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佩云
小學生正處于認知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教育將會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師需要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在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勞動活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加深學生對勞動的認知與理解,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基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需求,學校與教師需要從長遠角度出發建設小學勞動教育基地,為開展勞動教育創設良好的環境,并以勞動基地為中心設計各種特色化的具有趣味性的勞動活動,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鍛煉學生的勞動能力,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讓學生在勞動活動中增強勞動意識,領悟勞動精神,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本文中,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當前小學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建設小學勞動教育基地的意義,并探討了建設小學勞動教育基地需遵循的原則及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一、小學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筆者調查發現,部分小學生尚未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不愿意主動參與勞動,甚至產生抵觸心理。通過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教師可以逐步引導學生改變認知,幫助學生加深對勞動的理解。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小學勞動教育中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部分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時,沒有精心設計勞動任務,不能實現教學環節的有機銜接,存在設計不合理等問題,使得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較低,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二是受客觀因素的影響,部分教師在設計勞動教育活動時,因環境限制無法創新勞動教育活動的形式,這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三是部分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關注學生的想法與意見,使得學生在勞動教育活動中很難認識到勞動的價值,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四是部分教師在勞動教育過程中存在形式化問題,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這使得整體的勞動活動單一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勞動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勞動素養的提升與發展。
二、建設小學勞動教育基地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勞動興趣
通過建設勞動教育基地,教師能更好地開展勞動教育活動,并能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及學校當地的教育資源進行特色化勞動教育,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逐步改變學生的認知,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
(二)引導學生強化認知
小學生的意志力不夠堅定,他們在學習中容易因眼前的困難而產生較強的挫敗感,從而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教師以勞動基地為基礎,將勞動教育與德育融合,設計更具影響力的特色化活動,能加深學生對勞動精神的理解,更好地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增強學生的意志力,讓學生學會以樂觀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例如,教師在勞動教育基地中開展特色種植活動,引導學生體會種植的艱辛,能使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讓他們養成珍惜糧食、不挑食的良好習慣。此外,教師借助勞動教育基地組織集體勞動活動,能使學生深刻理解集體的含義和合作互助的重要性,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解決更多的問題,促進學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發展。這樣,教師以勞動教育為基礎,進一步發揮德育的作用,能夠讓學生在樹立正確勞動觀念的基礎上,明確正確的學習目標與方向,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勞動教育基地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教師可以通過在勞動教育基地中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幫助學生提高認知,拓寬知識視野。具體來說,教師以勞動教育基地為中心,引導學生感受四季變化對植物的影響,近距離感受陽光、水分、土壤等與植物生長的關系,讓學生在參與勞動活動的過程中了解較多的生物知識,加深對大自然的了解,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在勞動教育基地開展的各種特色活動中,學生能夠直接感受到自然的神奇與生命的偉大,從而學會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在勞動教育基地中,教師帶領學生親身參與種植過程,教授其勞動技巧,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勞動知識,鍛煉學生的勞動能力,促進學生勞動素養的不斷提升。
三、建設小學勞動教育基地需遵循的原則
在建設勞動教育基地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要秉持以生為本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適宜學生發展的勞動活動,并配備滿足學生需求的教育設施。建設小學勞動教育基地需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第一,教師要以趣味性原則為基礎,結合學校的育人理念進行創新化設計,不斷優化勞動教育基地的設計思路,使學生在參與勞動活動的過程中強化認知與理解,促進學生勞動素養與道德素養的提升。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趣味性原則,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感受與想法,不斷優化勞動教育方法,打造更適合學生的勞動教育基地。此外,教師還要了解學生對勞動教育基地建設的意見,主動獲取學生的反饋,及時發現基地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運用合理的方式加以解決。教師創新設計勞動活動形式與內容,能提高勞動活動的效率與質量,還能為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二,教師需要遵循啟發性原則,以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為中心建設勞動教育基地,讓學生在參與勞動活動的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不斷積累勞動經驗,使學生逐步強化對勞動的認知與理解。學校與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隨著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發展需求變化不斷優化、更新勞動教育基地的活動形式,探索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高勞動教育質量,讓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在啟發性原則的指導下,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的全面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教師要適時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支持學生在勞動教育基地中自由探索、合作探究,在實踐中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引導學生在參與勞動教育基地活動的過程中找到正確的學習和發展方向,從而真正理解勞動的意義。
