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霞
(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奎屯 833200)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進一步加大對人才的投入,增強高職人才的適應能力,深化普通高職產教結合、校企合作,需要努力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度,開啟思政教學[1]。從現代學徒制視角出發,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要從培養主體、培養過程、學生獲得感、培養質量等方面著手[2]。化工生物技術專業課程是探討分子水平生命現象、疾病機制及防治對策等的綜合類課程,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在化工生物技術教學中引入人的思想政治要素是培養一流學科人才的要求。以下將綜合論述如何進行化工生物技術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建設。
現代學徒制是指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由國家主導,由學校與企業共同承擔的雙重培訓,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為合作伙伴提供高質量的技能人才。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把學徒培養與現代學校教育理念相結合的新型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在兩者之間享有相應的權益。學徒可以在職業學校與公司之間進行工學轉換,以滿足畢業條件。現代學徒制是建立在實際工作過程基礎上的情景式學習,使學徒在實際工作中獲得知識水平、專業技能、綜合素質和工作適應能力。
《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強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指出: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行動計劃,推動高職教育“校企精準對接、精準育人”。在工業經濟發展的需要下,建立以現代學徒制為基礎的化工生物技術專業課程思政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相對于傳統的培訓方式,采用現代學徒制課程思政培訓可以更好地為企業提供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不同的行業背景、生產方式和工作崗位的需求對從業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參加公司的在職培訓,讓他們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掌握自己的技術,并在畢業后迅速地融入到企業的工作中。
其次,實行課程思政學徒制,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質量。與傳統的職業教育相比較,現代學徒課程思政制度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學校里學到基本的理論和技術,在企業里通過“大師”對學生進行崗位技能的培養,讓學生在工作中掌握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從而更好地掌握行業的最新發展和發展趨勢。同時,在公司的工作實踐中,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因而,現代學徒課程思政制度能夠更好地滿足大學生的專業能力與素質的培養。
“校企雙主體”作為我國現代學徒制的一個重要內容,其核心內容就是“學徒”的雙重身份。現代學徒制促進了校企合作,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方案,使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比例得到了極大地提升[3]。“雙師”教育是以“大思政”為指導,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4]。需要加強頂層設計、政策引導和制度保障,提高大學教師的綜合素質。同時,要采取一些激勵措施,使教師在“三全”與“思政育”中始終保持“守正、創新”,從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質。
課程思政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宗旨,構建“全員、全過程、全課程”的課程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可概況為:將課程內容向學生灌輸,以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為宗旨,教學堅持以人為本,授人以漁,育人修心[5],教學方法注重點睛、主題嵌入、元素融合與滲透。在課程設置方面,要強化育人與教學目的的銜接,將思政觀與教育觀相結合,使學生的愛國情懷得到充分發揮,將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得更牢。課程思政教育要突破學科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脫節,克服傳統的、死板的教學方式,實現專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教師必須有一顆愛國的心,且要努力學習教學技巧,盡力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
實施以“雙主體、雙導師”為基礎的協同育人方案,建立“產教融合”的長效機制[6]。一是要有一個穩固的雙師型隊伍。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從優秀的合作伙伴中挑選優秀的教師和優秀的技術人員作為指導者,并通過交流、互訪、培訓等方式來提升導師的思政育人能力。二是要校企聯合堅持打造有特色的實習基地,選擇優秀的合作伙伴,設立技術研發機構,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幫助指導學生學習。在技術研發中心和技術大師工作室的支持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以引進新技術和新工藝。師生共同創造思政專業融合創新課程,以創新創業競賽、技能競賽等形式,將創新和思政有機結合起來。積極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推動產教融合的深度和廣度。同時開展“思政課”競賽,做好相應的激勵措施,以競賽促進教學,以競賽促進轉變,形成“顯性”“隱性”并進和“協同育人”的新局面。
對化工生物技術專業進行深度挖掘,充分挖掘其思想政治因素。化工生物技術重視培養科學、工匠、勞動、模范的精神,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從思政角度,化工生物技術專業可以理解為工程倫理、美學、道德責任感、民族情感、法律法規、民族團結、胡楊精神、愛國等的融合,且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來源于企業實踐,通過實踐來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技術水平。
