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化時代,網絡安全高技能人才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個國家快速發展的關鍵。網絡安全高技能人才是融較高的網絡安全專業知識與較強的實踐經驗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新型人才。實踐證明,只有建立基于建構主義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才能造就符合國家網絡安全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從而提升網絡安全綜合實力。
[關鍵詞]網絡安全;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9.055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9-0185-04
0? ? ?引 言
人才培養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基礎,而創新型高技能人才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和源泉,直接關系到科學技術能否真正地轉化為生產力。在信息化時代,網絡安全高技能人才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個國家網絡安全的重點,也是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的關鍵。網絡安全高技能人才是融較高的網絡安全專業知識與較強的實踐經驗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新型人才。實踐證明,只有建立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才能造就符合國家網絡安全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從而提升網絡安全綜合實力[1]。
1? ? ?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
1.1? ?是提升網絡安全攻防能力的選擇
伴隨信息革命的飛速發展,互聯網、通信網、計算機系統、自動化控制系統、數字設備及其承載的應用、服務和數據等組成的網絡空間,正在全面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網絡得到全面普及,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軍事等領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互聯網已經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然而,信息網絡固有的開放性、復雜性,致使網絡空間出現安全隱患,計算機網絡遭受攻擊,對網絡安全構成威脅,危及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國防安全[2]。因此,加強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提高網絡安全風險防護能力,全力推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1.2? ?是加強國家網絡安全風險防范的選擇
網絡安全風險具有突發性、擴散性、潛伏性、隱蔽性和破壞性五大特點。黨政機關網絡安全保護技術缺失,可致使安全漏洞和隱患突出。數據的采集、傳輸、存儲、加工、共享、應用和銷毀技術缺失,可導致網絡空間系統防護的能力降低[3]。網絡預防、預警、控制、處置、電子數據鑒定和基礎設施設備等技術缺失則不能確保終端設備高效無誤。防范安全漏洞和安全隱患的關鍵技術缺失,可引發一些安全漏洞和安全隱患[4]。網絡信息存儲和傳輸技術缺失,不法分子可利用這一漏洞,竊取、篡改和販賣互聯網用戶的個人信息。
我國網絡安全的人才儲備不足,而且網絡安全人才結構不合理。公安機關網絡安全保衛部門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極其不足,特別突出的是網絡防護人才與規避惡意程序、消除安全漏洞、反網絡金融欺詐的高端技術人才更是極度缺乏,供給嚴重不足,是制約網絡安全防護的最大短板[5]。網上攻擊似是洪水猛獸,我國網絡安全方面缺少科學化的應對措施,對網絡敏感信息和負面輿情主動應對能力不足,抓不住應對的主動權,致使網上斗爭不力。因此,網絡安全風險的防范、破解與治理,需要特殊的技能,特別需要具備網絡安全高技能的特殊人才。
1.3? ?是公安院校進行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
如前所述,國家強調要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組建復合型網絡安全專業人才隊伍。這支隊伍的網絡安全專業人才由專家人才、核心人才、骨干人才,核心力量、基本力量與后備力量相搭配。公安機關強化網絡安全執法隊伍建設,培養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高技能人才,勢在必行[6]。公安機關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培養急需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加強網絡安全實戰培訓,采取網絡安全攻防實戰演練,開展網絡安全攻防比賽,提升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的理論修養和實戰能力[7]。而這一切舉措,需建立在對公安院校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基礎上。因此,加大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創新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是公安院校進行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
2? ? ?基于建構主義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理論分析
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強調的是“學”。由于建構主義所要求的學習環境得到了當代最新信息技術成果的強有力支持,這就使建構主義理論成為深化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建構主義理論提出的教育理念,給傳統教學模式帶來了極大的沖擊,為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提供了理論指導。
2.1? ?以建構主義的知識觀為指導,變革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傳授方式
建構主義的知識觀認為,教師沒有權利強迫學生接受知識,也不可能把知識作為物品傳遞給學生,知識的獲得只能通過學生自己的意義建構來完成,即以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內在需要、信念為中介物, 獲得知識。因此,“道”不能“傳”,“業”無以“授”,“道”和“業”只能在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同伴之間的合作、交流與對話中生成、建構起來。傳統的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學生的學習以課本知識講授為主。教學設計內容和步驟,以教師為中心,突出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全部教學設計都是圍繞如何“教”而展開,很少涉及學生如何“學”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的灌輸講解占據了全部或者大部分課堂時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交互性很難發揮,不利于培養出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要以建構主義的知識觀為指導,從根本上突破傳統教學方式的牢籠,更新傳統教學的理念,學生通過自己的意義建構獲得知識,以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內在需要獲得知識。
2.2? ?以建構主義的學習觀為指導,變革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思想和模式
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情境學習三種學習方式。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主動加工過程。豐富的信息資源使學生的學習空間有了極大的擴展。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超越時空、超越國界進行自主性學習。建構主義強調學生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之間與師生之間的合作,以小組討論形式進行交流與學習。這種小組討論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協作交流獲取知識。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與“情境”是相互聯系的,通過“同化”與“順應”進行新知識意義的建構。“情境”創設則為提取長時記憶中的這些知識、經驗與表象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忽視了環境要素,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趣味性,對課堂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又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2.3? ?以建構主義的教學觀為指導,變革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和模式
