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醫療管理信息化建設是指在醫院管理中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醫療全過程的數據化和信息化管理,從而提高臨床診治效率,優化護理管理,并為管理人員提供決策支持。醫療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僅能夠解決傳統醫療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還能夠推動醫院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基于此,本文探討醫院管理中醫療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作用,并提出相應的完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醫院管理;醫療管理;信息管理系統;信息孤島;數據交換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9.045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9-0150-04
0? ? ?引 言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各級醫院正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醫療服務全過程中,不斷對傳統工作模式進行創新,以此為人們提供更為優質的醫療服務。隨著醫療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深入,信息管理系統的數量逐漸增多,部分醫院在藥劑科、實驗科、放射科、臨床科室等均設置了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統。然而,由于不同信息管理系統通常由不同廠商研制,信息傳輸格式具有較大差異,不同信息管理系統之間無法互聯互通,產生了“信息孤島”現象。為了解決此問題,可以利用中間件集成不同信息管理系統,從而提高信息管理系統的綜合利用率。
1? ? ?醫院管理中醫療管理信息化建設內容
我國醫院管理信息化建設整體可分為三階段:HIS階段(醫院管理信息化系統)、CIS階段(臨床信息管理系統)、CMIS階段(區域醫療信息管理系統)。當前我國大部分醫院管理信息化建設已經步入CIS階段,朝著CMIS階段發展。
HIS階段能夠為現代化醫院管理提供必要的技術環境,其管理信息化建設主要包括財務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設備管理系統、物資管理系統等基礎管理系統。
CIS階段主要以病人為中心,對信息進行收集、存儲、處理。之后,可根據信息建立電子病歷,實現電子病歷全過程管理。臨床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包括放射科的信息管理系統,檢驗科的信息管理系統,重癥監護室的信息管理系統,影像科的信息管理系統等。
CMIS階段負責對區域醫療信息進行管理,目的是和偏遠地區的醫院、社區醫院等實現醫療資源信息共享,共同提高醫療水平。
2? ? ?醫院管理中醫療管理信息化建設作用
2.1? ?提高了臨床診治的工作效率
醫療管理信息化建設可顯著提高臨床診治的工作效率,以檢驗科、放射科、影像科為例,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可實現檢驗結果的實時傳輸,放射圖像、超聲圖像、內鏡圖像、病理圖像等能夠第一時間被傳輸給病人的主治醫師。基于這種方式,醫生可迅速了解病人的檢驗結果,提高了檢查結果信息的傳輸效率,這樣不僅能夠降低醫院的運行成本,減少病人診治耗費的時間,還能為病人節省診療費用。同時,門診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能夠為病人提供便捷的引導服務,減少患者在門診環節的停留時間,緩解醫院門診大廳的擁擠現象。由此可見,信息化建設促進了臨床診治工作效率的提升,能夠為病人提供更為便捷的醫療服務。
2.2? ?提高了護理工作的管理水平
通過加強醫療管理信息化建設,醫生可將醫囑錄入計算機,通過局域網下達。護士也可以利用計算機核對醫囑,僅需要幾分鐘或十幾分鐘便可將當天所有醫囑核對完成,并借助信息管理系統的分類功能,將醫囑分門別類進行打印,完成工作任務。這種方式防止了漏抄、錯抄等錯誤的出現,提高了護士核對醫囑的效率,使得護士有更為充足的時間服務病人,提高護理工作服務質量。對于病人護理工作而言,護士不需對病人的用藥情況進行統計,醫囑下達經過審核后,程序會自動提取相關信息,護士僅需要通知藥房備藥即可,備藥完畢后,藥品由工作人員送至各個科室,避免了“人情藥”“開大方”等現象的出現。同時,工作人員還可利用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經濟核算,以減少欠費情況和漏收費情況的出現。同時,還可利用信息管理系統將病人的“一日清單”進行打印,提高醫療費用透明化程度,避免產生醫患糾紛。
2.3? ?為管理人員決策提供了依據