化工生物技術課程的思政內容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習近平系列演講、鄉土文化、工業企業文化、工匠精神、科學素養等。結合我校周邊生化企業的實際生產實踐,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系統的規劃、整合,做好了頂層設計和基礎保障。以“思”為核心,對“理性認識”“情感共鳴”“行為認同”進行了深刻的論述,從而對角色的體驗與情緒進行調整模擬,以建設思政融合的化工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在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基礎上,對教學流程和教學內容進行了再設計,實現了三個教學環節的有機統一。即:堅持以社會需要為指導,把專業設置和行業需要結合起來;堅持以培養人才為中心,重視課程內容與專業規范相結合,把教學和生產的流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產教合一。加強“三教”教育和學科建設、“產教結合”與“雙主體”協作,能使學生在“學”中獲得更多的歸屬感,從而使“人人有責”的“高素質”職業教育得以實現。
通過實訓活動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思政思想建設。邀請往屆優秀的畢業學生或企業的負責人到學校進行現場講座,以鼓勵學生學習和尊重勞動,積極追求卓越。另外,學校社團活動、職業教育活動、職業技能競賽等活動也是“課程思政”活動的基礎。在科技活動中,要做到教學與技術相結合,與思想政治教育同步發展,形成“思政協同”的和諧現象。以實習基地為中心,通過“導師帶學徒”的小型研究計劃,引導學生進行研究。邀請企業家到大班級引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熱愛國家、熱愛行業、熱愛企業、遵守法制的情感。將企業黨建和大學生學徒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了解社會主義發展史、黨史,啟迪學生對新時代化工生物技術進行的理解和思考。
⑴ 從教學內容的載體來看,專業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要體現出“螺旋”型的能力遞增。高校思政課教師要起到主導作用,深入挖掘化工生物技術學科特點,挖掘思政要素,而企業導師要講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要起到輔助性作用。
在實施過程中,企業導師與學校導師進行合作,以提高課程內容與教師培養目標的一致性。在能力訓練的高級階段,學生(學徒)學習地點則是以企業為主體,企業的指導老師帶著學生(學徒)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進行技術的傳承和培養。在此過程中,要把教學和實踐結合起來,使學生樹立勞動光榮、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培養學生的綜合問題解決能力和安全生產的認識。
⑵ 在教學評估的主體方面,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的教學評估模式。評估對象包括學校督導、企業導師、業界人士和學生。教學評估的目標不在于給出一個標準的回答,而在于促進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發展,從而指導學生向技術人員轉變。項目教學評估應著重于過程評估,思政個案可以通過經驗評估來啟發學生的智力。在實踐教學評估中,應編制簡潔、明確的工作評估表格,包括技能評估、情感評估、思想政治評定、教育評估等,以提高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的一致性。
⑶ 在教學資源方面,校企合作,共同開發網上精品課程或活頁作業手冊。創設優質網絡課程,重視課程體系的組織設計;采用活頁型工作手冊,使其更接近于生產,便于引進新工藝、新技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先進性。結合新時期大學生網絡學習的特征,加強高校“雙師型”教師在網上教學中的作用,注重學習,創新,實踐,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師在化工生物技術專業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向學生灌輸道德教育,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中去。例如,在講解碳水化合物內容的學習中,以季羨林先生的著作《糖史》為例,講述季先生從70 歲開始、歷時17年完成的一部73萬余字的糖的文化史與科技史巨著,也揭示了人類不同文化之間的傳播和交流的軌跡。這一案例用事實教育學生文化素養對科學靈感與研究的推動作用,在培養學生文化底蘊與人文素養的同時,感受大師活躍的科研思維和“活到老學到老”的志學精神。此外,在短跑、中跑、長跑等項目中,人們普遍熟知的體力消耗問題,提出了人體能量供給的不同模型;另外以化工中“自釀酒癥”為例,闡述“無酒不醉”的真實歷史,并揭示其發酵機理;以武大郎中毒為例,對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環的過程和調控進行講解。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為載體,既能激發學生對化工生物技術學習的興趣,又能引導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多提問、多實踐,崇尚德育知識,把所學到的知識,傳播到家庭乃至整個社會。
首先,與傳統的培養模式相比,現代學徒制能夠更好地為企業輸送高質量、高技術、高技能人才。在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可以成為公司的員工,在實際工作中熟練掌握技術,畢業后能夠快速地進入企業工作,更準確地與企業的需要對接,為企業培養符合自身崗位需要的高技能崗位人才,也為企業減少了人才培養的周期和成本壓力。
其次,學徒制度的實施使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得到提高。學生在學校學習基礎技術,在企業中“大師”培訓學生的工作技能,使其在工作中熟練掌握其所學的知識和技術,以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和發展動向,樹立積極的工作態度。
我們利用控制變量法實驗case組采用現代學徒制模塊化課程思政育人方案培養學生,參與實驗50人。對照control組正常培育,參與實驗50人,探討是否實行現代學徒制模塊化課程思政育人方案的培養效果差異。實際實驗中,學期末時以量表形式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定,由專家進行評估。
對比分析:如表1,可見德育水平打分中,實驗組在接受現代學徒制模塊化課程思政育人方案培養后德育水平集中于90~100分,對照組集中于70~79分,差異顯著。實驗組和對照組化工生物技術水平都集中于70~79分,差異并不是特別明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且實驗組有高分產量。就業情況成績實驗組打分比重整體上移,可見接受現代學徒制模塊化課程思政育人方案培養后的學生就業情況更好,實踐能力更強。因此必須普及現代學徒制模塊化課程思政育人技術。

表1 對照分析
2022 年4月—2023年6月:基于第一輪現代學徒制模塊化課程思政育人方案培養實踐的經驗,開展兩個學期的課堂教學實踐。在每個學期末針對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總結,根據實踐反饋不斷調整和優化現代學徒制模塊化課程思政育人方案在化工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培養中的應用。
本文從現代學徒制的角度,結合化工生物技術專業課程實踐,對如何設計和實施專業課程思政建設進行了探討。以化工生物技術專業為依托,以學科歷史、學科最新研究進展、個人或團隊研究成果為依據,充分挖掘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目標。在實施“雙導師、雙主體、雙基地”的現代學徒制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的實際需要和工作任務,制定了一整套的專業課程和教學模式,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使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達到更高的水平,為地方企業和區域經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