四、小學勞動教育基地的建設策略
(一)種植園建設
在建設學校勞動教育基地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需要厘清勞動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從小學生的成長角度出發,設置種植園區域,并以種植活動為基礎,引導學生感受種植勞動的不易,使學生在參與種植活動的過程中提高認識?;趯W生的發展需求,教師可以開展層次化的勞動活動,并將種植園按照不同的年級進行劃分,讓各個年級的學生都參與種植勞動,引導學生加強對種植技術、不同植物的認知,從而讓學生在感受植物成長的過程中,理解勞動的不易,學會體諒勞動者的艱辛,懂得珍惜食物、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在種植園中,教師可以從育苗、除蟲、澆水等多個方面出發,引導學生參與勞動,教授學生基本的勞動技能與方法,使學生學會使用常用勞動工具與設備,了解植物生長的歷程,學會尊重生命、保護自然。在這一過程中,通過陪伴植物生長,學生能初步感知勞動的樂趣,懂得勞動成果來之不易的道理,并在收獲勞動成果的過程中產生較強的成就感?;诖?,隨著學生成就感的增強,教師可以設計更具挑戰性的種植任務,鼓勵學生自主種植,讓他們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種植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勞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二)“膳食坊”建設
為了豐富勞動活動的內容,學校與教師可以在勞動教育基地中建設“膳食坊”,引導學生了解食物制作方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受中華飲食文化的魅力。在“膳食坊”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擇菜、洗菜、燒菜到裝盤的完整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菜肴制作流程,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其掌握處理、加工食材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烹飪勞動的價值,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在引導學生制作菜肴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優化制作方法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家務勞動,如讓他們嘗試根據家人需求設計一頓午餐或晚餐的營養食譜,使學生樹立樂于為家人服務的勞動觀念,并在為家人服務的過程中收獲較強的成就感。
在“膳食坊”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讓學生交流分享經驗,共同總結不同烹飪方法的制作要求、注意事項,從而使學生在合作互助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烹飪技能,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除了基本的練習活動,學校和教師可以組織特色活動,讓學生學做傳統家常菜、地方特色菜等,開展“廚藝大比拼”比賽,也可以組織親子活動,要求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廚藝“PK”,從而調動學生的勞動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勞動技能,促進學生勞動素養的不斷提升。
(三)工具收納區建設
學校和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為此,可以在勞動教育基地中開設專門的工具收納區。這既能使勞動工具的擺放更整齊有序,又能為學生的整理和收納能力提供鍛煉的機會。在這一區域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將不同的工具進行整理歸類,提高空間的整潔度。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分享自己的收納技巧,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歸類嘗試,并提供方法指導,讓學生逐步掌握分類歸納的訣竅。此外,隨著學生能力的發展,教師可以設計更具挑戰性的整理任務,提高學生的整理效率,使學生更快掌握整理技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引導學生掌握分類歸納技巧后,教師可以從勞動教育基地中各種常見勞動工具的使用方法入手,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勞動工具的功能,讓學生學會使用勞動工具,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勞動效率。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創新,讓學生嘗試對勞動工具進行改造,提高勞動工具的使用效率,以促進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發展。
(四)“學識閣”建設
在勞動教育基地中,教師可以建設“學識閣”,引導學生了解更多與勞動相關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在“學識閣”,教師可以借助與勞動相關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展示以歌頌普通勞動者為主題的藝術作品,講述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典型人物和事跡,引導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美好勞動品質,讓學生深化對勞動精神的認知,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以種植勞動為基礎,教師可以在“學識閣”中開展相關活動,引導學生了解二十四節氣,讓學生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教師可以教授一些與節氣相關的民間諺語,鼓勵學生自主探索這些諺語的含義,在種植活動中觀察這些民間諺語的具體表征。教師還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設備為學生展示種植業的發展變化,讓學生感受科學技術對人們生活的積極影響,引導學生傳承和弘揚勞動精神,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的積極情感。此外,當學生掌握了豐富的勞動知識后,教師可以在“學識閣”中開展主題活動,通過跨學科教學引領學生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加深對勞動活動的認知與理解。
結語
為了增強勞動教育的效果,學校和教師要充分認識建設小學勞動教育基地的重要性,要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成長環境,引導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勞動活動,使其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谝詫W生為中心的育人理念,學校在建設勞動教育基地的基礎上,還可以建設不同類型的勞動教育基地分部,不斷提高勞動教育活動的趣味性。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直接體驗和親身參與,注重動手實踐、手腦并用,引導學生經歷完整的勞動實踐過程,以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讓學生深刻理解勞動的意義,使其形成吃苦耐勞、團結合作、珍惜勞動成果等品質。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江南區邕津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