新聞通過鏡頭和聲音將新聞事件真實地呈現給觀眾。通過平臺的傳播,傳遞著新聞立場和態度,成為連接受眾與受眾、內容生產者與受眾的重要途徑。
以知識型博主意公子為例,“意公子”在互聯網累計發布近千條藝術文化類短視頻,全網累計點擊量超過50億次。她用娓娓道來的聲音,對中國藝術及歷史人物進行感性的配音解讀,通過新聞點切入故事內容,以趣味性、科普性為文化賦能,點燃了海內外受眾對中華文化的關注和喜愛。聲音作為有效的傳播手段,為受眾搭起文化交流的橋梁。
在全球共享的背景下,短視頻后期配音在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國際傳播和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配音,受眾可以用自己的母語來欣賞和理解視頻內容,一條講述中國故事的短視頻新聞,打通不同語言和文化受眾之間的交流障礙,可讓更多受眾了解和感受中華文化。
如人民日報打造的英文客戶端,自2017 年上線以來發布了大量英文短視頻新聞作品,用國際語言傳遞中國聲音,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途徑。
新華社推出的十集英文微紀錄片《近觀》,以外國人的視角和客觀的語調,講述中國故事,探尋中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了解“何以中國”的文明密碼,產生了較好的國際影響。
正如短視頻不能等同于把一條長視頻分段變短,筆者認為,短視頻新聞后期配音的聲音設計也應有自己的系統流程,既要符合聲音表達的一般規律,滿足受眾對信息和情感的需求,又要符合短視頻傳播規律。故提出以下具體解決方式,以求建立與受眾之間思想交流的通道。
視頻是由畫面和聲音組成的,配音要與畫面相融合,達到聲畫一致的效果。配音員需要根據畫面的節奏和動作,控制好聲音的速度和強度。充滿矛盾緊張的時候,聲音可以高亢激昂,配合畫面節奏,增強觀眾的緊張感。而在表達溫情的時候,聲音則需要柔和溫暖,給觀眾帶來舒適和放松的感覺。配音要與畫面緊密結合,使受眾身臨其境,感受到短視頻作品的魅力。
聲音和語氣的表達要與內容相符,一是要與視頻畫面中的場景相符,使視頻更具有說服力和可信度。二是聲音的節奏要與畫面節奏相協調,準確、流暢地表達意思,并通過音調的變化為視頻增添情感的起伏。
聲音創作者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能夠為角色賦予個性和風格,使配音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同時,創意和豐富的想象力能夠給短視頻帶來新鮮感和驚喜,以吸引更多的受眾。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聲音,作為后期配音,合適的聲音特點非常重要。比如輕松愉悅的新聞,根據內容需要,我們既可配以愉悅、舒緩的聲音,也可以選擇語速較快的聲音表達歡快情緒。而對于微紀錄片配音,如果是比較嚴肅的歷史題材,我們可能需要深沉、厚重的聲音,表現內容的縱深感。歡樂的事情,聲音里要透著喜悅;嚴肅的事情,聲音要正式、莊重。
聲音是無形的力量,選擇特色各異的聲音,能讓受眾更準確地理解新聞內容。通過精準的聲音表達,受眾能夠更好地感受到新聞背后更深的內涵。
這是信息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所以配音的精準度尤為重要。對視頻內容要深入理解,只有清楚了解視頻的主題、情節,才能更好地表達出個性的聲音和情感。同時,要保證播報中各種術語和名詞、停連和重音的準確,還要深入認識和了解新聞事件的過程和內在意義,準確表達深度信息。
不同的內容要求不同。比如,新聞播報短視頻,在播音之前,播音員要提前熟悉稿件,知道要“播什么、為什么播、怎么播”,把握好分寸和態度,讓信息表達觀點明確、思路清晰。再比如微紀錄片配音,配音者應準確把握內容的差異,人物主題或者介紹動植物的主題所需要的情緒或者節奏也會不同,應通過語速和節奏的調整及變化,表現出新聞事件發展的內在信息。
短視頻的5秒原則,即短視頻的開頭5秒,被公認為是“黃金5秒”。內容生產者用開頭5秒來判斷受眾的喜愛度和認同度,如果5 秒內視頻被大部分受眾放棄,就意味著這條視頻關注度不高。配音如何在“黃金5 秒”中,尋找聲音燃點,與畫面配合迅速代入情感,點燃視頻爆點,留住受眾,是短視頻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黃金5 秒”和寫文章有異曲同工之處,即開頭點題,激起受眾的閱讀興趣。內容生產者針對開頭5秒,總結出沖突點、懸疑點、共鳴點等,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從配音的角度來說,第一,開頭5秒聲音要有張力,最好有抑揚頓挫的畫面感;第二,要遵循5秒原則,即必須在前5秒準確表達內容生產者的創意,避免潛在受眾中途放棄。
聲音設計者要探求受眾情感需求,用心體會內容生產者的創意,用個性化聲音激活和影響受眾的想象力和關注度。
后期配音可彌補短視頻新聞因碎片化傳播帶來的信息傳遞不足,更完整地表達新聞內容。后期配音既要符合一般視頻配音的要求,更要突出個性,結合“黃金5秒”原則,通過聲音的再創造,塑造聲音形象,提升新聞感染力。提高視頻亮點,提升作品質量,升華作品的思想內涵,給受眾帶來更好的視聽體驗,從而有效傳遞新聞作品的社會主流價值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