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檸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作文的起點,教師需要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教師要優化作文教學方式,全面分析學生的寫作現狀和寫作需求,設計富有針對性、全面化、拓展化的進階作文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技巧,提升核心素養。基于此,筆者提出了開展小學語文進階式作文教學的方法。
一、整體構思作文,引導學生優化結構
結構對于學生的寫作來說非常重要。學生要想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就要重視文章的層次和結構。教師要引導學生優化作文結構,幫助學生更好地組織自己的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過:“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在傳統作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存在教學方式死板、教學過程散亂、過于重視寫作技巧等問題,這不利于學生自主構思作文。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進階式作文教學,并注意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優化作文結構,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和支持。同時,教師要創設積極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自主參與作文構思,并提供示范和指導,教授學生一些常見的組織作文結構的方法,鼓勵他們進行練習和反思。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大自然的聲音》一文時,教師可以分析這篇課文的結構,引導學生學會從整體上構思作文。這篇課文有四個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話“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其作為總起句,概括了課文的內容,后面三個自然段則從風、水、動物三個層面介紹了大自然的聲音,這種結構可以讓學生明確文章的主題和要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模仿這篇課文的結構,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構思作文思路,讓學生先寫一個總起句,概括自己作文的主題,然后分段寫出各個方面的內容,并注意段落之間的過渡和銜接。
教師運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文結構,提高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嘗試,提高寫作水平和創造力。
二、明確作文立意,幫助學生把握主題
作文的立意是作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題,奠定了整篇作文的基礎。小學作文涉及面比較廣,在寫作對象和文體類型方面比較豐富,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在主題的選擇上也有一定的廣度。
萊蒙托夫在其作品《當代英雄》中寫道:“一個人的心靈的歷史,哪怕是最渺小的心靈的歷史,也不見得比整個民族的歷史枯燥乏味,缺少教益,尤其是這種歷史是一個成熟的頭腦自我觀察所得的結果,而且寫作的時候并非出于存心博取同情或者嘩眾取寵的虛榮欲望。”由此可見,寫作不需要特別宏大的主題,每個人的心靈歷程都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作文主題可以是生活中的瑣事、校園生活的點滴、家庭的溫暖、真摯的友誼等。
在作文教學中,明確作文立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主題,將思想和觀點有條理地表達出來。在確定作文立意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獨特的經歷和想法融入其中,并引導學生思考主題的內涵和意義,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為例,教師在進階式作文教學中可以提供一些思路,如提出“你對家鄉有什么特別的回憶?”“你對家鄉的未來有什么期待?”等問題,幫助學生把握主題,并鼓勵學生描述或表達他們對家鄉的情感。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二十年后家鄉的變化,如城市的建設、人們的生活方式、交通狀況等,或讓學生思考家鄉在他們心中的意義,鼓勵他們分享與家鄉有關的經歷,從而加深學生對家鄉的理解。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作文立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把握主題,將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有條理地表達出來,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的創造性表達。
三、構建趣味課堂,引導學生學習修辭手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等特點,他們對新知識有較強的探索興趣,且接受能力強。因此,教師要構建開放、多元、具有趣味性的課堂,開展進階式作文教學,讓學生利用文字語言的特點和技巧,增強表達效果,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及創作欲望,豐富作品的內涵,提高寫作的藝術性。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主要驅動力,教師可以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方式來教授修辭手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實際體驗,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實際經驗,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興趣和特點,構建學習修辭手法的趣味課堂,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幫助學生掌握修辭手法。比如,教師可以用游戲或競賽的形式教授修辭手法,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少年閏土》一文時,教師可以采用趣味化的方式講解課文中的修辭手法,創設具有趣味性的進階式作文教學課堂。在教授課文第一段的動作描寫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游戲化的方式,讓學生試著演一演課文第一段描寫的場景,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性。接著,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每個小組的學生選出一名代表做出一些動作,小組的其他學生試著用動作描寫的手法將其描繪出來。之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口語練習,讓學生運用修辭手法創編一些有趣的對話。比如,在學習比喻手法時,教師可以展示一張圖片或者規定一個主題,要求學生用比喻手法進行對話,從而加深學生對修辭手法的理解和運用。
四、豐富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積累素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學生要積累寫作素材,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由此可見,積累寫作素材對學生的寫作來說非常重要。在小學語文進階式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豐富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閱讀材料,如經典文學作品、童話故事、科普讀物等,讓學生接觸各種主題和體裁的文章,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作品中的細節和情節發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并讓學生通過分析和思考,從閱讀中汲取更多的靈感和素材。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學校圖書館或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借閱適合自己的各類書籍。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海的女兒》一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如《小紅帽》《白雪公主》等,并引導學生從中獲取不同的寫作素材。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童話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內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童話的內涵。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童話故事中的情節和人物,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童話故事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開展寫作,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此外,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分享自己讀過的好書,并創建一個線上文學分享平臺,讓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作品,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創造力。
五、立足生活實踐,激發學生創作靈感
藝術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能動反映。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在觀察中領悟并汲取靈感,從而寫出優秀的作文。在小學語文進階式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立足學生的生活實踐,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寫作,觀察身邊的人、事、物,關注生活細節,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調動各種感官來感受生活,并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比如,在戶外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接觸大自然,沐浴陽光,靜聽風聲,細嗅花草的香氣,引導學生將這些感受轉變成文字。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汲取更多的生活元素,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習作:家鄉的風俗”時,教師可以從生活出發開展進階式作文教學,引導學生觀察家鄉的風俗習慣,了解家鄉的傳統文化。接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進社區、參觀博物館或者訪問當地的老年人,感受和體驗家鄉特有的風土人情,并讓學生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結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關于家鄉風俗的作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心觀察,細心品味,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敏銳感知能力,幫助學生加深對自己家鄉文化的認識,使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并開展實踐活動,能夠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結語
在小學語文進階式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切實掌握寫作技巧,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要立足立德樹人的目標,在作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修養,讓學生在實際寫作中體會“文以載道”的含義。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丁溝鎮麾村小學)