建構主義理論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知識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情境學習三種學習方式對應建構主義三種教學思想和模式。“自主學習”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發現信息并加工信息,主動接受知識。學生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在教學課堂中發揮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合作學習”強調教學體現出師生之間、學習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其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情境學習”強調教學重視學習環境、學習的場所,在這里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工具和信息資源進行自由探索、自主學習,達到自己設定的學習目標。教師要盡量創設真實的學習環境,通過小組協商、交流和辯論等方式進行教學。傳統教學觀否定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在教學中主要是采取教師傳授模式,教師控制整個課堂。在這種教學觀的影響下,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導致大多數學生只知道記筆記或者打瞌睡、聊天、看小說,脫離學習。
3? ? ?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3.1? ?學生為本:教育理念的更新
學生為本是依據建構主義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對于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首要的問題是更新“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樹立“學生為本”的新型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調整教師課堂的主體地位,轉換人才培養主體,學生角色由被動知識接受型向主動參與型轉變,全面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學生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課堂中發揮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以想象的自由,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對其所學的內容進行獨立分析,達到充分理解的學習目的。學生要在學習中提高技能,更要在訓練、比賽、實戰與科研中提高技能。鼓勵學生參加國家級或省部級網絡安全和電子數據取證等學科競賽,參與實戰演練,參加科研項目,并且走上講臺,進行培訓和講座。
3.2? ?團隊協作:學習組織的變革
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是一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公安技術和公安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型公安技術類專業,該專業培養能夠按照公安工作專業化、職業化、實戰化以及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等要求,系統掌握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具有從事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相關領域實際工作的專業能力和一定的研究創新能力,在公安機關從事網絡安全與執法相關工作的應用型人才。上述的培養目標針對的是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通用人才的培養,但對于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來說,傳統的班級學習組織形式就不太適合了,必須對學習組織進行變革,組建學習團隊的形式就是較好的學習組織形式,它以合作學習方式,進行集中培訓。團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學生之間與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生間以及師生間的這種社會交往有助于形成多種假設,有助于進行多種檢測,還有助于多個角度、多種觀點學習知識、處理信息。這種團隊協作、交流研討式的學習方法,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最大限度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3.3? ?創設情境:教學環境的改變
學習環境是支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場所,學生可以在場所中利用各種工具和信息資源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盡量創設真實的學習環境,通過協商、交流、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高技能人才被要求具有較強的實戰能力,必須突破單純書本教學的方式,必須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特殊的學習與訓練。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精心創設具有豐富信息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最恰當、最真實的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實用技能。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可以讓學生通過參加學科競賽,將學習與競賽相結合,以賽促學,提高其競賽能力;也可以使其參加實際部門的實戰演練,使學生進入實戰狀態,在實戰中學習,提升實戰能力[8]。學生在這樣一種情境下,與他人互動,與環境互動,在真實情境中建構實戰、實操能力,學習效果會更加理想。
4? ? ?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
為解決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模式單一”“能力短板”“主體倒置”的突出問題,學校要以培養學生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高技能為重點,以“厚基礎、重應用、高素質、強能力”為原則,實施“教、賽、戰、研、講”五大人才培養工程建設,構建“五維一體”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教:教師引領,以教促學,提高專業能力。一是調整師資結構。以本校教師為主,外聘知名專家,內培參賽獲獎、參加實戰、參與科研的優秀學生,組建新型教師團隊,實現師資結構多元化。二是轉換教師角色。以學科競賽組織、實戰訓練指導、科研創新引導、專題講座點評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教學活動。三是調整課程結構。圍繞網絡安全、電子數據取證競賽與護網行動、攻防對抗、取證溯源等實戰,開設相關課程和模塊,并延伸到課題研究、專題培訓和交流講座等環節,實現課程設置多元化。
賽:參加大賽,以賽促學,提高競賽能力。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級、省部級各類網絡安全、電子數據取證等學科競賽,以組建戰隊、賽前講座、現場指導等方式進行精心備賽,全力參賽。
戰:實戰訓練,以戰促學,提高實戰能力。一是參加護網行動。參加省部和市級護網行動,使學生在真實網絡環境中提高網絡攻防能力。二是進行實戰演練。在真實場景或模擬環境中進行攻防對抗、取證溯源、滲透測試、漏洞挖掘等實戰演練,使學生提升實戰能力。
研:科研立項,以研促學,提高創新能力。一是參加科研。指導學生參與學校科研活動,承擔與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相關的網絡安全、電子數據取證等課題。二是創新大賽。指導學生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全國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大賽,并獲得獎勵。
講:走上講臺,以講促學,提高綜合能力。一是技術講座。組織學生進行網絡安全和電子數據取證公開課技術講座,講授自己學習或研究的技術、技巧或心得。二是入門講座。推舉團隊參加全國比賽的優秀學生走上講臺,結合比賽經驗,對初學者進行網絡安全和電子數據取證入門系列講座。
主要參考文獻
[1]孫莉.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方法探索與思考:以河南警察學院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為例[J].網絡空間安全,
2022(5):92-96.
[2]李麗蓉.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教學練戰”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J].山西警察學院學報,2022(3):108-111.
[3]王威,張世星,張輝,等.學科競賽引領下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12):54-56.
[4]劉緒崇,蘇欣,盧慶.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與實現路徑研究:以湖南警察學院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為例[J].湖南警察學院學報,2021(5):99-106.
[5]楊麗萍.社會建構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高航.網絡安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踐與探索[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1(9):112-114.
[7]馬金強,張永平,田俊靜.新工科背景下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研究[J].武警學院學報,2021(2):78-82.
[8]宋華,唐蘋,賈志卿.基于“雙融合”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高教學刊,2020(10):51-54.
[收稿日期]2023-04-06
[作者簡介]王洪革(1968— ),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網絡安全執法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