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薩薩
[摘 要]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社會對老年人醫療護理的需求大幅增加,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傳統養老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醫養結合作為新時期養老模式的重要改革方向,將會以政府政策為核心,全面實現對老年人養老模式的調整與優化。本文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進行分析,并對實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必要性與對策提出個人看法。
[關鍵詞]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人口老齡化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9.053
[中圖分類號]C9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9-0178-04
0? ? ?引 言
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是我國養老體系發展的必經之路,在我國很多地區已呈現出“未富先老”的趨勢,基層群眾對于老年人養老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而醫療與養老之間的融合則將會讓老年人在生活之中再無后顧之憂。因此,有必要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進行分析,通過加強醫療、養老資源之間的全方位整合,滿足社會養老體系的切實需求。
1? ?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綜述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在推行過程中,需要重新對養老服務內容進行審視,將老年人群體的身體健康與醫療服務放在第一位,有效滿足老年人群體的養老服務需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核心要素如下:第一,服務主體。服務主體為老年公寓等服務提供方,需要在醫養結合體系下對養老模式進行重新梳理,以此來提高養老服務水平[1]。第二,服務客體。服務客體即老年人群體,無論老年人身體是否健康,都將成為服務主體的服務對象。特別是生活難以自理以及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更是可以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下獲得更多關愛。第三,服務內容。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不僅承擔著照顧老年人生活的基本工作,更是要提供預防、保健、護理等一系列醫療護理服務。第四,管理機制。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在運行過程中,并不會將所有工作全部施加于養老機構,政府醫療機構以及社會醫療機構將會與養老機構共同開展養老工作。
2? ?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發展現狀分析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在很早之前便已經提出的老年人養老體系之上改進得出的,因為醫養結合下的養老模式對醫療資源、水平的要求相對較高,因此在各個地區的推廣難度相對較大。例如在城鄉經濟發展存在差異性的今天,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在鄉村地區的推廣難度遠遠高于城市地區。對于醫養結合養老模式而言,存在殘障、慢性病等問題的老人是醫養結合背景下的核心服務對象,但并不是所有老人都會主動進入養老機構接受醫療服務與照顧[2]。例如很多老人在失能程度較低的情況下,往往可以在社區醫療服務的幫助下實現正常生活,居家、社區養老是這部分老人的第一選擇,因為相較于入住養老機構,居家、社區養老的花銷更低,在失能老人支付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不進入養老機構是當前社會中很多老年人的無奈選擇。
對于醫養結合養老機構而言,老年人的養老意愿、經濟水平以及家庭因素等各方面條件,都將影響到老年人的養老能力。據統計,我國正常接受養老機構進行照顧的失能老人數量,僅占所有失能老人群體的10%~20%。因此從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角度進行分析,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并沒有真正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需要注意的是,醫養結合下的養老服務無法滿足老年人需求,其核心原因并不僅僅在于老年人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養老機構的經營發展質量與政府引導與規劃有直接聯系。諸如床位數量、容納人數等都將受到養老機構的性質與資源情況的影響。目前,我國雖然養老機構數量眾多,但是很多養老機構存在功能定位混亂的情況。為了進一步提高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服務水平,就應該全面加強養老機構管理,讓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在國內進一步推廣。
3? ? ?實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我國養老體系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只有從醫療與養老兩個層面來滿足老年人群體的生活需求,才能讓老年人群體得到更多關懷與照顧。通過對實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進行必要性分析,能夠讓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得到更多人的關注。
3.1? ?實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為了滿足社會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服務需求
我國作為人口大國,過去幾十年的社會發展離不開每一位中國人的支持,人口紅利加速了我國社會經濟體系的發展,而人口老齡化則是人口紅利消失后所遺留的問題。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人數正在逐年遞增,由于老年人群體自理能力相對較差,為了滿足老年人在退休后的生活需求,就必須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下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生活上的助力。除此之外,隨著老年人基數的增加,失能老年人數量也在增加,只有結合老年人的切身需求,實現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不斷優化,才能為每一位老年人的老年生活提供足夠的支持與幫助。
3.2?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貫徹執行健康中國戰略的先決條件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本質就是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改革與優化,為了讓養老服務體系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就需要從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生命健康等不同維度來優化老年人生活服務與管理。老年人作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群體,應該通過醫養結合的方式來幫助更多老年人解決生活中的醫療問題。無論是家庭、社區養老服務,還是養老機構的養老服務,最終目標都是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優質且高效的老年人醫療服務與醫療服務水平與質量息息相關,因此必須通過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來降低老年人群體在生活中獲取醫療服務的難度[3]。
3.3?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提高醫療養老資源利用率的關鍵
我國現行的養老體系是以居家、社區、機構養老為核心的養老系統,其中前兩種養老模式往往需要以社區醫院為基礎來滿足老年人群體的基礎醫療服務需求。而機構養老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卻很難切實滿足老年人的實際需求,無論是醫療衛生室的專業性還是醫療護理人員的個人能力,都會影響老年人的醫療服務質量。因此為了能夠真正滿足老年人群體對于養老與醫療的切實需求,就應該全面加強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推行與發展,只有將醫養結合視為未來養老模式的核心策略,才能在老年人有需求的情況下提供足夠的醫療養老服務。