信息管理系統可為管理人員調整人員、安排物資提供依據,幫助管理人員實時掌握各個科室的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做出相應決策。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各個科室可從工作流程入手加強成本控制,從根源上改變傳統粗放的管理方式,促進醫院實現精細化管理、科學化管理的目標。利用信息管理系統的信息采集與信息處理功能,可將醫院的運行數據進行可視化處理,為管理人員決策提供參考。由此可見,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有利于管理人員進行醫院管理的反饋化控制,量化醫院管理的任務和目標,為管理人員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2.4? ?實現了醫療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電子病歷的建立和管理改變了傳統的醫生、護士機械化重復勞動的工作方式,使各項醫療檢查項目和信息管理得到有機融合,幫助醫生、護士對相關醫療信息進行智能化動態管理。對于醫院質控人員而言,可借助信息管理系統,檢查所有病人診治的全過程,對每個診療環節的規范性進行審查。對病人的用藥處置情況、檢驗數據、影像資料等相關信息進行調取,結合醫生的診斷記錄,和醫生進行實時溝通,實現質量監控。同時,為了彌補管理滯后病人醫療這一傳統管理模式的缺陷,醫院管理人員還可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對醫療過程產生的原始數據進行實時采集。由此可見,信息化建設實現了對醫療的全過程管理,提高了醫院的管理效率,能夠實時對醫療全過程進行質量管控。
3? ? ?醫院管理中醫療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完善策略
3.1? ?數據交換平臺設計
目前我國的醫院已經逐步實現臨床醫療管理信息化,并朝著區域醫療信息共享的目標邁進。然而,在實際發展中,現有醫療信息管理系統之間的數據交互并不流暢。這是因為不同醫療管理系統主要專注于某個科室的工作流程和重點,缺乏互聯互通的能力。這種局面阻礙了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數據無法互聯互通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統一的信息傳輸存儲架構和數據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制定統一的信息標準,以確保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能夠進行有效交流。第二,引入中間件技術,將各個系統進行集成,構建一個數據交換平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出現“信息孤島”的情況,進一步促進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發展[1]。
數據交換平臺可設置在不同醫療信息管理系統的信息采集終端,通過中間件,將相關信息數據從業務系統或財務系統中提取出來,并存儲至數據交換平臺的數據庫中。提取數據的種類包括業務系統產生的基礎數據,比如門診動態信息、病人住院信息、醫生診斷信息、臨床診療信息等。相關數據以增量更新的形式提取,之后在數據交換平臺中,對數據的格式進行統一轉換。數據交換平臺可分為接入機構、前置機、區域平臺三部分,接入機構指的是設置在醫療信息管理系統終端的信息提取部分,此部分按照相關標準提取數據,依照XSD(XML的結構定義)生成XML(可擴展標記語言,也指文件格式),并調用前置機中的CA驗證中心在XML中加入簽名值。然后,通過SECHMA驗證,驗證XML結構的信息是否符合數據接口要求。通過后,提交此數據到區域平臺中,以核心業務庫的數據存儲形式為基準,進行格式轉換(MK,DATASTAGE),以完成信息數據的格式轉換和存儲。若未通過SECHMA驗證或CA驗證,則返回接入機構,分析原因后進行重新提交。上述數據交換平臺的設計方案如圖1所示,其中關于XML結構的選擇原因詳見基于可擴展標記語言的信息解析和傳輸。
3.2? ?基于可擴展標記語言的信息解析和傳輸
在設計不同科室的信息管理系統時,廠商對于醫療業務的理解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即便是相同的醫療業務,數據定義、數據傳輸、數據存儲所采用的協議各不相同,無法以其中某一個信息管理系統的協議或傳輸標準為基準進行統一。為避免協議、標準差異帶來的區別,應對信息數據的傳輸協議和文件結構進行重新定義。考慮到醫院信息化的后續建設會朝著區域醫療信息共享方面發展,所以數據交換平臺選擇使用衛生信息傳輸的國際標準協議,即HL7標準,其可用于不同區域、不同應用之間的數據傳輸。HL7標準中匯集了多種廠商信息管理系統的信息數據接口標準,可實現不同醫療系統之間的信息數據交互。針對文件結構,應選擇擴展性、靈活性較強的文件格式,XML結構可根據用戶實際需求自定義結構,靈活性較高,所以數據交換平臺將文件結構確定為該結構。將HL7信息數據傳輸標準,并讓XML文件結構作為傳輸媒介,可為未來區域醫療信息共享提供統一標準的數據接口[2]。