4? ? ?實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策略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對傳統養老模式的一種優化,通過深入分析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并對實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策略進行研究,可以為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群體提供更多養老服務模式選擇。而且醫療與養老之間的融合還可以讓醫療護理工作在老年人群體中的開展變得更加順利,只要能夠保障老年人群體獲得醫療、養老的權利,就可以有效解決社會老齡化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4.1? ?開展養老保障體系改革
從國際上來看,很多發達國家會選擇通過保障體系的建立來解決老年人群體的養老問題。雖然我國國情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的差異性,但是依然可以將保險納入我國的社會養老體系中,只要能夠結合我國國情來適當調整養老保障,就可以為更多老年人的養老生活提供幫助。目前,世界銀行將養老保障劃分為國家保障、企業補充保障、個人儲蓄保障三大類,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推動了養老體系的不斷優化,如今已經形成了以新農村養老保險、職工養老保險與城鎮養老保險為核心的養老保障體系。隨著國內養老保險體系不斷出現問題,養老保險體系的進一步改革勢在必行。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的整體保障水平偏低,公共養老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5%,養老支出比重偏低與老齡化人口比例增加,將會導致國家難以直接滿足老年人群體的養老需求。
為了提高老年人的養老質量,應該對傳統養老保險體系進行不斷優化,并以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為核心來重新建立切實可行的養老保障系統。在養老體系改革過程中,要注意更多發展國內第二、第三支柱產業,并在支持產業發展過程中全面推廣企業年金制度,這樣不僅能夠為老年人提供更多養老資本,還可以借助減稅等方式來降低企業的發展負擔,只要能夠平衡企業年金與稅金之間的關系,就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群體的養老保障質量。與此同時,還應該針對年金保障體系進行細致化的立法管理。鼓勵更多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并給予商業養老保險更多的稅收優惠,只要能夠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就可以讓老年人養老服務工作變得更好。
4.2? ?建立長期醫養結合保險制度
社會人口老齡化如今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發展的隱患,只有在醫養結合養老制度下對養老機制進行不斷優化,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老年人養老水平。就目前而言,我國老年人群體伴隨著失能、空巢等特征,因此一旦老年人患病,就將會導致養老難度進一步增加。很多老人在生病之后,往往需要長時期對其進行醫療照護,時間、經濟上的負擔成為影響老年人養老的關鍵。一旦家庭無力支付醫療費用,就容易導致老年人“壓床”的情況發生[4]。而且老年人醫保存在金額限制,因此還會導致很多老年患者出現被迫出院、轉院的情況。
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支持下,應該為老年人群體建立長期照護保障機制,通過細化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與相關服務政策,可以成功解決醫療照護養老金不足所帶來的負面問題。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下,可以通過醫療保險來解決住院難的問題,而養老保險則可以解決養老金問題,而長期照護保障則可以在完善相關政策框架的同時推行基層試點,以商業養老保險作為切入點來進一步優化市場經濟資源的配置。需要注意的是,政府應該結合老年人需求主動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以此來滿足老年人住院后的保障需求,避免老年人在住院后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
4.3? ?加強醫養結合下的資金監管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暴露出我國醫療保險制度中的潛在問題,隨著老年人醫療養老壓力的增加,需要借助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全面加強對醫療養老資金的管理,厘清老年人基本養老、醫療責任與界限,可以在一定程度解決養老責任個人化與醫療資金有限的問題。在此期間,還應該通過醫療保險政策的革新強化資金管理,并通過養老機構、醫療機構聯動發展的方式將更多醫療機構納入現行的養老保障體系中,讓參保老年人可以切實享受到養老、醫療服務的支持,保障老年人的個人權益。
4.4? ?引進多元化養老保障主體
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下,必須對醫療保障與養老保障兩個領域的資源進行全方位整合,只有從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醫療衛生條件、長期住院護理等多個維度來優化養老體系,才能在政府、社會等不同層面解決老年人的生活問題。在如今的社會經濟體系下,可以在養老保障方面適當引入市場競爭,建立以政府為核心、社會機構為輔助的多元化養老機制。通過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并強化責任落實,使養老市場機制變得更加完善。在此期間,政府應該將養老保障的核心目標放在經濟困難、失能的老人群體上,由政府托底,讓社會企業進入養老領域的信心變得更加充足。需要注意的是,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涉及很多部門,因此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下,需要強化多個部門的協作能力,并通過明確各方職責來進一步加強對老年人群體的幫助。除此之外,為了優化市場養老環境并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養老服務業,應該適當降低養老機構的創建門檻,并加強養老機構規范化管理,讓養老機構的工作變得更加順利。
4.5? ?強化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監管
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老年人群體的養老需求,應該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下進一步加強養老監管,通過對各個地區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的統籌規劃,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醫療、養老資源的聯動性管理。為了確保養老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還應該加強對養老、醫療機構的規范化服務監管,只有在監管過程中,持續提高老年人的醫療與養老服務水平,才能在完善的行業規范下避免醫療與養老工作出現質量問題[5]。在此期間,還應該不斷探索完善醫療、養老定價機制,通過將社會提供的醫療與養老保障服務價格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為老年人群體提供更加規范的醫療、養老服務。
5? ? ?結束語
總而言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解決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養老服務問題的關鍵,通過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進行規范化管理并加強推廣與落實,可以為老年人群體的未來生活提供應有的保障。相信隨著更多人意識到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潛在價值,我國老年人養老保障體系將會變得越來越完善。
主要參考文獻
[1]杭行,許可.關于農村牧區“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方式的思
考:以我國西部為例[J].質量與市場,2022(23):46-48.
[2]謝微,于躍.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合作機制構建及其優化路徑研究[J].行政論壇,2022,29(6):150-156.
[3]王琪,陳柔靜,姜慶丹,等.遼寧省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構建的SWOT分析與完善策略研究[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22,20(5):144-146.
[4]楊雪美,岳明.基于商業養老保險的視角探究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發展[J].上海保險,2022(9):35-37.
[5]馮玉瑩.“醫養結合嵌入式”養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與對策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39(2):66-75.
[收稿日期]202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