HL7數據傳輸標準能夠傳輸的消息包括傳統HL7消息和XML結構的消息,所以需要將消息的解析和傳輸分為兩種模式。對于HL7消息而言,可根據消息內的成分、子成分、字段等細節編寫功能函數。當信息管理系統將信息數據從核心業務庫調出時,會首先將信息數據傳輸到信息管理系統中的不同功能模塊,此時會先調用功能函數。以此為基礎,根據信息類型,生成HL7消息中的不同部分,組成完整的消息進行輸出,以此完成HL7消息的解析和構建。
對于XML結構的HL7消息解析傳輸而言,因消息類型和傳統HL7消息存在較大差異,所以無法采用編寫功能函數的形式實現消息解析和傳輸。由于區域醫療信息數據共享時通常距離較遠,需要經過網絡傳輸層,因此應保證消息的完整性。結合此需求,可選用TCP協議作為XML結構消息的網絡傳輸協議,再使用Socket技術對消息進行接收或發送。消息解析方面,可選用DOM解析器,此解析器在解析過程中產生的模型均是以節點樹的形式存儲在數據庫中,因此能夠讓XML結構文件中的不同節點對應節點樹中的對象。在DOM解析器解析的過程中,需要掃描XML結構文件中的所有節點信息,檢查文件是否為XML結構,再通過DOM解析文件,創建結構視圖,最后將消息保存到數據庫中,以此完成XML結構HL7消息的解析[3]。
3.3? ?多平臺數據交換策略
多平臺指的是不同區域或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需利用網絡傳輸數據,所以應建設用于數據交換平臺傳輸數據的網絡通信平臺。可選用ICE(網絡通信引擎)技術,此項技術是專門應用于中間件的通信平臺,可面向對象直接進行編程。利用ICE技術,可向數據交換平臺提供用于調用數據的接口,從而實現數據交換平臺本地數據和遠程數據的交換,進行信息數據共享。設計通信平臺時,可將數據交換平臺視作節點對象,將信息數據傳輸所需要的所有函數調用環節均定義為該節點對象的服務接口,以便于通信平臺中其他節點對象的遠程信息數據調用。數據交換平臺將醫院內不同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信息數據提取并存儲至數據庫中,通信平臺則將數據交換平臺視作節點對象,幫助不同平臺下不同數據交換平臺的信息數據傳輸,這一功能近似于數據交換平臺,但參照物存在一定差異。將ICE技術構建的中間件作為數據交換平臺的通信平臺(通信引擎),可實現設備和設備之間、系統和系統之間、區域和區域之間的數據統一,簡化信息系統數據交換功能的設計難度,降低結構的復雜性。數據交換平臺、通信平臺對于數據接口的定義,對于正在建設或計劃建設的醫療信息管理系統提供了規范接口定義,不同信息系統應遵循數據交換平臺和通信平臺的接口定義,實現數據交換,提高醫療信息數據的共享程度。為保障數據交換平臺和通信平臺中數據的安全性,各個“子”信息管理系統不應具備修改原表、插入、更新等能夠修改數據的功能。
3.4? ?效果分析
數據交換平臺的建設可對現有的醫療信息管理系統的數據進行自動抽取和存儲,實現不同信息管理系統的信息共享,為管理人員決策提供數據參考。因此,借助數據交換平臺,可從LIS系統(檢驗科信息管理系統)、PACS系統(影像科信息管理系統)、RIS系統(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統)等“子”系統中自動提取相關數據,構建以臨床信息核心內容的業務數據庫。同時,還可根據信息數據的種類,建立面向病人、面向科研、面向醫療質控等方面的特殊數據庫,為管理人員、科研人員、質控人員的決策提供數據參考和可視化的分析數據,提高對醫療數據的利用率,發展以數據為支撐的醫療管理模式[4]。
4? ? ?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時代,醫療管理信息化是醫療行業的發展趨勢。在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驅動下,相關部門為醫療管理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醫院醫療管理信息化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機會。醫療信息化建設不僅能夠提升醫生、護士的工作效率,還可以提高病人就診的滿意度。為避免醫療管理中信息化系統數量增多帶來的“信息孤島”現象,管理人員可建設數據交換平臺,提高信息數據共享程度,為后續醫療管理信息化建設中的區域醫療信息共享打下基礎。不久的將來,醫療管理信息化建設將實現區域醫療信息共享,縮小不同地區之間存在的醫療水平差距,滿足人們的醫療需求。
主要參考文獻
[1]武雙.檔案信息化建設在醫院檔案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資訊,2022,20(5):84-86.
[2]釗劍. 醫院信息化建設在醫院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 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22,6(2):52-53.
[3]邵蓓,陸瑋瑋. 醫院檔案管理中檔案信息化建設的作用及價值[J]. 信息記錄材料,2021,22(5):200-202.
[4]莊昆. 醫療管理信息化建設對醫院管理的作用探究[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21(2):25-26.
[收稿日期]2023-06-02
[作者簡介]胡瑞熙(1989— ),男,碩士,住院醫師,主要研究方向:醫療管理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